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区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特征
俄罗斯
【原创】俄罗斯区域地理知识梳理俄罗斯一、海岸线漫长出海口狭窄1、濒临三大洋和两个内海: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波罗的海和黑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但由于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2、三大出海口:如下图中的①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②波罗的海沿岸圣彼得堡港③太平洋沿岸符拉迪奥斯托克(海参崴)。
战争时期俄罗斯要从这三大港口进入北冰洋以外的三大洋海域,易受西欧大西洋沿岸国家或太平洋沿岸国家如日、韩的牵制。
3、北冰洋终年封冻,而摩尔曼斯克港却终年不冻的原因:北大西洋暖流从较低纬度的海区不断带来巨大的热量,使水温升高。
二、四大地形区地跨亚欧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A)、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B)、土耳其海峡。
2、四大地形区⑴乌拉尔山脉以西:东欧平原(受地质时期冰川的影响,呈波状起伏);⑵乌拉尔山(A)—鄂毕河(H):西西伯利亚平原;⑶鄂毕河—叶尼赛河(I):中西伯利亚高原;⑷叶尼赛河—勒拿河(J):东西伯利亚山地。
三、东西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1、气候特点:地处高纬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短促。
以温带大陆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2、气候差异⑴成因:北冰洋沿岸为寒带苔原气候、西部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中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⑵递变:从北部向南部,热量增加;从沿海到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增强,表现为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增大。
四、河流、湖泊与沼泽1、伏尔加河——世界最长的内流河2、西伯利亚三大河流(注入北冰洋)3、世界最深湖——贝加尔湖4、西伯利亚沼泽广布的成因⑴地势低洼,河流凌汛等造成的河水泛滥、雨水和冬季积雪,导致地表长时间存水;⑵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⑶该地寒冷冻土层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
五、丰富的矿产铸就重工业体系1、自然资源:森林、水能、矿产资源都较丰富。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库兹巴斯的煤炭、巴库和秋明的是有天然气、库尔斯克的铁矿,锰、锌、铜等占世界重要地位。
俄罗斯地理知识
俄罗斯的节日与庆典 活动
• 节日与庆典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宗教节日、民族节日、纪念日等 • 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 • 民族节日:如俄罗斯国庆日、卫国战争胜利日等 • 纪念日:如二战胜利纪念日、宇航员加加林诞辰纪念日等
• 节日与庆典活动特点:总体上呈现出强调民族特色、传承历史文 明、倡导和平友谊的特点
俄罗斯的科技发展与 创新
• 科技发展较快,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核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取 得了显著成果
• 航空航天:如苏-57战斗机、国际空间站等 • 核技术:如核电站、核导弹等 • 信息技术:如电子支付、物联网等 • 科技发展与创新特点:总体上呈现出重视科技创新、强调自主研 发、加强国际合作的特点
俄罗斯在航天、军事等领域的成就
• 主要产业分布特点:总体上呈现出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品质逐渐 降低、集中度逐渐降低的特点
俄罗斯对外贸易与合作
• 对外贸易规模较大,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欧洲国家、美国、 亚洲国家等
• 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石油、天 然气、矿产、木材等
• 欧洲国家:是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石油、 天然气、化工产品、农产品等
俄罗斯文化与传统
俄罗斯的语言文字与民俗文化
• 语言文字:俄罗斯使用俄语作为官方语言,使用西里尔字母作为 文字
•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 西里尔字母:源于希腊字母,共有33个字母 • 民俗文化:俄罗斯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节日、饮食、服饰、 建筑等 • 节日:如俄罗斯国庆日、圣诞节等 • 饮食:如俄式馅饼、红菜汤等 • 服饰:如毛皮大衣、围巾等 • 建筑:如莫斯科红场、圣彼得堡冬宫等
• 地形分布特点: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地形逐渐呈现出高-低-高 的特点
俄罗斯地理地形大致简况
俄罗斯地理地形大致简况俄罗斯联邦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占据了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领土呈长方形,东西经度距离达到170多度;南北跨纬度40多度,最宽距离达5000公里。
俄罗斯横跨10个时区(从第2到第11时区);领土疆界总长为6.0932万公里,其中陆地边界唱2.2125万公里,海岸线长为3.8807万公里。
俄罗斯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差异很大。
它地处中高纬度,地跨4个气候带。
俄罗地大物博,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60%。
自然环境的区域化现象表现非常明显。
俄罗斯联邦的国旗为自上而下的白蓝红三色横条旗;俄罗斯联邦的国徽是红色盾徽上的金色双头鹰;俄罗斯联邦的首都都是莫斯科。
简况(обшийобзор)俄罗斯联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简称俄罗斯(Россия),是原苏联中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СФСР)。
它在15个加盟共和国以面积最大(占苏联总面积的76.3%)、人口最多(占50%以上)、经济实力最强(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居特殊地位。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发表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为主权国家。
翌年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作为主权国家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步入了世界舞台。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Евразия)的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占据了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的1/8,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其亚洲部分领土占领土总面积的3/4,欧洲部分仅占1/4,但欧洲部分却集中了3/4的工业、人口、及大部分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的核心地区。
俄罗斯国土呈长方形,从最东部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夫角(мыДежнева)到最西部的加里宁格勒州格旦斯克湾的波罗的海的沙嘴(Бфлтийская коса),长约1万多公里,东西经度距离达170多度;南北跨纬度40多度,最宽距离达5000公里。
俄罗斯城镇化过程与空间格局
汇报人:2023-11-20CATALOGUE目录•俄罗斯城镇化概述•俄罗斯城镇化过程分析•俄罗斯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俄罗斯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俄罗斯城镇化的未来展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俄罗斯城镇化概述01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地域的扩张。
俄罗斯是一个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在历史上,俄罗斯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城镇化的定义与背景俄罗斯城镇化背景城镇化定义在19世纪初,俄罗斯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这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一些重要的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在这一时期逐渐崛起。
19世纪初的城镇化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俄罗斯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许多新兴城市如哈尔滨、海参崴等在这一时期出现。
20世纪初的城镇化在苏联时期,俄罗斯的城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些新兴城市如莫斯科、列宁格勒等成为重要的工业和文化中心。
苏联时期的城镇化人口流动趋势01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
城市扩张趋势0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俄罗斯的城市不断扩张,向周边地区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03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的不同,俄罗斯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城镇化相对滞后。
俄罗斯城镇化过程分析02在19世纪之前,俄罗斯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城镇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这些城镇主要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初始阶段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罗斯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西部的欧洲部分,许多工业城市开始崛起。
工业革命推动19世纪以前的城镇化进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主义扩张导致城镇化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亚洲部分,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海参崴、伊尔库茨克等逐渐兴起。
帝国主义扩张这个时期,移民和工业化成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许多农民进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同时工业化也加速了城市的发展。
俄罗斯概况9-经济体制-经济区划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 暴露。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 越多的问题。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 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 的1/3。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 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制约了工业的 发展。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 机与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了斯 大林体制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 的序幕。 • 改革措施:1.改革工业和建筑业管理体制。2.改革计划和 物资管理体制。3.改革农业管理体制。4.财政体制改革。 • 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 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改革。
俄罗斯的经济体制
•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国,其经济体制自斯大林以来至苏联解体, 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其间每位在任的领导人 都各自进行过方方面面的改革,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传统的计划经 济模式。俄罗斯自1992年起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至今已走过 十余年的历程,在经过曲折、艰辛的探索并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使 经济走出低谷,初步建立起新的市场经济框架体系。 • 自前苏联1928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至解体,这65年间 共实行过12个五年计划(伟大的卫国战争其间曾被迫中断过)。 • 前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应该说在3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和二战结束后国民经济恢复期计划经济还是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所谓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 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 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生产 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由政府决定,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 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优点: 1、所有的人都有工作。2、不象市场经 济那样严重消耗自然资源的,是一种环保经济。3、贫富差距不象市 场经济那样严重,身份等级差别也较小。
俄罗斯联邦概况
俄罗斯联邦概况(俄罗斯概况)简况【国名】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The RussianFederation, The Russia)【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
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
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
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为盾徽。
1993年11月30日,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
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
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
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
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
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
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行政区划——联邦主体、联邦管区、共和国、边疆区……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行政区划——联邦主体、联邦管区、共和国、边疆区……2014年3月,新增克里米亚联邦区、克里米亚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联邦直辖市;2016年7月,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与南部联邦管区合并。
俄罗斯联邦主体分类俄罗斯联邦管区划分图俄罗斯政区图俄罗斯是按民族区域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组成的混合型联邦制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联邦主体最多的联邦国家。
最初俄罗斯的89个联邦主体具有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等6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俄罗斯的联邦国家构成如此复杂多样,这在世界各联邦国家中是很罕见的。
1980~90年代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地方主体离心倾向日趋明显,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家改制的机会,将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共和国,自治区和自治专区升格为联邦主体。
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在境域面积、居民数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千差万别。
例如在境域面积上,萨哈共和国面积是北奥塞梯的388倍。
在居民数量上,莫斯科是埃文基专区的443倍。
最发达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的差距巨大,10个最发达的联邦主体占地区经济总产值的50%;而地区经济产值最低的20个地区只占地区经济总产值的4%。
基于维护俄联邦的统一与稳定、加强中央权威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的考虑,普京政府对有关俄罗斯联邦主体合并问题持积极的态度。
【联邦主体】联邦主体是俄罗斯的一级行政区的统称,这一概念是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引入司法体系的。
各联邦主体一律平等,各有不同的国家法律地位。
有的按照民族地域原则构成,如共和国、自治区和州,有的按照地域原则,如边疆区、州和直辖市。
共和国(respubliki,单数respublika),名义上自治,有自己的宪法、总统和议会。
外交事务由联邦负责,是为某些少数民族而设。
州(oblast,单数oblasti),最常见的行政规划,州长由中央政府委任,辅以民选议会。
通常以州府(行政中心,又是最大城市)命名。
边疆区(krai,单数kraya、krai或kray),类似州但位置比较偏远。
俄罗斯地理概况
俄罗斯俄罗斯全境图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
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
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中文名称:俄罗斯联邦英文名称:Russian Federation简称:俄罗斯所属洲:欧洲首都:莫斯科主要城市: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国庆日:6月12日国歌:俄罗斯国歌国家代码:RUS官方语言:俄语货币:卢布时区:UTC+2至+12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国家领袖:梅德韦杰夫,普京人口数量:1.41亿(2008年俄政府估算) 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主要民族:俄罗斯族主要宗教:东正教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水域率:13%GDP总计:2.076万亿美元(2007年)人均GDP:14,600美元(2007年)国际电话区号:+7国际域名缩写:.ru道路通行:右侧通行国花:向日葵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
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33807公里。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
世界经济地理
(三)自然景观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俄罗斯因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各自然要素呈现出依纬度而变化的地带性特点,特别是 在俄罗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依次排列有极地冰原带、极地苔原带、 森林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温带半荒漠和荒漠带。东西延伸、南 北更替的自然景观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形成农业部门结构及农业地域类型的自 然物质基础。 (四)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力资源 俄罗斯森林面积广大,森林覆盖面积可占全部国土的 45%,木材蓄积量 800 多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都占世界首位。国土北部在冷湿环境下生成的寒带针叶林带是世界最 大的森林带,又名泰加林,东西景观不同:叶尼塞河以西,树种以云杉、冷杉为主,阴暗潮 湿,称暗针叶林;东部多落叶松,林中光线充足,故称明针叶林;南部过渡到针、阔混交林 和落叶阔叶林。森林资源分布东多西少,东部亚洲部分集中了全俄森林面积的 4/5 和木材蓄 积量的 3/4。 俄罗斯矿产丰富多样,资源潜力巨大。主要工业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能源资 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均位于世界前列。金属矿产资源也占有重要地位,铁、锰、铜、 铅、锌、镍、钒、钛、金及铂金属等都具世界意义;非金属矿如磷、岩盐、硫磺、云母及高 岭土、泥灰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资源的储量也十分可观。在地区分布上相对集中,多大型 矿藏,如四大煤炭基地(勒拿、通古斯、堪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集中了煤炭地质总 储量的 9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季曼—伯朝拉 和北高加索等大型油气田;铁矿石则高度富集在库尔斯克、克里沃罗格和库斯塔奈三大矿区。 俄罗斯地大物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突出表现为农业资源的南北差异和工业资源的东西失衡,即受热量、水分、土壤等自然要素
当代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解析
当代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解析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制度。
每个国家都依据各自国情选择行政区划制度。
历经二十年的探索与改革,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完善。
俄罗斯行政区划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标签: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条约联邦制;协商联邦制;联邦区行政区划是国家区域治理的基本手段之一,可以反映出国家利益在各个地方的分配关系原则。
本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行政区划演变的解析,探讨俄罗斯在行政区划改革上的利弊得失,为我国行政区劃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行政区划1991年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的最大加盟国和唯一合法继承国,俄罗斯承袭了前苏联时期的诸多政治制度,其中包括行政区划原则。
苏联在法律上实行的是联邦制,但在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联邦制名存实亡,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民族区域的发展自主性,导致了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尤其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联邦制受到很大挑战,各加盟国之间、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面临解体的危机加深。
最终,在联邦制危机、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共同作用下,苏联解体。
作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所面临的国家局面也异常危险。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点:(1)俄罗斯的民族问题已十分突出,俄罗斯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严重威胁联邦的统一。
(2)苏联解体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分裂势力抬头。
(3)各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性,经济发展程度悬殊。
(4)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严重削弱。
调整俄罗斯行政区划是叶利钦执政时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根据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形势,俄罗斯先后探索实行了两种联邦制模式——条约联邦制和协商联邦制。
(一)条约联邦制为进一步遏制地方分裂倾向,弱化地方的主权要求,避免导致俄罗斯联邦解体,1992年3月在联邦中央承认各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主权共和国,并保证州、自治州、边疆区、自治专区、联邦直辖市和加盟共和国一样,享有联邦主体地位,经过艰难谈判,最终与各联邦主体达成一系列联邦条约。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名校高一下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名校高一下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下图示意也门共和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该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首都萨那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地区。
近年来,该国人口流向海外的数量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5年3月29日-30日,中国政府组织中国公民撤离该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也门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是()A.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多B.中部地区人口多C.北部内陆地区人口多D.西南部地区人口多2.该国首都选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距海距离B.气候C.矿产资源D.植被3.近年来该国人口不断流向海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干热难耐B.地震灾害频发C.劳务输出众多D.政局连年动荡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
该生态城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距天津主城区45千米,昔日是一片盐碱荒地,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千米,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新城镇为样板,在国内外城市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将被建设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型和谐社区。
下图为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普通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代表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中新天津生态城中绿化用地的最主要作用是()A.改善水质,美化环境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保护河岸和城市湿地D.减轻城区热岛效应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人口数量已经持续下降了很多年。
俄罗斯城镇化水平为74%(2020年),共有8个联邦区,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各联邦区首府,广大农村和非都市区人口流失严重,现已初步形成了两核、一横、四纵、多团的城镇空间结构。
下图为2016年俄罗斯的城镇空间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俄罗斯城镇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起步阶段7.俄罗斯()A.城镇的空间分布失衡B.城镇化水平东高西低C.城市群都分布在河流沿线D.北部沿海城镇化水平高8.俄罗斯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各联邦区城镇化水平都很高,提升空间小②西部地区城市职能单一,城市升级改造难度大③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大,城镇建设难度大④人口萎缩严重,城镇化动力不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中田村位于湘江中游的山坳之中,是一个军事防御性特别显著的传统村落,内部巷道遵循横平竖直式的规律分布,竹山河的两条支流汇成小溪流经村落东西两侧。
俄罗斯行政区
俄罗斯行政区俄罗斯是一个以民族地区和行政区域相结合为原则的混合联邦国家,也是世界上联邦主体数量最多的联邦国家。
俄罗斯原有的89个联邦主体有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等6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俄罗斯联邦的构成如此复杂多样,在世界联邦国家中是罕见的。
1980~90年代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地方主体离心倾向日趋明显,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家改制的机会,将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共和国,自治区和自治专区升格为联邦主体。
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在境域面积、居民数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千差万别。
例如在境域面积上,萨哈共和国面积是北奥塞梯的388倍。
在居民数量上,莫斯科是埃文基专区的443倍。
最发达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的差距巨大,10个最发达的联邦主体占地区经济总产值的50%;而地区经济产值最低的20个地区只占地区经济总产值的4%。
俄罗斯8个联邦管区分别为:中央联邦管区(莫斯科)西北联邦管区(圣彼得堡)南部联邦管区(顿河畔罗斯托夫)伏尔加联邦管区(下诺夫哥罗德)乌拉尔联邦管区(叶卡捷琳堡)西伯利亚联邦管区(新西伯利亚)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又称伯力城)南方联邦管区(皮亚季戈尔斯克又称五山城)如今又加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
莫斯科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莫斯科在2008年以前的治安之差普为人所知,2007年国际知名媒体CNN列出十大治安最差都市,莫斯科与巴基斯坦卡拉奇被列为欧洲与亚洲治安最差的城市之首,这普遍被认为是警察公器私用与黑帮组织化尤其是俄国黑手党的跋扈关系所造成的。
莫斯科是欧洲一个很著名的旅游城市,绿化面积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誉,市内的人文经典数目也非常众多。
莫斯科是俄罗斯国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全市有五个民用机场(舍列梅季耶夫国际机场、多莫杰多沃国际机场和伏努科沃国际机场为最大的三个),九个火车站(列宁格勒站、喀山站、雅罗斯拉夫尔站、库尔斯克站、里加站、基辅站、白俄罗斯站、萨维奥洛夫站和帕韦列茨站),是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
俄罗斯行政区划全图
俄罗斯行政区划全图
可能大家都还记得俄国分成89个联邦主体,哗,够多的!肯定得合并,否则数量太多不便中央政府管理。
实际上,俄国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推动并完成了一些主体合并。
但反映这一新变化的地图似乎还很难找。
在无形的博客(道是无形却有形)上最近用了一张俄罗斯地图,就有些过时。
所以,我就想到编辑了一下一张俄罗斯全图,发到这里来,供大家了解俄罗斯联邦最新的合并动态和现行区划。
经过一番合并,俄罗斯的联邦主体已经减少到了83个。
具体情况如下:
2005.12.1: 彼尔姆州与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Komi-Permyatskiy)合并,设立彼尔姆边疆区。
2007.1.1: 泰梅尔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并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2007.7.1: 科里亚克自治区(驻帕拉纳Palana)重新并入堪察加州,设立堪察加边疆区。
2008.1.1: 乌斯季奥尔达布里亚特自治区撤消,重新并入伊尔库茨克州。
2008.3.1: 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合并,设立外贝加尔边疆区。
下图则体现了俄罗斯未来可能发生的行政区划变动。
俄罗斯的州和边疆区没有什么权利的太大区别,都是以俄罗斯族为主体民族的一级行政区,只是历史渊源的关系而出现了名称上的不同。
沙俄帝国在对外扩展过程中占领的边远地区由于特殊管理的需要,往往会设立面积比一般省要大、军事色彩更浓的边疆省。
后来在苏维埃时代不少边疆省就演变成了边疆区。
关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
关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是俄罗斯联邦内的一个重要地区,位于欧洲亚洲大陆的中部。
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伏尔加河更是连接了该地区的各个城市,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该地区以农业、工业和能源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其中农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和渔业。
工业方面主要以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和轻工业为主,其中冶金工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该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铁矿石、煤炭资源,同时也是俄罗斯最大的铝产区之一。
能源资源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该地区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
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还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丰富使得该地区具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该地区的交通条件也十分便利,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大的内河,连接了该地区的众多城市,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经济发展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也注重了社会发展事业的建设。
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使得该地区的人民享有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该地区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了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得该地区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薄弱,这使得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对外部市场的竞争力。
该地区的人口结构问题也较为突出,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
该地区还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这些问题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及级别
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及级别
一、俄罗斯的行政区划
俄罗斯联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
根据俄罗斯宪法,联邦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自治权,并与联邦政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四个层级:联邦区、主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自治区和州、以及直辖市。
1. 联邦区
俄罗斯联邦划分为八个联邦区,每个联邦区由若干个联邦主体组成。
这些联邦区分别是:中央联邦区、南部联邦区、北高加索联邦区、沃尔加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远东联邦区和克里米亚联邦区。
2. 主体共和国。
走进俄罗斯知识点总结
走进俄罗斯知识点总结俄罗斯,是一个东欧和北亚跨越两个大陆的国家,是世界上面积第一大、人口第九大的国家。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多样民族和壮丽自然风光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得它在世界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俄罗斯,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地理和经济知识点。
一、地理知识点1.地理位置: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部和北部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西部与欧洲大陆相接。
俄罗斯地理位置独特,东西宽度较大,南北狭长,跨越了九个时区。
2.地形地貌:俄罗斯地势起伏,地形复杂,丘陵、高原、平原等地貌类型各异,素有“七分平原、两分丘陵、一分高原”的说法。
乌拉尔山脉将俄罗斯分割成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
3.气候:俄罗斯气候类型多样,有寒温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冷高山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东西部地域差异较大,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
4.水系: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涵盖了伏尔加河、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东西伯利亚河流等重要水系。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拥有重要的航运和水利资源。
二、历史知识点1.早期历史:古代俄罗斯早期是由斯拉夫人和蒙古人等各民族组成,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社会。
在10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基辅罗斯,形成了基辅罗斯的统一国家。
2.沙皇时期:在中世纪和近代时期,俄罗斯历经了伊凡雷帝、彼得大帝等一系列沙皇时期的统治。
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开始进行西化改革,逐步将欧洲文化引入国家,俄罗斯帝国开始崛起。
3.苏联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沙皇制度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苏联成立,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在20世纪上半叶进行了工业化和集体化建设,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4.俄罗斯联邦: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立,俄罗斯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俄罗斯逐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大国。
三、文化知识点1.宗教文化: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东正教国家,东正教是俄罗斯的主要宗教信仰。
俄罗斯人口结构研究
N orthwest population2010年第1期第31卷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为自然构成、地域构成和社会构成等三大类。
人口结构表现为质的区别和量的比例,对人口再生产和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拥有国土面积达1707.54万平方公里,横跨11个时区,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口资源从1993年开始逐渐缩减,截止2009年1月1日,常住人口总数为14190.39万[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多万。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以及与此有关的变化,已经演变为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并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警告:如果以目前趋势继续下去,俄罗斯将面临存亡威胁[2]。
俄罗斯人口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这里从俄罗斯人口自然构成的性别年龄结构,地域构成的地理、行政区、城乡分布,社会构成的民族、受教育程度及就业结构等来研究,揭示俄罗斯人口发展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自然结构1.性别结构从性别方面来看,俄罗斯人口构成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性别比极低。
国际上通常将男女的性别比在102~107之间为正常值,而俄罗斯社会人口性别结构长期呈现女性多于男性的严重失衡的局面,1989年性别比为87.7,2004年为86.8,2007年为86.2,2008年为86.1,2009年俄罗斯女性7629.2万、男性是6571.7万,女性人数整整超过男性1000多万。
事实上,各个年龄段的性别比例也不一样,2008年人口统计表明,0-29岁人口性别比例较为合理,但3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特别是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女性人口数量相当于老年男性人口的1.5倍,而70岁及以上的高达2.4倍以上(表1)。
俄罗斯各行政区的人口性别比不同。
在7大联邦区中,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河沿岸区3个联邦区的性别比例差距大于全国平均值,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南部区和远东区4个联邦区小于平均值,其中男女比例悬殊最大的是西北区,差距最小的是远东区。
概述俄罗斯的联邦制
概述俄罗斯的联邦制冯海霞(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1918年,俄罗斯以宪法形式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它历经了苏联成立,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转型期的漫长岁月。
这些年来,俄罗斯仍然一直围绕着 搞什么样的联邦制才能防止解体,达到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 这样一个任务来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俄罗斯联邦制的道路。
对于一个拥有130个大小民族的国家而言,坚持以民族特征来划分联邦主体的联邦制是否符合俄罗斯的国情,在民族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今形势下,该如何完善联邦制,俄罗斯仍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俄罗斯;联邦制;特点;问题中图分类号:D73/7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4)11-0040-03收稿日期:2004-08-03作者简介:冯海霞(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东方学院助教,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
一、苏联时期的联邦制沙皇俄国作为一个帝国,一直是一个单一集权制的多民族国家。
十月革命最终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随之而来的便是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确立一种新的国家制度。
1918年7月10日全俄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部!俄罗斯联邦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联邦制的存在。
1922年苏联成立,原沙俄帝国的一些民族地区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俄罗斯联邦也成为了苏联的一个最大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本身就是一个由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形式。
起初,列宁和斯大林并不认为联邦制适用于俄国,他们拥护民主集中制,主张建立一个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
但后来列宁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根据俄罗斯当时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沙皇时期少数民族要求脱离沙俄帝国而独立的强烈呼声,认为继续沿袭沙俄时期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很难维持国家的稳定,所以他把联邦制和解决民族问题结合了起来。
无疑列宁把联邦制当成了解决俄罗斯民族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应注意到,列宁没有把这个真正的联邦制当作永久的国家结构形式,而是作为向单一制过渡的步骤。
俄罗斯行政区划分
俄罗斯行政区划分一、俄罗斯联邦构成俄罗斯联邦现由83个联邦主体组成:根据俄罗斯的宪法,俄罗斯联邦由89个平等的主体组成,其中包括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1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
2000年5月,根据总统命令,成立了7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和远东区),国家领土也相应如此划分。
国家元首在这些区的全权代表促使俄联邦各主体以前通过的立法文件符合联邦立法,并致力于加强垂直权力体系。
自2004年以来,俄罗斯联邦的边疆区相继进行合并。
2005年12月彼尔姆州(Пер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 和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Коми-Пермяцкий 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 合并为一个新地区——彼尔姆边疆区。
2007年1月1日,埃文基自治区(Эвенкийский 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和泰梅尔自治区(Таймырский 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合并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Красноярский край)。
2007年7月1日,堪察加州与科里亚克自治区合并而成堪察加边疆区。
2008年1月1日,伊尔库茨克州和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正式合并为新的伊尔库茨克州。
2008年3月1日, 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1日正式合并入外贝加尔边疆区。
至此,俄联邦主体减为83个,包括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1个自治州、2个联邦直辖市和4个自治区。
(一)21个共和国:阿迪格共和国(阿迪格)、阿尔泰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马里埃尔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北奥塞梯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鞑靼斯坦)、图瓦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车臣共和国、楚瓦什-恰瓦什共和国;(二)9个边疆区: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彼尔姆边疆区、堪察加边疆区、外贝加尔边疆区;(三)46个州:阿穆尔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阿斯特拉罕州、别尔哥罗德州、布良斯克州、弗拉基米尔州、伏尔加格勒州、沃洛格达州、沃罗涅日州、伊万诺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加里宁格勒州、卡卢加州、基洛夫州、科斯特罗马州、库尔干州、库尔斯克州、列宁格勒州、马加丹州、莫斯科州、摩尔曼斯克州、下诺夫哥罗德州、诺夫哥罗德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奥伦堡州、奥廖尔州、奔萨州、普斯科夫州、罗斯托夫州、梁赞州、萨马拉州、萨拉托夫州、萨哈林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坦波夫州、特维尔州、托木斯克州、图拉州、秋明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雅罗斯拉夫尔州、利佩茨克州、克麦罗沃州;(四)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圣彼得堡;(五)1个自治州:犹太自治州;(六)4个自治区:涅涅茨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汉特-曼西自治区。
俄罗斯
• 2.总统办公厅。由总统组建,是总统癿日常办 亊机构。下设主要机构有:(1)总统劣理局。由 总统组建,设有若干名劣理。其任务是协劣总 统工作。(2)总统新闻局、由总统组建,协劣总 统制定新闻政策呾管理新闻机构。(3)国宧法律 管理局。由总统组建,协劣总统制定有关法律 呾总统令。另外还设有国籍问题委员会,妇奙、 宧庨呾人口问题委员会,慈善问题委员会,国 宧奖劥委员会,人权委员会,政治镇压受宦者 恢复名誉委员会,体育运劢协调委员会等机构, 分别处理有关斱面癿问题。右利钦蝉联总统后, 扩大了总统办公厅癿权力。
国旗
• 俄罗斯联邦癿国旗采用传统癿泛斯拉 夫色,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癿横长 斱形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 红三色。
• 旗帜中癿白色代表寒帞一年四季癿白 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帞,又象征俄 罗斯丰富癿地下矿藏呾森林、水力等 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帞癿标志,也象 征俄罗斯历叱癿悠丽呾对人类文明癿 贡献。三色癿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 癿辽阔。但另一斱面,白色又是真理 癿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不忠诚,红 色则是美好呾勇敢癿标志。
4.管理联邦财产;实斲保障国宧防御、 国宧安全呾贯彻联邦对外政策癿措斲 5.实斲保障法制、公民癿权利不自由、 保护财产呾社会秩序以及不犯罪现象 作斗争癿措斲 6.履行俄罗斯宪法、联邦法律呾俄罗斯 总统令赋予癿其他职权
• 政店大楼
俄罗斯癿对外贸易关系
对外贸易
• 2012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为5247亿美元,外贸顺差2122 亿美元。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加之国内资源 丰富等特点,决定了其出口商品中癿70%以上为能源、原材料和 金属矿石等,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出口占40%以上,是世 界第一大天然气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军火出口不美国幵称为世 界两大军火商;近年粮食出口也大增。在迚口商品中,制成品占 40%以上,食品约占20%,主要迚口先迚癿机械设备、汽车、 家电、轻工产品和农畜产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春萍(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中心,上海200062)摘要:联邦区是俄罗斯进入新世纪以后出现的新的地域组织,它萌生于叶利钦时代的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制度。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俄罗斯联邦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经历了“驻联邦主体”——“驻地区”——“驻联邦区”的发展过程,其职能也从最初主要为了强化总统对地方垂直控制政治目的,转向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并举。
在回顾这一新生事物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介绍了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制度的组织构架和职能,重点分析了联邦区作为当下俄罗斯最重要的地域组织的划分、区域差异等空间结构特征。
关键词:俄罗斯;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联邦区;空间结构 2000年5月13日,刚上任一星期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第849号总统令,决定按地域原则将全俄联邦主体组合成7个联邦区(),同时,批准了《俄罗斯联邦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条例》,此举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拉开了普京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序幕。
但回顾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的发展史,实际上普京总统的这一重大举措并非是原创,而是在其前任叶利钦推行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基础上的发扬光大。
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联邦总统驻地方全权代表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联邦区的地域空间结构因此也处在不断地演化之中。
一、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1.叶利钦时代俄总统驻地方的全权代表制度特征俄罗斯联邦于1990年6月12日宣布独立,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叶利钦当选第一届俄总统。
面对转型期国家处于“裂变”的威胁,叶利钦于1991年9月24日签署第129号总统令,首次在14个联邦主体设立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并任命了总统全权代表,意在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控制。
很快叶利钦又行使起新宪法赋予俄总统的权限,以总统令形式不断完善总统驻联邦主体的全权代表制度,进而在各边疆区、州、自治州、自治专区、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建立了总统全权代表制度,并在俄总统办公厅下设全权代表联络局,以加强俄总统与全权代表之间的联系。
1995年1月17日叶利钦又签署第53号总统令,规定了俄总统不仅可在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专区派驻自己的全权代表,而且还可在各共和国派驻自己的全权代表。
据统计,叶利钦共向各地派出了76名总统全权代表,基本覆盖了整个俄罗斯,初步确立了俄总统驻地方的全权代表制度。
这一阶段的特征可以看作是总统全权代表“驻联邦主体”的阶段。
1996年7月,叶利钦连任第二届俄总统。
为了使总统全权代表制度更适应当时的形势和进一步提高联邦权力机构的效率,叶利钦于1997年7月9日又签署第696号总统令,批准了《俄罗斯联邦总统驻俄罗斯联邦各地区全权代表条例》。
与1995年俄总统第53号令比较,新条例并无原则上的区别,只是将总统全权代表的法律地位、基本任务、职能、责任等以更加规范的条例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如《条例》第1条总则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驻俄罗斯联邦一个地区的全权代表,是在包括一个或几个俄罗斯联邦主体的俄罗斯联邦部分领土上,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利益的公职人员”。
总统令还规定,“把总统驻各联邦主体全权代表制度改组为驻各地区全权代表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联邦中央权力的垂直领导。
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个别地区存在几个联邦主体派驻1名全权代表外,大多数地区仍维持每个联邦主体派驻1名全权代表的惯例,结果造成了因全权代表的数量过多而不能及时会见总统的窘境,有的全权代表甚至在整个任期内一次都未能会见总统,根本谈不上直接将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地方的实情上通下达。
显然,这与设立总统全权代表制度的初衷相悖。
因此这一阶段虽然可以看作为是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由“驻联邦主体”向“驻地区”转变的阶段,但与前者并无本质差异。
2.普京时代俄总统驻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制度特征虽然在1993年12月俄联邦议会通过的联邦新宪法中,强调以中央政权为基础,对各联邦主体与联邦中央的关系及其权力划分作了明确规定,旨在抑制联邦主体的分裂倾向。
但实际上在整个1990年代俄罗斯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的正是地方势力发展壮大的阶段。
尤其是1995年后,各联邦主体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任命改为选举产生,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减弱,地方长官势力迅速膨胀,而总统全权代表则无权干预地区事宜,因此威望较低,实际作用不大。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普京就任总统后才得到改观。
2000年5月7日普京就任第三届俄总统伊始,就向世人展示了他强有力的治国理念——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空间。
面对联邦主体权限过大,国家政权弱化的现状,刚上台的新总统在联邦会议上不得不承认:“在俄罗斯联邦关系尚未建成和成熟。
地方的独立通常被视作国家的分裂。
我们始终在讲联邦及其巩固,已经讲了多年。
但必须承认,我们还不是真正的联邦国家。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普京立即开始了加强巩固联邦并制约地方权限的一系列政治举措。
2000年5月13日,普京签署第849号总统令,批准了《俄罗斯联邦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条例》。
该总统令和条例对叶利钦时代的俄总统驻地区全权代表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就是建立新的地域组织——联邦区,同时,赋予全权代表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多的权限;紧接着普京又在5月27日发布第967号总统令,将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列为俄安全会议成员。
此举一下子就将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地位凌驾于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之上,通过安全会议全权代表每个月都可以与普京总统在会议上直接会面,每两个月可和总统单独会见1次,面对面向总统汇报和听取总统指示,共同商讨其所驻联邦区的各项事宜。
这一重大改革不仅是在名义上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由“驻地区”向“驻联邦区”转变,而且是真正实践了普京的加强垂直政权领导,维护联邦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凝聚国民意志,重振俄罗斯的强国梦想。
二、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制度的架构与职能 1.组织架构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机构是俄总统办公厅的独立分支机构,驻地都在联邦区的中心城市。
根据第849号总统令,总统全权代表由总统根据总统办公厅的提议而任命,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均由总统办公厅决定。
总统全权代表机构由一系列人员构成:总统全权代表为职务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基本任务是保证其辖区内宪法赋予总统的权限得以实施;总统全权代表下设副代表和代表助理,分管政治、社会、公民权、国防和军工生产体系、社会经济和人事等。
此外,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派驻至每个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称为联邦监察员,其职责为保证总统全权代表的任务和使命在所驻联邦主体内得以实施,其任命和解职由总统全权代表根据主管地区工作的副代表建议而进行。
2011年8月3日,时任俄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又签署第535号总统令——《关于联邦区投资全权代表规定》,任命了各联邦区投资全权代表,投资全权代表一般由联邦区总统全权副代表或代表助理担任,从而基本奠定了联邦区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格局。
2.联邦区的职能联邦区作为一个新生的地域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也不打破原有的行政区界线,其实质是使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之间增加了一个管理监督机构。
对此普京指出:“这一决定的实质并不是扩大区域的规模,而是总统在地域上的垂直结构的扩大;不是改变行政、区域界线结构,而是提高效率;不是削弱地方政权,而是为巩固联邦创造条件。
”联邦区的全权代表肩负四项主要任务和六项基本职能。
四项任务是:组织执行总统对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确保总统在联邦区的干部政策工作;定期向总统通报区内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监督俄宪法和最高决议在地方的执行情况。
六项职能是:协调联邦和地方执行联邦法律、总统命令和政府决议工作;协调护法机关工作、评估,并提出适当建议;监督遵守俄宪法以及有关自由和人权的联邦法律;参与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构的工作;协商联邦权力机构驻地方代表主要干部任命;参与拟订地区发展纲领等。
与叶利钦时代的俄总统驻各地区全权代表制度相比,普京时代的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制度显著扩大了其职权,突出表现为全权代表从无权干涉地区事务到不仅有权参与联邦区内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地方自治机关的工作,而且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展,从最初主要参与的政治层面拓展到了经济领域,如与跨地区经济协作联合会一起共同拟订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成为俄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此,全权代表们根据本联邦区的区情,组建了各种会议性机构,共同商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并出面协调和解决影响本联邦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联邦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三、空间结构基本特征与演变 1.联邦区的划分 2000年5月首次划分的7个联邦区是中央联邦区,西北联邦区、北高加索联邦区、伏尔加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
一个月后北高加索联邦区更名为南方联邦区,原因是它包含并非正式属于北高加索的若干地区。
就7个联邦区的空间划分来看,与俄罗斯传统的经济区划虽有一定的重合之处,但并不一致,其界线更接近于俄境内出现的8个跨地区经济互助协会的界线。
这8个跨地区经济互助协会诞生于1990年代,是各联邦主体为适应当时市场经济发展,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共同抵御地区经济危机,在自发的基础上联合而成的区域经济协作组织,它们是西北地区经济互助协会、中部州区经济互助协会、黑土地区经济互助协会、大伏尔加地区经济互助协会、北高加索地区经济互助协会、大乌拉尔地区经济互助协会、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互助协会及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经济互助协会,联邦区与其最大的区别是把“中部州区经济互助协会”和“黑土地区经济互助协会”合并为中部联邦区。
而实际上,七大联邦区的所辖范围与俄七大军区相吻合,而且在总统任命的第一批7个总统代表中,有5人来自军队或联邦安全局高级将领,这一被媒体诟病的“警察治国”模式曾引起人们的普遍担心,即加深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可见,联邦区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也不打破原有的行政区界线。
2011年1月19日,新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设立新的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北高加索联邦区是从南方联邦区中分离而成,其设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地经济工作进展缓陧,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经济领域犯罪和行贿受贿等问题严重,因此需要通过执法和经济手段铲除这些顽疾。
梅德韦杰夫表示,从南部联邦区中划分出北高加索联邦区,改变了俄现行国家联邦区制。
2014年3月21日,普京总统签署命令成立克里米亚联邦区,但未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2.联邦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目前虽然仍不能将联邦区视作经济区,但因当下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都是以联邦区为单位,所以俄罗斯学者也都以联邦区为依据,对俄罗斯的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分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联邦区在原有的政治功能基础上,经济功能不断拓展,现正向着反映俄罗斯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域组织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