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少年儿童品德教育的策略

——少年儿童品德教育思考

近年来,少年儿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健康意识影响很大。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现状令人堪忧,这是不争的事实。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做好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通过哪些方式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呢?经过多年的德育工作,我以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水平。

一、开展理想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理想是人生的翅膀,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暗淡的人生。对少年儿童来说,开展理想教育是成功实施德育教育方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俄罗斯政治家加里宁说:“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没有奋斗目标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理想是事业之母。”有了理想,才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激起勇往直前的无穷动力。因此,在少年儿童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把理想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班主任或者德育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学校节假日集会等方式,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抛弃社会上那些实用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观。无数科技精英在谈

到自己的成功时,都谈到了小时候理想主义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是理想的召唤,才点燃了成功者的学习和事业上的奋斗激情。正是在这种美好理想的激励下,他们才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在时下,有人说理想主义教育过时了。从德育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极端错误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通往理想之路。”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这个好多人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的时代,对少年儿童进行理想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召唤。我们通过理想主义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振奋精神,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向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奋斗,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二努力奋斗。

二、让少年儿童参加劳动锻炼,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蕴藏在劳动中的喜悦,是提升德育教育品位的重要方式。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再富不能富孩子。世界首富的观点对奉行“金钱至上”者们不啻是当头棒喝,令人振聋发聩。比尔·盖茨的观点,对正处在人格形成期的孩子,更是教益颇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的政治经济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独生子女现象的存在,“娇惯一族”成为校园新景。在这种情形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开展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不只是铲子和犁,而且是一种思维。让我们的学生们以亲生的经验去理解思维是一种艰巨的劳动是多么重要,而恰恰是它的复杂性、艰巨性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实践,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感情,是实践中的德育教学。

“再富不能不能富孩子”,是一代巨富的人生智慧。我们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对待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劳动教育是开端,是起点。利用社会实践,利用学农基地,利用学校花坛树池的栽种与打理,利用做值日为大家服务等,提供孩子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的德育实践,从劳动开始。爱因斯坦说:“但是人格绝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

二、感恩教育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更是德育教育的特殊方式。

近年来,德育的教育方式日新月异,“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跪在爸爸妈妈面前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您”、

“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等等。对此,社会舆论莫衷一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是,就其教育方式与教育意义来说,这些方式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与延伸,是可取的。

显然,感恩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是学校、老师,而是将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延伸到了父母和社会。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一书中说:“儿女的尊敬应当从爱产生出来的,尊敬在儿女方面出自心甘情愿,不是出于被召唤,这是爱的结果。”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教学生爱父母,爱所有的人,摒弃冷漠等不良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良好品行,让他们在父母对他们的爱中接受高尚的德育熏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感恩教育的效果是由此及彼,推及他人的。

中国古代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诫。“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传统经典故事被多种德育教材使用,足见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分量。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当从课堂出发,向社会延伸,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感情,感受德育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倡导阅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崇高事物的敬畏感,让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德育教育落实在实践中。

(一)读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对阅读有自己的深刻见解。他认为,阅读,就

是与大师平等对话,就是心灵经受文化的熏陶,是人格高尚的起点。成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无痕”的过程,是情感变化的过程。那些以量化为手段、统计为方法的德育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好人好事可以统计出来,但是,在社会实践中,人的情感变化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因此,德育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是最高境界。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如前所述,教育的过分功利化,使得孩子读书的时间打折扣,读书,成为孩子奢侈的事情。因为如此,近年不少学校把构建“书香校园”确立为学校的奋斗目标。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学生读书生活没有进入常态化。上世纪中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在那种为共产主义奉献一切的精神的感召下,千百万人自觉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孩子们的思想境界,增强德育的在孩子们心中的崇高和庄严,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在德育活动中,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孩子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敬畏生命的品质。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就是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德育教学,培养孩子对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