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村落形态及其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传统村落形态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 村落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是长期生活、聚居、繁衍在一个边界清楚的固定区域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特征、形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在城市化和全球化过程给村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期对村落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村落;传统聚落;形态;影响因素
就聚落的形态而言,中国传统聚落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类型。村落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是长期生活、聚居、繁衍在一个边界清楚的固定区域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中国传统的村落聚村而居,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中国传统村落聚落的特征
乡村聚落形态一般指的是村落中大规模的、静态的,永久的物质实体,例如建筑物,街道,设施,山丘,河流,甚至树木,这些物质实体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用他们的方式,他们的质量以及他们的所有权。一个良好的聚落是一个开放的聚落、可及的、多样的,有适应能力的聚落。
1.1活力
一个聚落形态对于生命的机能,生态的要求和人类能力的支持程度,对于一个有益健康的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有利生物生存的环境,由三个重要的特征构成:
⑴延续性
村落的生存条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物质的供应与弃置;居住的密度与资源的相对比例;聚居位置;建筑物的布局对口照和空气流通的影响;以及对空间,土壤和作物恰当的保存方式,使其能维持所需的供应。耕地,暖房,保护林,灌溉系统,水井,室内通风,排水道.垃圾场等是提供人类生存条件的空间设施中的一部分。
⑵安全
好的聚居地是一个没有各种危险,毒害和疾病或者是能够控制的地方,要达到这种安全目标,要注意空气和水的污染问题:食物的污染问题:对有毒物质的管理;对疾病和传染的控制;对意外事故的预防;对暴力的防范;防洪,防水,防震。
⑶和谐
环境和人类需求的温度,生理节奏,感受,人体功能等相互协调的程度;地域社会的传统特色,使散见于各地的村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气候,地形,地方材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给传统村落的布局及建筑形式以鲜明的特性。一般地,“封闭”是南北各地汉族民居的空间特征,“开放”常见于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1.2感受
聚落在时空上可以被其居民感受,辨识和建构的程度以及村民的精神构造与其价值观和思想间的联系程度,即:空间环境,村民的感觉和精神能力以及文化的建构间的协调程度.
最简单的感受形式是“地方特色”,狭义地来说,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地方特色就是使人能区别本地与它地的差异,能唤起对一个地方的记忆。有一些重要而显著的基本感受能被大多数的村民共同接受,这些相同的基本感受是来自于村民共同的生理结构和认知能力,来自那些习惯使用某种空间的同类群人身上所流露出的共同文化气质。有的场所感觉强烈,有的地方感受微弱。
1.3适宜
一个聚落中的空间,通道和设施的形态及县村民习惯从事的活动和想要从事的活动的形式和质量协调程度.例如,中国村落的交通运输大多通过人力和动物托运,因此街道形式是通过最便捷的路径从集市到达自家的大门口,结果造成蜿蜒崎岖的,不规则的小路,连接公共空间和私密的空间,宗庙和市场。从自发形成的小径网络到次要道路再到通往市场的主要道路。通常地,形成一种鱼骨形状。同时存在着建筑物通过栈桥的形式越过街道,形成有机的、非正式的、令人惊异的景观。
除了作为昔日的地标外,一个历史空间也只有当它现有的维护费用比复制原件代价低的时候,才有留存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个历史空间的存在不能以较有效的方式来适应人们想从事的活动,那么就会被拆除。不然的话,历史空间的存在除了越来越显得独特以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了。
中国传统村落聚落的形态及影响因素
从设计角度看,为表现皇权和地方政权的地位与作用,传统城市规划往往采取相对理性的方式,表现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教观念;而传统村落聚落,尽管也保留着一些理性原则和礼俗痕迹,但多数村落形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更多表现出适应自然环境。
从形成机制和构成特点看,传统村落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形成的,受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的制约较大,形态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随自然起伏的
自然性;另一类是在规划意向的指导下选址布局并逐渐完善的村落,形态上表现为一定的象征性和人文历史因素的影响。
2.1村落形态的基本类型
这里所说的形态主要指村落的平面形态,传统村落大多是自发性形成的,其聚集形态体现了周围环境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尽管村落形态表现出多样的布局形式,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
⑴带形村镇
在河道、湖岸(海岸)、干线道路附近往往聚集着大大小小的村镇,这里既有接近水源或生产地的需要,也有方便交通和贸易活动的考虑。这种村落布局多沿水陆运输线延伸,河道走向或道路走向往往成为村镇展开的依据和边界。在地形复杂背山面水的地区,联系两个不同标高的道路往往成为村落布局的轴线;在水网地区,村落往往依河岸或夹河修建;在黄土高原,村落多依山谷、冲沟的阶地伸展而建;在平原地区,村落往往以一条主要道路为骨架展开。
⑵网络型村镇
网络型村镇一般由线性骨架发展而来,有的由十字形骨架发展而成,是大型传统村落的典型格局。
网络型村落的另一种是在建立村落之初即有借鉴城市型道路网(棋盘型)的考虑,先定位道路系统然后以居住填充。形成网络型村落的前提条件是村落要有足够的发展用地或规划意向。
⑶核心型村落
带型村落和网络型村落主要是参照其道路系统而言的,核心型村落主要是从其道路交叉点所构成的核心性作用而言的。若从道路系统角度来看,核心型村落是网络型村落的变体。核心型村落的核心可以是村落的公共活动中心,有利于共同防御和组织村民的活动。
从形态上看来,这类村落的南北轴与东西轴基本相等,近似于不规则的多变形或长方形。村落内部有一个或几个点状中心以此作为集市贸易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村落民居围绕点状中心层层展开。平原地区和盆地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
⑷组团式村落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的村落,更多的村落形态表现为规模小、相对分散的特点,这种形态构成在丘陵地区和山区表现的更为明显,每户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耕地而分散建宅。数个农田或山丘紧密结合的分散组团构成一个村落,组团式布局的优点是民居靠近耕地,缺点是道路系统不明显。距离较近的组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