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综述
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综述杨雅娟【摘要】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 was raised by some cognitive linguists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dele E. Goldberg considers construction grammar as an independent and unique corresponding body of form and meaning. It causes some linguists to rethink the previous valence theory, which encourages them to use construction grammar as a new method in Chinese grammar study. The study proces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stages. In the primary stage, construction grammar is used in scattered grammatical phenomena analysis; in the second stage, scholars debate whether 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 can be suitable if it is applied in the theory of Chinese study; in the last stage, rational measure of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teaching is studied, which is the deepening stage. Despite its limitation, construction grammar as a new grammar theory really broadens the vision of Chinese researchers.%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家在20世纪木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解析框架,近年来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紧密结合,提出语法构式是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基本单位。
对于二语教学而言,构式语法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通过分析构式语法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实践,揭示其对二语教学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如何在二语教学中有效应用构式语法理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构式语法理论的核心观点构式语法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语法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强调语言中的构式,即语言中的形式与意义的配对,而非仅仅依赖于词汇或语法规则。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构式组成的,这些构式包括词汇构式、短语构式以及句子构式等。
这些构式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并且不受组成成分的语义限制。
在构式语法理论中,语言使用者被视为构式的使用者,而非简单的语言规则的应用者。
语言使用者通过不断接触和使用语言构式,逐渐形成对构式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这种理解和使用能力不仅仅是基于规则的,还包括对构式整体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构式语法理论还强调构式的层级性和网络性。
也就是说,语言中的构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构式之间通过共享某些成分或结构关系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构式网络。
这种层级性和网络性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实现各种复杂的交际目的。
在二语教学中,构式语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教学方法。
通过关注语言中的构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构式语法理论也强调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构式语法理论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构式语法是一种较新的语言学理论,旨在探究语言中的构式,即词汇
搭配结构。
它认为语言中的意义是通过各种搭配结构实现的,因此,构式
语法致力于探究词汇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句法结构的联系。
以下为构式语法
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
1.构式的概念:构式是由词汇和句法成分组成的语言结构。
它描述了
语言中词汇搭配的特点,例如,动词与它后面的名词搭配形式,介词与它
后面的名词短语搭配形式等。
2.词典构式学:研究构式在词典中的表现形式,包括词典中的例句和
例句中的构式。
3.搭配性:探究不同词汇之间的搭配,例如,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
动词与介词的搭配等。
4.句子构式:研究句子中词汇的组合方式,例如,主语与谓语的组合、动词与宾语的组合等。
5.结构倒位:探究句子中词汇顺序变化对句子意义的影响,例如,主
语-谓语结构与谓语-主语结构的差异。
6.权衡分析:研究在不同语言结构之间进行权衡的语言处理过程,例如,词语顺序与词性的权衡、语言认知成分的权衡等。
构式语法是将词汇与语法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研究构式结构,探究语言的内部机制,从而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新校园》杂志社构式语法理论综述_王蒙.pdf

新校园XinXiaoYuan人文社科本文来源于《新校园》杂志,投稿邮箱:xxy2000yx@构式语法理论综述王蒙(湖北商贸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具有很深的理论渊源。
它主要包括四种理论模型:Kay & Fillmore 的构式语法,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Goldberg 的构式语法和 Croft 的激进构式语法。
四种理论模型有同有异,相互交织,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有着深厚的研究潜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模型一、引言有主体性特征,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用何种语言形式来表达我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构式语法理论逐渐兴起。
作为一种们的想要表达的意思。
新兴的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⒋Croft 的激进构式语法模型的关注。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作为较为完善的语激进语法模式是由 Croft 提出来的。
他主张要把语法的差言学理论,用于研究语言本体,但其研究范围也超过语言本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建立一个解释性的模式,而不是把体,涉及语用的研究,因此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现象更有说服各种语言的语法的共同点作为研究出发点来建立普遍语法的语言模式。
激进构式语法模型在许多方面和 Langacker 的认知力。
语法模型用共性,比如词汇到语法连续体观点,但是 Croft 的构二、构式语法的四种理论模型式定义与之前的理论模型都不相同。
Croft 的构式语法认为不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句法理论研究主要围有四种理论模管是词素还是句子都应该是构式的范畴。
型 : Kay & Fillmore 等的构式语法、Goldberg 的构式语法、三、构式语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Croft 的激进构式语法。
这四种模型的理总的来说,构式语法有其进步的地方,但是也存在局限。
构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构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者:余燕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7期余燕【摘要】构式语法理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立以来,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并应用于汉语研究,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但目前该理论还处于创建和完善阶段,一些概念术语、研究方法等在引入时还存在疑问和争议。
因此本文就构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一些说明,厘清各种概念表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构式语法理论方法一、构式语法理论构式语法大致可以归为四种:一是Fillmore的构式语法;二是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三是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四是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
Fillmore等人最早在生成理论的框架中提出了构式语法,对后来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Langacker创建的认知语法也被认为是构式语法的一种。
Goldberg在1995年创立的题元结构的构式语法分析法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中典型的构式语法理论;Croft于2001年创立了激进的构式语法理论。
这四种构式语法理论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分歧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这几种构式流派都认同构式是形义结合体这一根本性观点。
不同的地方体现在对构式的划分上。
Goldberg追求构式的整体性,将语素、词汇等也看成是构式,而Fillmore 和Kay则认为语素和词汇具有不可分解性,因此不是构式。
国内大多数学者同意后者的看法,后来Goldberg也认为将语素看成构式不合适。
但总体上,国内学者大多认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有关汉语构式的研究大都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
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关注论元结构的变化,很好地结合了构式语法和功能语法,采取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构式义看组成成分的各种语义语用现象。
二、构式语法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有关,并以它们为理据。
构式语法作为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认同这一观点。
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认为语法不是一系列规则的集合,而是一系列固定的构式(construction)的组合。
构式是一种固定搭配的语言形式,它是由词汇和语法结构组合而成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式语法理论可以被运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以下是几种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的方法:1. 强调固定搭配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法结构是由词汇和语法形式的固定组合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强调固定搭配的重要性。
可以教授一些常用的动词短语,如"take care of"、"make up"等,并要求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这些固定搭配。
2. 理解句子结构构式语法理论认为句子结构是由不同的构式组合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
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的句型,如"Subject + Verb + Object"、"Subject + Verb + Adjective"等,并要求学生在句子理解和构建中运用这些句型。
4.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法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语法结构的转换和创造,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扩展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构式。
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通过强调固定搭配、理解句子结构、运用篇章结构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构式语法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1.“构式”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理论背景内涵: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20世纪90年代由Charles J. Fillmore,Paul Kay 和Adele E.Goldberg 等人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
它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
“构式”的本义是“建筑”“构筑”,即把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构到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单位,后来有了“构造”的意思。
目前,最为流行的是Goldberg的定义:“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s)。
理论背景:(1)上个世纪60 年代Fillmore 的格语法( Case Grammar,Fillmore 1968,Dirven and Radden 1987) 演变来的;(2)1970 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eorge Lake (1977) 建立的生成语义学或格式塔语法( Gestalt Grammar)。
2.“构式”的核心思想、类型、主要支派及研究重点核心思想:研究语言的形式离不开对意义和功能的审视,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
构式意义既是语义信息,也包含焦点、话题、语体风格等语用意义,并且所有这些与构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构式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
构式是一种对语言的全息解释(图示2—1):图2-1类型:(1)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习语(2)图示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及物、不及物、双及物、“把”字句、“被”字句等抽象句型。
主要支派:(1)Goldberg,A.E.& Lakoff,G..(2)Fillmore,C.J.& Kay,P.(3)Croft,W. &Talor,J.R. (4)Langacker,R.W.研究重点:词汇语义(lexical semantics)、标记性构式(marked structions)、题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3.国内的主要代表学者(部分学者观点、论文的罗列)张伯江1999: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是最早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现象的,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构式研究由此引进国内。
关于当代汉语新兴构式动态语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当代汉语新兴构式动态语法的研究1.汉语构式语法理论研究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理论,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汉语学界积极对国外构式语法理论进行引进和应用,很多学者引介、评述构式语法理论,代表性的文章有陆俭明(2014)、陈满华(2008)等,也有学者充分结合汉语事实,或淦释构式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适用性,或开拓新的构式思想,代表性的文章有刘丹青(2010)、刘大为(2010)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汉语构式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使得构式研究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对构式语法理论的系统性阐释,如王寅(2011)、牛保义(2011)等;有的学者在认知语言学派的大背景下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阐释,如李福印(2009)、吴为善(2011);有的学者从汉语构式角度论证构式语法理论的适切性,比如王寅(2011)、朱军( 2010),陆俭明(2009)提出的“构式一语块”理论假设。
沈家煊(2019)也指出“一个句式就是一个完型”,并解释说:“完形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句式的整体意义不等于个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
”严辰松(2016)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凡是构式,无论简单和复杂,都有自己独立的形式、语义或功能;朱军(2010)对构式语法形式和语义以及话语功能的统一、不可预测性等的一系列原则进行了阐述。
刘大为(2010)提出构式不仅是句法的一种框架,还是我们编码认知经验、赋予经验以形式的框架。
当语言使用者面对一种真实的认知场景而试图对之进行表达时,首先是认知场景激活了长时记忆中储存着的某一构式,关于这一场景的认识也就经由构式的整理和规范而被编码在该构式的组织形式中。
由于构式是高度抽象的,它只能将最为基本的事件类型编码为自身的中心意义,例如某人引起某事、某物引起状态或处所的变化、某物对某人有某种影响等。
施春宏(2011)在新的“构式”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汉语构式习得、教学与研究的发展空间和基本任务。
浅构式语法理论综述

功 能 , 此 之 间不 能 相 互 转 换 。 彼
( ) 调 对语言全息 的解释 。 四 强 构式 语法 首 次明确 提 出把词 汇 、 法 、 义 , 至 语用 作 语 语 甚
二、 构式的概念和 分类 构 式是 “ 式与 意义 的结合 体 ” 形式 与 功能 的结 合体 。 形 或 也就 是说 任何 构式 , 无论 简 单和 复杂 , 有 自己独 立 的形式 、 都 语 义或 功能 。也有 的学 者认 为 , 任何语 言表达 式 , 只要 它 的形 式 、 义或功能 的某些方 面是不 可预测 的 , 语 都可称之 为构式 。 广泛 被人们认 同 的最经 典 的构 式是那 些不按 照 常规语法 组合 , 且具有独立 意义 的各种 习语 、 语 、 式等等 。广义 的构 熟 句 式存在 于语言 的各个层 面 。 实际上是 各种规 约化 的结构 。 只要 是符合 “ 形式 和意义的结合体 ” 都可 以称为构式 。 三、 构式语 法的创新性 构 式语法 给语 言研究 提供 了一种新 的思路 。它 使我们 对 语 言结 构有 了更深刻 的认识 ,并 可 以用 来解 释一些 先前 不好 解释、 或先前想 不到去解 释的语言现象 。笔 者认 为 。 构式语 法 的创新有以下几点 。 ( ) 一 打破 了词 汇和句法之间 的界 限。 构 式语法所 考察 的构 式 , 纵跨语 言各个 层次 , 素 、 、 语 词 习 惯用语 、 半能产 的搭配 以及 句型都 是约定俗 成 的“ 形式 一 意义 ” 结合体 。这就 是说 , 词汇 和句法结 构具有共 同 的性质 , 时无 有
一
、
法划出严格 的界限 。 都体 现 了人类认 知对现实 的反映 。词反 映 了人 类认识 世界 的基本概 念 .论元结 构则 反映 了相关 的动态 图式 : 人传 递某 物给 某人 , 物 致使某 物移 动或 改 变状 态 , 某 某 等等 。 ( ) 二 区分 了构式义 和词 义 。 由于构式具有 独立 于其 组成分 子 的意义 , 即构 式义 , 去 过 些 说 不清 楚 的 问题 现 在得 到 了解 释 。有 学 者指 出汉 语 中 “ + 有 光杆名 词” 是一个构 式 。这一 构式有 一种特殊 的 含义 , 它 表述 名词 所指 的事物 “ 程度 深” 现 代汉语 词典》 “ 字词 。《 在 有” 条下有 一专 门的义项 :表示所 领有 的某 种事 物 ( “ 常为抽 象 的 ) 多或 大” 其实 离开 了“ + . 有 光杆名词 ” 一构式 ,有” 这 “ 在任 何地 方都没有 该意义 。 同样 。 在英语 中 , 我们 不能 因 为“mi ” 用于 “ h mi d s l可 e S es l e h r la p rd ”就说 “mi ” e e nu gae sf s l 可用做及物 动词 , e 因为“nee sezd ten p i o etbe 就说“n ee h a k ft l n h a ” sez”具有 “ 致使 移动 ” 的意义 。 还 因为“ ae e ae 就认 为“ ae 具有 “ b kdh r ck ” a bk” 给予” 这三个 义。 动词 的配价或意 义都是它们所 处 的构式 所赋予 的。 ( ) 明了构 式义与词义 有互动 的关系 。 三 指 上文 已经 表 明 ,构式 的整 体意义 与词 义是 一种互 动 的关 系。 作为构式 的抽 象句型 , 如 其配价 来 自于进人其 中 的原 型动 词 , 而构式一 旦形成 , 会反过 来整合进 入其 中 的其 他非 原 然 便 型动词 的词 义 , 使之 与构式 的整体配 价相一 致 。句 型 如此 , 短 语也是如此 。
简论构式语法

简论构式语法摘要:构式语法理论是以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为原型,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语法理论。
传统的语法理论主要采用模块式的方式分析语言,把形势和语义划分到不同的模块,但是构式语法认为构式就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本文主要是对构式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的特点,它的优越性及不足作了相对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构式语法特征优越性缺点1.引言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新理论,源于认知语言学和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构式语法有了它独立的系统语言观和分析语言的一整套理论。
它认为语法是语义和形式的结合体,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新的认识,有区别于传统语法的优越性,能够帮助解释许多传统语法解释不了的语言现象。
但是它也有很多自己的局限性。
2.构式语法理论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传统语法对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期中以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为主。
这种传统的语法研究思路解释了很多复杂的语言现象,如“看了三天了”的歧义格式的分析,传统语法的研究是把动词划分为延续性动词和短暂性动词两种,延续性动词和短暂性动词又可以基于词语的意义再往下分,这是一种由下至上的语言分析方法。
但是有很多语言现象是无法用这种方法分析的,例如:“十个人坐一条板凳”和“一条板凳坐十个人”这两个句子都是语义明确的正确的句子,但是“我坐板凳”却不可以说“板凳坐我”。
这种情况就无法用上面的层级理论分析。
做—说这种特点不应该是由某个个体的词项赋予的,而是由某种结构赋予的,也就是“构式”。
除此之外,也是很多语言现象,如组合词组、习语等是运用传统语法的模块式理论无法解释的。
如“let alone”“by and large”“all of sudden”。
针对传统语法研究出现的问题,语言学家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更好地解释语言现象,于是就出现了“构式语法”。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

关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Adele E.Goldberg,她的代表作是《构式: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题元结构》。
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学以及语用学联系密切,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基石,也正是构式语法基于语义研究这样的特点,在我国语言研究领域颇受欢迎。
汉语相对而言是一种意合语言,很多句子不能够单单从形式上得到合理的解释,构式语法的引入,为我们理解汉语、研究汉语带来了新的思路。
当前,我国涉及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领域,有过介绍并研究的主要有张伯江、沈家煊、陆俭明、李临定、马庆株、石毓智、严辰松、牛保义、王寅等,其中讨论内容主要涉及长期稳定的句式或结构,如“把”字句、存在句、双宾句、被动句、部分短语结构等。
Goldberg认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Fi,Si>,而其形式Fi也好,意义Si也好,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不能全然从C的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其他构式所推知。
”构式作为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既包括语素和词,也包括半固定以及固定的习语、熟语,还有抽象的句型等等,可以说构式可以覆盖语言的所有层级。
于是,我们可以概括构式语法包含的基本思想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式有两部分组成,一为形式,一为意义。
既然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那么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式等均可纳入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主要研究的是理想化的语言,意图将规则的语言运用数理逻辑形成公理化形式演算系统以便实现最简,证实经济原则的存在。
而现实中的语言,则不完全或一定不存在理想化的语言,这也对研究不规则的语言提出了迫切要求。
构式语法的出现与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规则语言的解释及分析问题。
因为构式语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语言,如规则的不规则的,简短的复杂的、标记的无标记的、抽象的具体的等。
这也是构式语法能够发挥其不同于其他语言理论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简单说就是可以“作用于生僻语言现象”。
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

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
1.语法构式: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构式性质,即特定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可以传达特定的意义。
研究汉语词义可以从词的构式出发,观察词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对句子整体意义的贡献。
2.语义构式:构式语法认为语义与句法是相互关联的,词义可以通过句法结构来进行解释。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句法构式来研究汉语词义。
例如,研究动词词义时可以考虑其所对应的动词短语结构和搭配,以及在不同句法结构中的用法和意义。
3.语料库研究:构式语法强调以实际的语言材料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大规模语料库中的语言使用情况来揭示词义的多样性和语用特征。
可以通过语料库研究来了解汉语词义的频率分布、语义搭配和语用规律,进一步揭示词义的底层结构和语用功能。
4.直觉性语义:构式语法认为语言使用者的直觉也是理解和解释词义的重要依据。
因此,汉语词义研究也可以通过调查和实验来获取语言使用者对词义的直觉判断和解释,加深我们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汉语词义研究可以借助语法构式、语义构式、语料库研究和直觉性语义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以揭示词义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汉语词义的理解。
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引言语法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结构、形态、语序等方面的规则。
在英语学习中,语法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构式语法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它对学生语法学习的影响。
一、构式语法理论的基本概念构式语法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弗林克(Charles J. Filling)于1988年提出的,它强调语言是由构式构成的。
构式是指一种在句子中被频繁使用的固定形式或结构。
构式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句型。
例如, "It's time to go"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常见的构式。
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构式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规则。
相对于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构式语法理论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
1. 强调构式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学生经常被迫记忆大量的语法规则和例句,而忽视了语法的实际运用。
构式语法理论通过强调构式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关注语法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常见的构式,并且了解它们在不同句型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运用语法知识。
2. 提供真实语言材料构式语法理论要求学生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
教师可以提供包含各种不同构式的语言材料,例如电影、音乐、文章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输入来掌握不同的构式。
学生在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不同构式的用法。
3. 理解语法规则的变化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只关注标准语法规则,忽视了语言的变异和变化。
而构式语法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的变化,并且提高学生对语言变异的理解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构式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语言表达的差异。
4. 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构式语法理论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会识别不同构式,还需要能够运用它们来进行语言表达。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
构式语法是一种基于构式的语法理论,它将语言结构看作是由构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所组成的。
在构式语法中,语言结构被描述为由一个或多个基本构式组成的层次结构,并通过语法规则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构式语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描述。
构式论元结构是指一个谓词(动词或形容词)所涉及的一组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与谓词的语义角色相关联。
例如,在句子“The cat chased the mouse”中,谓词“chased”有两个论元,分别是主语“the cat”和宾语“the mouse”。
构式语法中,构式论元结构可以通过一系列构式来描述。
这些构式描述了一个谓词所需的论元数量和类型,以及它们与其他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些动词需要一个宾语,而另一些动词需要一个宾语和一个间接宾语。
这些不同的构式可以通过语法规则来描述,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和生成语言结构。
总之,构式语法是一种基于构式的语法理论,它通过构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描述语言结构。
构式论元结构是构式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描述了一个谓词所需的语言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构式语法可以用来分析和生成语言结构,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描述语言的语义和语法结构。
- 1 -。
构式语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构式语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构式语法自20世纪90年代被国内学者们关注以来,现已有若干文献对其进行了评价或用以探讨汉语问题及多种语言现象。
不能否认的是构式语法为分析一些汉语语法现象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学者们对这一语法理论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本文以构式语法的概念和特点为切入点,以大量文献为基础,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的争议、评价和反思,总结了学者们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双及物构式、特殊构式和汉语词类构式的研究成果以及最终获得的构式语法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标签:构式语法论元结构构式义词汇义不可预测性一、引言构式语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这一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符合认知语言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同时又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①(Frame Semantics)具有内在联系。
研究构式语法的学者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式,构式是形式、语义及话语功能匹配的符号单位。
近十年来,构式语法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
“Construction”的翻译也从“句式”“框架”“构块”到“构式”②。
从对文献的介绍、评价,到尝试着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再到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都有不少论述,如: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董燕萍&梁君英(2002)、纪云霞&林书武(2002)、陆俭明(2004,2008)、袁毓林(2004)、王黎(2005)、刘丹青(2005)、严辰松(2006)等。
构式语法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引进介绍到质疑反思并应用到汉语研究中。
本文首先阐述了构式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和讨论,然后综述了构式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言现象的相关成果,最后概述了学者们通过构式语法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二、构式的定义及其特点的探讨(一)构式的定义Goldberg(1995)在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中发现,同一动词在不同的句式中,其意义无法在原有的词语意义中找到相对应的解释,这时,她把含有这个动词的句式归结为一个新的构式。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构式语法是一种理论语法,强调语言符号(如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和功能。
它分析句子的主要方法是将其分解为构式,其中一个构式由一个核心构成,其他成分是基于核心构造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
一、构式构式是构式语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由一个核心构成,其他成分是基于核心构造的。
核心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语,它是构成句子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语言,核心可以是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构式语法中,核心被称为“中心语”。
构式有两种类型:单一构式和复合构式。
单一构式就是只有一个中心语的构式,而复合构式就是有两个或以上的中心语。
常用的复合构式有并列结构和从属结构。
并列结构由两个或多个等价的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中心语。
从属结构也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但其中一个句子(即主句)包含着另一个从句,主句的中心语与从句之间有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主句的中心语被称为“支配中心语”,从句的中心语被称为“受支配中心语”。
二、论元论元是指与中心语相关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介词短语、副词短语等。
它们与中心语形成语义上的关系,描述中心语的动作或属性。
而中心语与论元的关系可以通过句法结构体现出来。
在构式语法中,论元被分为两类:核心论元和附加论元。
核心论元与中心语有着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关系,而附加论元则是可选的,对中心语的意义没有直接贡献。
核心论元可以被分为主语和宾语。
主语是中心语的施事者或体验者,宾语是中心语的承受者或受益者。
例如,句子“我吃了一个苹果”中,“我”是主语,中心语是“吃”,“一个苹果”是宾语。
而附加论元则可以是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对中心语的描述是可选的。
三、结构在构式语法中,结构是指论元在句子中的排列方式。
结构的不同可以改变句子的意义和重点。
例如,英语中“the cat caught the mouse”和“the mouse was caught by the cat”两句话中的主语和宾语被反置,改变了句子的语序,但仍然表达同一个事件。
构式语法理论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 (1990)提出来的,后经 Adele E. Goldberg(1995)和 Paul Kay (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
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 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
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
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
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
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
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构式语法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种基于构式的语言分析方法,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性和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构式语法的起源、发展、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构式语法的起源和发展构式语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最早的构式语法理论家是美国语言学家Bloomfield。
Bloomfield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结构语言学”的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中的构式来揭示语言结构的特征。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Firth提出了“构式语言学”的理论,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性和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的结构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使用习惯共同塑造的。
60年代末期,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提出了“框架语法”的理论,认为语言结构是由语言使用者所掌握的概念框架所决定的。
他认为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会产生一种框架,框架中包含了语言结构和语义信息。
90年代末期,丹麦语言学家Hopper和Thompson提出了“词汇语法”的理论,认为语言结构是由词汇和词汇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他们认为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用目的选择不同的词汇和词汇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不同的语言结构。
二、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是基于构式的语言分析方法,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性和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
它认为语言结构是由语言使用者所掌握的概念框架、词汇和词汇之间的关系、语境和语用目的等因素决定的。
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式构式是指由词汇和词汇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语言结构,它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构式包括词汇构式、句法构式、语篇构式等。
构式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语言的整体性和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
2.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指语言使用者所掌握的关于某个概念的知识结构。
概念框架是由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和文化背景决定的,它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某个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种新兴 的语言 学理论 ,构式语法有着开放 的语 言哲学观和深厚 的理 论渊源。
( ) 式语 法 的语 言 哲 学观 一 构
( 可以是 任何大小 ) ,或者是一个从许 多语言表达式 中抽象
出来的 图式 , 图式能够代 表这些语言表达 的共性 ( 该 以详略 度而言 , 图式可详可略 ) 该 。认知语法认 为语法结构不是 自 主 的形式系统或者表征层 面, 它在本质上是象征 的 , 即音系 层( 语言形式 ) 和象征层 ( 概念 内容 ) 。词汇、 形态和句法构成
语法理论 的基 础上产生 、 展起来的 , 发 对语言结构有很 强的 解 释力 作为一种 新兴的语 言学理论 , 构式语法 已经引起 国 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它采用一种开放的语言哲学观 , 首次 明确提 出把 词汇 、 语法 、 语义甚至语用作为一个整 体来 分析 , 既有一套严格 的基 于合一约束 的形式描述 系统 , 又对 各种语言现象认 知 ~语义基础进行解释 。其突 出贡献是 突
第3 1卷 第 1 2期 21 00年 1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o h egU i r t S c c) or l f i n nv sy(o. i n C f ei S
V0. .2 13l No 1 De . 0 c201
有异 , 相互交织, 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 着深厚的研究潜力 系。 有
关 键 词 :构 式 语 法 ; 五种 理论 模 型 ; 比较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1 H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9 ( 00 1— 13 0 17 — 5 6 2 1 )2 0 4 — 3
义补充。
二 、 式 语 法 的 五种 理 论模 型 构
的构 式 中 精确 地 推 导 出来 时 , C就 是 一 个 构 式 ( ldeg Gobr 19 : oG lbr 强 调了形式 和意思的不可推导性 , , 9 5 o eg 4 d 即 我 们根据一个构式 的构成成分 的形式 和意义 ,无法精确地推 导 出构式整体 的形式 或意义 。构式 不仅 包括 了词素 、 单词 、
英 语 中 tee 式 的研 究 , l br ( 9 )提 出 构 式 的 定 义 hr构 Go eg 1 5 d 9
构 式语 法 有 很 深 的理 论 渊 源 。构 式 语 法 明 显 是 从 格 语
法 Fl r 16 )演化 而来的。构式语法 的另一渊 源是 imo l e 98 L kf1 7) ao (9 7建立的格式塔语 法。构式语法沿承 了格式 塔语
构 式 语 法 理 论 综 述
毛继光 ,梁晋芳
( 州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浙 江 温 州 350) 温 200
摘 要 :构式语 法是 对语 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 , 有很深 的理论渊源 。它主要 包括五种理论模 型 : a 具 K y& Fl r imoe的 l
构式语 法,agc e认 知语法 , lbr Ln akr Go eg构式语 法, rf 激进构式语法和 B r d Co t eg& C ag体验构 式语 法。五种理论模型有同 hn
( ) y& F h o e构式 语 法 一 Ka in r l
上世纪 8 0年代后期 , 构式语法理论逐渐兴起 。作 为一
种 新 的语 言 研 究 方 法 论 ,构 式 语 法 理 论 是 在 批 判 转 换 生 成
Fl oe 人 最 先 将 构 式 一 词 运 用 到 了认 知 语 言 学 领 im r 等 l
1 8 , 9) 9 71 1。 9 ( ) 式语 法 的 理论 渊 源 二 构
个象征单 位的连续体 。从词汇到句法 , 结构的复杂性和抽
( ) lb r 式 语 法 三 God e g构
象性逐渐增强 , 三者的划分是 任意 的。 受 K y和 Fl r 等人 的影响 , a imoe l 并基 于 Lkf1 8O对 a o(9 7
破 了单纯结构分析 的局限 ,使语言 中的形式—— 意义关 系
得到很好 的说 明 , 并追求把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 。
一
习语作为整体具有其 自身的句法 、 语义 , 语用特征。
( )n ak r 知 语 法  ̄ agce 认
、
构 式 语 法 的语 言 哲学 基 础 和 理 论 渊 源
认知语法是对 I ge e 语言研究方法 的专指 ,  ̄ akr 又称空
是: 当且仅 当 C作为形式 和意义 的结 合体 < i i,F 的某 F,S > i 些 方面或 S 的某些方面不能从 C的构式成 分或从 已经确立 j
法 将句 子结 构 视 为整 体 而 不是 各个部 分 的理论 。 此外 ,
Fl oe 立 的框 架语 义学理论 也成为构 式语法 重要 的语 im r 建 l
一
构式语 法共 同的语言哲学 观为 :语法本 质上是一种符
号 , 由小 的符号单位构成大 的符号单位 。单个的词 和复杂 是 的语法结构本质上都是一 种符号。词和语 法结构之间没有 截然的界限。语法结构是人 们长期使用语 言而形成的 “ 格
式” ,相对 独立地储存 于语 言使用者 的大脑之 中(agce L 出严格 的定义 , imoe 但是 对构式 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说明 : 构式涵 盖 比句子更宽泛 的内容 ; 构
式不 但应对 句法 , 还应该对词 汇、 语义和语用信息做 出具 体
描写; 词项在许多情况下都应该被看做是 构式 ; 构式是 习语 性 的( 牛保义 ,0 8 。此外 , 20 ) 从句法 、 义和语用方 面对 l 语 e I a n 引导的语 法结构进行 了理论探讨 ,得 出 l oe le o e a n 这个 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