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内容摘要

《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定性的人物。她有名门淑媛的美德,深谙处世从俗之道;她有洞察世情的智慧,注重现实的功利法则;她资质聪慧、才华横溢,热爱青春、热爱生活……因此,由于宝钗的近乎完美,有些人认为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恰恰是因为这些“完美”,宝钗才成为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艺术形象:宝钗的美,是一种健康、丰满而高贵的美;宝钗的美,是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她“冷”——冷静、理智,她“香”——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她“热”——热情、反叛。

薛宝钗的悲剧实际上是“女夫子”的悲剧。宝钗成为“女夫子”根源不在自己而在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宝钗的才学、情感等都在这畸形的社会中被压抑得只剩“小荷尖尖角”。如果说杀死迎春的是封建势力这把“硬刀子”;那么扼杀宝钗本性的就是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了。

关键词

“冷”“香”“热”“女夫子”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淡淡地写出了他心中的美,写出了美的毁灭,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悲叹和无尽的思索。他把一大批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不同的生活遭际推上了历史舞台,结合封建社会极其复杂、错综的典型生活环境,为后人创作了出了许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让人难忘、令人思索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至今争议很大,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今天我以“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为题,谈谈我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几点理解。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侧面的、复杂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和平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分析出它存在的原因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无法摆脱这沉重的约束,其实这与薛宝钗的生长环境有关。智慧的她看过许多复杂争斗所带来的残酷,她深知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自己做为一个女人力量的弱小,因此她养成了一种“罕言默语”的生活习惯。以无言来表达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这确实是很无奈的,但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她却没有料到这种人生态度会把她推入一条不归之路。

所以,薛宝钗决不是什么处处搞阴谋诡计的人,否则作者决不会在薛宝钗判词中,将她与林黛玉并列,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总之,我对薛宝钗定位的看法是:虽然薛宝钗在重要性方面次于林黛玉,但她决不是“林宝爱情”之间的小丑性人物。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压迫得思想禁锢、行为僵化、可悲可叹的女子。她作为“薄命司”中的一员,终逃不出“一哭”、“同悲”的命运。她有名门淑媛的美德,深谙处世从俗之道;她有洞察世情的智慧,注重现实的功利法则;她资质聪慧、才华横溢,热爱青春、热爱生活……因此,由于宝钗的近乎完美,有些人认为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恰恰是因为这些“完美”,宝

钗才成为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艺术形象:宝钗的美,是一种健康、丰满而高贵的美;宝钗的美,是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胎里带来一股热毒”,此“热毒”发作的症状为“喘嗽”,需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服“冷香丸”,以冷制热,方可平服。这“冷”“香”“热”特征,正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薛宝钗形象的概括与预示。下面就从“冷”“香”“热”三个方面具体谈谈薛宝钗的“动人”之处:

一、“冷“——冷静、理智

《红楼梦》中,黛玉是最为感性的人物,她游离于世俗之外,只管诗意的活着。而宝钗却是最理性的人物,她是现实的活着,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理性的冷静使宝钗在活色生香的大观园兀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

宝钗的冷静、理智首先表现在对待自己的情感上。她的一生并不是为恋爱而来,而是为一场理想的婚姻而来。所以在理智与情感的对峙中,她总能将情感掩藏在理智之下,呈现出“无情”的淑仪风范。世事洞明的她,早已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却仍能置若罔闻。她的确常常巧妙地排挤黛玉,但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骗婚闹剧中,她任由家长将嫁衣披在自己身上,居然没有发出一点声息。以至当她已身为宝玉的合法妻子,而宝玉却以众所周知的方式怀念黛玉时,她所想到的也只是如何才能使他恢复正常的心智,以考取功名,让她得到梦寐以求的夫贵妻荣的结局。她“装愚守拙”,隐藏自然天性只为现实人生、追求理想的需要。“木美人”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泯灭人性的悲哀。

在对待他人方面,宝钗也很冷静、理智。“悍妇”如王夫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无恶不作的“薛呆子”也对好友的“冷遁”感到伤心。而青春年少的宝钗在这两件事上的反应却是无比冷静,她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怜悯和同情,只想着如何安慰王夫人,如何安顿跟随哥哥的家人。滴翠亭外,她以“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远离了祸患。生活无奈呀,宝钗需要明哲保身!有人用这种明哲保身式的处世之道说明宝钗的虚伪和世故。然而宝黛也是不喜出风头,不喜有涉是非的。三人同样了解世俗的浊恶。为何宝玉、黛玉成了正统的叛逆,可宝钗却成了正统的信徒!显然,这在常人看来都是很难理解的。其实,宝钗这种态度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关,薛家是商人和官宦的结合。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她深知这种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复杂和斗争的激烈,因而只能选择一种逃避的方式让自己的心灵有片刻的清静。在旁人看来这就是明哲保身,但是我想这对一个生活在男权世俗社会的弱女子来说是一种苛刻的要求,是极其不公平的。

宝钗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考虑事情合理且周全。为寡母分忧解劳,是恭顺良孝的宝钗十分着意的。呆霸王薛蟠调情遭苦打之后,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发恨,情急之下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宝钗忙旁敲其母,语之其弊,一场将会给薛家造成“仗势欺人”之恶名的风波就这样被宝钗化解在只言片语之间了(《红楼梦》47回)。再如薛蟠偶外出作买卖,薛姨妈犹豫不决,与宝钗商议,宝钗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熨贴了母亲的不安。由此看来,宝钗不似薛家幼女,反倒象薛家军师,许多棘手之事,似乎都是经过了她的冷静点拨而得以妥善解决。

如此冷静、理智地把握着现实的利益,怎能说是一种过错呢?“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又怎能不需要“冷眼”“冷语”“冷行”呢?这“冷”中的滋味,需要作出多大的牺牲、需要付诸多大的勇气来品尝?!“冷”的精神,让人敬佩!“冷”的智慧,无人企及!薛宝钗的成熟美正在这冷静与理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