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及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

一、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1.国家信息化的大环境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发展软件产业,能够为其他产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软件产业的现况

从“十五”来看,我国软件及系统集成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产业规模日趋扩大,软件产品和软件出口增长趋势显著,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来自“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3年,软件产品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6%,软件服务(含系统集成服务)年平均增长率为20.6%,软件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93.8%。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2003年全球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总收入中,我国所占的比重仅为美国的1/20,欧洲的1/15,与印度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软件产品主要处于加工阶段,自主版权的产品较少,软件业的增加值偏低;从业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软件产业仍然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有关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的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大约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2倍,2010年总收入将达到3400亿元左右。

3.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

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产业工人。然而,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数量短缺,到2003年,我国的软件人才只有69万,其中软件开发人员只有36万。据权威部门的调查,中国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一年将扩大到42.5万人左右。二是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并能够参与国际软件发展与竞争的各个层次的“国际化软件人才”。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中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中国的软件人才呈橄榄形,大多数软件人才接受过正规大学本科教育,集中在软件工程师层面,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十分缺乏,基础程序员短缺更为明显。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的结构分析

对一个软件企业来说,软件人才应该呈金字塔形。我们可以将软件人才分为三类。 第一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这一类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既是技术能手,又是管理骨干,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不断占领市场。

第二类:软件工程师。这一类人员为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是介于金字塔顶部和底层的人员,能够将开发项目形成系统设计思路并组织实施,并能对编程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测试和验收。

第三类:熟练的程序员,即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这一类人员要求知识面比较广,能够熟练使用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编程工具,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类人员的需求是最大的。

以上三类人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系统分析

及设计人员

程序员 软件高 级人才 第一类占5~10%

第二类占30%左右 第三类占60%左右

三、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是可行的

由于市场需要占大多数的第三类人员,而这类人员是完全可以从高职这个层次培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2002年、2003年连续调查30多家计算机相关企业,调查100多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急需提高的能力方面,有关软件编程类的分别高达:信息系统设计与维护占46.7%、可视化编程占38.9%。

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应有生产。因此,应对国家、企业大力发展软件行业的势头我们也积极行动,开办我院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生产”市场大量需要的软件技术人员。

四、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办学定位

从就业市场来分析,我国大专院校有几万软件专业毕业生,但很多人找到的并不是从事软件产业的工作;另一方面,软件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究其根本的原因,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学校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不适应企业需求。因此,必须明确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明确办学定位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我院软件专业应培养软件人才中的第三类人员,也就是培养程序员,即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

2.明确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在明确培养目标之后,我们调查了10多家软件企业,对编程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了调查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基本素质一:是具有良好的编码能力,编码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效率。这就要求软件编程人员至少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比如当前国内企业常用的C/C++、VB 和国际上最流行的Java语言,熟悉它的基本语法、技术特点和API(应用程序接口)。

基本素质二: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希望招聘到的程序员编程不一定很快,但是需要非常规范,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需要合作意识很好。

基本素质三:是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即会使用目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如Oracle数据库和微软公司的SQLServer等。

基本素质四: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程序世界的主导语言是英文,编写程序开发文档和开发工具帮助文件离不开英文。作为基础软件编程人员,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极有帮助。

基本素质五: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到安装调试完毕,基础软件人员都必须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过程,并能胜任各种环节的具体工作。

基本素质六:是求知欲和进取心。软件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软件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

五.制定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起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培养方案。

1、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软件人才第三类人员即编程人员的素质要求,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发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见软件专业教学计划)。

2、与企业紧密合作

1)与企业联合作一些项目

2)老师去企业锻炼,直接接开发项目,并将项目带到学校。

3、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软件专业的教学将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在指定的编程语言中,根据项目的规定,达到预定的效果”。项目内容来源于实际应用,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现实的过程。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的开展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