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虚无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是当时资本主义精神危机和信仰迷失的现实反映,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早可造溯至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论”,在今天。

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常以“重评”“反思”“还原”为名,进行假设和歪曲历史文化的反理性思考,以期达到扰乱人们思想信仰,消解人们政治认同,动摇国家和民族根基的目的。

尤其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主体高知、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等新特点,其渗透性和危害性更为突出。

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大做文章,而且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政治诉求,对我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恣意抹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内容是历代存在过的各种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生文明,同时也是不曾灭绝,不断出新的文明系统。

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历史虚无主义者却用孤立、片面等非科学的态度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忽视、歪曲、贬损、否定、抹杀乃至颠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肆意制造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企图引导人们走向文化虚无主义,进而动摇中华民族存在的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其对传统文化的消解和误读必然会导致价值规范的无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确立、行为约束曾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和颠覆传统历史文化的客观性科学性,对堪称本民族标志性的史实、人物、事件进行歪曲宣传。

譬如,虚无历史事实,诋毁英雄人物,从源头上否定中国文化,歪曲我们的文化归属和文化尊严,其后果必然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特质的消融、民族自尊心的淡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消解,对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规范产生认知障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形成
认同,造成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

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腐蚀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的手段,消解传统文化、倾覆文化信仰、破坏文化认同,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空虚,自我认知偏差、幸福感丧失,长此以往,对外来腐朽文化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就会减弱,国家文化安全也会面临很大威胁。

(摘编自任会斌《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是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它会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动摇国家和民族根基。

B. 历史虚无主义渗透性和危害性较大,所以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C. 历史虚无主义者专门针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忽视、歪曲、贬损、否定、抹杀乃至颠覆。

D. 历史虚无主义者诋毁英雄人物,从源头上否定中国文化,必然会造成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本质,表现的特征及其传播特点。

B. 文章主要论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危害。

C. 文章通过阐明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强调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意义。

D. 文章首段总体介绍历史虚无主义:二、三段阐述其表现和危害,为并列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此现象。

B. 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我们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外来文化的人侵。

C. 历史虚无主义已阻碍了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

D. 只有彻底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面日,增强防范意识和警惕性才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历史虚无主义者专门针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分析有误,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信息。

故选C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
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二、三段阐述其表现和危害,为并列关系”分析有误。

第二、第三段并非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我国目前还没有此现象”分析有误,并无依据。

B项,“所以我们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外来文化的人侵”分析有错,应是“外来腐朽文化”。

C项,“已阻碍了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分析有误,不是已阻碍,文中是说“必将会”,将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D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抵押
梅寒
十几年前,母亲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儿走进镇银行的大院。

那位银行主任大约头次遇到这样的贷款户拿一本厚厚的账本儿前来办理贷款,他听母亲条分缕析地讲完,一口茶差点就笑喷了:喊,这位大嫂,我们这里是银行,不是福利院,你家孩子读书要用钱,还债要用钱,我很同情,但原谅我们不能给你办这个貸款,贷款要有担保有抵押。

那账本儿上,记的是我家欠着亲威朋友的两万多块钱的债。

母亲大约是头次听到“担保”“抵押”这样的新鲜词儿,她原以为来贷款只要跟他们讲清贷款的理由就好。

担保是什么?抵押是什么?母亲满脸茫然。

银行主任耐心地给母亲讲了大半天,站起来要送母亲出门。

谁料母亲听完那些竟然笑了:要担保,要抵押,这好说啊。

银行主任举到半空的手又落下了:你家有可抵押的财产?当然有啊。

母亲满脸的茫然已经变成满脸笃定。

可母亲接下来的话,却让那位主任彻底地哭笑不得了:我家有房子,但不能抵押,抵押了我们住哪里?我家有一头老牛,还值点儿钱,也不能抵押,抵押了我们家耕地就没有办法……
有什么可抵母亲还要喋喋不休地说下去,银行主任却没有耐心了:这位大嫂你家到底还有押?我们这
里可忙……
有啊,俺有仨孩子,抵押给你们吧。

母亲此话一出口,全柜台后面的头都抬起来,一双双眼睛齐刷刷投过来。

母亲就当没看见,依旧几自说下去:俺有仨孩子,大闺女在北京读大学,二闺女在县城读高中,一个小儿在市里读中专。

俺们家穷,是不差,可俺穷是为了供俺孩子读书。

学费这么贵,地里出产这么少,不借不贷,孩子咋读得了书啊?有困难,找政府,不是你你们说的么?这不,俺就来找政府了。

你想想,俺家就在那里,长不了腿跑不了,你们想啥时找就去找。

俺们孩子在那里,一天比一天能耐,等他们都读了书长了本事,就只管赚钱给国家做贡献了,到后候,莫说你们贷我们三万两万,就是贷个十万八万,俺仨孩子一人担一份儿,说不定不到一年就还上了。

何况,俺们现在也还年轻,能劳动……何况,你们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是给国家培养人才……何况……
母亲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何况何况”地说下去。

听得银行里那些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

大约也是那天银行主任心情好,他竟然被母亲的一篇长篇大论给说服了,破例答应给母亲想想办法。

第二天早上,母亲拿着我们全家人的身份证,乐颠颠地去办理了三万块钱的货款手续。

完了,一一给我们打电话告知:现在咱们全都是一根儿纯上的蚂蚱了,你们都给我听好:你们都被我当抵押抵押给银行了,你们都得給我好生混……咱得说话算话,到时连本带利一厘不少还给国家……
此后,就是我们一家人漫长而又艰辛的还贷路。

那三万块钱,母亲拿出两万五,把这些年的新账陈账都一一还上了,还剩下了五千块钱,当流动资金。

买了几只羊,买了几窝长毛兔,又买了几十只下蛋的鸡……可一年到头賺的那几个钱还填不了利息的一半。

三万块钱不但没能按时还上,欠款倒是驴打滚一样越滚越多了。

母亲却不恼。

她依旧是那一句:你们好好混,混好了,那些钱总有还上的一天。

她跟父亲,年年都为还那笔昂贵的利息在奋斗。

可母亲却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在众人面前含着小心说话了。

她也不怕跟人说自己穷,甚至还扬言说自己是村上最富的人家:一个庄户院儿里一下子供出三个大学生,你问问,十里八乡可有?
母亲说得没错,债是越还越少的,到点就会还完。

母亲的那笔“巨債”总算是还完了。

不但还完了,还有了她平生以来的第一张银行卡,我们姐弟几个都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安了家。

平日里寄钱給她,她不含得花,全存上,自己还养鸡养兔子,弄点掌花钱,也存上。

你还存那么多钱干嘛?现在也缺不到你们钱花了。

回老家,劝母亲不要再那么省俭。

母亲笑笑,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年缺钱缺怕了,从来没有过银行卡。

当初为贷款把你们几个都抵押了,想想都怪对不住你们。

现在有钱了,就想使劲存使劲存,把那张卡存满,你们姐弟个个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我们闻听母亲此言,笑得眼泪都喷出来了。

大半生都没拥有过银行卡的母亲,哪里知道那张小小的卡会是一个无底洞,怎么存也存不满,一如她这一生给我们的爱,怎么给也不嫌多。

可是,娘啊,你把一生都抵押給我们了,我们拿什么还啊?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塑造母亲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银行主任)一口茶差点就笑喷了“全柜台后面的头都抬起来”“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等。

B. 事实上可以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的老房子、老牛,母亲却认为不能抵押:而不能抵押的孩子她却拿来抵押了由此可见,母亲无知无畏。

C. 小说大量运用口语、地域性的方言,使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喊,这位大嫂”“一天比天能耐”“乐颠颠”“使劲存使劲存”等。

D. 小说叙事以第三人称“母亲”为主,中间穿插运用第一、第二人称尤其结尾“她”我们”“你”“我们”人称的转换更利于抒情。

5. 母亲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6. 小说以“抵押”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1)勤劳节俭:靠养羊、养兔、养鸡还贷,攒零钱;儿女寄给的钱舍不得花。

(2)明理自信:有困难找政府,自信孩子会长能耐、那些债总会还上的。

(3)坦诚守信:房子要住、老牛要耕地,都不能抵押,坦诚相告;贷款还亲成朋友欠账,嘱咐孩子好生混,将贷款一厘一毫不差还给国家,严守信用。

(4)宽厚仁爱:贷款供孩子上学,攒零钱总想着孩子用钱的地方多。

6. (1)情节上:突出了“抵押”在小说借贷供孩子上学,还贷等情节中的核心地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人物形象上:既要生活,又要贷款抵押,使母亲明理,坦诚、宽厚,仁爱的形象更加丰满。

(3)主题上:抵押贷款供孩子上学,凸显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

(4)效果上:设置悬念,引导读者思考“抵押”背后的深意。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

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

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

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B项,“母亲无知无畏”理解错误,无知无畏形容人无知,对事物产生轻视无畏的想法,母亲不了解“抵押”,但不是轻视“抵押”,而是迫于生活设法“抵押"来贷散供孩子上学。

表现的是我们全家处境的艰难和母亲的艰辛和奉献。

故选B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
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分析时,评价词要准确。

本题要求分析母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小说中,当三个儿女还在上学,家境艰难时,母亲有直接找银行去贷款,因为她认为百姓有困难,政府不会不管,而且她自信孩子“一天比一天能耐”,读了书一定会长本事,借的贷将来会很容易就还了。

表明母亲明理又自信。

贷来的钱,母亲还了债后,用剩下五千块钱,“买了几只羊,买了几窝长毛兔,又买了几十只下蛋的鸡”,表明母亲的勤劳。

当儿女工作成家后,母亲会将他们寄来的钱都存起来,以备儿女们将来的不时之需。

表明母亲的节俭。

母亲心里始终装着孩子,为孩子着想,表明母亲的宽厚仁爱。

面对银行经理的询问,有没有可抵押的东西,母亲说有,但都不能抵押,因为生活要用。

表明母亲的坦诚。

母亲将款贷来后,叮嘱孩子要好好混,将来好一分不差地还款。

表明母亲的守信用。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以“抵押”为题有什么好处。

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从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切入,此题就情节上分析,小说主要写了母亲为了保证孩子上学和生计,想尽各种办法向银行借贷,然后慢慢还贷,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就题目本身的表达效果来说,用“抵押”作题目,起到设置悬念的效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会思考谁在抵押,抵押什么,为什么要抵押,抵押的背后能体现出什么等问题。

在表现人物形象上,小说通过“抵押”借贷一事,写母亲有困难找政府,实事求事,有可抵押的东西,但是不能抵押;和银行经理说话算话,要孩子们到时连本带利一厘不少还给国家;儿女们长工作成家后,寄给她的钱,她都存起来,仍要留给孩子们等情节,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了母亲的明理,坦诚、宽厚和仁爱的品质。

因家贫无力供养而借贷让他们上学,这样母亲具有代表性,表现了小说的主旨,“可怜天下父母心”。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

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

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当把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装备到现实中的各种物体上,所有资料都可以形成数据并上传至网络时,一切真实的物体就可以被赋予“智能”,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就可以实现“沟通”和“对话”,物联网也就随之形成。

物联网是维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早就已经“潜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了。

比如,现在我们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以及部分学校发放的校园一卡通等,内置射频识别芯片,芯片存储居民或学生基本信息,在读写器上一扫,即可显示持卡人基本信息。

再如,不少高速公路都设有了ETC系统,这些收费站口无人工收费,而是在车辆内部安装识别芯片,只要车辆通过,计费系统即能自动完成收费,这样不仅增加通行效率,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物联网发展进入黄金期》2017年1月20日) 材料二: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简称《物联网分册》)指出,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我国机器到机器连接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占全球总量31%。

《物联网分册》提出,“十三五”末期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当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大力发展物联网平台服务,例如,阿里智能已有10多个生活品类达到智能化,成为全球储量最大的智能硬件平台:百度天工专注工业物联网,在工业能源、物流等行业领域形成了一批解决方案;腾讯物联云平台已吸引5000个合作伙伴加入平台实验,推动消费领域和工业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

除了互联网企业,大量传统行业巨头以并购的重组等方式。

在资本市场布局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集中度低、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场景碎片化等特点,且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创新发展空间极大,这些特点促进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摘编自《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态势分析》2017年7月2日) 材料三:
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物联网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射频识别、传感芯片等物联网基础感知技术受制于人,核心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不深入,科研与应用严重割裂,技术和产品严重滞后国外发展步伐。

二是传统安全防护技术难以跟上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发展步伐。

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尤其是通用传输协议和通用操作系統的出现,为物联网病毒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市场上做互联网安全的厂商很多,但做物联网安全的公司却不多,由于和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有很大差别,大部分物联网公司都只擅长做物联网应用,但是对物联网安全几乎都没有涉及。

三是缺乏物联网接入产品
安全评测、风险评估和等级认证制度。

物联网产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个人隐私,然而,目前大多数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产品都是厂商生产后直接就应用,未经过任何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安全评测、风险评估或等级认证,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

(摘编自《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当问题,该如何采取应对措施》2018年7月20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装备上信息传感设备后。

现实中物体的各种资料就可以形成数据并上传至网络,就可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交流,物联网也就形成了。

B. 我国物联网技术早就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了,比如,我们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等,这些物联网技术和产品领先于国外。

C. 在我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为物联网病毒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物联网安全问题还几乎没有公司涉及,我国物联网的安全亟待加强。

D. 我国缺乏物联网接人产品安全评测、风险评估和等级认证制度,大多数物联网应用产品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未经过任何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把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高速增长,受互联网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B. 当前,物联网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集中度低、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场景碎片化等特点,各类技术产品和应用服务尚不成熟,创新创业容易切人。

C. (物联网分册》指出,我国机器到机器连接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物联网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和产品滞后国外发展。

D.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是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互联网企业和大量传统行业巨头纷纷进入物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的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9. 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C
9. 材料一主要介绍物联网的概念。

材料二介绍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

材料三介绍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