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族史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都有历史。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回顾历史中,反思现状,建设未来。一个家族史书里,记录着家庭各方面的演变,同时祖辈的经历又是他们所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

调查方法:我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跟家人沟通和查找史料以及采访咱村老一辈的村民。 我的家乡在广东粤南的一个小镇上,祖辈上上下下都没有怎么迁移过,一直呆在粤南,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我的家族成员

爷爷说,从他爷爷那一辈起,家里一直在村里种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至于再上那些前辈,我就无从考究 了,因为爷爷的年纪大了,很多事都忘了,倒是爷爷的爸爸那一辈听了一点儿故事。爷爷说,他父亲的那个时期非常困难,家里穷的没米下锅,他父亲又是个爱赌的人,过着没几餐饱的日子。能有一顿粥也算很不错了,饿的时候要是没东西吃就会吃草根什么的。爷爷还说,因为饥饿,他的一个哥哥就活生生地饿死了!真的是无法想象以前的生活是有多艰难!!爷爷好歹读过几年书,几条村只有一个教师(他们叫先生),但也读不长,家里没学费,也没时间去念,要帮着家里干活。那个时候大概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还没有解放。20世纪30年代,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一思想”的年代,三民主义被规定为“唯一正确”的思想,以政权的力量强制灌输给民众。但是,“统一思想”的举措并未改变多元鸣放的局面,特别是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三大思潮鼎立的格局。虽然清朝的推翻结束了封建的制度,但人民的生活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贫困的地方,饿死人是不算什么新闻。所谓的民主也只是个面具。

而到了爷爷这一代,人民的生活还是困窘不堪。爷爷20岁娶了奶奶,生了7个小孩。那巨大的压力!听爷爷奶奶说,年轻的时候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干活干得天昏地暗。后来党中央又实行了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奶奶埋怨说,全村人一起种地、一起吃饭,家里什么贵重的都不能有,一旦发现,即使是一个鸡蛋 ,也要收重罚。可见,党对这个改革相当重视和严谨。再者,这种吃“大锅饭”的措举也见不到有多公平,奶奶说,爷爷在生产队农作,她自个儿带着孩子在家里,参加村里的农作。奶奶平时早出晚归的干活,但是到了吃饭时间,负责分饭的人却十分不公地分给奶奶稀如水的粥。干完体力活的奶奶,筋疲力尽,却没有足够的食物补充能量,而且奶奶还要照顾好几个孩子,饿得连奶水也无法喂给孩子。

听到这,我不禁对奶奶肃然起敬,多么伟大坚强的一个女性啊!

艰苦的生活有的是来自懒惰,有的却是来自于政策。党中央在一段时期里犯下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导致百姓们不能过上温饱生活。历史错误的缘由在于:“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带给了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以即刻到来。而另一方面,匈牙利、波兰等地发生的事件以及此前国内知识分子的态度也让毛泽东嗅到了“右”的危险。于是,陈云等少数派持有的保守观点被摒弃,“左”的幽灵在一切领域大行其道。1958年,大跃进全面发动,喊着赶美超英口号的人们结成了人民公社,集体性的宁可饿着肚子也要砸了锅大炼钢铁。“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鼓舞着时代的每一个人,生产的目的仿佛不再是产品,而就是生产本身。当人们最终发现主观能动性不能取代自然规律时,已经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空气里充满浮躁的味道。定势思维、无谓攀比、盲目乐观是它的关键词。随着“大跃进”、“赶英超美”口号的提出,各条战线上掀起了建设狂潮。群众沉浸于集体的狂欢,许多问题逐渐露出了苗头。此时的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在国家建设上毕其功于一役的不切实际,而这距离痛定思痛的经济调整,还要好几年。

“大跃进”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后,5亿中国农民抛弃了各自的小锅小灶,集中到公共食堂吃起名副其实的大锅饭,这不仅是亿万农民生活方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也是农村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起来共同吃饭,的确是一个奇迹。但这种改革来得太快,一方面人们适应不了,另一方面中国当时的状况也不允许立即能做到如此大的改变。

到了我父母这一代,情况好些了,起码能不怎么熬饿了。中国的经济也慢慢起色。我的爸爸念到了高中,而妈妈也念了小学那几年级。比起他们上一辈好多了,爷爷那一代,能读书的孩子不多,女孩子几乎没有。再到爸妈青年时期,中国的另一个问题——人口问题也接踵而来。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也一直视子孙众多,人口繁庶为家、国兴旺的标记。诚然,众多的人口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意识到,人口数量若不能适应粮食、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是必须控制的。而我们就是那个时期出生的孩子,可以说父母都是冒着风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

20世纪70年代,反思了建国初期人口政策的问题之后,国家开始有计划的控制人口。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响彻全国,普遍的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独有的现象。经历了近三十年的严格执行之后,计划生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长期低生育率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仍将坚持,但人们应当理解它的具体内涵会发生哪些变化。

说到这些,也勾起了我对小时候的一些记忆。小时侯,爸爸妈妈都要到外地打工,我们就成了最典型的留守儿童。在没读书之前,我们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庇护下成长。村里有个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计划生育的人员不定时来检查,没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和村里其他小孩躲到山上,以免被发现父母超生。一旦发现就花钱应付,没钱的就得强制进行结扎。我那时很纳闷,为什么我们这些小孩要躲到山上去,家伙几个坐在山头发呆,中午就盼着家人送吃的。长大后才了解到是这么个情况,要知道那时对这项工作抓得特别严。不过,起码这个制度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