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正确掌握和使用教学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正确掌握和使用教学语言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而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通俗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相关知识,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口语讲述朗读演讲提问交谈辩论体态语言
板书演示说明性演示启发性演示巩固性演示
【正文】: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语言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

因为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只注重教育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改进,而忽略了教学中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

课堂因此也变得沉闷死板,还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如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认为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生活语言,也
区别于朗诵、演讲等其他专业语言,有其独特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式。

它主要包括:教学口语、体态语言、板书和演示。

一、教学口语
口头表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其功力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只有好的口语表达,才能把思想轻松的传输给学生,才能给学生能明晰的逻辑思维。

(一)、教学口语的分类。

按其目的和方式不同,教学口语主要有讲述、提问、交谈、辩论等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是交替使用的。

1、讲述。

讲述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口语,它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独白式的单项说话。

在形式上,讲述和朗读、演讲比较接近,而实质上,讲述是独具一格的。

首先讲述不同于朗读,它比朗读更自然和更口语化。

讲述要求教师脱稿面对学生。

在这种意义上,教师在课堂上是讲课,而不是读课。

相对而言,讲述的难度要大些,它不仅要求教师熟知讲授内容和熟练运用词语,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接受状态做自我调节,即通过反馈控制讲述的质量。

其次,教师的讲述也不同于演讲。

演讲的目的一般来说是为了感召听众,其选材范围是有限的。

讲述则不同,有趣、形象的或枯燥的、抽象的内容,都可运用讲述的形式。

如果说演讲的语言主要突出情感,那讲述的语言更注重理性。

当然朗读和演讲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被使用。

2、提问。

提问是有针对性的请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提示。

提问的地位在教学中公次于讲述,它是教学口语的一种重要形式。

提问一般以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了解不熟悉的情况而发问,另一种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而提问。

3、交谈和辩论。

交谈和辩论是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时要运用的教学口语形式。

交谈是师生双方各自亮明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换看法的一种谈话,它建立在交谈双方互留余地、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形势比较自由。

辩论是交谈的高级形式。

辩论双方针对同一问题,阐述对立观点,彼此揭露对方的矛盾,否定对方的论点,通过证明和反驳,最后获得正确的认识或一致的见解。

在教学中,辩论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训练谁技巧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是善辩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知识和的规范。

(二)、教学口语的特点。

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学口语具备科学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特点。

1、教学口语的科学性。

教学口语表达的内容要真实、准确,表达的方式要符合语言和逻辑的规范。

第一,教学口语要符合语言规范。

讲课的语言必须清晰、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师的口语表达必须符合语法要求;教学口语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第二,教学口语要符合逻辑规范,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严密。

2、教学口语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要起到传递、解释、启发、组织、感染等多种作用,仅仅符合语法、逻辑规范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艺术性。

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简练、生动、发人深思,幽默风趣、富有个性等特征。

3、教学口语的教育性。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因而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语言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性。

教学口语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态度的谦和与形式的情节。

具有教育性的教学语言应是语气温和,内容健康,形式洁净的良言、美言。

这既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又是教师职业首先的要求。

只有这样。

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很好的体现。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也称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

体态语言是伴随人们的有声语言而发生的非言语表达行为。

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等。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无声(体态)语言。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上的作用是其他形式的语言无法替代的。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无法阐释清楚,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体态语言具有强调有声语言的语义重点,能起到增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此外,体态语言还可以起到组织控制教学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充满生机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

非语言的提示作用与我们身体运动所发出的信息是分不开的,它传递着情绪和感情,并增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的神情举止丰富多彩,
教学才变得生机盎然。

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正体现为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以及板书、演示等的巧妙配合。

为了高效率的传播知识信息,创造艺术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不仅应该加强有声语言的训练,还应学习掌握体态语言,使表达既有声又有色。

1、体态语言的特点。

第一、动作性。

体态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凭借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语言体系传递信息,而体态语言则依靠举止神态传情达意。

第二、微妙性。

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多凭面部表情,特别是用眼睛说话,仗眼波传情。

因为这样的活动是在无声的情态中进行的,就带着含蓄性与隐蔽性。

而且,眼睛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由眼睛可以带出其它的种种表情,形成复杂的感情世界。

在一颦一笑之间,往往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其作用是微妙的。

第三、感染性。

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时而含而不露,时而极富鼓动,这就从两个极端叩动感情的心弦,引发人们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语言的感染力,也就油然而生。

第四、辅助性。

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往往结合使用,体态语言在人们传情达意的过程中,主要起辅助的作用。

2、体态语言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身教反映在许多方面,而体态语言是身教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的情感、态度、手势,甚至服装、发式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体态语言,除了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外,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情绪饱满、心情舒畅地进行学习,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体态语言,它能引起学生对事物本身的丰富联想。

尤其是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动作和情感,通过体态语言能较好地表现出来。

因此,它对学生具有启发思维、促进理解的作用。

教师体态语言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结合起来,用视听两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增大了接收的信息量。

3、体态语言的使用。

由于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及情感激发作用,教师体态语言又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集中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集中全力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必须明白、准确,只有让学生理解,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体态语言的运用要繁简适度,过繁会弄得人眼花缭
乱,过简会显得呆板,都会影响效果;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恰当掌握分寸,不宜夸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不同于戏剧表演,动作要适度,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三、板书和演示
板书和演示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特有的传播手段。

板书是静态的,演示是动态的,它们和口语一样发挥着教学语言的所有功能。

(一)、板书
1、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第一,它具有引导、控制学生的思路和使学生定向注意和定向思考的作用;第二,它可以借助具体、形象的形式把知识的框架结构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第三,它可以利用简明、概括的形式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第四,它具有体现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化特征,可以点化、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教师的板书要遵循实用与艺术两条原则。

实用就是指板书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表达知识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艺术,意即板书要在实用的基础上符合学生的审美需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和谐与奇妙。

为此好的板书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第二,语言精练,提纲挈领;第三,结构完整,突出重点;第四,书写流畅、字迹清晰。

(二)演示
演示是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或示范性实验将教材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

从功用上讲,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能使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确信所学的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并巩固所学知识。

1、课堂中的演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说明性演示,也可成为印证性演示。

通过演示,让学生确信教材知识的正确性。

例如用氢气和氧气合成水的演示,在于说明氢氧合成水的真实性。

启发性演示:要求学生先观察、再思考。

其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承认某种事实,
而在于让学生从演示中发现事物变化的“关键点”和规律。

例如,地理教学中,演示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者的运动关系。

巩固性演示:教师讲授之后,让学生观察演示,加深理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教师在教学演示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演示必须与讲授相配合。

演示是一种辅助性语言,不能以演示代讲授,演示的时机要适当,力求发挥其最佳作用;
第二,演示必须准确,可靠,规范。

不准确,不可靠的演示,不仅不能说明问题,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不规范的演示,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更不具有示范性;
第三,必须注意演示的效果,要把演示与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师不能为演示而演示。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

一个严肃而敬业的教师,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
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愿更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教学语言。

【主要参考文献】:
1、骆小兰:《教师语言的艺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2005年版
2、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3、司君恒:《怎样掌握教学语言艺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柏恕斌:《教师口才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