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可选性及浮沉试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可选性及浮沉试验

可选性

煤的可选性是指通过分选改善原煤质量的难易程度。狭义的可选性是提原煤的密度组成对重力分选难易程度的影响;广义的可选性还包括火花的粒度组成对重力分选过程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向只可定性考虑,尚无法定量地评价,故通常所说的原煤可选性是指狭义可选性。

原煤是由有机质与矿物质组成。煤中有机质的密度低(烟煤通常小于1.4g/cm3),矿物质的密度高(通常在1.8 g/cm3),随着二者构成比例的不同,煤的灰分与密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系,即煤的灰分因密度的增大而上升。原煤通常不是简单地由煤与纯矸石组成,还程度不同地含有密度介于二者之间的中煤和夹矸煤(煤和矸石的连生体,一般可用破碎方法使之分离)。在重力分选过程中,原煤所含中间密度(1.4―1.8 g/cm3)物的多少,决定着分选的难易程度,中间密度级(或邻近的分选密度级)含量越少,选后产品中的错配物越少,

分选效率越高;反之,分选效率低。

煤的可选性是从原煤分选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精煤(或浮煤)的难易程度。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经初选除去规定粒度矸石的煤。煤的可选性是确定选煤工艺和设计选煤厂的主要依据。通过煤的可选性研究,可估计各种产品的灰分和产率。由易选原煤可以得到产率高、灰分低的精煤,选煤厂可以采用较简单的工艺流程。由难选原煤所得的精煤灰分高、产率低,选煤厂要采用较复杂的工艺流程和高效率的精选设备。炼焦用煤对灰分、硫分均有一定要求,都要用经过洗选的精煤。煤料的可选性,往往决定它们在配合煤中的可用性及其配入量。煤的岩相组成以及煤中矿物质的数量、种类、性质和分布状态,都是影响煤的可选性的因素。其中矿物质分布状态的影响尤为突出。煤层形成时生成的内在矿物质,多数以浸染状、细条带状和团粒状等状态分散于煤粒中,用一般的洗选方法难以将它们分离;外来矿物质与煤的密度差别较大,选煤时容易分离;矸石与精煤的密度相差大,所以,因混入矸石多而造成灰分高的煤也容易分选;夹矸煤的密度介于精煤与矸石之间,称为中间煤,这种煤难以分离。煤的可选性还与煤的粉碎方法和粉碎程度有关。测定煤的可选性的方法是:先做原煤的筛分试验,然后进行各粒度级煤样的浮沉试验。

浮沉试验

中国标准(GB478–87)制定了煤炭浮沉试验方法。浮沉试验用煤样从筛分试验后的各粒度级产物中采取,煤样质量可以根据试验目的和煤样粒度而定。试验一般是在氯化锌与水配成的重液中进行。先按要求配制密度(kg/L)为 1.30、1.40、1.50、1.60、1.70、1.80和 2.00的重液(对无烟煤可适当增减某些密度级),把干燥后的煤样称重,放入盘中用水洗去0.5mm以下的煤泥,然后移入小桶中。小桶桶底用网眼小于0.5mm的筛网制成。把小桶浸入由低至高各密度级重液中。密度低于该重液密度的煤浮于液面,密度高于该重液密度的煤下沉到桶底,用网勺将液面浮煤捞出,再把带有沉物的小桶移入高一级密度的重液中进行浮沉,如此逐级进行,直至最后一密度级重液为止。将各密度级的煤样(浮煤)洗净、烘干,然后称重,并测定其灰分和水分等各分析项目。试验结果汇总成浮沉试验综合表(见表1),并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出一组煤的可选性曲线。这些曲线是煤的可选性的图解说明。该组曲线包括:浮物曲线(β曲线),表示浮物累计产率与其平均灰分的关系;沉物曲线(θ曲线),表示沉物累计产率与其平均灰分的关系;灰分特性曲线(λ曲线),表示浮物(或沉物)产率与其分界灰分的关系;密度曲线(δ曲线),表示浮物(或沉物)累计产率与重液密度的关系;密度±0.1曲线(ε曲线),表示重液密度与该密度±0.1密度区间的浮物产率的关系。可选性曲线的示例如图1所示。图中横坐标的下轴表示干基灰分(Ad,%),横坐标的上轴表示分选密度(δ,kg/L),纵坐标左侧表示浮物产率(γβ,%),纵坐标右侧表示沉物产率(γθ,%)。λ曲线的绘制方法是,将浮物产率画成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再将各级密度物的灰分标在这些横线上,所得各点向上引垂线直到上一级浮物产率线为止,将这些垂线的中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该曲线的上限和下限是将曲线延伸而得,其上限必须与浮物曲线的起点相重合,其下限必须与沉物曲线终点相重合。由λ曲线可以初步判断煤的可选性。曲线上段愈陡直,中段曲率愈大,下段愈平缓,则该煤愈易选,反之则愈难选。从可选性曲线还可以寻求产品的理论产率、理论灰分和分选密度。这三项指标中只要确定一项,就可从可选性曲线图上查得其他两项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