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述。 3、谈话结束时应有总结,可以教师总结,可以用
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 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 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 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 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动情景。 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
和创造角色的愿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教师可以适当以平等的 角色参与。
4、注意年龄的差异性 ▪ 小班只能是简单模仿动作 ▪ 中班要求角色清晰,有组织多个行为动作的能力,以角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四)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 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 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 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五)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 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 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 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 连续性与统一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适当穿插提问,谈话等,使幼儿适当参与, 吸引其注意力。
▪ 最好辅助教具,帮幼儿理解所讲内容。 ▪ 要在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上下功夫。 ▪ 语言要直观易为儿童理解语气要生动多样。 ▪ 应关注已有的经验和兴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 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 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是价值冲突 型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二是多种求解 可能型的,如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 碍的小朋友。
▪ 行为评价法分为积极的行为评价和消极的行为评 价两种。积极行为评价主要有表扬、微笑、点头、 竖起大拇指、轻轻拍肩、轻轻摸一下头、精神奖 励(发给小红花、五角星,获得某种优先权)等 方法。消极行为评价主要有批评、皱眉、摇头、 凝视眼睛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 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五:
集体活动中,贾罗德坐在椅子上疯狂地挥着手 臂,他希望能轮到自己回答问题。他知道所有的 答案。老师为什么不叫他呢?他能说出正确答案 啊!贾罗德决定不再等待教师叫他了,他喊出了 问题的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包括自主、走动、 休息、关注和接纳的需要。
▪ 在幼儿不合作时,可以直接针对“怎样做” 让其做选择,避免其直接说“不”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 这一类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影响 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一般来说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采用此类方法较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
情境一:
詹尼斯夫人发现,一天,她没向丽莎解释为什么不让 她参加集体活动。集体会议结束后,丽莎走到詹尼斯夫人 面前说:“很抱歉,我不会再那样做了。”詹尼斯夫人问 她:“不会再做什么?”“我不知道。”孩子如此诚实的 回答让她惊呆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学会了说一些无意 义的表示道歉和感激的词,却不知道这些词所表达的涵义, 或为什么要那么说。
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 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一)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
去体验别人的情感。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及 日常交谈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 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会产生习 惯性的理解和分享。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在日常常规活动中,重要的是帮助儿童理 解,了解规则和要求背后的原因;
▪ 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与自己的需要和期 望并不相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二: 沙拉和苏菲正在抢同一张娃娃床,两个
都嚷着,“我先拿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这时,她们的老师丹尼斯没有立刻过来拿走 玩具,而是仅仅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能好好玩, 我就把它收走”。接着他帮她们澄清了问题: “你们都想为自己的娃娃要一张床。”他进一步 说明两难困境:“可是只有一张床却有两个要睡 觉的宝宝。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 能成为旁观者。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 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 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 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温柔地坚定
朱丽不肯把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放进专门的架子里。我要 求她这么做,她走到架子旁边,却立即转身离开,手里还 拿着她的玩具。我拿过她的玩具,替她放进架子里。她把 它拿出来,我再次从她手里把玩具拿走,放在她够不到的 地方。她尖叫着打我,我抱起她,她用脚踢我(我脱掉她 的鞋!),并大声喊叫。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5分钟,然 后她安静下来,我又抱着她约10分钟。她要她的玩具, 我拿给她,她把玩具放进架子里,对我笑笑,然后和其他 孩子一起去玩了。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所谓积极的方式,即在希望学前儿童表现出
某种举动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 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
例:教师看到一个学前儿童将剪纸的废纸丢在地上,她可
能会制止他,对他说:“XX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 她也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对他说:“XX,这里有一 个纸篓,我们把剪下来的纸丢在里面!”
一、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一)随机性和无意性
例: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
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 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别看毛毛年纪 小,这一切他都看在了眼里。下午,奶奶从外面买东西回 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助奶奶拿拖鞋。奶奶开心得 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孩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长期性和反复性 (三)情感驱动性 (四)实践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情感支持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 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帮助儿童认识到他们行为的后果,就教给 了儿童自律以及理解他人观点的必要性。
▪ 在冲突时,要帮助儿童学会思考自己的行 为,并形成解决冲突的能力。
▪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示暗示孩子可能的解决 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三: 艾伦正在水箱旁边用各种容器玩水,但
很快地水溅得满地都是。
面对此情境,你会怎么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实践法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实践内容和要求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
接受能力。 2、实践法重在让学前儿童参与活动,要重视参与
的态度与积极性,至于结果如何不要强求。 3、实践过程中要教给学前儿童做事的方法,同时
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避免只会 简单模仿。 4、要鼓励学前儿童勇于克服困难,以培养他们的 毅力。
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使用批评 时要以尊重和肯定为前提,避免挫伤学前儿童的 自尊心和自信心。 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一方面行为反馈要及 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另一 方面行为的评价与反馈要一致。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如说“今天你会 帮别的小朋友穿衣服了,老师真为你高 兴!”要比“你真能干!”好得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通过观察分析行为的原因,针对原因有效 地进行指导。
▪ 用假如的形式设想在某种原因下处罚儿童 将会如何影响儿童自身的成长。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四:
在准备穿衣服回家的时候,奥莉薇似乎想通过拒绝合 作反抗她的父亲。南茜为奥莉薇提供了一些选择:“你想 先穿靴子还是先穿外套?”,接着又问:“你想让我还是 你爸爸来帮你拉拉链?”然后又问道:“你自己穿靴子, 还是让别人帮忙穿?”不一会儿,奥莉薇就做好了回家的 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问题
1、从这一情景中你看到了什么? 2、孩子们在这一情景中学习了什么? 3、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 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习重点
1、学前儿童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
(一)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 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 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 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问题:参观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移情训练的方式多样,包括讲故事、续编 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 戏等。 运用移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 提供的情境是幼儿熟悉或能理解的。 ▪ 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已有体验,以唤起情感
共鸣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情感的共鸣要与良好的行为练习和习惯培 养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教育原则是指要把学前儿童还原到 真实的生活中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 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 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 2.长期一贯地坚持 ຫໍສະໝຸດ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爱集体的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有一个可讨论的论题,这个论题要么是存 在价值冲突,要么是有潜在的众多可能性。
▪ 讨论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 指导。
▪ 讨论的主题应当是幼儿熟悉、理解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四)行为评价法
▪ 行为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 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 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为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4、参观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通过提问有步 骤地引导学前儿童观察。
5、参观结束回到幼儿园后,教师要对参观进 行总结,以提升学前儿童的经验。同时可 以引导学前儿童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实践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 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 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 情感的方法。 如:修补图书、值日生、自我服务、劳动 等。日常的如礼貌行为练习,有餐规范练 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创设积极的环境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意味着只有
最底限度的强制性和必然性。 (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树立榜样 (1)同伴榜样 (2)成人榜样 (3)象征性榜样 4.以鼓励表扬为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谈话法
▪ 谈话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 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 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 例如:压岁钱、我会帮助别人了、幼儿穿 什么样的衣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运用谈话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合他
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 2、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参观法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以下问题: 1、参观场所要安全、卫生,无危险因素,以保证
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一般来说参观地不宜离 幼儿园过远。 2、参观前要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包括联系参观 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要精心设计参观 路线及提问等。 3、参观单位的介绍要简练易懂,适合学前儿童的 理解水平。
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 的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 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 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 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动情景。 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
和创造角色的愿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教师可以适当以平等的 角色参与。
4、注意年龄的差异性 ▪ 小班只能是简单模仿动作 ▪ 中班要求角色清晰,有组织多个行为动作的能力,以角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四)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 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 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 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五)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 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 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 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 连续性与统一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适当穿插提问,谈话等,使幼儿适当参与, 吸引其注意力。
▪ 最好辅助教具,帮幼儿理解所讲内容。 ▪ 要在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上下功夫。 ▪ 语言要直观易为儿童理解语气要生动多样。 ▪ 应关注已有的经验和兴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 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 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是价值冲突 型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二是多种求解 可能型的,如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 碍的小朋友。
▪ 行为评价法分为积极的行为评价和消极的行为评 价两种。积极行为评价主要有表扬、微笑、点头、 竖起大拇指、轻轻拍肩、轻轻摸一下头、精神奖 励(发给小红花、五角星,获得某种优先权)等 方法。消极行为评价主要有批评、皱眉、摇头、 凝视眼睛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 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五:
集体活动中,贾罗德坐在椅子上疯狂地挥着手 臂,他希望能轮到自己回答问题。他知道所有的 答案。老师为什么不叫他呢?他能说出正确答案 啊!贾罗德决定不再等待教师叫他了,他喊出了 问题的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包括自主、走动、 休息、关注和接纳的需要。
▪ 在幼儿不合作时,可以直接针对“怎样做” 让其做选择,避免其直接说“不”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 这一类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影响 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一般来说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采用此类方法较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
情境一:
詹尼斯夫人发现,一天,她没向丽莎解释为什么不让 她参加集体活动。集体会议结束后,丽莎走到詹尼斯夫人 面前说:“很抱歉,我不会再那样做了。”詹尼斯夫人问 她:“不会再做什么?”“我不知道。”孩子如此诚实的 回答让她惊呆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学会了说一些无意 义的表示道歉和感激的词,却不知道这些词所表达的涵义, 或为什么要那么说。
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 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一)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
去体验别人的情感。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及 日常交谈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 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会产生习 惯性的理解和分享。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在日常常规活动中,重要的是帮助儿童理 解,了解规则和要求背后的原因;
▪ 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与自己的需要和期 望并不相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二: 沙拉和苏菲正在抢同一张娃娃床,两个
都嚷着,“我先拿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这时,她们的老师丹尼斯没有立刻过来拿走 玩具,而是仅仅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能好好玩, 我就把它收走”。接着他帮她们澄清了问题: “你们都想为自己的娃娃要一张床。”他进一步 说明两难困境:“可是只有一张床却有两个要睡 觉的宝宝。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 能成为旁观者。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 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 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 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温柔地坚定
朱丽不肯把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放进专门的架子里。我要 求她这么做,她走到架子旁边,却立即转身离开,手里还 拿着她的玩具。我拿过她的玩具,替她放进架子里。她把 它拿出来,我再次从她手里把玩具拿走,放在她够不到的 地方。她尖叫着打我,我抱起她,她用脚踢我(我脱掉她 的鞋!),并大声喊叫。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5分钟,然 后她安静下来,我又抱着她约10分钟。她要她的玩具, 我拿给她,她把玩具放进架子里,对我笑笑,然后和其他 孩子一起去玩了。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所谓积极的方式,即在希望学前儿童表现出
某种举动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 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
例:教师看到一个学前儿童将剪纸的废纸丢在地上,她可
能会制止他,对他说:“XX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 她也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对他说:“XX,这里有一 个纸篓,我们把剪下来的纸丢在里面!”
一、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一)随机性和无意性
例: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
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 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别看毛毛年纪 小,这一切他都看在了眼里。下午,奶奶从外面买东西回 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助奶奶拿拖鞋。奶奶开心得 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孩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长期性和反复性 (三)情感驱动性 (四)实践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情感支持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 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帮助儿童认识到他们行为的后果,就教给 了儿童自律以及理解他人观点的必要性。
▪ 在冲突时,要帮助儿童学会思考自己的行 为,并形成解决冲突的能力。
▪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示暗示孩子可能的解决 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三: 艾伦正在水箱旁边用各种容器玩水,但
很快地水溅得满地都是。
面对此情境,你会怎么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实践法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实践内容和要求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
接受能力。 2、实践法重在让学前儿童参与活动,要重视参与
的态度与积极性,至于结果如何不要强求。 3、实践过程中要教给学前儿童做事的方法,同时
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避免只会 简单模仿。 4、要鼓励学前儿童勇于克服困难,以培养他们的 毅力。
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使用批评 时要以尊重和肯定为前提,避免挫伤学前儿童的 自尊心和自信心。 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一方面行为反馈要及 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另一 方面行为的评价与反馈要一致。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如说“今天你会 帮别的小朋友穿衣服了,老师真为你高 兴!”要比“你真能干!”好得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通过观察分析行为的原因,针对原因有效 地进行指导。
▪ 用假如的形式设想在某种原因下处罚儿童 将会如何影响儿童自身的成长。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情境四:
在准备穿衣服回家的时候,奥莉薇似乎想通过拒绝合 作反抗她的父亲。南茜为奥莉薇提供了一些选择:“你想 先穿靴子还是先穿外套?”,接着又问:“你想让我还是 你爸爸来帮你拉拉链?”然后又问道:“你自己穿靴子, 还是让别人帮忙穿?”不一会儿,奥莉薇就做好了回家的 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问题
1、从这一情景中你看到了什么? 2、孩子们在这一情景中学习了什么? 3、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 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习重点
1、学前儿童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
(一)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 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 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 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问题:参观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移情训练的方式多样,包括讲故事、续编 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 戏等。 运用移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 提供的情境是幼儿熟悉或能理解的。 ▪ 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已有体验,以唤起情感
共鸣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情感的共鸣要与良好的行为练习和习惯培 养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教育原则是指要把学前儿童还原到 真实的生活中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 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 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 2.长期一贯地坚持 ຫໍສະໝຸດ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爱集体的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三)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有一个可讨论的论题,这个论题要么是存 在价值冲突,要么是有潜在的众多可能性。
▪ 讨论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 指导。
▪ 讨论的主题应当是幼儿熟悉、理解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四)行为评价法
▪ 行为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 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 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为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4、参观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通过提问有步 骤地引导学前儿童观察。
5、参观结束回到幼儿园后,教师要对参观进 行总结,以提升学前儿童的经验。同时可 以引导学前儿童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实践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 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 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 情感的方法。 如:修补图书、值日生、自我服务、劳动 等。日常的如礼貌行为练习,有餐规范练 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创设积极的环境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意味着只有
最底限度的强制性和必然性。 (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树立榜样 (1)同伴榜样 (2)成人榜样 (3)象征性榜样 4.以鼓励表扬为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谈话法
▪ 谈话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 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 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 例如:压岁钱、我会帮助别人了、幼儿穿 什么样的衣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运用谈话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合他
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 2、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参观法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以下问题: 1、参观场所要安全、卫生,无危险因素,以保证
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一般来说参观地不宜离 幼儿园过远。 2、参观前要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包括联系参观 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要精心设计参观 路线及提问等。 3、参观单位的介绍要简练易懂,适合学前儿童的 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