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摘要:治安问题是社会综合问题的反映,我国农村的治安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原因。治理我国农村的治安问题应遵循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根据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从和谐创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方面着手构建祥和、稳定的农村治安秩序。
关键词:和谐农村;治安;执政;以人为本
2005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标准。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的现实任务和长远目标,并提出治安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之一。毫无疑问,治理好农村的治安秩序是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主要有: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并占到农村刑事案件的绝大部分;村霸、乡霸、路霸、市霸等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滋事生非,危害比较严重;“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并诱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邪教等非法组织蛊惑人心,严重扰乱农村政治秩序和治安秩序;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在一些农村甚至干涉政务,试图与基层政权相抗衡;因宅基地、责任田、水利设施等引发的财产纠纷和其他民间纠纷频繁发生等。这些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外乎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两个方面,而以社会现实原因为主。引发农村治安问题的历史原因主要包括封建迷信思想的残留、宗亲观念的影响等,社会现实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差距表现在许多方面,仅就经济收入而言,1984年我国城乡收入比例是1.8:1,到2004年增加到了3.2:1。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交通闭塞、教育贫困、医疗服务贫困甚至生活贫困,这种落后的状况与城市的开放和繁荣形成鲜明对比,势必使广大农村人口在内心深处萌生强烈的不平衡感,许多人产生了失落、向往等情绪,一些人甚至形成了对社会的逆反和报复心理,这些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诱因。
2.贫富分化加剧。据有关学者统计,“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由全世界第二平均的国家变成了全世界第二不平均的国家,这个变化速度在全世界处于第一,其不平均状况变化了40%,是全世界变化最快的国家”。导致中国贫富分化加剧的原因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基本一样的,那些富起来的人群中有一些是“利用特权和新旧体制弊端巧取豪夺不正当财富的人,他们使得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能说中国所有的富人都是坏人,但至少国内的老百姓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发现,许多快速致富的人都不是正正当当地按照纸面上的法律和政策致富的,他们往往是靠着特殊的关系、特殊的门路甚至以腐败和犯罪的方式发家的。这让那些没有富起来的人觉得非常地不公平。”这种靠着不正当手段“发”起来的人不只在城市才有,其所引发的“不公平”心态也不只是城市人才有,这成为诱发农村违法犯罪案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3.一些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农村群众在整体上精神文化生活一直比较贫乏,近十余年来,“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方式,使城市文化日益强化、乡村文化不断衰落,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的鸿沟日益分明”。仅就图书发行而言,城市的图书“发行网点在过去十几年间增逾3倍,而农村却减少了40%”。由此,在农村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一些人积极寻求或创造条件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一些人沉迷于各种封建迷信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中,甚至参与“黄、赌、毒”等活动。
4.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引发治安问题的环境诱因。毋庸置疑,如果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诠释着安定、有序、优雅、向善等内容,那么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率就会较低;相反,如果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传递着肮脏、凌乱、丑陋、阴暗等信息,那么,违法犯罪的发生率就必然会较高。引发治安问题的环境诱因无处不在,在经济比较贫困、社会控制力较弱的农村地区表现得尤其突出,如靠近香港的地区地下六合彩盛行;靠近缅甸的地区吸毒、贩毒活动猖獗;城市边缘地带、城乡接合部盗窃、抢劫案件多发;经济刚起步的地区经常发生治假、售假案件;矿藏附近多发盗窃矿产品案件;历史文化遗迹多的地方多发盗窃文物的案件;山区和林区非法狩猎、盗伐林木案件多发;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纠纷较多等。
5.一些农村基层党政组织涣散无力,干部腐败现象严重。农村治安事件发生率的高低其实都和当时当地的社会控制力具有密切关系,而社会控制力的强弱则和代表法律、权力的党政部门的形象和工作效率密切相关。我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偏远,其社会控制力直接来自当地的基层党政组织,如果这些基层党政组织涣散无力,则这些农村的社会控制力当然就会极其薄弱,而在一个近乎没有社会控制力的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必然非常严重。现实中,一些农村基层党政组织或干部滥用职权、假公济私、恃强凌弱而成为引发治安事件的导火索,一些基层党政组
织在换届选举中拉帮结派、进行贿选而引发的治安事件也不胜枚举。
6.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比较落后。总体而言,农村经济的贫困导致其教育的贫困,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落后。但在一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后是当地基层党政组织涣散无力的一个副产品。另外,一些农村干部作风腐败,也导致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不信任甚至反感,在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薄弱的情况下,一些人解决纠纷的方法自然就是不依靠政府和组织而寻求旁门左道,农村社会的治安问题当然就会层出不穷。
二、治理农村治安问题应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1.要牢固树立和谐创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扭转仅凭长官意志强制性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思维模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治国理念,温家宝总理最近又提出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治国要求。治理农村治安问题也应遵循这些理念和要求,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综观以往一些地方治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手段可以发现,官方意志的色彩比较浓厚而民主内涵则相当不足,有的问题本可以通过说服教育来解决,却采取了强制性甚至动粗的手段,结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农村宗族势力经常和基层政权相冲突,这种现象被有关管理部门和人员普遍认为是致乱的原因之一,提出要给予削弱甚至进行打击,但问题是宗族观念是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人文现象,有牢固的血缘关系作基础,人们对此也有广泛的认同感,不是想消除就可以消除的,况且,它和现代社会并不具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