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1、结合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发达国家提升软实力的做法,谈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2、试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试述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4、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请从以上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论文,字数要求在1500---2000字左右,统一格式,并用A4纸打印,收齐后以年级(各学院班级集中联系)为单位,按照学号顺序排好后,统一交给老师。截至时间6月8日(16周的周五)。
格式参照附件1:
试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试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事实证明,产业转移的发生,既能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也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稳定和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中国在承接产业转移,逐渐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使我国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也将为莘莘学子带来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关键词:产业转移;大学生就业;高素质专业人才;产业结构升级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与趋势
一般来说,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统垂直分工已经向水平分工转变并迅速普及,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之加快。
1.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及特点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共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次产业转移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带来工业生产率的飞速提升,促成了产业转出国与产业承接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期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转移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美国是这次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当时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在19世纪前70年里,一直控制着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世界贸易的1/5~1/4。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通过承接来自英国的产业,奠定了其后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并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也是第二个“世界工厂”。可以说,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世界工厂”的首次变迁。
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二战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西德转移。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西德。自身则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西德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成了第三个“世界工厂”。也可以说,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世界工厂”的第二次变迁。
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区域在东亚地区。日本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产业输出国,而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则是这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持续了大约20年,由日本所推动的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引领了东亚崛起的“雁阵飞翔”。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日本在这一“雁阵“中处于“雁首”的地位。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催生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奇迹。
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这次国际产业转移之所以独立于上一次产业转移,是因为这次产业转移的输出地、转移的目的地等方面和前次产业转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具备新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输出地不仅有日本,还包括亚洲四小龙”以及美国。产业承接地包括东盟四国,但主要是中国大陆地区。在此次产业转移中,中国大陆地区成为最大受益者。除了对亚洲“四小龙”产业的承接,中国大陆地区还以广阔的市场吸引了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大量投资,从而使自身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也可义说,对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国际地位。
2.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其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一是更加重视东道国本土的市场消费需求。20世纪9O年代以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福利政策和超前消费模式作用下,形成了加工基地类型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超前消费能力不断削弱,高福利政策也难以为继,世界生产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各国一方面纷纷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力图防止本国的消费能量被别国汲取,消费市场成为产业转移的关键关注点。中、印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从而成为各国扩大消费出口的焦点。同时,各国也希望本国消费市场尽量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因此,未来国际产业转移将以满足东道国消费市场需求为主要特点。
二是围绕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移日益突出。技术发展是企业获得比较收益和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或地区)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困境的根本手段。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保证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另一方面,以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为特点的产业转移更加明显。金融危机后,持续走高的技术研发成本,迫使跨国公司将研发外包作为降低成本的首要举措。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外资并购的热点领域,这些领域重点涉及电子、IT和医药制造等行业。
三是研发中心伴随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危机以来,东道国市场的最终消费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生产转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时,为生产和市场竞争服务的研发中心的转移就非常必要。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既可以充分利用海外相对廉价的科技资源,也可以满足东道国市场最终消费的需求。并且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研发中心的研发能力和研发层次必须不断提高才能立足于东道国,成为东道国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是围绕能源和原材料优势进行产业转移。能源和原材料作为重要的要素投入,对工业增长意义重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是各国围绕能源和原材料所展开的博弈进一步加强。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国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廉价的成本将吸引相关加工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例如,沙特阿拉伯凭借能源优势,正在成为世界石化生产的重地。预计到2015年,该国石油化工产品的年产量将达8000万吨,总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五是新兴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世界传统制造业成本条件的变化,产业转移呈现出从发展中国家再向后发国家转移的态势。同时,随着传统产业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完成,以及能源等原材料竞争日趋激烈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