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郑贤君主编、北大出版社)

合集下载

宪法学习参考书目

宪法学习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秦前红主编:《宪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广辉主编:《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蔡定剑著:《宪法精解》(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侯西勋主编:《宪法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焦洪昌主编:《新编宪法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焦洪昌主编:《宪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童之伟主编:《宪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著:《宪法经典判例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周叶中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版。

朱丘祥主编:《宪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殷啸虎、王月明、朱应平著:《宪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苗连营主编:《宪法学》(第2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月明著:《宪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胡锦光主编:《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俞德鹏著:《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陈云生著:《宪法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韩亚光著:《中国宪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潘伟杰、王蔚主编:《宪法学》,复旦大学出版2008年版。

韩大元著:《宪法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 A. W.布拉德利、K. D.尤因著:《宪法与行政法》,程洁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莫纪宏著:《宪法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年版。

肖泽晟著:《宪法学: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著:《宪法学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

宪法发展中国现行宪法变动方式的理论言说

宪法发展中国现行宪法变动方式的理论言说

宪法发展:中国现行宪法变动方式的理论言说周叶中 张 权*目 次一、“宪法发展”概念的提出二、宪法发展的构成要素三、宪法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四、结论摘 要 在已有的宪法变动理论看来,我国宪法变动存在着单一依赖修宪方式、修宪频率高、政治主导和政策性浓厚等问题,但这些理论立足于形式主义宪法观,主要关注宪法条文的稳定性,难以从整体上解释我国宪法变动全局。

因此,我国宪法学应通过新概念和新理论范式来解释现行宪法的变动。

而我们用来界定新中国宪法变动的“宪法发展”,以及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则揭示了我国的实质主义宪法观,即更关注宪法的实质内容并兼顾宪法的规范性与发展的规律性,因而是更符合我国宪法观念和实践需要的概念。

对这两个概念的阐释将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宪法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我国宪法变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宪法发展;宪法发展是基于主客观条件朝着特定方向前进的、人为的、有形的、体现宪法内在要求和特定趋势的宪法规范的调整和变动;宪法发展必须满足事实、意志、规范和标准等要素,呈现特定趋势与规律。

关键词 宪法修改 宪法发展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 宪法变动 宪法变迁 修宪模式宪法修改既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宪法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节点。

我国现行宪法在2018年进行了第五次修改,宪法修正案的顺利通过表明我国已形成较为稳定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宪法修正模式,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发展方式。

在如何阐释1982年以来中国宪法变动的问题上,选用何种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宪法变动,仍未形成共识。

理论解释的不足和现实中的困惑,要求借助本土概念建立更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对中国现行宪法的变动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和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 周叶中,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张权,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研究”(项目号16JZD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宪法学主文献

宪法学主文献

篇幅总数大约为3549000字,其中必读文献2088000字。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总共214000字,必读文献94000字)1.*吴家麟主编:《宪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6页。

(16000字)2.*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30页。

(10000字)3.*肖蔚云、魏定仁、宝音胡日雅克琪:《宪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3页。

(9000字)4.[美]亚历山大等:《宪政的哲学基础》,付子堂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174页。

(38000字)5.*张光博:《宪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

(30000字)6.马岭:《宪法性法律的性质界定》,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

(12000字)7. *陈云生:《西方的宪法分类学说》,载《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4期。

(4000字)8.K.C.威廉:《论宪法的分类》,甘藏春、肖珊译,载《国外法学》1987年第2期。

(6000字)9.K.C.惠尔:《现代宪法》,翟小波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9页。

(10000字)10.朱国斌:《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7-22页。

(8000字)11.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5页。

(19000字)12.王人博:《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0000字)13.*徐国栋:《宪法一词的西文起源及其演进考》,载《法学家》2011年第4期。

(25000字)14.费巩:《比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2页。

(6000字)15.王叔文:《论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载张友渔主编:《宪法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7页。

(11000字)宪法原则、宪法规范、宪法惯例与宪法结构(总共245000字,必读文献141000字)1.*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9-104页。

宪法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资料

宪法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资料

宪法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语称1、在汉语中,“宪”、“宪令”、“宪章”等语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不过它们的含义不同于今天的“宪法”。

具体而言,这些语汇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国家的法律、法令或制度。

其二是指效法,法令的公布、法律的实施等。

2、在近代中国,根本意义的“宪法”一词一般认为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先引入,郑氏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语,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

4、西方古代也有“宪法”这个词,但西方古代的“宪法”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政治体制。

4、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对constitution的使用则型构了近现代宪法的基本内涵。

二、宪法的界定关于宪法的界定有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两种。

(实质意义的宪法是从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界定宪法的。

实质意义的宪法亦可被称为广义的宪法,它能解决诸如“英国没有宪法”这样的问题,因而为许多人所采信。

形式意义的宪法则是根据宪法作为法律的形式特征来界定宪法的,即宪法是指其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并在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的成文法典。

西方国家的宪法绝大多数都是成文宪法,法国的托克维尔说:“英国没有宪法”,就是从形式意义而言的。

)三、宪法的形式特征(一)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要有一个特别的机关。

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

我国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曾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我国宪法修改也较为特殊,我国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的,但是通过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来修改,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的。

2、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1)由立法机关以绝对多数通过。

宪法阅读书目推荐

宪法阅读书目推荐

林来梵:清华大学宪法学推荐书目来自: 凯风2011-09-28 18:02:33林来梵:2011年本科宪法学限定版推荐书目1、林来梵:《宪法学讲义》,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日]芦部信喜著,林来梵等译:《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李强著:《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英] 洛克著,翟菊农等译:《政府论》(上、下),商务印书馆1982、1984年版。

7、[法] 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8、[英] 密尔著,汪渲译:《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美] 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或尹宣译:《联邦论》,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10、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季卫东著:《宪政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日]藤仓皓一郎等主编,段匡等译:《英美判例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美]安东尼刘易斯著,何帆译:《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林来梵: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宪法学》课程推荐书目发表时间:2011-09-13 17:33:01 阅读次数: 1530 所属分类:教学资料一、重点推荐书目1、许崇德等编:《宪法》(第四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林来梵:《宪法学讲义》,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宪法学习式法规》,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4、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70093课程名称:宪法学英文名称:The Science of Constitu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 法学、治安学先修课程:《法理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法学基础课,是法学、治安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绪论和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基本规范和制度以及宪法的基本实践共三编14章内容,具体涉及宪法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宪法概念、宪法形式和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和宪法原则、宪法价值和宪法作用、宪政、宪法的历史与发展等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宪法的基本规范和制度;以及宪法的创制、宪法实施及其保障、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监督等有关宪法运行的实践内容。

This course is one of key courses of the Science of Law in colleg 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 and three parts i ncluding fourteen chapters. Introduction concerns the concept and the basic problem of the Science of Constitution. The first part, Fundam ental Theories of Constitution, respective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forms and structure, constitutional norm s and principles, the value and roles of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ism,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itution. The second part, F undamental Norms and Systems of Constitution, includes State Nature, State Forms, State Organizations, citizen’ basic rights and obligati ons, election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political party. The third part, Fundamental Practice of Constitutional, gives the basic frame of c onstitutional operation including constitutional initiative, constitu tional enforcement and safeguard, and the system of unconstitutional review.三、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熟悉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帮助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宪法学知识分析各种宪法现象,发现国内外宪政的运作规律;为学习其他法学课程打好基础。

浅谈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教育关系规范分析(1)论文

浅谈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教育关系规范分析(1)论文

浅谈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教育关系规范分析(1)论文论文关键词受教育权受教育义务教育管理权力教育自由权论文论文摘要:制订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应符合宪法,因此对宪法文本中的教育关系规范进行分析厘清成了当务之急。

通过明确宪法所勾勒出的教育关系图,可以发现宪法文本中不够确定的教育关系内容。

宪法是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在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时,必须再次强调这一法治基础。

我国宪法文本中直接明确教育关系的规范有八条,调整教育关系的其他规范有两条,它们是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基础和依据。

《教育大辞典》认为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规范体系的总和,可分为三个层次:1.教育根本制度,主要指教育方针;2.教育基本制度,它是教育方针的主要体现,如教育体制、学制、各种教育政策法规等;3.教育具体制度,指各种具体的教育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和运作机制,如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入学制度、教师制度、质量监督与评估制度等。

我国宪法中的教育关系规范从宏观上明确了控制、分配和保障国家教育权力运行规则,确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但从山东“齐玉玲”案、湖南“罗彩霞”等教育事件中,却反映出我国各地处理教育事件依据的合法性和模糊性问题。

一、我国根本教育制度宪法规范分析此类规范包括教育根本制度和教育基本制度,具体是教育目标、教育阶段制度、教育投资制度、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分布在第19条、第23条和第24条。

(一)教育目标第19条第1款和第23条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标——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

教育目标分两个层次:实现教育朴素价值和实现教育功利价值,即帮助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能力。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此有进一步的表述,但侧重点不一。

《义务教育法》侧重帮助人全面发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侧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能力。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5年北京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育明考研推荐)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参考书宪法: 1.肖蔚云《宪法》(2008版);《宪法学概论》北大出版社2.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3.魏定仁、甘超英《宪法》4.周叶中《宪法》第二版北大、高教出版社5.胡锦光《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6.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中国政法出版社7.魏定仁《宪法学》自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行政法: 1.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2.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刑法: 1.陈兴良《规范刑法学》2.双杨《中国刑法论》(第四版)3.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4.陈兴良《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5.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中国刑法论》(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刑事诉讼法:1.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第二版)3.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第2版)4.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研究》人大出版社民法: 1.魏振瀛《民法》(第三版)2.陈华彬《物权法》3.崔建远《合同法》4.刘凯湘《民法总论》北大出版社5.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6.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梁慧星《民法总论》《物权法》民事诉讼法:1.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2008版);《民事诉讼原理》北大出版社2.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3.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教程》(第二版)北大出版社08 国际法:《国际法》人大版远程教育系列,白桂梅,朱丽江主编。

法理:《法理学》北大版远程教育系列,周旺生著。

《法理探索》周旺生著经济法《经济法学》北大版,张守文主编(必看)《经济法》杨紫煊,北大高教版第2版,反垄断部分这本书稍好《企业与公司法》北大版,甘培忠著,第四版《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刘剑文主编,第三版《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张守文著《税法基础理论》,北大版,刘剑文,熊伟著《金融法概论》北大版,吴志攀国经:《国际经济法》北大高教版第二版,余劲松,吴志攀主编民法学(1995-2004)北大95民法学试题一,结合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论民事责任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学 第九章_基本权利与义务1

宪法学 第九章_基本权利与义务1
(2006年司法资格考题·B)
宪 法 学
本 章
肆、思考题(4) 思考题(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现行)宪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现行) 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2004年司法资格考题·A)
宪 法 学
本 章
肆、思考题(5) 思考题( )
第九章 基本权利与义务(1) 基本权利与义务(1)
壹、教学目的与要求 贰、教学重点与难点 叁、教学内容
肆、思考题
宪 法 学
伍、参考文献
本 章
壹、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基本权利的基本理论, 掌握基本权利的基本理论,熟 悉与基本权利相关的系列概念, 悉与基本权利相关的系列概念, 了解各国关于基本权利与自由 的保障及其限制。 的保障及其限制。
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基本权利; (1)基本权利; (2)基本义务 3、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 公民与人民; (1)公民与人民; 公民权与人权。 (2)公民权与人权。
宪 法 学
如何理解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4、如何理解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本 章
伍、参考文献 (1)
宪 法 学
本 章
肆、思考题(1 ) 思考题(
1、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宪法界定公民资格的依据? (1)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宪法界定公民资格的依据? A.出生地主义原则 B.血统主义原则 C.国籍 D.以血统主义为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 以血统主义为主、 则
(2006年司法资格考题·C)
宪 法 学
本 章
宪 法 学
宪法中的“国民”概念: 宪法中的“国民”概念:1949年《共同纲领》 第8条。1946年日本宪法序言。

《宪法学》课程教案(2024)

《宪法学》课程教案(2024)
《宪法学》课程教案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宪法基本原理 • 国家基本制度 •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 国家权力与监督机制 • 宪法实施与保障制度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8
3
《宪法学》课程性质与目的
01
课程性质
02
14
04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2024/1/28
15
公民基本权利概述与内容
2024/1/28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
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 、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密、宗教信仰自由、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 偿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 的权利等。
强化宪法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民的宪法宣传教育,提高 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素养,营造全社 会尊重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宪法实施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加 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宪 法职责的监督,确保宪法得到有效 实施。
31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2024/1/28
32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
2024/1/28
加强司法公开和透明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
26
完善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议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
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
加强媒体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在权力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2024/1/28
27
06
宪法实施与保障制度

(2024年)宪法学课件讲义(版)pdf

(2024年)宪法学课件讲义(版)pdf

效果不佳等。
基本权利保障不力
02
探讨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如权利救济途径不畅、权利受
到侵犯时难以获得有效救济等。
宪政文化建设滞后
03
分析宪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滞后的原因,如宪法意识淡薄、
法治观念不强等。
26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2024/3/26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具体措施,如完善宪法解释程序、建 立违宪审查制度等。
阶级性、历史性、强制性 、组织性。
16
立法机关组成及职权
立法机关的定义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 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
2024/3/26
立法机关的组成
我国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立法机关的职权
包括制定和修改宪法、法 律,监督宪法实施,制定 和批准国家预算和计划,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等。
积极开展对法律、法规等规范 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工作,及 时纠正违宪行为,维护宪法的
权威和尊严。
23
06
当代中国宪政实践与挑战
Chapter
2024/3/26
24
当代中国宪政实践概述
1 2 3
宪法制定与修改
详细阐述1954年首部宪法的制定背景、过程及 内容,以及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的修 改情况。
2024/3/26
人民主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法治原则
分权与制衡原则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 举等方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6
02
国家基本制度
Chapter
2024/3/26
7
国体、政体及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一、法学理论朱景文:法理学,这本是基础二、法学综合考试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三版许崇德:宪法,四版王利明:民法,四版王作富:刑法,四版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陈卫东:刑事诉讼法,二版史际春:经济法,二版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三版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法理学朱景文:法理学研究,人大朱景文:比较法总论,人大朱景文:比较法学专题研究,人大朱景文:法社会学,人大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法制史赵晓耕:《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赵晓耕: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人大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叶秋华、王云霞:大陆法系研究,人大宪法与行政法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元起:中国宪法学专题研究,人大胡锦光:《行政法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冯军、肖中华:刑法总论,人大谢望原、赫兴旺:刑法分论,人大高铭暄:刑法学原理(共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铭暄: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法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人大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人大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下),人大杨立新:债法总则研究,人大王利明:合同法研究(一、二),人大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人大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人大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法律商法范建:商法,高教赵中孚:商法总论,人大叶林:公司法研究,人大叶林:证券法,人大贾林青:保险法,人大王欣新:破产法,人大知识产权法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人大2009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北大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人大诉讼法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人大2008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人大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人大王新清等:刑事诉讼程序研究,人大何家弘、张卫平:简明证据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何家弘:证据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三版,人大2008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史际春:《企业和公司法》,人大王欣新:《公司法》,人大徐孟洲:《信托法》,法律徐孟洲:《税法》(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徐孟洲、孟雁北:《竞争法》,人大朱大旗:《金融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欣新:《破产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与资源法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周珂:环境法学研究,人大周珂:生态环境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法邵沙平:国际法专题研究,人大朱文奇:国际条约法,人大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人大2009郭寿康、韩立余:国际贸易法,人大赵秀文: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人大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人大2007赵秀文:国际私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人大《法理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孙国华、朱景文主编,人大出版社1999,11。

北航法学院各科老师推荐书目

北航法学院各科老师推荐书目

各科老师推荐书目民法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社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社李永军《民法总论》,法律社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人大社刘凯湘《民法总论》,北大社孙宪忠《民法总论》,社科文献社郑云瑞《民法总论》,北大社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法律社《民法教学法规》宪法朱国斌《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许崇德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张千帆、肖泽晟主编《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德]康拉德·黑塞《联邦德国宪法纲要》,李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日]芦部信喜《宪法》,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狄骥《宪法学教程》,王文利等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美]杰罗姆﹒巴伦、托马斯﹒迪恩斯《美国宪法概论》,刘瑞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英]K.C. 惠尔《现代宪法》,翟小波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一种规范宪法学的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肖蔚云《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蔡定剑《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吴庚《宪法的解释与适用》(第三版),三民书局2004年版。

苏永钦《寻找共和国》,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

[德]米歇尔·施托莱斯《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法》,雷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浅谈信访的宪法依据和权利属性

浅谈信访的宪法依据和权利属性

浅谈信访的宪法依据和权利属性[摘要]信访这项富含中国特色的并与现中国政治体制紧密相关的制度,活跃在公民的政治生活当中。

要确定信访在国家体制和公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必须明确信访宪法依据和权利属性。

文章以信访活动的合宪性为逻辑起点,通过分析信访权在我国宪法地位权利属性,明确信访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信访权;基本权利;宪法依据一、信访的宪法依据我国宪法对信访没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信访”最权威的定义,是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本文认为所谓信访,是指具备信访人资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维护个人利益、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有按照自由意志决定是否适用来信来访的形式,就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向有关机关和领导个人咨询有关政策和反映真实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或违法之处、提出个人请求的活动。

信访有表达自由和政治参与两个重要属性,相对应地都能够在宪法上找到依据。

其第一个属性是信访作为一个表达机制,公民通过信访的方式表达见解、心声和意愿的自由。

信访作为公民与国家对话的一种方式,本身是一个沟通的机制。

这种机制下信访人享有这样一种表达的自由:一是公民可以自由决定通过或者不通过信访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意愿;二是公民对通过信访这种方式表达此类或者彼类见解、心声和意愿的自由。

前者是信访人通过信访方式表达或者不表达的行动自由,后者是在法律法规设定的信访机制允许表达的事项范围内表达什么和不表达什么的自由。

关于表达自由,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信访自由属于以言论为表达方式的一种表达自由,言论的接收对象是特定的信访机构。

因此,可以认为,宪法上关于表达自由的条款,是信访活动形式上的宪法依据。

宪法学课程参考书目

宪法学课程参考书目

《宪法学》课程参考书目推荐教材:王浦劬:《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邦佐等:《新政治学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杨光斌:《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振明:《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朱广磊主编:《政治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孙关宏主编:《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吴家麟主编:《宪法学》(1992年修订版),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刘茂林主编:《宪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蒋碧昆主编:《宪法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俞子清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学(中国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学(外国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国家起源部分。

列宁:《国家与革命》、《论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论人民民主专政》。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关于政治及其改革的理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法]卢梭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英]洛克著,瞿菊农等译:《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英]霍布斯著:《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法]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法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法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法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1B10565 宪法学学分:3.0 Constitution Jurisprudence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基本规范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研究外国的宪法与宪政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概述、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推荐教材:《宪法》,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宪法学原理》(上、下册),徐秀义、韩大元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宪法学》,蒋碧昆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宪法学基本理论》(上、下册),张庆福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宪法》,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B10095,1B10113 法理学(上)(下)学分:2.0,1.0Jurisprudence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法理学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法与法这一社会现象在社会领域中的作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的基本理论,为以后的部分法学的学习及进一步的法学理论研习打下基础。

法理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法的本体理论、法的价值理论、法的运行理论、法的机构理论及法与其他社会范畴的关系理论。

推荐教材:《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法理学》,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法理学》,公丕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B11315,1B11325民法学1,2 学分:3.0,3.01B11335,1B11345 民法学3,4 学分:3.0,2.0General Statement of Civil Law预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内容简介: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法律部门。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分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继承法以及侵权的民事责任等内容。

论宪法社会基本权的分类与构成资料

论宪法社会基本权的分类与构成资料

论宪法社会基本权的分类与构成【作者】郑贤君【作者简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37 郑贤君(1964—),女,河北赵县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社会基本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自由权。

到目前为止,它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和指称。

依据文献研究方法,兼采理论与司法实务见解,社会基本权应进一步区分为:经济权利、狭义的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且不同类型的权利在各国得到承认和普遍化的程度不相一致。

与自由权相比,各种社会基本权还只停留在指导原则和宪法委托阶段,其司法救济程度还比较低,主要依赖立法裁量和行政措施。

【摘要题】理论探讨【英文摘要】A social fundamental righ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stitutional fundamen tal rights system and distinguishes from liberty rights.At present,it is still a vague concept.Based on constitution texts documents of international humanrights,constitutional doctrine and judicial opinions,social rights are divided into economic rights,social rights in the narrow sense and cultural rights,and each of them is accepted and popularized in a different degree in different pared with liberty rights,social rights still remain at the stage of guiding principle and constitutional delegation .Its judicial remedy is weaker and relies on legislative discretion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关键词】自由权/社会基本权/经济权/社会权/文化权 liberty rights/social fundamental rights/economic rights/social rights/cultural rights 中图分类号:DF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社会基本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基本权利体系中的自由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学(郑贤君主编、北大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不属于《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二款所称的不可抗力的是()
A.地震
B.水灾
C.重病
D.战争
2、王某贩卖盗版光碟被文化局查处,罚款1000元。

王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复议机关也维持了处罚决定。

王某逾期不履行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如何处理?()
A.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C.由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行政复议机关负责()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

A.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B.法制工作
C.监察工作
D.人事工作
4、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

A.5
B.7
C.10
D.15
5、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 ( )。

A.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控告
B.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
C.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对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作为被申请人。

A.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D.由申请人选择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由被委托的组织
7、不属于《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二款所称的不可抗力的是()
A.地震
B.水灾
C.重病
D.战争
8、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
A.《土地管理法》
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
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9、对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作为被申请人。

A.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D.由申请人选择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由被委托的组织
10、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下列哪项所述机关管辖?()
A.该县公安局
B.该派出所
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D.某市人民政府
11、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送的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A.5日内
B.7日内
C.10日内
D.15日内
12、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三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城建部门将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府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13、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政府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申请复议。

A.上一级主管部门
B.本部门
C.本级人民政府
D.上一级人民政府
14、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
A.《土地管理法》
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
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15、某市化工厂排放污染物,致当地一养鱼专业户王某的鱼大部分死亡。

某市环保局对化工厂作出行政处罚,王某要求化工厂赔偿损失。

环保局在处理王某与化工厂赔偿责任纠纷时,作出了调解,但化工厂不服。

下列哪些选项是化工厂不能做的?()
A.依法申请仲裁
B.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向环保局申请复议
D.可以和王某协商
16、王某贩卖盗版光碟被文化局查处,罚款1000元。

王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复议机关也维持了处罚决定。

王某逾期不履行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如何处理?()
A.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C.由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7、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下列哪项所述机关管辖?()
A.该县公安局
B.该派出所
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D.某市人民政府
18、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

A.5
B.7
C.10
D.15
19、某公司效益很好,许多外单位职工都想调入,纷纷找市劳动局说情。

市劳动局未征得该公司的同意,强行将20名外单位职工调入该公司。

该公司不服,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此案应如何处理?()
A.不予受理,因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B.应当受理,因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C.告之属于劳动争议,应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不予受理,因为是劳动争议
20、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
A.《土地管理法》
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
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21、李某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则()
A.可以暂时终止诉讼
B.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是否准许
C.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终止
D.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22、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

A.5
B.7
C.10
D.15
23、为了加强治安管理,某治安联防队受公安机关的委托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在一次巡逻中,因发现王某一伙人有结伙殴斗的危险,遂对王某等人进行了警告,但王某不服提出复议,那么此案,应以谁为被申请人?( )
A.治安联防队
B.公安机关
C.治安联防队和公安机关
D.不能申请复议,谈不上以谁为被申请人
24、《行政复议法》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处理期间,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A.停止
B.中止
C.终止
D.不停止
25、某县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土地管理局.某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调查小组,调查处理县机关干部和城关镇干部违法占地建房问题。

联合调查小组对县机关某干部李某作出了处理决定,没收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所建的楼房。

处理决定是以四个单位联合发文的形式作出的,盖了四个单位的公章。

李某不服,申请复议。

本案的复议机关是( )
A.县委
B.县土地管理局
C.县人民政府
D.市土地管理局
26、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三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城建部门将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府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