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
摘要:
初二男生林超(化名)网络成瘾,本人为其班主任,在其父母对其毫无办法,寻求本人帮助,林超态度由最初的拒绝逐渐转为接纳和配合。我采取了前期以认知治疗为主、中期以行为矫正为主、后期以人本激励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主的综合疗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六次咨询,在其父母的积极配合下,取得明显效果。
【个人陈述】
林超,初一开始对电脑游戏兴趣,再其要求下,父母为其买回一台电脑。于是林超便开始接触各类游戏。最初,父母以为儿子浏览不健康网页,很恼火,后来发现只是在玩游戏,心想男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也很正常,便没有多加干涉。时间一长,林超便沉迷网络游戏之中。半年后引起父母警觉,对其进行上网控制。开始父母管教尚有效,后来则不听父母管教,无节制上网,痴迷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同时,也与其母展开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母子矛盾不断升级,上网行为也愈加严重。经常晚上待至父母睡后便偷偷爬起上网,直至凌晨其母起床再悄悄去睡觉,后来发展到连父母都不回避,通宵上网,学也不上,吃饭都不愿离开电脑。其母趁其不在关掉电脑,回来后则大发雷霆。为上网不惜撒谎、逃学,甚至与母亲反目。一旦不能上网,则出现焦躁、不安、郁闷、发脾气等症状。
林超现在每次上网三小时以上(多数时候是在父母强行禁止下停
止上网),每周上网二十小时以上,以玩游戏为主,有时会通过QQ与其他玩家聊天交流。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林超,男,14岁,独子,团风县杜皮中学学生,走读生。
2、个人成长史:林超的母亲是一名邮局员工,父亲是乡政府工作人员,均有时间照顾家庭,家庭经济收入尚可。家中有电脑,身材较瘦,但无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史。
3、精神状况:来访者与人交往自然大方,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
4、身体状态:医院各项体检报告均正常。
5、社会功能: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咨询者的观察】
第一次见到林超,感觉其性格较为开朗,与陌生人能较好相处,喜欢炫耀自己的长处(如游戏水平,游戏知识等)。虽然健谈,但谈话内容多集中在网络游戏方面,尤其是关于篮球方面的游戏(但不喜欢在现实中打篮球),在谈到自己“拿手”而咨询师又不是很了解的游戏时,表现得非常得意,并表示不可理解咨询师没有玩过此类游戏。
【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况的评估: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如不上则坐立不安等,可判断心理异常。
2、诊断:网络成瘾。
3、诊断依据:
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在“当众丢面子、家庭施加学习压力、遭父母打骂”等项目造成的影响达到重度以上,人际关系因子(21)、学习压力(15)和其他因子(10)上得分较高。说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其他因子内容给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
②应对方式量表:多采用退避、幻想、发泄等情绪取向的方式(46),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相对较少(27),说明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方式。
③以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测查,总分达到76分,属中度网络成瘾。
【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近期目标:改善网络成瘾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最终目标、远期目标:在达到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增强求助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原理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原理: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可以通
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2、双方责任与义务:明确心理咨询即通过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治疗技术共同商讨、寻求解除求助者的困惑。求助者必须按时赴约,努力完成咨询员与其商定的家庭作业,配合完成咨询安排的心理测试。咨询员必须尊重求助者,为求助者的访谈资料和心理测量资料保密,了解咨询员采用的方法及原理。
3、咨询时间:共6次,每次50分钟,全免费。
【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划分及任务:
咨询及矫正方案拟分三期进行:前期认知矫正、中期行为矫正、后期学习动机激励法(人本的方法)
第一步,纠正负性认知。纠正王某关于游戏试玩职业的片面认知,以及对父母偏激的认知态度,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
第二步,网瘾行为矫正。坚持每天进行网络使用行为日记记录,同时记录其他活动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奖励强化与惩罚抑制:警示铃或电子提醒、转移注意法等。
第三步,学习动机激励。以优秀人物传记作为榜样激励,以格言警句励志,对自我形象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
学习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培养学习动机等。
2、完成过程:
第一次咨询:
2010年9月5日,一中年妇女独自来访,代述其子林某“沉溺网络”的情况。咨询中对其子的个人资料、上网过程以及现有表现获得基本了解,建议其母说服当事人亲自前来咨询。
第二次咨询:
2010年9月8日,林超由其父陪同前来咨询。
林超是以得到游戏软件为条件,勉强答应前来咨询。当时意识清晰,情绪较为稳定。首先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他感兴趣的篮球游戏以及网络信息谈起,以消除他的抵触情绪。逐渐取得他的信任后,进一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在网络使用方面与之前母亲描述状况基本一致,但本人并不认为是网络成瘾,觉得上网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还可以开发智力,况且也有游戏试玩这个职业,父母用不着神经过敏,他们的过度反应让他难以忍受。于是越不让他玩,他越要玩。由以上信息得知,林超与其父母关系对抗,亲子沟通出现问题。
在建立较好咨询关系之后,对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见“心理测量及诊断分析”。然后将事先整理好的有关资料交给林超,资料内容包括: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上网过度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等,希望他回家能认真阅读一下;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频率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等。同时,给林超父母布置作业:每一周由母或父给儿子写一封信,说出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出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