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行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次,“3”指的是三个结合。做到实践、研
究、反思相结合。 • 最后,“4”指的是教师写作的4种基本形式。 即教学后记、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 随笔,使写作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和爱好。
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 1、建立行动研究法和其它研究方法结合的
模式,可以在其它研究到一定程度后实施 行动研究,也可以在行动研究取得一定成 效后,再采用实验等方法,进一步探索教 育规律,使各种方法相互间取长补短。 • 2、参加行动研究者,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 力,要有科研精神和正确态度,会利用各 种资料,做到先理解后操作,以减少盲目 性。
题,还是学生心理问题?是课堂纪律问题,还是 学习动机问题?等等。 (2)这个问题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 (3)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社会大环境、 班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 (4)这个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什么可 能的影响?
• 3、制定计划 • (1)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陈述要
• 第二:实施 • 1、行动 • 2、对行动的观察
• 1、行动 • 教师按计划付诸行动时,要充分考虑到现
实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 2、对行动的观察 • 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
料。经常用到的方法有:观察、访谈和问 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教师自己的个 人资料
• (1)观察: • 同事之间相互帮助观察 • 邀请专家观察 • 让本班学生观察和记录 • 教师本人观察 • 录音、录像观察分析
• 3、研究的目标,定位不要过高、理论
性不要过强,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和 提高教师素质,研究方法上从实际出 发,不受束缚。 • 4、要提高行动研究的科学性、规范化, 多争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研 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七、教育行动研究法应用训练
• • • •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 (一)计划 1、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 速度慢。 • 多年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对待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均采用 同样的阅读速度和方式,这样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 应的阅读量,又影响理解的效果。 • 这种状况与大纲中提出的“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要求 相距甚远。而且,在测试中,阅读理解一项占40%的比重, 是学生失分率较高的一项。
第十二讲 行动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 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
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 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 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 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 行动研究一词最早是柯利尔(J.Collier)于1933年
• • • • • • • •
第三:反思 1、问题界定是否明确 2、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 3、研究计划是否周详? 4、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 5、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 6、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7、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
•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
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 反思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 究报告
定计划: (1)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小是被调查学生中普 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生抱怨阅读文章中 生词太多、读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中应系 统地讲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词汇学习法,如:利 用词缀猜测生词的意思;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方法记忆单词等, 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 (2)访谈与问卷 • 访谈所获得的资料未必能进行严格的统计
分析,但能获得对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背景、 成因、过程及影响的比较深刻的理解。 • 问卷是获得比较客观的、数量化的材料的 重要手段。
• (3)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 • 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简历、以往
成绩表现、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 • 教师的个人资料: • 对某堂课或某个单元的设计 • 实施情况 • 实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
• • • • • • • •
(一)计划 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1、明确问题 主要指这个问题来自哪里? (1)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受到的启发; (3)他人成功经验的启示; (4)通过社会调查发现问题
• 2、分析问题 • (1)我们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是教学方法问
• • •
三个环节: 计划、实施、反思
计划1 计划2
实 施
反 思
实 施
反 思
六、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
• 要做到1、3、4 • 首先,要紧紧围绕“1”个中心,即以人(学
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 • 教师要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促进学生更 好地发展; • 教师也要不断获取“如何教”的知识和能 力,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由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
长科里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教育研究领 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 及社区内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 研究之中。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领 域十分兴盛,技术性的“研究—开发--普 及”(RDD)模式逐步占据统治地位,行动研究曾 经沉寂一时。 20世纪70年代,经艾略特等人的努力,行动研究 在西方社会再度崛起,特别是在教育研究领域。
至1945年间任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 时,曾安排事务局内、外人士共同合作研究如何 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 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应用, 并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因而他鼓励实践者 参与研究。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 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 行动研究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可以不断修改, 经过实际诊断,可以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 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 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
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诊断性评价、形成 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 总结反馈,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 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 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 行动研究在中国(大陆) • 1982年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我国 • 1990年才有系统介绍 • 1995年前后开始了较系统的反思与研究
• • • • • • • •
代表人物及研究: 刘良华:《“偏见”支持下的“行动引起反思”》 《在行动中求知》 《重构知识观》 霍秉坤:《课程行动模式之探讨》 王建军:《课堂行动研究》 汪 霞:《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 张民选:《行动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 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 的灵活和合理的使用
• 2、局限性 • 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
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 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五、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 作为行动研究,整齐划一的行动研究模式
是不存在的,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来讲, 无论哪一种对行动研究的理解,都包含3个 环节。
• 2、分析问题 • 首先,学生多年形成的不良阅读习惯阻碍了阅读 • •
效果的提高; 其次,学生词汇量小,阅读量不足,造成无法应 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第三,在篇章层次上的阅读技巧还需讲授和培养, 使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其背景知识来提高阅读效果;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和监督。
• 3、制定计划 • 基于以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制 •
• (2)加强阅读技能训练,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虽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阅
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等,但在实际阅读时, 他们还是习惯使用如唇读、复读、逐词逐句等不 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方式。因此,有必要 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训,同时还要向学 生介绍他们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引 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关键词进行推断,注意篇章 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等。
•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
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 究和行动。 • 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 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动领导和第一线教 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方 案的实施。
•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
• 典型的教学实验有:
• •

华东师大: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研 究 北京师大:行动研究课程(外语系)
东北师大:中学德育行动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 1、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 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
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 • 为行动而研究的旨趣要求行动研究是一个 不间断的螺旋、循复的过程。
• 2、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 • “对行动的研究”表明行动研究是一种“以
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让教师明白他 的行动“意味着什么”。 • “对行动的研究”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结合起来。
源自文库
• 3、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 • 在行动中研究就是在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
作情境中研究,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 控制的场景。 • 在行动中研究使得行动过程实际上成为教 师的一个“学习过程”。
• 4、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而不
是外来的专家学者。 • 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 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 (3)推荐阅读书目,指导课外阅读 • 泛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这是造成
学生阅读能力低的一个另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根据学生 实际水平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刊则成为必要。目前出版 的《21世纪报》、《英语沙龙》、《大学英语》、《英语 辅导报》、《英语学习》等多种报刊杂志提供了大量难度 适中的阅读材料。另外,一些介绍学习策略和阅读技巧的 中英文图书也可以从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我们可以要 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章,归纳文章大意,或写读书报告。 从学生当中评选最佳读者,给予一定奖励,或定期就所要 求阅读的内容进行测验,将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
• (二)实施 •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材料收集与分析,根据学生在阅读方面


存在的问题制定为期十周的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涉 及词汇、阅读习惯与技巧、课外阅读三方面内容,在不影 响正常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同时,每周以不同重点进行课堂 训练。同时,为鼓励学生增大课外阅读量,安排四次课外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缩写、摘要、翻译、读后感等形 式进行反馈。 在第五周结束时在学生中进行访谈,并根据谈话记录、学 习日记、学生作业等信息来源对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进行必 要调整。 研究结束时,于第十一周再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搜 集反馈。鉴于研究周期较短,没有采取语言能力测试的形 式进行前后比较,只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
• (3)具体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 • 灵活、暂时性和尝试性 • (4)本研究涉及到的人 • 校长、其他教师、家长、学生等,计划要
考虑如何处理与这些人的关系?如何与他 们交流?
• 注意!!! • 因为计划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而是在具
体的活生生的实践背景下进行的,因此, 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应考虑周 全。
可见可行) • 如要提高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 注意持续时间、课堂参与程度、提出疑难 的数量、课后的自学时间等
• (2)对解决问题试图改变的因素 • 一般而言,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结果,一次改变的 • • • • •
因素不宜太多。 如要提高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要改变的因素:改变教学内容的呈 现形式 改变教师的语言风格 改变学生座次的安排
• 行动研究的特征,我们可知它的适用范围: • 适用于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 适用于中小问题而不是宏观问题的研究 • 主要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是从实
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四、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 1、优点 • (1)适应性和灵活性。 •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