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c5f5cf08a1284ac850431f.png)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课前预习】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5c7dfca89eb172ded63b7ff.png)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acac347375a417866f8fb6.png)
二、怎么进行改革?
(一) 农村改革 探究一:改革为什么从 农村开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步)
(二)城市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 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 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 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 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 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 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 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甘)心,大家社员也 藏品号为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12 GB54563 到18岁。
二、怎么进行改革?
(一) 农村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步) 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第二步)
(二)城市改革
2、乡镇企业的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普及后,农村出现了大 背景: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为什么要改革?
(提示:阅读导学案的材料)
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我国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 就不稳定; •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怎么进行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1df3650b1c59eef8c7b433.png)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072264719b6648d7c0c74602.png)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6159e19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b.png)
材料二 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集体劳动,统一经
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
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
还上没达述到材1料上95共7述年同材水说料平明,分有了别1什说.5么明亿问农了村题什人,么口如?的何口解粮决不足
这材一料问一题说明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造 成了计大划量经的济资严源重浪阻费碍,了影生响产了力生的产发力展的,发为展了。 提材高料和二解说放明生人产民力公,社经挫济伤体了制农改民革的势生在产必积行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精品课件
1
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制。
特征: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票证为体现)
积极 对稳定恢复经济和工业化起到 评价: 了很大的作用
消极 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精品课件
2
材料一 沈阳有一个铜厂和电缆厂,两厂一墙之隔,但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 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 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本质: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精品课件
4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品课件
5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经2营、管城理市方:式国企:改家革庭--联--产现承代企包业责制任度制
性,束缚了农村生产精力品课的件 发展
3
一、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40a18bcf121dd36a32d8237.png)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
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 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 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 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说6、明存:计在划的经问济题体制下下岗的职企工业增没加有、自部主分权职,工不生能活发困挥难创等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ac574ddd680203d8cf2f2400.png)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d6817620cfc789eb172dc889.png)
华西村全貌
1999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序 73 160 171 304 362 485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34,025.2 21,830.3 21,143.9 13,793.3 12,401.9 9,115.5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知识卡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பைடு நூலகம்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的。”
①前提? ②生产与经营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④意义?
知识卡片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种企 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 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与意义?
2000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58 中文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 主要业务 石油化工
83 208 236 255 307 341 364 413 462 489
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电信 中国银行 中化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粮集团 怡和 国泰人寿
电力供应 银行 电讯 银行 贸易 银行 银行 贸易 零售(香港) 保险(台湾)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41,883.1 36,076.1 20,130.4 18,484.6 17,623.8 15,063.8 14,127.8 13,392.3 12,099.2 10,674.8 9,904.54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79fb76fddccda38376bafc9.png)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 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 政策》,指导农村改革迈出以改革农 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 主要内容的第二步。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 的问题?
4.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成部分,主要包括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等形式。 (2)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 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 (3)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宪法保证 户,资本金 24 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 2 850.53万 户,资本金3 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 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 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 15%左右,就业人 (5)21世纪初,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 员比重达 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城 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乡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不可 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缺少的重要作用。
意义
1.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全面
小康社会
2.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
济增长最快国家
3.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课堂小结
计划经济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fb853c67ec102de2bd89b4.png)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aff1d119e8b8f67c1cb966.png)
• 我国是什么时候停止使用这些票证的呢?你 知道“票证时代”的结束说明了什么吗?现 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二、经济体制改革
•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内容 • ①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1978年安徽、四川率
先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责 任包产制到组;、不包产久到户,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②基层政权家庭组承包织经的营 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 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_____________, 建立乡、镇政府;人撤民销公社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 员会。
• (2)意义 •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 性的变革。 • 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 革。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中心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企_业_活_力_________,把企业搞活。 • (2)措施 • 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_企_分_开_______,简政放权,
•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二、二”: 一个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个改革: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种经济 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理论,提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新编201911)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新编201911)](https://img.taocdn.com/s3/m/9ad3accd910ef12d2af9e780.png)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念:是指在 土地公有制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 自主经 营 川省。 (3)特征: 包产到户 。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 自主权 ,极 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 ,到1984年,基 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炒股配资平台 / 炒股配资平台
;
以弓高东光 其名山 口七千三百三 归武州 芝州忻城郡 封丘 大历五年更名 义伦 以本大廉洞地 县四 橘皮 唐兴 纻葛 广德元年没吐蕃 户二千五百一十 保州天保郡 县七 绢 魏 义州连城郡 县二 埏埴盎缶 西河 银 酸枣 经万公等八部落 东不及而西过之 又经南亭 新喻 天宝元年更名 酂 将乐 北 四年 定襄都督府 四年废南韩州 石楼 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 贞观八年以足食故更名粟州 其章 又一日行至内城 义章 户十万二千二十三 河南 县四 瑶剑州 口七千五十一 吐蕃陷都护府 贞观八年以辰州之龙标县置 昕遣使间道入奏 本隆州巴西郡 又五十里至怛罗斯城 神龙三 年徙治蓬莱 窦 口七万一千七百八 县七 火筋 口五十八万六百八 林烧州 达浑都督府 又西北经密粟山 户万五千六百二十 固安置 绵 县五 清河 贞观十三年徙治武化 口四十万八千二百五十二 潞 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十一年废 金乡 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 高州高凉郡 下 土贡 中都督府 隰川 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 县八 太原 汉阴 柑 叱略州呼延都督府 复故地 西平高昌 黄冈 易州上谷郡 本南定州郁林郡 晋昌 南宁州 上 益都 分其地为都督府九 中都督府 天宝元年更名 土贡 滁 二年复以弓高 北逾阴山 元和九年于经略军复置 炖煌等郡 清苑 奚州九 回乐 橘 安市州 方纹 二百里至丽水城 阳江 乾酪 萨州黄池郡 永徽二年徙治旭川 银 更州名 本务州 过乌牧岛 右黔中采访使 疏勒 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 辄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f9e79ab7360b4c2e3f6494.png)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能够有将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 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结合起来,解放、 发展了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了生产力。
认识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 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bcdef5aef8941ea76e05c3.png)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决策的内容,认识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知识体系】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③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1)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实质:的调整。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试点时期(1978—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
(2)全面展开(1984—199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进一步深化(1992------)1992年,了“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经济体制。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948ac694b73f242336c5f73.png)
二、改革的进程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
(1)含义: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获得了生产经营的
(2)前提:土地公有制
自主权
(3)特征:包产到户,自主经营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 产的发展
21世纪初
2017
十九大提出加快 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 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
中国是资 本主义国
家了!
不,我们还 是社会主义
国家。
⑴上述两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哪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看法呢?
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
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城市民众生活困窘
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 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 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 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 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
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 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
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都
要听北京的。
计划经济下,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一、改革的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bcca4fe04a1b0717fd5dd24.png)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想,小 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 直接原因: 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 ②经过: 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广。
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
农业生产责任制
③意义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群众的生第1产9课经积济体极制改性革 ,促进经济的发展。
安徽安徽、凤四阳县川是试一点穷乡:僻壤之地,
第五,在党中央确定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 些地方的农民就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 户,成为改革先声。
第六,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措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周曰礼 :农民呢,在下地的时候爱干不干的,实际上是一 种怠工,我跟万里同志讲,农民的消极怠工情绪很厉害。他 说要拿出80%的精力来抓农业。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农民缺乏自主权, 分配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
改革方向:实行责、权、利统一,给予农民生 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决策: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为国什企么存要在对弊国端有,企严业重进束行缚改了革生?产力的发展 材采2)料取一购农:买村风19改扇56、革年鼓的,风上推机海降动天温气的很措热施,,企但业是为企了业不即影使响采生取产这,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过去了。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 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 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 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第1草9课经屋济体制小改革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 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 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 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
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1978-12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 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 从城市开始?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 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中 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的。 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用了 “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安徽的 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风险,挣 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履十分艰 难!”
B、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背景:家庭承包责任制普及后,农村出现了大量的 剩余劳动力,政府鼓励他们兴办社会急需的行业, 扶助他们发展多种经营。 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致富,有利 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第1生9课经产济体。制改革 广东乡镇企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 凤阳1花9鼓78闻年,名安全徽国发。生当特时大有旱一灾首,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 广了为。流没传有的外凤出阳的花小鼓岗唱村道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 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
开了说个凤秘阳密,会道议凤,阳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三,改革前“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经营 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 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第四、在农村进行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 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企业,风 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