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
学考知识点归纳广东高三

学考知识点归纳广东高三广东高三学考是指广东省高中生在高三阶段进行的一次综合性测试,对学生的学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学考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广东高三学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语文知识点1. 诗歌鉴赏:要求学生能够熟悉中国古代的经典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能准确理解、分析和鉴赏现代诗词的内涵。
2. 阅读理解:涉及各种文章类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和结构,从而进行推理和分析。
3. 写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包括提出观点、论证、组织材料和表达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二、数学知识点1. 函数与方程: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高次方程。
2. 几何与立体几何:包括平面几何的相关性质、射影几何和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重点考察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以及空间物体的形状和体积计算。
3. 概率与统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随机事件、频率统计、概率计算等内容。
三、英语知识点1. 词汇与语法:要求学生对英语基本词汇有一定的掌握,并能理解和应用英语语法规则,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
2.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英语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包括词汇猜测、推理判断、概括归纳等。
3. 写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英语写作任务,包括写作提纲、表达观点和组织语言等。
重点考察语法和词汇的运用,以及写作结构和流畅度。
综上所述,广东高三学考的知识点主要涉及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
学生需要对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和应用实践中。
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学考成绩,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考点必背物理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考点必背物理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物理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广东省高三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 新人教版

广东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xv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tx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x v v v =+=20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物理1.质点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2.3方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8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A12加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14.力A(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力是矢量。
叫做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产生条件: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4)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17.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A(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正压力,为动摩擦因数,,18.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B(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一、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是啥呢?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啊,就像是咱们学习路上的一个小关卡,它可是很重要滴。
这个考试涵盖了好多知识内容呢。
就像是一个大拼盘,把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放在里面,等着大家去品尝。
二、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呢?这里面的科目可丰富啦。
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就像大餐里的主菜一样。
语文呢,考的是咱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这些能力,它能看出咱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数学就考验咱们的逻辑思维,那些复杂的公式和计算,就像是一道道谜题。
英语则是看咱们对另一种语言的掌握程度,单词、语法、听力、口语,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主科,还有像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副科。
历史能让咱们了解过去发生的那些事儿,就像穿越回古代一样。
地理让咱们知道地球的奥秘,山川河流、气候地貌啥的。
政治呢,能让咱们明白国家的政策、社会的规则。
物理、化学、生物就更有趣啦,探索物质的奥秘、化学反应还有生物的奇妙世界。
三、考试的题型有啥特点?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选择题,就像在一堆选项里挑出正确的宝藏一样。
选择题每题3分,大概有10个,总共30分呢。
还有填空题,就像把缺失的部分补上,让知识的拼图完整起来。
简答题也少不了,这时候就需要咱们把自己的想法和知识有条理地写出来。
论述题呢,更像是一场深度的思想交流,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明明白白。
四、考试的难度咋样?其实难度因人而异啦。
对于那些平时认真学习,把知识都装进小脑袋里的同学来说,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
但对于那些平时偷懒的同学,可能就会觉得像在爬山,有点吃力。
不过呢,只要大家在考试前好好复习,把重点知识都掌握好,还是很有机会取得好成绩的。
五、如何备考呢?首先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把每个科目都安排好学习时间,就像给每个任务分配好小士兵一样。
然后就是要多看书、多做题。
看书能让咱们把知识装进脑袋,做题呢,能让咱们知道自己哪里没掌握好。
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讨论问题,有时候别人的一个小提示就能让咱们恍然大悟呢。
广东学业水平物理知识点总结

广东学业水平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量、单位和测量1.1物理量和单位-什么是物理量,物理量的分类-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导出单位的表示方法1.2误差和有效数字-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分类-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误差的减小方法第二章:运动2.1运动与相对运动-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判定标准-什么是参考系,相对运动的概念-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如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2.2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是速度,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什么是位移,位移的计算方法-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2.3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什么是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第三章:力和压强3.1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是力,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位移、使物体发生变形、使物体改变速度和方向3.2力的合成与分解-什么是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公式3.3重力和压强-什么是重力,重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什么是压强,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压强的应用:液体中的压力和气体中的压力第四章:机械能和动量4.1功和能-什么是功,功的计算方法-什么是能,能的分类和转化-机械能的守恒与转化4.2动量-什么是动量,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声学5.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什么是声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快照法和空气质点振动法表示声音的传播过程5.2声音的特性和参数-声音的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什么是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5.3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什么是音量,音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广东学考语数英和合格考考的内容

一、广东学考语数英和合格考的概述广东学考语数英和合格考是广东省高中在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语数英和合格考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内容,考察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
本文将从各门学科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词汇语法等方面。
阅读理解部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能够进行分析和归纳。
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短文写作或作文,表达清晰、语法正确、逻辑严谨。
词汇语法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三、数学学科的考试内容数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概念、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数学概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导和证明。
计算能力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运算方法,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
问题解决能力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四、英语学科的考试内容英语学科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
听力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各种语言材料,包括对话、短文等。
阅读部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短文写作或作文,表达清晰、语法正确、逻辑严谨。
翻译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翻译文章内容,理解并运用英语语言知识。
五、语文学科考试形式语文学科的考试形式通常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作文题。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或填写。
作文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书面表达,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六、数学学科考试形式数学学科的考试形式通常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2019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要求及知识点总结:物理 PDF版本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物理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班物理)-(29780)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整理人:阳东广雅中学李海琴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tSv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一般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tS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x v v v =+=20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A(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3)规律:v= gt ; h=221gt ;v 2= 2gh . 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14.力 A(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2)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3)力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15.重力 A(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16.形变与弹力 A(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F=,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kx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17.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A(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d、有弹力(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f=,N为正压力,u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uN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0〈u〈1,N与G无关)(5)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6)产生条件:a 、直接接触b 、接触面粗糙c 、有相对运动趋势d 、有弹力(7)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8)大小:max 0f f ≤〈 18.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B(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合力范围2121F F F F F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4)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是唯一的?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求两分力的大小.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 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 合x =0和F 合y =0). 20.力学单位制 A(1)国际单位制(SI )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SI )中的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 、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国际符号A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国际符号mol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国际符号K ;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符号cd(3)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 、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21.牛顿第一定律 A(1)伽利略理想实验(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9即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A(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 求出加速度.②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23.牛顿第二定律 B(1)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ma.(2)力和运动的关系: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物体的合加速度也随时间性变化.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③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有力就有加速度)④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存在时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即a=a1+a2+a3……24.牛顿第三定律 A(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关于力和运动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atvv+=受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F合2021attvx+=物体运动情况F axvv222=-超重与失重(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F=m(g+a)(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F=m (g-a )(3)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4)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A(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 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② 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 ③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迭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算规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是矢量.所以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6. 平抛运动的规律 B(1)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它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2)运动规律在水平方向: a X =0;V X =V 0;X=V 0t 在竖直方向: a Y =g ;V Y =gt ;Y=gt 2/2 t 时刻的速度与位移大小:S=22Y X +;V=220y V V +27.匀速圆周运动 A匀速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各点线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但大小不变;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大小也不变,但它是变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28.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A(1)线速度V :描述运动的快慢,V=S/t ,S 为t 内通过的弧长,单位为m/s (2)角速度ω:描述转动快慢,ω=θ/t,单位是rad/s (3)周期T :完成一次完整圆周运动的时间 (4)三者关系: V=r ω,ω=2π/T V=2πr/T 29.向心加速度 A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大小:a=V 2/r =r ω230. 向心力 B(1)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方向与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 V 2/r=m r ω2(2)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不是一种特殊的力,可以是弹力、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成,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注:受力分析时没有向心力) 31.万有引力定律 A(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 = G 221rm m .G =6.67×10-11N ·m 2/kg 2(卡文迪许测量) 32.人造地球卫星 A(1)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F 万= F 向 即 G2r Mm = m r v 2 G 2r Mm =m ω2r G 2r Mm =r T m 22⎪⎭⎫ ⎝⎛π(2)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卫星要与地球自转同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 等于24h).2.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必须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 3.卫星的的轨道高度一定(距地面3.6万公里). 33.宇宙速度 A(1) 第一宇宙速度:v = 7.9 km/s A.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B.是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环绕速度v = rGM). (2) 第二宇宙速度: v =11.2 km/s (3) 第三宇宙速度: v = 16.7 km/s必熟记规律:在天体的圆周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若轨道半径增大,周期增大,向心加速度减小,线速度减小,角速度减小.34.功 A(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力的方向上的位移(2)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αcos FL W=(3)功是标量,单位:J;(4)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该力与位移夹角是锐角;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5)求总功的方法: W 1+W 2+W 3+ ... 求功的方法: αcos FLW 总= W= Pt 35.功率 Aαcos FL △E K(1)概念:P=W/t =FV(F与V方向相同) 单位:瓦特(W) (2)理解:平均功率P=W/t =F_V瞬时功率P=FV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物意: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6.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A(1)概念:重力势能EP=mgh 重力做功WG=mg(h 1-h 2)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 =mgh 2-mgh 1 W G = -△Ep(2)理解:(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4)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37.弹性势能 A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Ep =21kx 238.动能 A 动能:EK=21mv 2标量 39.动能定理 A动能定理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W=21mv 22-21mv 12(合力做功=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40.机械能守恒定律 B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公式:E 2=E 1,E K2+E P2=E K1+E P24.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守恒条件(2)E K +E P 的总量是否不变 41.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1.用公式21mv 2=mgh 验证机械能定恒定律,所选纸带1、2两点间距应接近2mm(否则用mgh =21mv 22-21mv 12) 2.器材中没有秒表和天平 42.能量守恒定律 A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3.能源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A1.非再生能源:不能再次产生,也不可能重复使用的2.能量耗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有些能量转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人类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3.能量虽然可以转化和转移,但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44.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A(1)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低速运动,宏观物体,弱相互作用. (2)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选修1-1)45.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A(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玻璃棒跟丝绸摩擦, 玻璃棒 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2)元电荷e= 1.6×10-19C,所有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 整数 倍.(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无论哪种方法,本质都是电子(负电荷)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是不变.(4)电荷守恒定律46.库仑定律 A(1)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2)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如果带电体间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3)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4)表达式:F=221 r QkQ,k= 9×109 Nm2/ c247.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 A(1)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的特殊物质.实物和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方式.(2)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表达式:E=F/q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3)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4)电场线的特点(请熟记课本电荷间的电场线图):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②电场线在电场中不会相交;③电场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因此电场线线不仅能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还能大致地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48.磁场磁感线 A(1)磁场:磁体和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2)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的特点:a.磁感线是假想的线b.两条磁感线不会相交c.磁感线一定是闭合的49.地磁场 A(1)磁偏角: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小磁针并不准确指南或指北,其间有一个交角,叫磁偏角.科学家发现,磁偏角在缓慢变化.(首次提出磁偏角的科学家是宋代学者沈括)(2)地磁场方向:赤道上方地磁场方向水平向北.50.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 A(1)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1820 丹麦奥斯特(2)安培定则:(请熟记课本图形)(右手螺旋定则)通电直导线:四指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弯向即为磁感线的绕线方向.通电圆环与通电螺线管类似):握住环,四指弯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就是北极(N极)5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A(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跟电流与导线长度乘积的比值,即B=F/IL.单位:特(T)(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场的方向(3)磁通量: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52.安培力的大小左手定则 A(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安培力(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F=BIL;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3)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53.洛伦兹力的方向A(1)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2)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3) 左手定则判定洛伦兹力的方向: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的正电荷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负电荷的受力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54.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A(1)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3)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的磁通量发生变化.55.电磁感应定律 A(1) 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2) 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3) 公式: (单线圈) 56.电磁波 A(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b.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d.振荡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稳定的磁场.(3)电磁波的特点: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电磁波本身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具有能量;c .波长、频率和波速:c=f λ (c 波速 ;λ 波长; f 频率)d.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c=3.00×108m/s(4)电磁波谱(了解):a. 电磁波按波长又大到小的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b. 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频率,因此具有不同的特点① 无线电波适用于通信和广播,微波炉中使用的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②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有:夜视仪、红外摄影、红外线遥感③ 可见光能引起视觉,不同颜色的光是频率范围不同的电磁波④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灭菌消毒;具有荧光效应,能激发许多物质发光⑤ X 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透视人体,检查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⑥ γ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能治疗某些癌症,探测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57.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A(1)静电利用原理: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向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 带正电荷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向 负 极运动,带负电的粒子则向 正 极运动. 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避雷针等.(2)静电危害:放电火花可能引起易燃物的爆炸.人体静电在与金属等导体接触时放电会使人有刺疼感.(3)静电防止的方法:及时把静电导走.如给空气加湿、地毯中加入导电金属丝等.58.电热器、白炽灯等常见家用电器的技术参数的含义 A(1)电热器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热效应.如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等. E(n匝线圈)。
2023年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局部 根底学问学习笔记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 一种碳原子〔12 C 〕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 阿伏加德罗常数〔N 〕:约为 6.02×1023 mol -1。
A(4) 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2. 摩尔质量〕与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N 。
NA(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 g •mol -1。
(2) 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
M3. 气体摩尔体积 (1) 定义: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 L •mol -1。
(2) 标准状况下,V ≈22.4 L •mol -1。
m(3) 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4. 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n =V 。
Vm(1) 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c 〕,单位为 mol •L -1 。
B(2) 在确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 B 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 〕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之间的关系:n = c •V 。
BB(3) 容量瓶:常用于配制确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1. 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 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 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 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 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2024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考纲

2024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考纲一、概述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其考纲的设定直接反映了教育部门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2024年的考纲在继承往年框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科目设置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通常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辅助科目。
这些科目的设置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果。
2. 内容要点语文: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强调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涵盖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强调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英语:重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特别注重实际交流能力的运用。
物理、化学、生物:关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强调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历史、地理、政治:注重历史事件的解读、地理现象的分析和政治理论的理解,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考试形式学业水平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部分科目如英语口语可能采用面试形式。
笔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面试则更侧重于实际交流和应用能力的评估。
2. 考试时间具体考试时间根据广东省教育部门的安排而定,通常会在每年的固定时段内进行。
考试时间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复习需要。
四、备考建议系统复习:根据考纲要求,系统梳理各科目知识点,确保无遗漏。
强化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打好“地基”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提升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模拟测试: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关注时事:对于历史、政治等科目,关注时事热点,了解社会动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相关知识点。
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锻炼习惯,确保在考试期间能够发挥出最佳状态。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班物理)

广东省2019年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t s 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s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梳理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梳理广东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广东高中会考地理必考知识点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识点总结精编版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2.参考系 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3.路程和位移 A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tS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一般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tS v v 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x v v v =+=20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12.自由落体运动 A(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3)规律:v= gt ; h= 221gt ;v 2= 2gh . 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14.力 A(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2)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3)力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15.重力 A(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16.形变与弹力 A(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kx F =,x 为形变量,k 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17.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A(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 、直接接触b 、接触面粗糙c 、有相对运动d 、有弹力(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uN f =,N 为正压力,u 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0〈u 〈1,N 与G 无关)(5)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6)产生条件:a 、直接接触b 、接触面粗糙c 、有相对运动趋势d 、有弹力(7)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8)大小:max 0f f ≤〈18.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B(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合力范围2121F F F F F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4)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是唯一的?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求两分力的大小.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合x=0和F合y=0). 20.力学单位制 A(1)国际单位制(SI)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2)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国际符号A;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国际符号mol;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国际符号K;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符号cd(3)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21.牛顿第一定律 A(1)伽利略理想实验(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9即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A (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 求出加速度.②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23.牛顿第二定律 B(1)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ma.(2)力和运动的关系: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物体的合加速度也随时间性变化.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③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有力就有加速度)④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存在时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即a=a1+a2+a3……24.牛顿第三定律 A(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关于力和运动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atvv+=受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F合2021attvx+=物体运动情况F合=ma axvv222=-超重与失重(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F=m(g+a)(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F=m(g-a)(3)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4)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A(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 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② 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③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迭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2)运算规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是矢量.所以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26. 平抛运动的规律 B(1)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它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2)运动规律在水平方向: a X =0;V X =V 0;X=V 0t在竖直方向: a Y =g ;V Y =gt ;Y=gt 2/2t 时刻的速度与位移大小:S=22Y X +;V=220y V V +27.匀速圆周运动 A匀速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各点线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但大小不变;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大小也不变,但它是变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28.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A(1)线速度V :描述运动的快慢,V=S/t ,S 为t 内通过的弧长,单位为m/s(2)角速度ω:描述转动快慢,ω=θ/t,单位是rad/s(3)周期T :完成一次完整圆周运动的时间(4)三者关系: V=r ω,ω=2π/T V=2πr/T29.向心加速度 A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大小:a=V 2/r =r ω230. 向心力 B(1)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方向与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 V2/r=m rω2(2)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不是一种特殊的力,可以是弹力、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成,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注:受力分析时没有向心力)31.万有引力定律 A(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 = G221 r mm.G=6.67×10-11N·m2/kg2 (卡文迪许测量)32.人造地球卫星 A(1)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F万= F向即G2rMm= mrv2G2rMm=mω2r G2rMm=rTm22⎪⎭⎫⎝⎛π(2)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卫星要与地球自转同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等于24h).2.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必须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3.卫星的的轨道高度一定(距地面3.6万公里).33.宇宙速度 A(1) 第一宇宙速度:v = 7.9 km/sA.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B.是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环绕速度v =rGM).(2) 第二宇宙速度:v =11.2 km/s(3) 第三宇宙速度:v = 16.7 km/s必熟记规律:在天体的圆周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若轨道半径增大,周期增大,向心加速度减小,线速度减小,角速度减小.34.功A(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力的方向上的位移(2)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αcosFLW=(3)功是标量,单位:J;(4)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该力与位移夹角是锐角;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5)求总功的方法: W1+W2+W3+ ... 求功的方法:αcosFLW总= W= Pt 35.功率 A αcosFL△E K (1)概念:P=W/t=FV(F与V方向相同)单位:瓦特(W)(2)理解:平均功率P=W/t=F_ V瞬时功率P=FV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物意: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6.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A(1)概念:重力势能EP=mgh 重力做功WG=mg(h1-h2)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 =mgh2-mgh1WG= -△Ep(2)理解:(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4)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37.弹性势能 A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Ep =21kx238.动能 A动能:EK=21mv2标量39.动能定理 A动能定理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W=21mv 22-21mv 12 (合力做功=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 40.机械能守恒定律 B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公式:E 2=E 1,E K2+E P2=E K1+E P24.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守恒条件(2)E K +E P 的总量是否不变41.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1.用公式21mv 2=mgh 验证机械能定恒定律,所选纸带1、2两点间距应接近2mm(否则用mgh =21mv 22-21mv 12 ) 2.器材中没有秒表和天平42.能量守恒定律 A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3.能源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A1.非再生能源:不能再次产生,也不可能重复使用的2.能量耗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有些能量转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人类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3.能量虽然可以转化和转移,但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44.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A(1)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低速运动,宏观物体,弱相互作用.(2)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选修1-1)45.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A(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玻璃棒跟丝绸摩擦, 玻璃棒 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2)元电荷e= 1.6×10-19 C,所有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 整数 倍.(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无论哪种方法,本质都是电子(负电荷)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是不变.(4)电荷守恒定律46.库仑定律 A(1)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2)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如果带电体间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3)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4)表达式:F=221 r QkQ,k= 9×109 Nm2/ c247.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 A(1)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的特殊物质.实物和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方式.(2)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表达式:E=F/q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3)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4)电场线的特点(请熟记课本电荷间的电场线图):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②电场线在电场中不会相交;③电场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因此电场线线不仅能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还能大致地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48.磁场磁感线 A(1)磁场:磁体和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2)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的特点:a.磁感线是假想的线b.两条磁感线不会相交c.磁感线一定是闭合的49.地磁场 A(1)磁偏角: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小磁针并不准确指南或指北,其间有一个交角,叫磁偏角.科学家发现,磁偏角在缓慢变化.(首次提出磁偏角的科学家是宋代学者沈括)(2)地磁场方向:赤道上方地磁场方向水平向北.50.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 A(1)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1820 丹麦奥斯特(2)安培定则:(请熟记课本图形)(右手螺旋定则)通电直导线:四指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弯向即为磁感线的绕线方向.通电圆环与通电螺线管类似):握住环,四指弯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就是北极(N极)5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A(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跟电流与导线长度乘积的比值,即B=F/IL.单位:特(T)(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场的方向(3)磁通量: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52.安培力的大小左手定则 A(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安培力(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F=BIL;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3)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53.洛伦兹力的方向A(1)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2)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3) 左手定则判定洛伦兹力的方向: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的正电荷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负电荷的受力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54.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A(1)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3)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的磁通量发生变化.55.电磁感应定律 A(1) 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2) 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3) 公式: (单线圈) 56.电磁波 A(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b.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d.振荡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稳定的磁场.(3)电磁波的特点: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电磁波本身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具有能量;c .波长、频率和波速:c=f λ (c 波速 ;λ 波长; f 频率)d.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c=3.00×108m/s(4)电磁波谱(了解):a. 电磁波按波长又大到小的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b. 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频率,因此具有不同的特点E(n匝线圈)①无线电波适用于通信和广播,微波炉中使用的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②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有:夜视仪、红外摄影、红外线遥感③可见光能引起视觉,不同颜色的光是频率范围不同的电磁波④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灭菌消毒;具有荧光效应,能激发许多物质发光⑤ 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透视人体,检查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⑥ 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能治疗某些癌症,探测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57.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A(1)静电利用原理: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向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带正电荷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粒子则向正极运动.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避雷针等.(2)静电危害:放电火花可能引起易燃物的爆炸.人体静电在与金属等导体接触时放电会使人有刺疼感.(3)静电防止的方法:及时把静电导走.如给空气加湿、地毯中加入导电金属丝等.58.电热器、白炽灯等常见家用电器的技术参数的含义 A(1)电热器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热效应.如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等.若某电热器功率为1000瓦,工作1小时,耗电___1___度.(2)某家用白炽灯标识为“220V,40W”,此白炽灯的额定电压为_220_ 伏 _交___流,在此额定电压下工作的额定功率为___40__瓦.59.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 A(1)家用电器都应该有接地线,家庭电路中都有保险装置.(2)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同样的电压或电流加在人体上,交流电的危害更大.(3)节约用电途径:家电不要待机、照明电器换用节能灯;降低输电导线电阻;提高输电电压从而降低输电电流. 原理:输电线发热Q=I2R=(P/U)2R 60.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A。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考点必背物理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物理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整理人:阳东广雅中学李海琴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tSv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 =(v t -v 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一般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s打一个点.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tS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x v v v =+=20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A(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3)规律:v= gt ; h=221gt ;v 2= 2gh . 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14.力 A(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2)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3)力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15.重力 A(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16.形变与弹力 A(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F=,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kx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17.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A(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d、有弹力(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f=,N为正压力,u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uN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0〈u〈1,N与G无关)(5)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6)产生条件:a 、直接接触b 、接触面粗糙c 、有相对运动趋势d 、有弹力(7)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8)大小:max 0f f ≤〈 18.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B(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合力范围2121F F F F F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4)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是唯一的?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求两分力的大小.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 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 合x =0和F 合y =0). 20.力学单位制 A(1)国际单位制(SI )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SI )中的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 、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国际符号A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国际符号mol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国际符号K ;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符号cd(3)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 、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21.牛顿第一定律 A(1)伽利略理想实验(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9即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A(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 求出加速度.②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23.牛顿第二定律 B(1)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ma.(2)力和运动的关系: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物体的合加速度也随时间性变化.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③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有力就有加速度)④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存在时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即a=a1+a2+a3……24.牛顿第三定律 A(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关于力和运动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atvv+=受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F合2021attvx+=物体运动情况F axvv222=-超重与失重(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F=m(g+a)(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F=m (g-a )(3)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4)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A(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 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② 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 ③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迭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运算规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是矢量.所以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6. 平抛运动的规律 B(1)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它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2)运动规律在水平方向: a X =0;V X =V 0;X=V 0t 在竖直方向: a Y =g ;V Y =gt ;Y=gt 2/2 t 时刻的速度与位移大小:S=22Y X +;V=220y V V +27.匀速圆周运动 A匀速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各点线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但大小不变;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大小也不变,但它是变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28.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A(1)线速度V :描述运动的快慢,V=S/t ,S 为t 内通过的弧长,单位为m/s (2)角速度ω:描述转动快慢,ω=θ/t,单位是rad/s (3)周期T :完成一次完整圆周运动的时间 (4)三者关系: V=r ω,ω=2π/T V=2πr/T 29.向心加速度 A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大小:a=V 2/r =r ω230. 向心力 B(1)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方向与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 V 2/r=m r ω2(2)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不是一种特殊的力,可以是弹力、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成,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注:受力分析时没有向心力) 31.万有引力定律 A(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 = G 221rm m .G =×10-11N ·m 2/kg 2(卡文迪许测量) 32.人造地球卫星 A(1)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F 万= F 向 即 G2r Mm = m r v 2 G 2r Mm =m ω2r G 2r Mm =r T m 22⎪⎭⎫ ⎝⎛π(2)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卫星要与地球自转同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 等于24h).2.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必须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 3.卫星的的轨道高度一定(距地面3.6万公里). 33.宇宙速度 A(1) 第一宇宙速度:v = km/s A.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B.是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环绕速度v = rGM). (2) 第二宇宙速度: v = km/s (3) 第三宇宙速度: v = km/s必熟记规律:在天体的圆周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若轨道半径增大,周期增大,向心加速度减小,线速度减小,角速度减小.34.功 A(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力的方向上的位移(2)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αcos FL W=(3)功是标量,单位:J;(4)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该力与位移夹角是锐角;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5)求总功的方法: W 1+W 2+W 3+ ... 求功的方法: αcos FLW 总= W= Pt 35.功率 Aαcos FL △E K(1)概念:P=W/t =FV(F与V方向相同) 单位:瓦特(W) (2)理解:平均功率P=W/t =F_V瞬时功率P=FV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物意: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6.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A(1)概念:重力势能EP=mgh 重力做功WG=mg(h 1-h 2)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 =mgh 2-mgh 1 W G = -△Ep(2)理解:(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4)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37.弹性势能 A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Ep =21kx 238.动能 A 动能:EK=21mv 2标量 39.动能定理 A动能定理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W=21mv 22-21mv 12(合力做功=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40.机械能守恒定律 B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公式:E 2=E 1,E K2+E P2=E K1+E P24.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守恒条件(2)E K +E P 的总量是否不变 41.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1.用公式21mv 2=mgh 验证机械能定恒定律,所选纸带1、2两点间距应接近2mm(否则用mgh =21mv 22-21mv 12) 2.器材中没有秒表和天平 42.能量守恒定律 A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3.能源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A1.非再生能源:不能再次产生,也不可能重复使用的2.能量耗散: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有些能量转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人类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3.能量虽然可以转化和转移,但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44.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A(1)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低速运动,宏观物体,弱相互作用. (2)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选修1-1)45.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A(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玻璃棒跟丝绸摩擦, 玻璃棒 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2)元电荷e= ×10-19C,所有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 整数 倍.(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无论哪种方法,本质都是电子(负电荷)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是不变.(4)电荷守恒定律46.库仑定律 A(1)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2)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如果带电体间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3)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4)表达式:F=221 r QkQ,k= 9×109 Nm2/ c247.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 A(1)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的特殊物质.实物和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方式.(2)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表达式:E=F/q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3)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4)电场线的特点(请熟记课本电荷间的电场线图):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②电场线在电场中不会相交;③电场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因此电场线线不仅能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还能大致地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48.磁场磁感线 A(1)磁场:磁体和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2)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的特点:a.磁感线是假想的线b.两条磁感线不会相交c.磁感线一定是闭合的49.地磁场 A(1)磁偏角: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小磁针并不准确指南或指北,其间有一个交角,叫磁偏角.科学家发现,磁偏角在缓慢变化.(首次提出磁偏角的科学家是宋代学者沈括)(2)地磁场方向:赤道上方地磁场方向水平向北.50.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 A(1)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1820 丹麦奥斯特(2)安培定则:(请熟记课本图形)(右手螺旋定则)通电直导线:四指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弯向即为磁感线的绕线方向.通电圆环与通电螺线管类似):握住环,四指弯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就是北极(N极)5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A(1)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的安培力跟电流与导线长度乘积的比值,即B=F/IL.单位:特(T)(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场的方向(3)磁通量: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52.安培力的大小左手定则 A(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安培力(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F=BIL;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3)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53.洛伦兹力的方向A(1)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2)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3) 左手定则判定洛伦兹力的方向: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的正电荷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负电荷的受力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54.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A(1)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3)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的磁通量发生变化.55.电磁感应定律 A(1) 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2) 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3) 公式:(单线圈)E(n匝线圈)56.电磁波 A(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b.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d.振荡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稳定的磁场.(3)电磁波的特点: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电磁波本身是一种物质,电磁波具有能量;c .波长、频率和波速:c=fλ(c 波速;λ波长; f 频率)d.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c=×108m/s(4)电磁波谱(了解):a. 电磁波按波长又大到小的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b. 不同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频率,因此具有不同的特点①无线电波适用于通信和广播,微波炉中使用的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②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有:夜视仪、红外摄影、红外线遥感③可见光能引起视觉,不同颜色的光是频率范围不同的电磁波④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灭菌消毒;具有荧光效应,能激发许多物质发光⑤ 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透视人体,检查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⑥γ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能治疗某些癌症,探测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缺陷57.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A(1)静电利用原理: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向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带正电荷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向负极运动,带负电的粒子则向正极运动.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避雷针等.(2)静电危害:放电火花可能引起易燃物的爆炸.人体静电在与金属等导体接触时放电会使人有刺疼感.(3)静电防止的方法:及时把静电导走.如给空气加湿、地毯中加入导电金属丝等.58.电热器、白炽灯等常见家用电器的技术参数的含义 A(1)电热器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热效应.如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