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闽政〔2011〕1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体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坚持繁荣体育事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体育产业,我省体育产业具备了较好发展基础,全省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4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省GDP的3.3%,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进一步加快发展全省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强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统一,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总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相并重。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壮大体育制造业,带动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服务业及体育培训服务业等体育本体产业与旅游、创意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体育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提升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使我省成为全民健身的乐园、奥运争光的基地、创造体育财富的源泉、搭建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以上,把我省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体育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全国领先的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以及全国驰名的山水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

——体育本体产业增加值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10%以上,增长速度高于同期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省从业人数的3%以上,全省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三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创建3~5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推动10~15家体育企业上市,形成“福建体育产业板块”;大力提升体育用品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体育龙头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培育1~2个国际体育品牌;繁荣发展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构建与国际接轨、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

——力争获得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权,积极申办国际单项特色体育赛事,培育和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四大项全国联赛中各有一支高水平的福建职业俱乐部,积极发展网球、高尔夫球、棒球、沙滩排球等职业化运动项目。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体育产业带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侨台优势、资本优势、品牌优势,构建以福州为中心,莆田、宁德为依托的大众健身与运动竞赛产业带;以厦门为中心,泉州、漳州为依托的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以泉州为中心,晋江、石狮为骨干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带;以南平、三明、龙岩为中心,以品牌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山水、生态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带。大力推进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中心区,厦门“乐活”国际体育生态岛,闽南现代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晋江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平潭滨海运动休闲度假岛,漳州海峡西岸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莆田体育文化产业园,宁德山水运动休闲基地,武夷山国际运动休闲旅游基地,龙岩、

三明田园生态运动休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优先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广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普及群众体育健身,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多方参与、层次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各地可多种形式设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构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体育健身休闲业,促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体育健身产业发展。依托知名本土健身企业,发展面向全国的健身俱乐部,形成辐射全国的品牌效应。培育繁荣体育健身休闲市场,积极引进健康趣味的健身休闲项目,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努力多元消费需求。积极推行行业服务标准,开展星级评定工作,鼓励面向城市社区的体育服务和指导工作。开发农村特色体育产业,继承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三)加快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业。深入挖掘体育竞赛表演的经济价值,引导规范体育竞赛市场化程度,构建以“赛”育“市”,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建立健全体育赛事中介代理制度,重点培育体育推广与赛事经纪公司,加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开发体育竞赛的电视、网络和户外媒体的转播权,提高商业化运作水平,推动体育传媒市场发展。加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峡杯帆船赛和厦金海峡横渡赛、福州市国际“铁人三项”赛、泉州市世界女排大奖赛、平潭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武夷山市国际漂流运动文化节、邵武市国际太极拳邀请赛等品牌赛事建设,做大做强赛事产业。支持对台体育交流与合作,开展海峡两岸竞赛表演、健身娱乐、运动训练与培训等体育交流与合作项目。继续加大两岸民间体育交流,打造对台交流体育品牌。

(四)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我省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体育用品产业。规范建设标准化体育用品工业园区,提高园区入驻率,加速产业整合,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探索建立福建体育用品工业园区,逐步将福建体育用品业生产加工的中间环节外移或外包,为福建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释放出必要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体育用品企业上市,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鼓励体育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并购,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升企业品牌实力。与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体育用品质量测控中心和研发机构,推动技术革新、工艺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使福建成为集体育用品研发、设计、制造、贸易等为一体的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心。

(五)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业。充分利用福建沿海丰富的海洋、岛屿、港湾、沙滩资源和闽西、闽东、闽北的山水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观战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度假游升级,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培育2~3个国内外知名的体育旅游品牌。

(六)加快发展体育培训业。利用区位、气候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级运动项目训练基地落户我省,吸引更多运动项目的国家队、港澳台运动队、其他省市运动队、国外运动队来闽训练。鼓励和引导各市积极开展与国际体育机构、著名职业体育联盟、俱乐部和明星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体育学校,发展高端体育培训业。

(七)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建立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有序监管机制的体育彩票销售系统,提高体育彩票销售量。加大体育彩票公益性宣传力度,引导正确购买彩票的社会心里。建立市场需求动态跟踪调查和信息收集与共享系统。加强体育彩公益金的严格管理,确保体育彩票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培养、引进各类体育彩票管理、营销、研发、技术和销售人才队伍。

(八)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全省现代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旧城改造和新建居住小区中要预留体育用地,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继续推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逐步发展“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山地等场地建设室外体育活动设施。在坚持公共体育设施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新模式,培育发展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业,鼓励专业管理公司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体育服务。由省体育局牵头组织,编制全省体育场馆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

三、政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