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doc

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doc
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一直是经济学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因为政府给予的支持和积
极的就业政策,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
尽管如此,政府和学者们一直在密切
关注着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因为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一般也反应该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者提出建立计量分析模型,以更深入地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人
数背后的真正因素。
经过几次实证研究,专家们把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归纳为一些
很简单的因素,比如毕业生的学校,性别,学历,年龄,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这些因
素通过一定的计算关系可以用来编制完整的计量分析模型,计算出每个因素对就业人数的
影响大小,并推断出后续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的微观方面,这种计量分析模型可以优化大学生求职行为,帮助他们明
确自己的就业优势,并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比如,根据模型的计算,大学生发现毕业院
校的名气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工作。
还可以比较不同的学历和性别的不同表现,根据研究
结果提示针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不同行业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和考虑。
而在宏观上,政府的就业政策也可以受此模型的启示。
可以根据经济行业的发展情况,实时监控就业形势,实行更精准的就业政策,推行准确有效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更多大
学生获得就业。
总之,计量分析模型可以帮助各方深入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制定出更加
针对性和准确性更高的工作安排和政策,有效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影响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既涉及到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毕业生中就业人数与毕业人数之比。
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增多,高校扩招政策让就业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一个持续关注的指标,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众多,下文将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1. 专业匹配度:毕业生所学专业和实际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将显著影响就业率。
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的就业率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如民族学、考古学等)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因此,合理选择专业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十分重要。
2. 就业能力: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
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有着重要责任,他们需要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个人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也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积极进取的态度等,都是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会重视的因素。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二、社会因素1.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兴行业的需求增长都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提前了解市场需求,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和选拔机制。
2. 就业政策支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的政策支持也是影响就业率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该出台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包括就业优惠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鼓励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以下是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而就业市场供给的岗位数量与之相比却显得极为有限。
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度更大。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9.4%,比上一年下降了0.5%。
其中,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知名高校。
二、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红利结束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主,人口红利的大力开发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不再存在,大量毕业生的涌入就业市场压力倍增。
2. 结构性矛盾当前,国内企业经营形势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加之经济转型升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企业在招聘方面比较谨慎;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3. 教育问题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使得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方面难以胜任。
此外,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大多数大学教育难以及时、全面地配合,这也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三、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尽管面对挑战,但想要创造更好的未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以下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 提前规划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开始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熟悉应聘流程,增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2. 不断学习大学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结束,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也在不断涌现。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市场的竞争力。
3. 实践经验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样可以增强在实际中的能力,丰富简历资料。
四、结论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谓是不小。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就业人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它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素会有不同
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就业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发展,企业良好的运营,大量的劳动力需要给予实质性的就业机会,就业人口会随之增加,社会经济水平也会随之
提高。
二、进出口量:进出口量和就业的关系也很密切,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外贸企业需
要加大对劳动力的投入,从而带动就业出现,并且随着外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会使更多
的社会劳动力得以就业。
三、充足的房地产:尤其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后,随着充足的住房,农民工会更容
易在城市就业,从而带动就业,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政府倡导创业,支持科技创新,这样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五、市场行情:市场行情的变化会影响就业,一个不好的市场可能会导致失业,反之
一个好的市场行情可能使更多的就业岗位出现。
六、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就业,在紧缩政策失效后,宽松政策会起到调节经
济作用,拉动投资,带来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进出口量、充足的房地产、政府政策、市场行情、货币政策都
是影响就业人数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
就业。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的计量分析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因素的计量分析金融学院 08保险二班姜宏 200826002【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地区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并以工资额与就业人数为代表构建模型【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工资额就业人数一、引言就业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的局面,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新增就业人数创出新高,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
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市场就业体系的形成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难以全面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从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尖锐化的国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供给,缓解就业压力,应当作为制定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内容。
作为长期决策,要确立高素质人才优先就业的方针。
政府应对各类企业进行分类,对高科技企业,如电力、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行业,给予特殊劳动力的供给政策,进入这些企业的人员就当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
工资额也应和就业相适应,对此提出计量分析。
二、理论分析就业问题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由于就业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仅仅只从数据来判断影响因子是缺乏理论依据的.以城镇就业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宏观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发现城镇就业人数受经济增长、工资额、居民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很大.(一)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摘要:几年来,因各大学的教育模式与体制在不断变革,大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与做法发生了实质变化。
这种变化有好也有坏,好的一面是使社会向前发展,坏的一面是出现多种多样的就业“疑难杂症”。
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严肃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的608.1万,到2016年的704.2万,再到2017年达到了765万。
我们可以知道,2017年大学毕业生比2016年增加了60.8万人,增幅达8%。
其毕业生数量是2011年的1.26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找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对于他们的就业问题更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统计1调查分析1.1抽样设计问卷样本量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学校、学历等多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配额设计,以确保样本的抽取尽可能体现我国应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般见式(1)。
截至201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为765万人,取p=0.5,即所应抽取样本量见式(2):根据简单随机抽样,需要近400个样本,但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主要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考虑到调查的精度和成本的要求,我们最终回收了603份的样本量。
1.2信度分析现用Cronbach’sAlpha信度系数法,Alpha系数值在0到1,一般认为Alpha系数应该达到0.7以上。
Alpha信度系数公式为式(3)所示:针对本项目的调查数据利用SPSS19分析得出可靠性检验结果:Alpha系数为0.896,信度稳定,同时系数在0.8以上,说明量表能够稳定地测量变量。
1.3效度分析一般采用KMO值(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测试数据的效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KMOandBartlett'sTest表中显示,问卷量表的KMO的值为0.867,远大于0.5的建议标准,总体各变量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水平,说明问卷数据效度通过检验。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
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前景,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本文将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教育质量包括教学水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与行业接轨的课程和项目,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需求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应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同时,开展就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专业选择专业选择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一些热门专业的就业率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难度较大。
高校应加强对专业选择的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专业选择。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实习经验实习经验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至关重要。
在校期间,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实习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六、网络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
学生应善于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扩大就业范围,提升竞争力。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求职指导,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质量、就业市场需求、专业选择、实习经验、个人能力以及网络资源等。
高校应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就业市场需求的调研,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实习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网络求职指导和资源支持。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国贸1092 胡影1091801207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1978年至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人力资本Summary:一引言随着我国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发展前景。
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2003 年有 212 万,2004 年有 280 万,2005 年有 335 万,2006 年达到了 413 万。
同时当年没有就业的学生数也在增长,2003 年 60 万左右,2004 年 70 多万, 2005 年近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 73%左右。
我国政府每年都会颁布一些政策来缓解就业问题,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透露,在去年取消一些不合理规章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将彻底清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规章障碍”。
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此举不仅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获得平等就业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种种情况显示,我国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扩张之后,近期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人。
从劳动力需求上来看,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5年中,由于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370万个工作岗位,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观点。
03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学者在就业人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国外研究现状:介绍国外学者在就业人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国内外研究差异:比较国内外学者在就业人数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异同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YOUR LOGO
20XX.XX.XX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计量分析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引 言 03 文 献 综 述 04 数 据 来 源 与 处 理 05 计 量 模 型 构 建 与 变 量 选 择 06 实 证 分 析 结 果
04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
政府公开数据:包括国家统计 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官方发布的数据
公开数据库:如万得、锐思等 金融数据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库
调查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 谈等方式收集的数据
其他来源:如学术研究、行业 报告等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清洗:去除 异常值、缺失值 和重复值
数据转换:将数 据转换为适合分 析的格式或类型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引言
背景介绍
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计量分析在就业研究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就业人数变化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介绍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参考论文)中国就业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就业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国比较严峻的就业问题,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最小二乘回归,用Eviews 5.0计量软件得出模型估计,各参数估计值,并进行模型检验、误差分析、方差分析、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检验等分析回归方程,并对照现实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建议,最后依据回归方程作了预测。
关键字:就业L 外国直接投资K F国内投资K D技术进步A 工资w一.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可见,就业对一国政府的重要性。
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具有刘易斯所提出的无限劳动供给的特征,所以解决就业问题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自90年代后期,中国的就业形势就一直比较严峻。
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加大是另一个严峻问题。
目前全国迁移人口超过1.25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在加大。
以上现象说明了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对中国政府对人民福利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文旨在研究一些对就业存在较大影响作用的因素,建立计量模型,测算这些因素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是影响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增长和利息率是影响失业的次要因素。
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偏高而造成的,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不大。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是根本的原因。
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强调阻碍劳动力市场即时出清的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可能使得某种水平的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成为瓦尔拉斯体系中的均衡状态。
投资对经济的作用已受普遍关注,而投资的增加对对就业存在两种效应:一种是投资与劳动的互补效应,一种是投资与劳动的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说明了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需求,增加就业,替代效应则说明了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的下降,比如机器的使用替代了劳动力。
同理,FDI也具有如上的效应。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可以分析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状况是影响就业人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投资情况、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政策等都会影响就业人数。
例如,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会导致就业人数减少。
2.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和举措对就业人数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就业政策、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等都会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
政治稳定与否也会对就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政治不稳定可能导致企业投资减少,从而影响就业。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都会对就业人数产生影响。
例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人才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4. 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对就业人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兴技术的出现可能改变产业结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导致部分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
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
就业人数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促进就业增长。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摘要】本文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学习成绩和专业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一、研究背景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699万人,比2021年再增19万。
从2006年以来,我国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平均下滑了0.5个百分点。
为了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分别从性别、学历、专业、政治面貌、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就业的影响,以期能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也奢望能为我们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实证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两处,一是国家和省、市公开在公文、期刊、网络上公开发表的统计数字;还有就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我们以河北金融学院2021界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专项调研活动。
调研范围覆盖了近30个专业的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率达93%。
三、毕业率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性别对就业率的影响表3-1 样本的性别特征采取总体比例假设检验的方法检验性别因素是否会对毕业生就业率造成影响。
根据上表计算那女生签约率分别为P1=52.08%,P2=33.33%。
为了检验ρ1和ρ2是否相等,建立原假设H0:ρ1=ρ2=ρ,备择假设H1:ρ1≠ρ2。
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有P=/=/是ρ的无偏估计量,P=38.17%。
有条件n1和n2都充分大,下面的检验统计量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z=经计算:z=2.033查表可知,在置信水平0.05的水平下确定临界值Z0.025=1.96,拒绝域,由于|Z|>Z0.025,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入拒绝域,所以拒绝原假设H0,接受备择假H1,即设样本数据有充分证据说明毕业生的就业率受到性别因素影响。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因此,了解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和培养就业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影响因素和就业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正处于一个高峰期。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而就业岗位数量却有限,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就业率仅为62.7%。
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更是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二、就业影响因素1. 专业选择大学专业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才市场对于某些专业的需求量较大,就业市场就会特别火爆,这些专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和较好的职业前景。
然而,如果大学生选择了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那么就业面临的压力就会明显增加。
2. 校园经历大学生的校园经历也会对其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校内担任职务、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毕业设计、科研和创新项目等,这些校内经历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工作的热情,给招聘者留下更好的印象,有助于拿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3. 英语能力现今要求英语能力的岗位越来越多,一些高端的职位甚至需要熟练掌握英语。
若是大学生在英语方面欠缺,那将在职场上受到极大的挫折。
三、就业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必然离不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需要培养出娴熟的职场应用技能、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1.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切实提高自己的就业锋芒的基础。
大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并且通过实习和其他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更加深化自己的理解。
2.社交技巧与团队合作能力一个优秀的求职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各种社交活动可以让你结识更多的人,积累资源,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学习提升。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t 模型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5级刘小润指导教师王莉莉讲师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重点之一。
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对我校0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搜集数据,建立Logit模型,并通过模型估计和检验,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发现大学生的性别特征、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等因素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作用大.关键词:logit模型,回归,就业Survey Analysis to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ment--- based on Logit ModelLiu Xiao-Ru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Grade 2005Directed by Wang Li-li(Lecturer)Abstract: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employment in China. From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grade 2005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 collect data and establish a Logit model. Then by model estimation and test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levant to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gles and finds that such factors as graduates' gender, English level, Computer level, social activities, and part-time work experience play a relatively greater role in their job opportunities.Key words: Logit model, Return, Employment1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快速增长[1],据了解,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往年增加52万人。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THANK YOU
感谢观看
不同专业和领域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知识,具备相关技 能和知识的大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个人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缺乏职业规划可能导致盲目就业或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和长期就业。
06
政策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 影响
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人才市场竞争程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人才市场 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需要具备更 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VS
就业政策与法规
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也是影响大学生就 业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就业促进政策、就 业保护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等措施可以为 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 环境。
就业率趋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的就 业率趋势存在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就业率与经济关系
大学生的就业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 繁荣时期就业率相对较高,经济下行时期就 业率相对较低。
就业质量情况
薪酬水平
大学生的平均起薪逐年提高,但不同专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工作满意度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工作满意度较高,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于工作环境 、工作内容等方面存在不满意。
政策导向
国家就业政策通常会引导大学生向特定行业或领域就业, 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01
政策调整
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大学生 就业市场的变化,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 业机会和就业形势。
02
03
政策扶持
国家就业政策可能会提供就业培训、 创业扶持等措施,以帮助大学生更好 地融入就业市场。
就业计量分析报告

就业计量分析报告就业计量分析报告一、引言就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础。
就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对就业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计量分析,旨在探讨就业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就业数据和劳动力调查数据。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OLS回归分析等。
三、就业情况分析1. 总体就业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XXXX年的XXX万人增长到XXXX年的XXX万人,增长率为XX%。
2. 行业结构:我国就业行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X%;第二产业次之,占比约为X%;第一产业占比最小,约为X%。
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经济结构已从重工业转向服务业。
3. 地区分布:就业地区分布不平衡,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就业人口较多,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这表明有必要推动就业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均衡。
4. 就业创造能力:新增就业人口主要来自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就业机会。
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是就业的新增动力。
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是重要的。
经济持续增长将带动新增就业机会的产生,提高就业率。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很大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工作岗位减少,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工作岗位。
3.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4. 政策因素:政府的就业政策对就业市场的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适当的政策措施能够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政策建议1. 鼓励创业:政府应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与相应策略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与相应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仅是因为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探讨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就业现状、求职经历、求职策略等方面的调查,获取相关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得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它们的影响程度。
2. 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和地域的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 提出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四、预期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严峻的现状、促进社会发展和增加社会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 对于制定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提出更为科学和实用的政策措施。
2. 对于学校的招生、就业指导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能够让学校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负担和增加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贡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口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姓名(北京市某某大学,某某学院,邮编)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因素的不断变化,人口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全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问题长期存在,尚未较好地解决。
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
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
关键词:人口因素变化就业1.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1.1 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1年是近年来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超过80%,研究生超过95%,专科生达到40%。
而据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23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加了9.4%左右。
虽然增加幅度不是很大,但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容盲目乐观。
步入2003年1月中旬,2002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进入最后盘点时期,这时候,那些在去年年初甚至去年10月中旬还预测2002年就业形势大好的专家学者、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才发现——当初的设想和预测都没有实现,而作为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是紧张不安,因为就业高峰悄然来临。
一场迎战第一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的攻坚战已全面打响。
今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后毕业生全面进入就业市场的第四年。
随着高校的扩招,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12万,比去年增加67万。
结止去年7月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相当一部分应届生,就业压力可谓不期而至。
而有关专家估计,2007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也就是说在2003年将有64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5万人。
2003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预计为10.79万人,其中,研究生0.58万,本科生5.78万,专科、高职生4.43万,比2002年增加3.10万,增幅为40.18% 。
此外,省外高校辽宁生源毕业生还将有0.3万人左右回辽宁就业。
2007年11月23、24日,数场规模巨大的2003届毕业生双选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同时拉开帷幕,场场“爆棚”,处处“潮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计量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专业: 会计学班级: 11会计1班学号 : ************ : ***时间 : 2013年12月影响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1997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探讨相关经济变量对就业人数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人力资本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college students facing a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coupl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by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o the data from 1997 to 2012, econometric analysis, explore the relevant economic variables impact on employment.Keywords: factors affecting economic growth human capital目录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选题意义 (5)三、理论分析 (5)(一)国内生产总值 (6)(二)财政支出 (6)(三)平均工资水平 (6)四、模型建立 (6)(一)散点图 (6)(二)模型构建 (7)五、数据分析 (8)六、结果分析 (8)(一)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关系 (8)(二)经济增长 (9)(三)充分就业 (9)(四)人民生活水平 (10)参考文献 (12)附表建立初始模型的Eviews的输出表 (13)一引言随着我国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发展前景。
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大量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2009 年有 611万,20010年有 630 万,2011年有 710 万,2012 年达到了 780 万。
同时当年没有就业的学生数也在增长,2009 年 230 万左右,20010年 280多万, 2005 年近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 73%左右。
我国政府每年都会颁布一些政策来缓解就业问题,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透露,在去年取消一些不合理规章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将彻底清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规章障碍”。
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此举不仅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获得平等就业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种种情况显示,我国目前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扩张之后,近期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将升至峰值,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人。
从劳动力需求上来看,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5年中,由于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370万个工作岗位,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
权威人士估计,按今年经济增长保持7%计算,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新增的就业岗位仅为800万个左右,无法满足我国现存待就业人口的需要。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应对影响就业的因素作分析,看看能否从中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出口,找到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这也是写此篇文章的原因。
二选题意义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就业问题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充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2.提高和保持劳动者素质;3.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4.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
三理论分析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考虑一下变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
(一)国内生产总值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GDP每增长1%就可以为我国创造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又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同充分就业同样都是我们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所以如果保证每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支出即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但是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负面效应,我国从98年以来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投资的增加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成效显著。
但是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这样会有可能造成经济的虚假增长,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投资行为增加了个生产者的投资信心,拼命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却是人们的消费不足,无法吸收生产出来的产品,投资过热,消费不足,造成了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存货增加,很容易形成经济泡沫。
所以我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实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举措来避免投资的过热现象,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
(三)平均工资水平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完全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对劳动者来说,劳动供给决策实质上是把他有限的时间在劳动和闲暇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
工作所带来的收入与闲暇的享乐互为成本。
当工资上升时,闲暇的价格就会上升,这样就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而工资的上升会使人们更加富裕,扩大了人们对闲暇的需求,这就会使得工资上升至一定水平后,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这样就会形成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的背弯曲线。
我认为处于背弯曲线的递增阶段是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他们的工作目的还只是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工资对劳动力的供给弹性较大。
而处于背弯曲线上端的人,已摆脱了工资高低对他们的束缚,工资对他们的劳动力供给的弹性较小。
四模型建立(一)散点图先做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物价指数各经济变量与每年年末就业人数的散点图。
分别如下所示:1 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的散点图 (1997-2012)2 财政支出与就业人数的散点图(1997-2012)3 平均工资水平与就业人数的散点图(1997-2012)从以上散点图可以看出,以上变量与就业人数的关系都是指数关系,所以这里仅以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的关系为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二) 模型构建假设模型为 Y =αX βu e其中,Y 代表每年年末我国就业总人数;X 代表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水平;μ为随机扰动项,表示未纳入模型的其他变量对就业人数的综合影响。
为了便于用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去估计参数,先将上述指数模型线性化,即在指数方程两边取对数,变为ln ln ln Y X u αβ=++设Yt=lnY,γ=ln α,Xt=lnX,则模型变为Yt=γ+βXt+μ再假设模型满足古典假定,这样就可以用Eviews软件拟和1978-2012年的数据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估计后模型的标准格式如下:Y^t=9.246582+0.172539Xtt=(106.4345) (19.98194)se^=(0.086876) (0.008635)R2=0.943300 F=399.2779 DW=0.416448 df=24五数据分析由以上标准格式可知,由于可决系数比较大,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较好;对于系数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查表得(24)=2.064,由于t(r)﹥t(24),t(β)﹥t(24),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模型t0.025应存在截距系数,解释变量GDP对应变量就业人数的影响显著。
但是模型存在自相关性,这是因为模型的DW=0.416448,在α=0.05的条件下,查表得dL=1.302,dU=1.461,0﹤d﹤dL,表明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性。
所以,应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正。
由于ρ未知,所以应先用DW值计算出ρ值,由关系式ρ=1-d/2,DW=d得,ρ=0.791776,再用广义差分法修正,进行一次修正后,DW=1.78,由于dU﹤d﹤4-dU,表明经过修正的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经过修正的模型为:Y^t=9.67574+0.132516Xt再由关系式Yt=lnY,r=lnα,Xt=lnX得原模型为:Yˆ=e9.6757X0.1325模型各参数的经济含义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就业人数就会平均增加0.1325%。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的增加有很高的相关性。
六结果分析(一)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关系通常通货膨胀的程度用物价指数的高低来反映。
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增长,会使得失业率下降,而通货膨胀率降低,又会使得失业率上升。
所以要想降低失业率,达到充分就业,就不得不牺牲通货膨胀率。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若是在当期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比较重,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会选择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比如,我国政府近期的加息政策以及去年三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为了抑制投资过热,避免经济出现滞胀。
但是抑制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就业岗位,这就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的困难所在。
我们只能想方设法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均衡点,通货膨胀和失业并不是存在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调整,而是在他们超出了安全范围的时候,政府才有必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将其分别调整至安全范围内。
(二)经济增长由上述模型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又由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是我们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所以我们应关注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要看到我国现今经济增长背后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仅就2003年来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