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地调研分析报告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通过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和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研究发现,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为地理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地理教育,意义,现状,理论基础,应用,实践案例,效果评价,总结,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将地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以及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讨,来全面展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
2. 正文2.1 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理知识。
当前地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传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不佳。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理解。
地理教学实践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地理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教学实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解地理教学现状,发现问题,为地理教学提供改进方向,我们开展了一次地理教学实践调研。
本文将基于调研结果,对地理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调研背景与方法1. 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地理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地理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深入了解地理教学现状,本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地理教学实践进行调研。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考察:走访学校,了解地理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情况。
(2)问卷调查: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地理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访谈: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地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地理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调研发现,多数学校地理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角等。
然而,部分学校地理教学设施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师资力量方面,部分学校地理教师专业素养较高,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2. 地理教学方式与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地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
此外,地理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
3. 学生兴趣与学习态度调研发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地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习态度消极。
4. 家长与教师对地理教学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地理教学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地理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调研分析解析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调研分析解析一、调研目的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生活化地理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困境以及推进的途径,为进一步优化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教师和学生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看法和体验,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课堂观察,了解生活化地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1.教师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认知2.生活化地理教学的优势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发现生活化地理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增强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实践能力:生活化地理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和应用地理知识,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地理教学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趣、有用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3)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生活化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3.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困境(1)认识偏差:一部分教师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教学深度。
(2)教材不足:现有地理教材中关于生活化地理教学内容较少,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资源支持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展开。
(3)评价困难:生活化地理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给教师的评价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四、推进生活化地理教学的途径1.教师培训与交流针对教师对生活化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组织相关培训和教学研讨会,通过分享经验和交流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2.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加大对生活化地理教学教材资源的研发力度,提供更多的生活化案例和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参考。
地理教学实践调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为了了解当前地理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地理教学实践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某地区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了解。
调查对象包括初中地理教师、学生以及地理教研员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地理教学现状(1)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方法: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内容:教师能够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注重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
2. 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3. 教师与学生需求(1)教师需求: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需求: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如开展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等活动。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5. 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如与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2015年9月,我们申报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以来,我们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地理和用地理的时空界限,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经验、感受,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融入课堂教学,理解、分析所学地理知识、现象。
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地理能力。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1)问题提出的背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地理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兴趣。
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作为学校教育,不光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让地理学习使实际生活变得有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的课题。
本课题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以生活化的地理资源为突破口,优化和整合初中地理教材,构建一种开放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环境。
根据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学生的视野,用生活的例子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予地理教学以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从而产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地理教学生活化“旨在结合我市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偏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地调研分析报告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调研分析[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笔者设计了此次关于“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
本文主要阐述了调查缘由、过程、统计数据和详细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生活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可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重“教”轻“学”、重“传授”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难以为高中地理学习或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笔者特设计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点,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明确实施途径,以便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地理的趣味和作用。
课题组编制了“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向各位教师进行咨询,通过多次修改,保证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调查采取了问卷对比和抽样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要了解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为方便跟踪调查和记录袋管理,采用记名式答卷。
利用班会课时间,由教导处出面班主任协助派发问卷,并由该生的地理教师不定期、不定点地抽样谈话和记录,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
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市某某中学初中一年级任意三个班学生共173人(包括作为实验班的初一(8)班和对比班的(3)班两个班级)、初二年级任意三个班学生共17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342份。
该校自2000年秋季招生,是一所镇级初级中学,招收的学生以本镇学生为主,有少量外地借读生。
虽为农村中学,但经济发达的某镇重视教育教研,坚持推进课程改革。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与分析《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问卷(一)》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自身生活经验等,了解学生对地理的整体认识与行为。
初中地理教学的实地考察(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的实地考察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地理知识,还包括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对我国某地区初中地理教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期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地考察内容1.教学环境本次实地考察的初中学校位于城市,教学设施齐全。
教室内部布置整洁,地理专用教室设有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便于教师进行直观教学。
学校图书馆地理类书籍丰富,便于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2.教师队伍该校地理教师共5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能够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此外,教师们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方面,该校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该校遵循课程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教学评价该校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完善,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终结性评价则主要通过地理会考成绩来反映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此外,教师还会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考察结论与建议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该校初中地理教学整体状况良好,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改进。
1.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地理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2.加强地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范文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地理教学调研。
二、调研方式和范围我们队伍由五个成员组成,选择了城市中的三所初中作为调研范围,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进行调研,选择了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
三、调研结果简述1. 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有近60%的学生对地理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地理知识无用处或难以理解。
2. 地理教材内容不够生活化。
许多学生反映地理教材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与生活脱节。
他们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缺乏学习动力。
3.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地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灌输,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缺乏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
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的机会较少,使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地理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
五、改进建议1. 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生活案例,加强地理教学的实用性。
教师可以融入当地的实际案例,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地理实物,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
学校可以增加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总结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调查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调查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调查实践一、学好初中地理的重要性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人文等多个方面。
学好初中地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地理学科涉及到的自然、人文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最后,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初中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水文与地貌等内容;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内容。
这些知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初中地理学科的体系。
三、学习初中地理的注意事项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学习初中地理时,要关注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要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
3.做好笔记整理。
地理学科知识点繁多,做好笔记整理,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四、初中地理的主要学习方法与技巧1.图文结合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可以借助地图、图表等工具,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2.归纳总结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知识点,要学会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实践探究法。
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实践等活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考地理学科考查基础知识,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做好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中考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强化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培养兴趣。
了解地理学科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地理是一门以探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地理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而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围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升学需要,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并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地理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讲解地球形状和自转自传的时候,可以通过案例介绍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做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自传的原理。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学习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的水库、湖泊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地理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一、引言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组织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1. 通过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实际,需要通过实地考察来丰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生活化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或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
2. 开展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通过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地理知识。
3. 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调查、校园地理环境规划、校园自然资源保护等活动,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启示。
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调查实践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调查实践本文详细记录了我们对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调查的实践过程,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旨在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地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2.发现问题,包括教学中的困难、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等。
3.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地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几所不同地区的初中作为调查对象,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实地考察:我们参观了这些初中的地理课堂,观察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访谈:我们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地理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调查过程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教材进行授课,但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有些教师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长则普遍认为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被忽视,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地理学科的教学。
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2.改进的方向主要包括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学校应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实地考察、开展地理实验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材编写者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设计
2.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游戏等,让地理知识更加直观生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资源整合
教师还可以积极整合各类地理教学资源,如地图、地理图书、地理模型等,以及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拓展地理教学的渠道和手段,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地理知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地理应用软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要点和关键。
三、示范案例
以“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方案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图表制作、演示汇报等环节,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生活化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感受,设计各类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不断地开展生活化地理教学研究与实践,可以为地理教育的与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地理调研活动报告总结初中

地理调研活动报告总结初中一、活动背景地理调研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次调研活动由XX学校初中部组织,参与人员为初三年级学生共计80人。
活动于2020年11月15日至11月17日在本地区进行,地点涵盖了城区、农村和山区。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感受不同地理环境,提高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1. 城区调研:我们选择了城区作为第一站,主要调研城市规划与交通状况。
我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研一个特定区域。
在调研中,我们观察了建筑风格、道路规划、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等方面,同时还采访了一些市民,了解他们对城市发展的看法。
2. 农村调研:我们选择了一个邻近城市的农村地区进行调研,主要研究农田利用与农业发展。
我们实地考察了农田的分布情况、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
在调研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农村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3. 山区调研:我们前往当地的一个山区进行调研,主要关注山区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我们进行了山体的测量绘图、植被分析和水资源状况调查。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四、活动收获与意义1. 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将学到的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理学科的内涵与应用。
2. 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实地观察和调查,使我们对地理现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我们学会了运用地理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中,我们需要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考察(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考察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实地考察报告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关乎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涉及到人文、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知识。
为了深入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本报告基于实地考察,对我国某地区初中地理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实地考察概况考察时间与地点本次实地考察于2024年9月在某地区进行,涉及该地区内的三所初中学校。
考察内容实地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状况、教学设施及课程资源等。
课堂教学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们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仪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效果通过实地观察和课后访谈,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同时,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教师备课情况分析备课资源与材料教师们备课时主要依赖于教材、教参和网络资源。
其中,网络资源占比近40%,表明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备课方式与合作在备课方式上,大部分教师选择独立备课,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会选择团队合作备课。
团队合作备课主要集中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和课后作业的编写上。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
学习效果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方面,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
其中,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尤为显著。
教学设施与课程资源分析教学设施三所学校均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地球仪等。
其中,有学校还配备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卫星图像等高端教学设备。
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方面,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学科资料,包括教材、教参、课件、实地考察资料等。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实践等。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游戏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从教学环境上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环境也有所改善,学校给予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如实验室、图书馆、实践场地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总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较为良好,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如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落后等。
因此,未来的教学改革应该着重于改善教学内容、提高
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实地调查,深入理解当前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以期为地理教育的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我们开展了此次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进行,定量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详尽的问卷,涵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态度、教学资源利用、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确保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我们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半结构化的方式,深入了解他们对地理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实地课堂观察,通过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研究结果教师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也有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和板书,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态度较为积极,但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学生表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地考察;另一些学生则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提供上总体充足,但实际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地理信息系统、远程教育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情况总体良好,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但也有部分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学生真正参与度不高。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所面临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地理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
地理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深入研究地理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
通过将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2. 正文2.1 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概念解析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地理知识和地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初中地理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起步时期,对学生往后地理学习水平和能力有着极大的阻碍。
假如教师只依靠教材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可能因为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实现知识内化,无法充分提升其地理学习水平。
生活化教学提倡在进行理论传输的同时,积极结合与地理知识有关的生活背景、人文焦点等内容,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鉴于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有效运用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以书本理论灌输为主,如此尽管能够将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没有专门好地结合生活实际,不仅专门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充分明白得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一,无法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
假如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则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地理有关的事物,较好地增强其地理认知和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创设有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简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有效结合地理文景、生活环境,创设有味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营造既和谐又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为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保证。
如在进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能够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然后结合趣味性的故事进行知识点的深化传授。
故事是如此的:有个叫汤米的美国学生热爱旅行,因此他趁暑假来到中国游玩。
汤米的第一站是北京,可他刚下飞机就遇到大雨,因此他赶忙买了雨伞;紧接着汤米在新疆玩了半个月,买了专门多特产,而这段时刻一直艳阳高照,因此汤米怕东西放不下,就扔掉了雨伞;后来,汤米又去了广州,但是因为没有雨伞,他刚出去游玩就被突来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汤米不禁感叹自己实在太倒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调研分析[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笔者设计了此次关于“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
本文主要阐述了调查缘由、过程、统计数据和详细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生活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可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重“教”轻“学”、重“传授”轻“体验”、重“书本”轻“生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难以为高中地理学习或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笔者特设计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点,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明确实施途径,以便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地理的趣味和作用。
课题组编制了“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向各位教师进行咨询,通过多次修改,保证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调查采取了问卷对比和抽样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要了解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为方便跟踪调查和记录袋管理,采用记名式答卷。
利用班会课时间,由教导处出面班主任协助派发问卷,并由该生的地理教师不定期、不定点地抽样谈话和记录,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
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东莞市某某中学初中一年级任意三个班学生共173人(包括作为实验班的初一(8)班和对比班的(3)班两个班级)、初二年级任意三个班学生共17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342份。
该校自2000年秋季招生,是一所镇级初级中学,招收的学生以本镇学生为主,有少量外地借读生。
虽为农村中学,但经济发达的某镇重视教育教研,坚持推进课程改革。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与分析《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问卷(一)》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自身生活经验等,了解学生对地理的整体认识与行为。
第二部分选取了初中地理教学中较常见的20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其的兴趣高低,找出学习兴趣点。
(见附录一)实用文档通过对第一部分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对部分学生某些题目的抽样访谈,如说出地理学科的在工作与生活中具体作用,了解学生课堂关注对象的原因,对某地理内容或有兴趣或无兴趣的原因,生活中地理知识等的来源等,发现初中地理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些特征和问题。
(1)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兴趣,并认为学习地理有必要。
有86%的学生对地理学习还是感兴趣的( 其中很有兴趣的占较有兴趣的占),有49.4%,36.6%92.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有必要,而且30%的学生认为地理有用、55.3%的学生认为地理有趣。
56.4%的学生对学校开办地理兴趣小组持赞成态度。
在结果统计中笔者发现很明显的一种情况,即初一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认为有必要学习地理和地理有趣的占比高出初二学生十个百分点左右。
这让笔者深思:为什么学习了初一一年的地理,兴趣反而降低了?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吗?通过后来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初步分析原因如下:本表初次调查时间在9月中旬,这时初一学生新上地理学科,充满着对地理教师、对地理教材的好奇和憧憬,而且刚上过的《与同学们谈地理》、《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等章节地理学科性强,与生活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对于初二学生,地理教师和地理学科已不再神秘,又经历了初一的统考,部分学生反映地理内容繁杂难懂,初一下学期的世界区域地理内容又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一些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感觉不出地理的有用,学习只是为了对付考试。
(2)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影响到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83.6%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经验较少和很少,59.6%的学生很少看和不看地理课外书籍或影视地理节目。
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部分来自直接经验,大部分来自传媒和书籍等的间接经验。
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在课堂上就缺乏共鸣,难以同化和顺应,故接受慢,学习乐趣低。
在第4题的调查中发现,初一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经验少的占比大过初二学生,在初二学生中成绩优秀(初一期末统考80分以上)的学生和成绩差(初一期末统考60分以下)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
笔者分析原因为:初二学生随年龄、阅历、知识等的增长,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高于初一学生;好成绩的学生博闻强记,双基掌握牢,自信,自我感觉生活经验较丰富。
排除差成绩学生的无效答卷后,笔者发现有些差生只是懒于识记,不擅长考试,但动手能力强,爱看杂书,懂得的生活常识却不少。
学生阅读的课外地理书籍极为有限,只有16.4%的学生写出两种以上(包括两实用文档种)的地理课外书。
列在前面的课外书依次有:《读者》、《意林》、《山海经》、《世界未解之谜》、《奥秘》等。
(3)客观上,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更关注学习内容和地理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较少。
因第五题题目设计模糊,部分学生进行了多项选择,致使统计数据无法准确体现学生的思想。
通过抽样访谈发现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教师本身,正应和了“亲其师信其教”的古语。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注少,让笔者很有些疑惑,后来通过进一步关于教师教法的调查(第6题)分析及访谈得知,许多学生把教学方法、手段归附于地理教师,即认为关注教师也就是关注其教学教法,所以只选择了B答案,又以为一定要选择一项作为不关注的内容,就把剩下的C选项填入了不关注的空括号。
还因为一些教师教法单一,手段简单枯燥,长期下来,学生没法去关注教法。
其中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更关注学习内容而忽略教师本身,分析原因可能是初二学生更为理性,有了自己较为固定的喜好,受外界影响小了。
(4)主观上,绝大部分(91.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法很大或较大地影响到学习地理的兴趣。
这似乎与上题的调查结果相矛盾。
但仔细分析,上题是基于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现象,即现实中你关注或不关注什么;而第6题调查的是学生的主观认识与愿望,即你觉得教师教法与地理学习兴趣的关系如何。
这从侧面体现了我们的教学与学生想要的教学是有出入的,我们的教学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5)除去67%的学生没有回答第十题外,其他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建议集中在地理教师和教学教法方面。
如提议老师上课要幽默,要补充有趣的内容,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旅游、看光碟等。
在对第二部分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时,为了方便对比,我们按答案所反映的兴趣与水平的高低,分别赋予A答案很有兴趣3分,B答案较有兴趣2分,C答案兴趣不大1分,D答案毫无兴趣0分,再用选该答案的人数乘以赋予分值,累计相加得出该题的总分值,最后按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名,分值越高说明兴趣越高。
统计数据如下: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结果实用文档实用文档16、上网收集地理知识72 136 92 42 16)份有效答卷。
分值=A*3+B*2+C*1 (注:共342从上表数据和访谈结果初步得出,学生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兴趣存在如下特点:如排名第一位的“关于地理的奇闻1)喜欢稀奇有趣的、神秘难解的内容。
(趣事”,排名第三的“各地区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
排名第四位的“宇宙天体及其形成、运动等天文知识”。
这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
如排名第二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预防、2)喜欢对生存有用的内容。
(观测”。
分析原因为现在关于各种灾难的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人们意识到灾害教育应从小抓起,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希望学习这些知识对以后生存有帮助。
,生活中的内容。
如排名第七位的“生活中的气象知识”(3)喜欢身边熟悉的、排名第八位的“自己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喜欢中国地理多过喜欢世界地理。
因为熟悉的、生活中的知识易引起学生关注和共鸣,容易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也容易在其上建构新知识体系。
(排名第五),如更喜欢“野外考察、参观”4()喜欢轻松的课外实践活动。
“上网收集地、在初中生心目中这等同于出去游玩;不太喜欢“社会调查、访问”理知识”、“自己动手做地理模型或仪器”,因为这些内容任务性太强,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弱,易产生压力。
如“各种地图的辨读、绘制”、5)对笼统、抽象的技能性内容不太感兴趣。
(对历史和未来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变化及其成因、“各种地理现象的原理分析”、“策”等内容。
因为这些内容以抽象思维为主,逻辑性强,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全如“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6()对社会问题不太关注,人文关怀少。
实用文档球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我国能源的使用和现状”等内容得分较低。
这反映出目前教育的功利性,学生普遍缺乏对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意识,缺少学习为社会谋福利的思想。
二、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问卷(二)》:选取了常见的代表生活中的地理六个方面内容,试图掌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状况,找出生活经验与教学的关系。
问卷中每个项目的后面都有A、B、C、D三或四个备择答案,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与自己想法和做法最接近的答案。
为方便追踪调查,仍采用记名式答卷。
(见附录二)在数据统计时,为了方便了解学生生活经验掌握的程度,分别赋予A答案3分,B答案2分,C答案1分,D答案0分,再用选该答案的人数乘以赋予分值,累计相加得出该题的总分值,最后按总分值从高到低排名,分值越高说明学生掌握得越好。
为了测试答卷的有效性,也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卷后笔者单独与部分学生交谈,如要求学生具体说出知道的野外辩方向的办法,说出调查我校一次性木筷的使用现状的方法,说说知道哪些风水学的内容和从哪里知道的,等等。
具体的调查结果请见下表: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结果实用文档6.5 主动制止破坏现象否164 145 33 815 3)342(注:共份有效答卷。
分值=A*3+B*2+C*1从上表数据和访谈结果初步得出,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存在如下特点:,54.1%)1()环保教育开展得最好。
有半数左右的学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学生在日常生的学生会热心参加环保活动53.8%,51.5%并乐意为环保付诸行动(的学生会主动制止有损于环境的现象)。
也还有半数48%活中,会注意节水节电,实用文档的学生环保意识不强,如喜欢图方便省事,使用一次性用品、乱扔垃圾、不会随手关水关电等。
其中初二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不及初一学生好。
在访谈中还发现许多学生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虽然知道要环保,也想一水多用、随手关灯等,甚至有些学生有这样做的习惯,但如果周围的同学都不注意环保,毫无节约意识,甚至开玩笑、讲风凉话,那么时间一长,这些有好习惯的学生不免懈气了,认为环保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懒得去折腾了。
当然也有近朱者赤的,被同化变环保的,但总体上是从善如流,从恶如崩的。
这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住校一年后的初二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反而不如初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