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改变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的盛宴》还没谢幕,《楚汉传奇》又要上演,而提到那段历史,人们总也绕不过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一场饭局改变了两个人命运,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那么,鸿门宴上还有多少传奇?又有多少人的命运曾因饭局而改变?饭局又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对此,记者专访了青岛作家、《皇帝的饭局》一书的作者于左,听他讲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传奇鸿门宴:霸王VS酒徒

说到饭局,就不能不提鸿门宴。

刘邦和项羽不会想到,他俩这顿饭不仅当场吃出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名言,还引出了后来的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故事。当然他俩更不会想到,这场原本寒酸的军营聚餐经过后人的不断演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

“项羽当时喝醉了,没有他的命令谁敢轻举妄动?所以,保全刘邦性命,最终成就汉朝霸业的,除了项羽的误判和犹豫外,还有刘邦的酒量。”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曾感叹鸿门宴上项羽的优柔寡断,而作家于左却在自己的新书《皇帝的饭局》中提出了新的看法。于左认为刘邦当时敢去鸿门宴,一定是有风险,但也有把握的。“再怎么说他手里也有十万兵,项羽真要杀他也得掂量一下。何况,他在来赴宴之前就和项伯约成了儿女亲家,项伯是项羽的叔叔,肯定了解项羽。既然项伯敢和刘邦结亲,就说明项羽心里并非一定要杀刘邦。”他还告诉记者,这场饭局本来很和谐,只是“主陪”范增一个劲地捣乱。“他早就明白项羽不想对刘邦下手,却一会给项羽递眼色,一会又找来项庄对着刘邦舞剑。其实,没有项羽的命令,项庄真的敢把剑刺到刘邦身上吗?范增不过是想借此提醒项羽动手而已。”

逃离了鸿门宴四年后,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建立起汉朝。然而,晚年刘邦却输在了另一场饭局上。那时,他本想废除吕后生的太子以保护自己心爱的戚夫人,却在当天的晚宴上发现太子身后站着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他发觉太子羽翼已成,只得抱着戚夫人饮酒大哭。

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吕后砍去手脚残忍地杀害。一个在别人的饭局上崛起的帝王,最终却在自己的饭局上无计可施。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虽然紧要的事情不会放在饭桌上直接来谈,但一个成功的饭局却可以拉近主宾双方的关系,彼此达成一种默契,培养出感情。于左告诉记者,“饭桌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有什么重要事情也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说,吃着饭,喝着酒,事情谈起来也方便。”这话并不夸张,综览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饭桌可以改变命运,筷子可以书写历史。

春秋的刺客专诸在饭桌上刺死王僚,帮助吴王阖闾登位。战国的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数十年之太平。铜雀台的醉饮,让曹操唱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佳句。会稽山的酒会,让王羲之在元和九年写下来流传后世的《兰亭集序》。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不仅造就了一个集权的制度,也开创了一个“文强武弱”的时代。而乾隆皇帝的满汉全席,在向世人显示着盛世的富饶之时,也成为工业化浪潮下这个“天朝上国”最后的荣光……的确,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让饭局在历史文化上承担了如此多的功能,人生跌宕、朝代兴衰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有的事到饭局后才会有实际行动的环节,但那时,这个环节反倒成了过场了,因为…咱那天吃饭不都说好了吗?‟”于左说。

饭局在“局”不在“饭”

在中国,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请谁吃,为什么吃,在哪吃,什么时间吃,怎么吃,吃的时候座位怎么安排,该说点什么,吃完了又该谁结账……这都是构成“局”的要素,而其中的微妙之处,或许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在饭桌上,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会悄悄弥散,热气腾腾的饭菜映着笑容可掬的脸,再加上热情洋溢的话语,在推杯换盏中,多么复杂事情

都能搞定。饭局中的每个人已经不是简单的食客,而是要在推杯换盏中达成自己的目的。然而,一张张热情的面孔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好的词汇,它的本意是指棋盘,两个人坐在棋盘边博弈,较量智慧,决定胜负,怎么能谈得上和谐呢?再比如“骗局”、“赌局”,阴谋的、算计的意味更浓一些。”于左认为“饭局”不是万能的,饭局只是一种场合,一种交往的形式。饭局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人际关系却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但无论动机和目的如何,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喧嚣世界,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饭局就在这里。对此,于左告诉记者:“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在清高与世俗之间,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心中的算计太多,反而会影响我们的胃口。不如做个心无旁骛的…吃货‟。”

一只甲鱼引发的血案——

—郑灵公的“染指宴会”

有的饭局,本是领导请下属吃的工作餐,原因可能是庆祝公司的业绩增长或者鼓励员工继往开来。这类饭局本应是轻松、快乐的,结果也应是皆大欢喜的,但有时却因为一些有意无意的“忽略”造成误会,甚至引发“血案”。

饭局时间:东周春秋时期

饭局内容:郑灵公请大臣一起吃甲鱼。

饭局结果:在座的公子宋因为没有吃到甲鱼而心生怨恨,后来作乱杀死了郑灵公。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即位当上了国君。当时的楚庄王为了表示睦邻友好送给了郑灵公一只很大的甲鱼,甲鱼在当时是难得的美味(虽然甲鱼后来渐渐被称为“王八”,并引申出无数恶意),何况楚国是大国,收到大国的祝福。郑灵公十分高兴,于是决定:请大伙一起吃甲鱼。

作为郑国重臣的公子宋和子家收到宴请,路上公子宋突然拉住子家说:“你看我手指是不是动了。”子家一看,公子宋的食指果然在抽动,心想这不是要发病吧,而公子宋却得意地说:“每次只要吃好东西前,我的手指都会抽动,你看吧,今天咱们肯定有好东西吃。”

两人一进宫,果然发现厨师正在熬甲鱼汤,于是两人笑了起来。郑灵公问熬个甲鱼汤有什么好笑,子家就把路上的事说了一遍。郑灵公听后默不作声了,过了会,厨子把熬好的甲鱼从大鼎里捞出来给在座的众人每人分一杯,分到公子宋和子家时,快不够了,这时郑灵公就说:“甲鱼不多了,剩下的都给子家吧!”

公子宋一听十分不满,知道这是郑灵公故意给自己难堪,于是他一个箭步冲到熬甲鱼的大鼎前,伸出了自己的手指蘸了一下鼎里的汤,然后放到嘴里舔了舔,说道:“我这也算吃到了!”然后愤然离席。“染指”的典故就是出于这里。

这场宴会之后,公子宋作乱杀死了郑灵公。

饭局背后:从“分餐制”到“聚餐制”

从这个饭局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郑灵公请客,用的是分餐制,也就是一人一个小桌子各自吃各自的。要是像今天这样,大家围在一块吃,公子宋要是还吃不到甲鱼只能怪自己下手慢,而不会去恨郑灵公了。

其实,因为分餐制而引发的纠纷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于左告诉记者,战国时的中山君请客时因为没有分给大夫司马子期一杯羊羹而引来和郑灵公同样的祸端。这些人当然不是因为没有吃饱而造反,而是觉得在饭局上受到了侮辱。实际上,直到唐代以前,中国人吃饭都是“一人一桌,各吃各的”。唐代兴起了高腿的大桌和椅子后,人们不仅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也开始用高桌大椅合餐而食了。

装傻充愣,心照不宣——

—曹操、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有的饭局,本来就是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而设的。比如鸿门宴,这样的饭局往往是双方都有不好明说的话,于是靠喝着酒,互相套话。顺利的话,大家就互相做个顺水人情,心照不宣地暂时不扯破脸面,比如曹操和刘备。

饭局时间:东汉三国时期

饭局内容:曹操请刘备喝酒,借机试探其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