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可以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朗读是阅读的关键。“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可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读这一环节。通常,我们会把读“流于形式”,常常是一扫而过。而事实证明,在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中如果忽略了朗读,就像画龙缺了点睛之笔一样。所以,在课堂教法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实例像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兴趣去读,那么读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就拿我讲的一节语文课来说吧,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思想及感情。文题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十五课,这是一篇书信形式的课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要求同学们必须在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上课伊始,我首先给同学们放了一段关于战争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让他们有兴趣去听,接着我又说:“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盛开着‘和平之花’,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战争,还有很多人为维护和平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接着,我就放了一段朗读的录音,同学们的情绪顿时被调动了起来,趁这个机会我又说:“同学们,我们也一起去感受一个小作者的心情吧!”这时,大家兴趣很浓,都大声地读了起来。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读出感情。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必要的朗读指导还是要有的。我还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唤声》为例,来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在讲到作者痛失父亲一段,我首先介绍了一下:小作者的父亲满怀着对和平的无比期待去参加战斗,他们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可他们接到的却是父亲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又相机出示了这样一句话:“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一句在读时两外“血”要重读,因为这是两处细节描写,读时语气要坚定悲沉,体现出父亲牺牲的壮烈和推动父亲的悲痛,还有些地方要用泣声去读,这样才能声情并茂,我先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范读时我配上了非常低沉的音乐,当我读完时,发现同学们被感染了,他们的眼角湿润了,趁这个时候我就说:“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作者的悲与苦吧!”读时一定要把句子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这时同学们又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读了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在读中充分地体会了作者推动父亲的无比悲痛的心情,又如:在读介绍父亲的一段时“我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读这一段时就要用非常自豪的语气来读,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整篇文章

在读时语速不能太快,要用低沉的语气去读。

最后,要结合教学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的机会,这样“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读,学习本课之前教师留朗读的作业。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中导读,教师在课上范读,适当的范读对朗读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情感比较强烈的文章,课后复读,学完这篇文章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效果会更好!

总之,要读就读的通透,让每个学生都能读,要读就读的具体,我们可以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来安排朗读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文,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这样,读的效果会更好,课上课下相结合,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