《时评两篇》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评两篇

《车队与红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时评的定义,总结时评的特点,学习时评的写法,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梳理文章脉络,透视文章的严密性与深刻性;

(二)过程与方法:讲授、讨论、练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时评的写作方法,并让他们试着学习以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某种现象为写作对象,写一篇短小的时评。

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

1、时评是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国际的姑且不论,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而风气,则指国风、党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

2、时评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社会的舆论生态。人们通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民间的声音日益壮大。

3、可以援引当日某份报纸的时评版面中的文章让学生加强感官印象。

二、检查字词情况

三、课文分析:

1、阅读文章,说说文章关注的是什么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两会”车队不再一路绿灯。

2、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子。

提示:

(1)题目为“车队与红灯”——车队指什么车队,它与红灯怎样联系在一起?

(2)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3、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

一、摆出新现象: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

二、逐层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的正确性。

1、“两会”车队以前一路绿灯,让市民生活受到干扰,是搞特殊化。

2、开好“两会”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

3、让“两会”车队一路绿灯的惯例,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

4、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

三、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4、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的新现象作出评论,指出它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重大意义。

5、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

①来源广泛,4个论据来自古今中外,支撑论点更有力。

②穿插使用,有简(大家熟悉的)有繁(大家不熟悉的)。

四、拓展——写好时评的要诀:

1.深入分析其原因

2.分析揭示其本质

3.分析揭示其根源或心理

4.用精当的事例佐证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应的这课内容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你们家里都一定会买什么?对了,月饼。月饼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象征。那你们家里买月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是吃还是?(学生各抒几见)

师:每年的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可以说月饼起到了传情的媒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浪费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涌现。这不,作者呼吁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

作者:江南客,《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其中《向任长霞学什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等评论较受读者喜爱。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在传统节日上大做文章,利用民俗节日作为载体,追求高额利润。月饼作为中秋的代表性节令食品,被商家附加了太多的新内容。给月饼穿金戴银,附加上种种“文化”包装,甚至生产出一些价值连城的“腐败月饼”,这都是一些不正常、不文明的现象。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写的一篇时评。

三、整体感知

(一)研读课文,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二)课文的逻辑思路是什么?(练习一)

明确: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第三部分:结论,指出应该怎样做•)

四、精读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中摆出月饼消费中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如果去掉1、2自然段,开篇就列举现象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1)包装上,形式大于内容,而且造成浪费;用途上,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敲门砖”。

(2)不好。因为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为了引出话题,先说人们重视吃月饼,然后话题

一转谈月饼的“变味”,接着引出月饼消费不文明现象,行文自然不突兀,读者

容易接受。

2、“然而,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修辞方面讲,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上看似说月饼变味,实际上是说对待月饼的态度、观念、意识等发生了变化。从结构上讲,这句话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段出现的月饼,下启后文“变味”的各种怪现象,同时让人们不禁要问:月饼变了什么味?为什么变味?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3、文中作者列举了“月饼消费”的不文明现象有哪些危害?

明确:主要有以下危害

(1)月饼的礼品化,高档化加重了人民负担

(2)破坏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3)月饼包装盒是巨大浪费

(4)助长攀比、浪费心理的产生

五、写法鉴赏:

1、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什么?”“大”指什么?

明确:小的指作者只从众多的消费现象中选取了月饼消费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这些平凡的小事,从小处着笔;“大”指的是揭示出了大问题,

即这些平凡小事的本质是人们消费中存在着追求铺张、奢侈等错误思想,对此发出号召,指出消费的正确方向。

2、文中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何特点?

明确: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集中在第一部分分类使用,更显出月饼消费的问题严重性。

六、小结:

作者通过对月饼先费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剖析,提出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消费观。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铺张浪费不是消费,更不是文明。同时作者也深刻地指出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勤俭节约对社会进步与国家建设所祈祷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七、拓展延伸

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写时评?

例:《车队与红灯》与《月饼消费要讲文明》比较

例一: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新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正确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

例二: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第三部分:结论,指出怎样去作•)

两篇文章都采取了以小见大、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从平常的“红灯”“月饼”等事物出发,来展示、来揭示自己的观点。

比较阅读:(论据的搜集与使用)

《车队与红灯》的论据大多通过查阅资料所得,而且比较广泛,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提问,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