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分析》第二章(2课时)

3《药物分析》第二章(2课时)
3《药物分析》第二章(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2课时酯 目标要求 1.认识酯的结构,理解酯的性质。2.会书写酯的同分异构体。 一、酯的概念和结构 1.概念 酯是羧酸分子中的__________被__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 2.组成和结构 酯的结构通式:________,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官能团名称为______。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 3.命名 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命名时,羧酸的名称写在前面,醇的名称写在后面,去掉醇换成酯。如: 二、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酯的密度一般比水____,____溶于水,____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__的____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2.酯的水解反应 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

________,生成相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酸性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性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酯的组成和结构 1.将下列酯的结构与名称连线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时乙烯 [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 1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产生,即烯烃。 2.请你说明上述实验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可以 [归纳总结] 1.不饱和烃与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活学活用] 1.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

A.B. C.CH2===CH—CH3D.C8H18 答案C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填空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2.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D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较浓的黑烟? 答案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请你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乙烯的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如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用溴水代替)中,现象是溴的红棕色褪去,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了1,2-二溴乙烷。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乙烯通入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写出该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通入乙烯之后溴水的酸性减弱,说明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 。 (3)乙烯除了与溴加成外,一定条件下还能与H 2、HCl 、Cl 2、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H 2===CH 2+H 2――→催化剂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CH 2===CH 2+H 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CH 3CH 2OH (4)聚乙烯(CH 2CH 2 )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如用作食品保鲜膜、 水管材料等。它是由乙烯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加成得到的,写出合成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n 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 3.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甲烷中有乙烯如何除去? 答案 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或溴水褪色,由此可区别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乙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的产物是CO 2,因此CH 4中混有乙烯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

第二章实训安全 第3课时

安全教育课第2课时 【课题】 第二章实训安全 第一节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第二节拆解化学品的“毒”招 【课时】第3课时 【备课时间】2019 年3月5日 【授课时间】2019 年3月13日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气、机械实训和化学安全事故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伤害。 2、掌握安全使用机械、电气设备、化学实训的预防措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安全使用机械、电气设备、遭遇化学安全事故的防护方法。 2、对自身的安全负责,及时解决在生活、生产中可能碰到的安全危机。 三、情感目标: 1、理解安全规范地使用和操作各种设备是人身安全的保障。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 使用机械、电气设备和遭遇化学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及防护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机械、电气安全和化学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山东省某学校有一间化学实验室,设施简陋,没有安装进行化学实验所必的通风设备,室内的空气循环不畅通。一天,某班级的学生在该实验室做有毒学实验时,不久即有一名同学发生不良反应,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继而又有几名同学出现同样的反应。直到最后,共有15名学生中度中毒,多数学生和化学老师轻微中毒。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是有害气体中毒了。 警示: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中生不但要在生产学习、模拟仿真实训中强化技能训练,更要在实训操作中强化全意识,养成遵守安全规程的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教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3.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重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理解本节内容相对不是很难||,但本节是重点||,需要学生们熟练的掌握||。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北半球的__________带和南半球的__________带||。 (2)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基础知识感知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__________分布||。夏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冬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

第四章 第三节第2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第2课时) 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只有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才能正确的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1.阴极上:由于阴极上电子,不管阴极材料是金属还是石墨,此时都不能得电 子,只能是溶液中的得电子。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就越得电子。 因此阴极上氧化性强的离子得电子。金属越不活泼,对应阳离子氧化性越,越得电子。由此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下列离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金属活动顺序表 Ag+Cu2+H+(酸) Pb2+Fe2+Zn2+H+(水) Al3+… 严格讲:离子的放电能力与其浓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如酸溶液中:c[H+(酸)]>c[ H+(水)],因而放电能力> 。但在中学范围内一般不考虑上述金属离子浓度 对其放电能力的影响。、、、、、等活泼金属阳 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不得电子。 小结:质量增加,或有氢气产生的电极一定是极。 2. 阳极上:电解池中阳极上电子,而与溶液中的都可失电子,因 此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与有关。由于一般的比阴离子更容易 失去电子,因此如果用一般的金属材料做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是失去电 子。而阳极如果用石墨或金属铂(Pt)等难失电子的物质做惰性电极时,则是 溶液中失去电子。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就越失去电子。 通过查资料,分析下列离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S2-I-Br-Cl-OH-(水或碱)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F-。 注意:放电顺序这个考点不难,但要细心,极易出错。要能根据放电顺序判断阴、阳极产物,如果是惰性电极则直接考虑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如果阳极是较活泼金属(即除金、铂以外的金属),那一定要能想起:一般的比阴离子更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如果用一般的金属材料做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是失去电子。四.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 练习: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请你分析下列问题(注意得失电子的顺序)①、CuCl2 :阴极:阳极 总方程式:电解质浓度,pH 电解对象:,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②、HCl: 阴极:阳极 总方程式:电解质浓度,pH 电解对象:,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小结:经过总方程式发现以上两个电解池反应的电解对象都是,这一类电解反应称为电解电解质型 练习:2、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请你分析下列问题 阴极:阳极 总方程式:电解质浓度,pH 电解对象:,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乙酸 [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 2.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并知道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会写乙酸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知道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乙酸脱去—OH、乙醇脱去—OH上的H而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乙酸乙酯。 一认识乙酸的酸性 1.乙酸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2.乙酸又叫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常用的酸味剂,具有酸的通性。现通过以下两个实验来认识乙酸的酸性: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②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醋酸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讨论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①加入石蕊溶液呈红色。②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生成。以上实验说明乙酸具有酸性。 (2)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比较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说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答案 现象: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气泡,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酸性:乙酸>碳酸>硅酸。

归纳总结 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1.可以说明CH3COOH是弱酸的事实是() A.CH3COOH与水能以任何比互溶 B.CH3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C.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0.001 mol·L-1 D.1 mol·L-1的CH3CO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C 解析排除法。选项A只说明CH3COOH易溶于水;选项B说明CH3COOH的酸性比碳酸强;选项D说明CH3COOH显酸性。(选项C中的数据说明CH3COOH没能完全电离,即说明CH3COOH是弱酸——尚未学到)。 2.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暖瓶或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你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 答案利用食醋清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的酸性,它之所以能清除水垢是因为CH3COOH能与CaCO3发生反应: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该反应的发生可以说明CH3COOH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二乙酸的酯化反应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无水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右边试管中

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物 [学习目标定位]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1.一氧化氮的性质 NO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2NO+O2===2NO2。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二氧化氮的性质 (1)NO2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溶于水时与水发生歧化反应:3NO2+H2O===2HNO3+NO。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

NO和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NO与碱、酸都不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NO2与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盐,也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例

1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 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例

2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器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的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与空气反应生成NO2 C.CO2遇NO反应生成NO2 D.NO遇H2O反应生成NO2 答案 B 解析根据原高温气体均为无色,但现场却能看到红色可推知,是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 二、氮的氧化物和氧气、水的反应与计算 1.反应原理 ①3NO2+H2O===2HNO3+NO ②2NO+O2===2NO2 由方程式①×2+②得: ③4NO2+O2+2H2O===4HNO3 由方程式①×2+②×3得: ④4NO+3O2+2H2O===4HNO3 2.计算类型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讲解学习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 (1)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 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2H5+ 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 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一、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 【例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②NaOH溶液③醋酸溶液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 C 解析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已知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归纳总结 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课后训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一.docx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合格考过关检验 1.从100 mL 4 mol·L-1的KOH溶液中取出5 mL,这5 mL溶液中K+的浓度为( )。 A.2 mol·L-1 B.0.2 mol·L-1 C.4 mol·L-1 D.0.4 mol·L-1 答案C 解析这5mL溶液中K+的浓度与KOH的浓度相等,均为4mol·L-1,故选C。 2.下列溶液中,c(Cl-)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 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 D.75 mL 1 mol·L-1的BaCl2溶液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0 g NaOH溶于水所得1 L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B.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浓度为1 mol·L-1 C.从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0.1 L溶液,则NaCl的浓度变为0.01 mol·L-1 D.1 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答案A 解析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为1L,由公式得c=n n =1mol 1L =1mol·L-1,A项正 确;Na2CO3溶液的浓度为1mol·L-1,则Na+浓度为2mol·L-1,B项错误;原溶液浓度为0.1mol·L-1,则取出的0.1L溶液和剩余的0.9L溶液的浓度都为0.1mol·L-1,C项错 误;n(Na2SO4)=cV=0.2mol·L-1×1L=0.2mol,则n(Na+)=2n(Na2SO4)=2×0.2mol=0.4mol,D项错误。 4.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 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 )。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案D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1.(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D.②①③⑤④ 解析:中和滴定的顺序一般为:查漏、洗涤、润洗、注液、滴定。 答案:B 2.(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会引起误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中准确地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和滴入2~3滴指示剂后,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而加入了适量的蒸馏水 B.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未干燥的锥形瓶装待测液 C.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留有水珠的滴定管直接装标准液 D.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入了一滴指示剂 解析:A中虽然加水稀释后待测液浓度明显变小了,但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未变,故滴定时所需标准液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B中原理与A相同,只不过是稀释程度不同罢了;C 中向洗净后的滴定管中直接装入标准液,会使其浓度减小,则在滴定时耗用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增大,致使计算的数值偏高;D中虽然多加了一滴指示剂,但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为酸、碱的物质的量基本上没有改变。 答案:C 3.(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

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你的判断是() A.甲操作有错 B.乙操作有错 C.甲测定数据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 解析:甲操作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量取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应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故甲操作有误;乙操作中所用碱式滴定管已被甲润洗过,且锥形瓶有水对实验无影响,故乙测得值较准确。 答案:AD 4.(对应考点二)[双选题]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解析:A项将会使标准碱液的c(OH-)偏大,滴定时耗用的V(OH-)偏小,导致结果偏低,故正确;终点时俯视读数,将使读取碱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项正确;用未知液润洗锥形瓶将使测定结果偏高,C项错;尖嘴处悬挂溶液将使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项错。 答案:AB 5.(实验题)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 0 mol/L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B.石蕊C.酚酞D.甲基红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3 课时1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课时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x=v t. 2.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图1所示阴影图形的面积就等于物体在t1时间内的位移. 图1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0,在t时刻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 (1)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分成几个小段,如图2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的面积.故整个过程的位移约等于各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 图2 (2)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3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更精确地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

图3 (3)把整个运动过程分得非常细,很多小矩形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梯形OABC ,如图4所示,梯形面积就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图4 (4)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 S =1 2 (OC +AB )·OA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其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 x =1 2(v 0+v )t ① 又因为v =v 0+at ② 由①②式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 x =v 0t +1 2 at 2.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位移公式x =v 0t +1 2 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 (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关.(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 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x =(4t +4t 2) m ,则质点的初速度是v 0=______ m /s ,加速度a =______ m/s 2,2 s 内的位移为________ m. 答案 4 8 24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的分子结构 (1)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碳碳双键。 (2)研究表明: 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③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这是因为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苯的凯库勒式为,不能认为苯分子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例1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可以分成两类不同的化学键 D.苯分子中既不含有碳碳双键,也不含有碳碳单键 答案 D 解析苯分子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个原子共直线;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选D。 例2下列物质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CH3CH==CH2B.CH2==CH2 C. D. 答案 A 解析乙烯和苯都属于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而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故可以得出甲基中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A项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可以看作是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环取代,推知C项中物质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思维启迪——有机物共面问题的解题规律 (1)甲烷、苯、乙烯分子中的H原子如果被其他原子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构型基本不变。 (2)当分子中出现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单键(即饱和碳原子)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3)共价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共价双键不能旋转。 二、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②苯很难被强氧化剂氧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工业 第2课时【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2)【教案】

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2.我国在沼气、生物液体燃料、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成为、利用的大国。 3.我国产业发展迅速,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等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 探究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 1.我国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城市。 2.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于中、西部地区。 3.我国三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 。 探究五: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探究六: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是什么? 同伴互助,展示交流自主探究内容 1.小组合作, 交流答案 2.同伴互助, 解决难题 3.展示交流 自学成果 4..疑难汇总 精讲点拨, 突破疑点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 1.我国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城 市。 教师点拨: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主要是因为大中城市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学生读图找答案 教师点拨让学生总结规律。

科技力量雄厚、人才集中。 2.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于中、西部地区。 教师点拨: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东部地区大学看、科研单位众多,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 3.我国三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 。 教师点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总结:科技和人才 二、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 3.工业基础好。学生先个人思考,再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学生讨论回答 根据以上三题,学生归纳总结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总结提高知识构建师生共建知识框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2.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工业分布图中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培养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养成用图的好习惯。 重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一、导入新课 教师:工业为我们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设你是一位知名钢铁、煤炭公司总裁,你准备把你的资金投入到哪些地区?你能说明一下原因吗? 学生:钢铁工业投资在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市场消费量大的地区;煤炭工业应投资在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究竟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教师:阅读图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对照图例,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 学生:从图中信息可看出,我国已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有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四大工业基地。西部主要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之间合作交流,最后由一名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巡视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阅读图 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师:阅读图4.20,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生:观察图中图例表示的工业中心,可以看出:(1)我国沿海主要工业中心有: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我国主要工业中心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教师:阅读图4.22“201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工业总产值”,说出我国人均工

第二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配合物理论简介(教师版)

第3课时配合物理论简介 一、配位键 1.概念: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孤电子对,而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即“电子对给予-接受键”。2.表示方法:配位键常用A→B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叫给予体,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叫接受体。 如:H3O+的结构式为。 判断正误 (1)任意两个原子都能形成配位键() (2)配位键和共价键没有本质区别() (3)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一方有孤电子对() (4)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5)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 答案(1)×(2)√(3)√(4)√(5)× 应用体验 1.Ag+、NH3、H2O、H+、Co3+、CO中能提供空轨道的是_________________;能提供孤电子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g+、H+、Co3+NH3、H2O、CO 2.以下微粒含配位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N2H+5②CH4 ③OH-④NH+4⑤Fe(CO)3 ⑥Fe(SCN)3 ⑦H3O+⑧[Ag(NH3)2]OH 答案①④⑤⑥⑦⑧ 解析①氢离子提供空轨道,N2H4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N2H+5含有配位键;②甲烷中碳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无空轨道,无孤电子对,CH4不含有配位键;③OH-电子式 为,无空轨道,OH-不含有配位键; ④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可以形成配位键,NH+4含有配位键;⑤Fe(CO)3中Fe原子 提供空轨道,CO提供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故正确;⑥SCN-的电子式为,铁离子提供空轨道,硫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SCN)3含有配位键;⑦H3O+中O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H3O+含有配位键;⑧Ag+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Ag(NH3)2]OH 含有配位键。 归纳总结 配位键与普通共价键的异同 (1)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2)配位键与普通共价键只是在形成过程上有所不同。配位键的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普通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则由成键原子双方共同提供,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由成键原子双方共用,如NH+4的结构式可表示

第三章 第三节 第课时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1、掌握乙酸得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得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得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及与人体健康得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得方法。 一、乙酸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与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得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就是一元弱酸,具有酸得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得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与水得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就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得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1)饱与Na2CO3溶液得液面上有透明得油状液体生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与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得官能团就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得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得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与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得就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得就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得—OH被—OR′取代后得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与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得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得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得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与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1. 在一定条件下,把 1 mol N 2和3 mol H 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 3出 2NH 3,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某一时刻,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 N 2,此时,C (N 2)增大,v 正增 大,C (NH 3)不变,v 逆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 C (N 2)减小,v 正减小,C (NH 3)增大,v 逆增大, 最终V 正=V 逆。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 (如浓度、气体反 应的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 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 简称平衡 移动。 3. 化学平衡移动可表示为 反应开抽 化営平 1 1 建也平H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若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条件改变 < 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活学活用] 1. 试根据下列图像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 I“1=#$ tl * (D 0 xi r G ri ③ 答案 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平衡不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 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些些*叫护呃 条件 时间

实验原理CnO:- + £0=^23:- +2H + (黄色) 实验步骤1 a 丁(I.L irul L 1 孑K心:O瞬揪 f_6 mol-L_, 4 N 0.4 mid L 1 实验现象橙黄色变为橙色橙黄色变为黄色 实验结论c(H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aOH溶液使c(H +)变小,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原理Fe + 3SCN Fe(SCN)3(红色) 实验(1)步骤L 地杆貢心牌淞Linwl-r1I rlT 齐KSMIS SinLD.mSnwl'L 'FHJ.聃港* 5mL0j[Hniol L 七 (D ? 现象溶液颜色变深溶液颜色变深 实验(2)步骤向试管①中滴加0.01 mol ? t NaOH溶液 向试管②中滴加0.01 mol L一1 NaOH溶液 现象溶液颜色变浅溶液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对可逆反应Fe3 ++ 3SCN 一Fe(SCN)3,分别增大c(Fe3十)和c(SCN「)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 Fe3+ ===Fe(OH)3^,减小了Fe3+ 的浓度,Fe(SCN)3的浓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3?已知反应mA(g) + nB(g) pC(g) H<0 , m+ *p,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有关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 第4课时

第4课时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 思考与讨论、P21图2-3,比较各类氨基酸的结构,总结氨基酸 20 的结构特点。2.分析教材P21图2-4、P22图2-5,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阅读教材P23的第一段,结合本页图2-7,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重难点击]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蛋白质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奶、蛋、鱼、肉等。 4.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胃液、胰液和肠液中蛋白酶和肽酶的消化最终变成氨基酸,然后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5.人体中蛋白质也能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都在消耗分解,需要及时补充,缺少蛋白质的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7.自然界的蛋白质种类繁多。不同的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课堂导入 当我们购买食品时,包装上常附有成分说明,你会发现蛋白质是许多食品的重要成分,有时你还会看到蛋白质中含有某些氨基酸的介绍。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点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阅读教材P20~21内容,结合下面部分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氨基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其中半胱氨酸还含有S元素。由此推知,蛋白质的结构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可能含有P和S元素,还可能含有Fe等微量元素,如血红蛋白。 2.观察各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会发现: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3.结合以上共同点,画出氨基酸结构的通式(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R基表示)。 答案 4.观察天冬氨酸和赖氨酸的结构,分析为什么说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可以看到,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有羧基,赖氨酸的R基中含有氨基,因此氨基酸的R 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所以说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