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26•【字号】温政办[2007]35号•【施行日期】2007.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07〕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根据《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切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为指导,大力实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领域,每年组织实施3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信息办)。
(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五个一批”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力争每年培育5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科技局)。
(三)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库建设。
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库,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16〕36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16〕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做好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为契机,结合温州实际,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扩大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推进我市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市场公平发展,激发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20•【字号】温政办〔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温政办〔2022〕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4月20日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打造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标杆城市和运动之城,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倡导“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系统理念和数字化引领发展,加快推动建成覆盖城乡、便民惠民、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温州走好共富路、续写创新史作出积极贡献。
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4%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城乡居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5%以上,创成体育现代化县(市、区)3个,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全民健身领域改革创新。
以数字化为引领,聚焦数字赋能,围绕“体有所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改革。
以体育运动健身锻炼“一码通”——“温动码”为切入口,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地图”、体育社团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科学健身、体质监测、体育赛事活动等应用场景,打造全民健身数字化服务平台,依托“浙里办”、“浙政钉”,提供全市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导航、预约、支付、体育赛事活动查询报名、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7.09•【字号】温政办〔2018〕71号•【施行日期】2018.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的通知温政办〔2018〕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7月9日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为全面推动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18﹞11号)、《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温州市“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体政字﹝2018﹞40号)精神,制定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明确4个领域15项工作目标,着力推进30项重点工作、17项政策创新和77个重点项目。
各责任单位要落实责任分工,制定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市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查,确保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效。
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进行重点督查,做好对相关县(市、区)和市级责任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的年度考绩工作,并建立以第三方为主的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工作评估机制,定期对试点工作主要任务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等进行动态考核评估。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06•【字号】温委办[2006]48号•【施行日期】2006.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温委办〔2006 〕48号)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7月6日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为了进一步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确保体育强市建设顺利实施,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发展群众体育为基础,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重点,以做强体育产业为抓手,不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温州体育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为实现温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总目标:至2010年,基本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形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水平领先、体育产业较为繁荣、体育科教初具规模、体育场馆设施较为完备,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力争在浙江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运动会及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在“十二五”期间率先跨入全省体育强市的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和任务:1、群众体育。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9.02•【字号】温政办〔2016〕88号•【施行日期】2016.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温政办〔2016〕8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9月2日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战略部署,以重大项目作为引领精准投资、有效投资的发力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早日发挥实效,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保障改善民生,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重大项目支撑“补短板”工作的要求,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以全面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杭州、宁波等先进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为努力方向,集中梳理一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产业转型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事关长远、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带动全市面上项目建设整体提速提效,为加快建设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提供项目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围绕注重工程形象进度,强化设施能力提升,实效优先、有序推进的目标导向,优化项目工期安排,促进一批项目建设时序往前赶,加快投用,尽早发挥项目效益。
总体安排810个项目,按照计划建成年限倒排工作节点,争取三年开工建设重大项目446个,建成463个,计划投资5076亿元。
按年度分:2016年开工248个,建成107个;2017年开工128个,建成158个;2018年开工70个,建成198个。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26•【字号】温政发[2005]3号•【施行日期】2005.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的通知(温政发〔200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基本内容。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提升体育综合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修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自身发展需要,编制《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机遇(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体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1995年以来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游泳之乡”称号,并获得全国首个“国际象棋之城”称号;平阳县及其腾蛟镇分别获得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象棋之乡”称号,3个县(乐清、瑞安、平阳)、3个社区(蒲鞋市、水心、景山)、6个镇(乐清市的北白象、虹桥;瑞安市的安阳;平阳县的鳌江;苍南县的金乡、龙港)分别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和全国亿万农民全民健身先进乡镇的称号;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0.65平方米。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
截至2003年,共获得世界冠军14个,亚洲冠军20个;2002年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第28届奥运会上,温籍运动员勇夺奥运金牌;向省体工队、省体校和国家集训队输送大批优秀后备人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05]63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05]63号](https://img.taocdn.com/s3/m/7658389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6.png)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05〕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日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我市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规划,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编制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规划。
第三条我市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编制、管理等一切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规划编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六条市规划协调委员会领导、协调、监督全市规划的管理工作。
市发展计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规划的立项、衔接、协调、督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体系第七条根据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市规划实行二级、三类的规划体系。
按行政层级,分为市级规划、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分为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经济政策、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八条总体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指导性规划。
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可以展望到十年及以上。
第九条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组织进行下列前期工作:(一)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分析预测发展目标并测算相关指标;(三)区域规划和有关重要专项规划需要协调的重大问题及主要对策;(四)分析论证需要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五)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06•【字号】浙政办发〔2017〕138号•【施行日期】2017.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体育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13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建设健康浙江的重要内容,对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精神,更好地推动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健身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健身休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健身休闲意识不断增强,健身休闲赛事活动丰富多样,健身休闲产业规模约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60%。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体系,打造国际知名的健身休闲目的地和全国领先的高端健身休闲装备制造集聚地,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
二、丰富健身休闲项目(一)普及日常健身。
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常态化健身休闲活动全覆盖。
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徒步、路跑、骑行等普及性运动项目。
传承推广民间传统健身休闲项目及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体育项目。
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儿童特点的运动项目,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运动项目。
开展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主题活动,办好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会,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开展。
(二)发展户外运动。
制定全省户外运动发展行动纲要,重点规划一批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车摩托车、冰雪等户外运动项目。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的通知(2013)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的通知(201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12•【字号】温政发[2013]70号•【施行日期】2013.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的通知(温政发〔2013〕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7月12日温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温州区域竞争优势,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对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具体制定办法如下:一、“一事一议”主要原则(一)产业导向原则。
“一事一议”项目应当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同时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产业重大项目,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生产性、智力性、公共性服务业重大项目,规模型、科技型生态高效农业重大项目。
(二)依法行政原则。
“一事一议”的各项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
(三)集体研究原则。
“一事一议”的各项内容,必须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集体研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四)特事特办原则。
根据实施项目的具体情况,在用地、财政、税收、金融、审批服务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一事一议”项目推进落实。
二、申请“一事一议”项目的资格条件(一)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鼓励类项目。
(二)项目总投资、投资强度、单位用地销售收入、单位用地税收、产值能耗等指标符合市重大产业申请标准(见附件1)。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实施意见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12•【字号】温政发[2009]9号•【施行日期】2009.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09〕9号)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结合温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中央关于“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要有利于扩大投资,又要有利于拉动消费;既要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又要有利于深化各项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目标,坚持加大财政投入与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重点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帮扶企业减负减困、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等8个方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确保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1.加快启动投资。
通过向上争取建设资金和项目审批支持,加快项目实施建设。
2009年至2010年计划累计完成向上争取项目投资320亿元,重点建设投资450亿元,全社会投资1800亿元以上。
向上争取的项目包括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障性安居工程6大类项目(见附件)。
对列入向上争取项目计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要建立推进机制,实行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细化进度安排,并按照上下对口原则,做好向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和争取工作。
2.推进一批重大基础性项目。
加快上报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温州段、104国道温州西过境段改线工程、乐清湾港区一期、500千伏电力网架等项目。
抓紧催批温州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浙能乐清电厂二期、苍南电厂、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77省道延伸线龙湾至洞头段、雁楠公路、平阳顺溪水利枢纽等项目,积极推进瓯海大道及西部交通网、保障性安居工程、温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半岛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央企推进温州天然气主干网、东海油气开发项目,争取2010年开工。
基于SWOT_与PEST_模型的温州赛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75基于SWOT 与PEST 模型的温州赛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研究王洁(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温州325035)Analysis of Post Competition Utilization of Asian Games Venues in Wenzhou Competition Area based on SWOT and PEST ModelWANG Jie(Sports and Health College,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Zhejiang,China)摘要:通过田野调查法、SWOT 分析法及PEST 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同时找出其赛后利用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为温州赛区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提出有效建议。
研究发现,温州赛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有明显优势,并且机遇难得,但也存在许多劣势与挑战。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充分发挥亚运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避免“白象”效应。
同时,大力发展足球与龙舟赛事,努力吸引大型高端赛事落户温州,打造自己的赛事品牌,提升场馆的知名度,促进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SWOT 分析;PEST 分析;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基金项目: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洁(199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举办城市所面临的难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赛后运营和管理,对举办地的经济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SWOT 分析法和PEST 分析法分析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环境,同时找出其赛后利用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为温州赛区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提出有效建议,促进场馆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经济。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分别为温州体育中心、温州奥体中心和温州龙舟运动中心。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4•【字号】温政办[2013]140号•【施行日期】2013.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温政办〔2013〕1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我市“体育强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0〕103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思路、实施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大体育”为方向,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群众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创建体育产业特色基地和培育“一县一品”及体育创意文化娱乐新兴业态为重点,通过体制、业态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产业规模与效益、结构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逐步建成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政府保障群众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业新格局,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原则。
立足基础,互融发展。
立足我市产业、生态、人文和旅游等资源基础,坚持统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融联动发展。
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市场供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
立足需求,多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多业并举,健全具有温州特色的体育产品开发体系,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消费需求。
立足法规,科学发展。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完善体育市场监管制度,有效规范体育市场秩序,推动体育市场公平竞争,切实维护体育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4•【字号】温政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温政发〔20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2024年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已经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4日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一、编制原则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焦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市、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九大领域,立足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安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的“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强化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支撑作用。
项目按进度分续建、开工、前期三大类,其中2023年已实施的项目列为续建类,2024年计划开工的项目为开工类,2024年开展前期研究的项目为前期类。
二、编制范围1.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域项目包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子领域项目。
2.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包括:高能级科创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子领域项目。
3.交通强市领域项目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沿海港口、机场等子领域项目。
4.清洁能源保供领域项目包括:清洁电源、电网、油气管线、LNG接收站、石油储运等子领域项目。
5.水网安澜提升领域项目包括: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子领域项目。
温州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温州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温州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摘要: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为核心,涉及体育赛事、体育设施、体育服务、体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产业。
温州市作为一座经济发达、体育氛围浓厚的城市,其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对温州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总结出温州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温州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温州、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一、温州体育产业现状温州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完全形成产业链、价值链。
温州市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体育服务、体育赛事和体育设施建设方面。
体育服务方面,温州市有一批专业的体育培训机构和俱乐部,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训练和健身服务;体育赛事方面,温州市每年举办的马拉松、篮球赛事等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温州市拥有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训练基地,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场所。
二、温州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温州市政府将体育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温州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培育体育品牌温州市将加大对体育品牌的培育力度,推动本土体育企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品牌评选机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温州体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得到大幅提升,进而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发展文化体育旅游温州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具备了发展文化体育旅游的优势。
温州市将通过开展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如海钓、帆船比赛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4.引进外资和引进人才温州市将积极引进外资,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体育企业和项目落户温州。
同时,温州市还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本地体育产业的人才素质,培养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人才。
5.运用科技创新温州市将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温政办〔2017〕89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温政办〔2017〕8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加快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的意见》(浙林产〔2014〕103号)以及《温州市委温州市政府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培育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7〕1号)等文件精神,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充分发挥优质森林资源的多重功能,全力推进我市生态休闲产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森林康养是指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
森林康养产业是以林业为主体,农业、工业、旅游业、商业、医药、体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互交融延伸的新业态。
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促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林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需要,是激发林业生产力、助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健康需求、倡导绿色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目标原则(一)主要目标。
深化“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依托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发掘利用自然景观、森林环境、农林产品、休闲养生等资源,通过试点示范,开发建设集度假、游憩、疗养、保健、养老、健身、娱乐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品。
温州市体育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温州市体育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2.01•【字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施行日期】1996.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温州市体育市场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2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第一条为了繁荣和发展体育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体育消费者利益,加强体育市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市场,是指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体育经营为手段和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市场。
体育活动,是指国际体育组织认定和国家体委批准开展的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及带有体育性质的民族、民间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体育休闲、体育娱乐等项目。
第三条体育市场包括以下内容:(一)营业性的体育健身、娱乐;(二)营业性的体育竞赛、表演;(三)营业性的体育技术培训;(四)营业性的体育技术信息;(五)营业性的体育活动场所;(六)其他集资、赞助和经营活动。
第四条开展营业性体育活动,可举办经营下列项目和活动:(一)奥运会、亚洲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全省运动会设置的运动竞赛项目;(二)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和全国、全省单项运动协会设置的竞赛活动项目;(三)健身与健美、气功、武术、保龄球、网球、壁球、高尔夫球、滑冰、溜冰、游泳、赛马、探险登山、攀岩、信鸽、棋牌、体育舞蹈、钓鱼、汽车、摩托车、山地自行车、射击、漂流、航空、热气球,航海等竞赛、表演项目;(四)营业性的体育科研、体育信息咨询、体育技术有偿服务等活动;(五)营业性的体育场、馆、池、房、厅和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活动;(六)营业性的体育训练用枪、弹和发令枪、弹等。
第五条市、县(市、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是体育市场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辖区内的体育市场实行监督管理。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关于温州市中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关于温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温政办[2014]140号【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12.04【实施日期】2014.12.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关于温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温政办〔2014〕1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制定的《温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2月4日温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试行)(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国家、省、市关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通过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长效促进和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工作,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职责分工各县(市、区)政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中小学校(含市本级直属学校,下同)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的责任主体。
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具体实施所辖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以下简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
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指导、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
三、工作任务(一)各县(市、区)政府、温州经开区管委会。
1.成立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切实解决有关难点问题。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温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温州市体育产业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10.29
•【字号】温政办机〔2015〕25号
•【施行日期】2015.10.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温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领
导小组的通知
温政办机〔2015〕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建立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5〕354号)精神,为推进我市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促进全市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温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现将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长:郑朝阳
副组长:叶世强、方勇军、亓宾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
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委、市城管与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环保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温州电力局、市公用集团、温州大学分管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市体育局分管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0月2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温政办[2013]140号
【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9.24
【实施日期】2013.09.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温政办〔2013〕1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我市“体育强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0〕103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实施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大体育”为方向,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群众体育需
求为出发点,以创建体育产业特色基地和培育“一县一品”及体育创意文化娱乐新兴业态为重点,通过体制、业态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产业规模与效益、结构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逐步建成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政府保障群众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业新格局,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原则。
立足基础,互融发展。
立足我市产业、生态、人文和旅游等资源基础,坚持统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融联动发展。
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市场供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
立足需求,多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多业并举,健全具有温州特色的体育产品开发体系,提高体育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消费需求。
立足法规,科学发展。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完善体育市场监管制度,有效规范体育市场秩序,推动体育市场公平竞争,切实维护体育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立足改革,创新发展。
鼓励创新,加快建立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在产值规模上,体育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的30.7亿翻一番。
在产业结构上,健身服务业、运动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彩票业等体育行业并进、融合发展,初步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集群。
在品牌培育上,培育1-2项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体育赛事,2-3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若干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品牌。
在就业能力吸纳上,累计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达4万人。
到2020年,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
构筑形成与国际接轨、结构合理、规范有序、活力繁荣的“大体育”产业体系。
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体育服务贸易较快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
二、行业发展
(四)注重拓展互融,优先发展运动休闲业。
立足我市山水、海洋及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户外运动,促进景观、体育、旅游有机结合,积极引入运动休闲理念,有效推进运动休闲业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各种运动休闲基地。
顺应大众运动休闲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重点发展徒步山水游、极限户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