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简介

合集下载

清华五道口技术转移 大纲

清华五道口技术转移 大纲

清华五道口技术转移大纲清华大学五道口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五道口中心)是由清华大学与五道口科技园共同发起成立的科技成果转移机构,致力于促进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本大纲将介绍五道口中心的背景与愿景、服务内容和流程以及成功案例和未来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与愿景五道口中心的成立得到了清华大学和五道口科技园的大力支持,旨在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和五道口科技园在创业生态环境的优势,助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商业化。

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移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应用于市场,并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

在未来,五道口中心将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转移机构,为清华大学师生以及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转移服务,助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二、服务内容和流程1.科技成果申报与评估五道口中心将设立专业的技术评估团队,接受清华大学师生及科研团队提交的科技成果申报,对申报的成果进行评估,并提供专业的评估报告,为后续的技术转移提供参考依据。

2.技术转移服务针对评估通过的科技成果,五道口中心将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包括寻找合适的产业合作伙伴、制定技术转移方案、协助商业化进程等,为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铺平道路。

3.资金支持与风险投资五道口中心将联合各类金融机构,为科研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帮助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4.创业培训与孵化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科研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孵化支持,协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推动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

三、成功案例和未来展望五道口中心在短时间内已取得了多个成功的技术转移案例,诸如清华大学某项生物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医药产业、某项智能设备技术成功转化为商业产品等,为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的转移提供了典型案例。

未来,五道口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扩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范围,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关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关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1. 引言技术转移中心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探讨,包括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运行机制。

2. 构建原则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构建原则:2.1 产学研结合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实现产学研之间的有机结合。

通过产学研结合,能够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应用,推动技术的产业化。

2.2 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必须以创新为核心,激发创新活力,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2.3 开放合作技术创新需要开放合作的环境和平台。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应该鼓励不同机构、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的共享和交流。

3. 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由多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闭环的创新生态系统。

以下是主要的组成部分:3.1 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是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技术转移平台提供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应方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技术的转移与交易。

3.2 创新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孵化器是支持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的重要机构。

它提供创业培训、资源支持和投资等服务,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快速发展。

3.3 技术研发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是技术转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科研项目的执行和技术研发的任务。

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提供技术创新的支持。

3.4 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是区域技术创新的基础。

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培训、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等活动,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4. 运行机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体系的顺利运行和持续发展。

全国五大药学院之中国药科大学

全国五大药学院之中国药科大学

全国五大药学院系简介(五)——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

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

建校初期,抗战爆发,学校初迁汉口,复迁重庆,精研学术,哺育英华。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药学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

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

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我校,成立华东药学院。

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

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

2000年2月整建制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揭开中国药科大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办学之初,学校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药学专门人才为己任,确立了“精业济群”的校训。

七十年来,中国药科大学秉承“精业济群”精神,存心以仁,任事以成,兴药为民,荣校报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熔铸成独特的治校品格,走出了一条“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特色兴校之路。

学校现有南京玄武门、燕子矶、江宁和镇江4个校区。

占地175.92万平方米(2638.72亩)。

校舍建筑面积53.0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2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8.47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82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7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24.98万册(含电子图书)。

有11个实验教学中心,一批装备精良的本科生教学实验室,建立4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园网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提供了网络通道和基础保障。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85亿元(截止2006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98亿元。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62人,其中专任教师743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7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5人;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17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3人次,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11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华南大枢纽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华南大枢纽

创新面对面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华南大枢纽文/孙进《广东科技》:首先,请介绍一下贵单位的基本情况。

华转中心:华转中心总部位于广州市南沙经济开发区,是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建设的一家国有综合型创新服务平台。

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华转中心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组建了一支包括3名博士、3名海归科技人才、11名硕士在内的近50位高素质青年的人才团队,先后成立了多个分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为推动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华转中心与汕头市高新区管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华转中心”或“华转”)是由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共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建设的国有创新服务平台,2018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

华转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及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集聚了多方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力争建设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综合性技术转移转化高端枢纽平台。

⼶鲮⚥䗱䚪鿈㣐嚁㾝⾍猰䪮䧭卓 굯껺⽂磾委会、汕头市淘店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筹建了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市科学技术局三方联合共建了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桂试验区分中心,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向粤东和广西辐射。

同时,华转中心面向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丹麦等国家,依托华转海外工作站建立了全球国际技术转移网络体系。

为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华转中心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高效集聚整合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立足华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充分挖掘并调动先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活力,引导技术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促进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技术转移中心名词解释

技术转移中心名词解释

技术转移中心名词解释
技术转移中心(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是指负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组织机构或机构网络。

其主要职责是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技术转移中心的具体功能和任务包括:
1. 技术评估与鉴定,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确定其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和商业化前景。

2. 技术转让与交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让和交易,协调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推动技术转移。

3. 知识产权管理,协助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管理,确保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4. 技术咨询与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 资金支持与投融资服务,协助科技创新项目寻找资金支持和
投融资机会,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6. 创业孵化与科技园区建设,支持科技创业团队的孵化和发展,推动科技园区的建设和运营。

技术转移中心在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桥梁,技术转移中心可以加快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经济结
构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技术转移中心也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
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的
快速发展。

实验室简介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心

实验室简介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心

实验室简介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简介: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简介:我是实验室创新药物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我将为您介绍我们实验室的情况和我们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成就。

我们实验室致力于开发新型药物,旨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一、研究团队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包括优秀的科学家、医学专家和技术人员。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注重团队的互补性,通过充分的合作和交流,以确保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设备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高通量筛选平台、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能够满足不同药物研发阶段的需求。

我们不断更新设备,并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成果。

三、研究方向我们实验室主要研究新型药物的研发,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设计和药物优化等方面。

我们致力于寻找治疗各种疾病的新药物,如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通过合理的药物设计和优化,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四、研究成果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我们发现并开发了多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药物,其中一些已经获得了国际专利并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药物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为患者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合作与交流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外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

我们与多家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通过分享资源和经验,我们共同推动了药物研发领域的进步。

六、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加大药物研发的力度,努力突破药物研发的瓶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将不断优化研究方法,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推动药物研发的创新。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说明 (3)1.2 目的和意义 (5)1.3 范围和定义 (6)二、背景分析 (7)2.1 全球化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历史背景 (8)2.2 当前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9)2.3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挑战 (10)2.4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1)三、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发展战略 (15)四、功能与任务 (17)4.1 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 (17)4.2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18)4.3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19)4.4 政策研究与管理咨询 (20)五、建设策略与措施 (21)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3)5.2 创新体制机制 (24)5.3 引入多元化资金来源 (25)5.4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6)六、实施计划与步骤 (27)6.1 短期计划(1-2 年) (28)6.2 中期计划(3-5 年) (29)6.3 长期计划(5 年以上) (30)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2)7.1 技术风险 (33)7.2 管理风险 (35)7.3 市场风险 (37)7.4 政策风险 (37)八、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 (39)8.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40)8.2 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41)8.3 资金保障与财务管理 (43)8.4 技术支持与创新平台 (44)九、总结与展望 (45)9.1 建设成果与经验总结 (47)9.2 发展前景与展望 (48)9.3 结语与致谢 (49)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制定了本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以期为我国技术转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制药行业新药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方案

制药行业新药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方案

制药行业新药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新药研发背景 (4)1.2 技术转移目标 (4)1.3 技术转移的意义 (4)第2章新药研发概述 (5)2.1 新药研发流程 (5)2.1.1 药物发觉 (5)2.1.2 前期研究 (5)2.1.3 临床试验 (5)2.1.4 上市申请与审批 (5)2.1.5 市场推广与监测 (5)2.2 新药研发关键技术 (5)2.2.1 生物技术 (5)2.2.2 高通量筛选技术 (6)2.2.3 计算机辅助设计 (6)2.2.4 制剂技术 (6)2.3 国内外新药研发动态 (6)2.3.1 创新药物研发 (6)2.3.2 仿制药研发 (6)2.3.3 生物制品研发 (6)2.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6)第3章生产工艺开发 (6)3.1 制剂工艺开发 (6)3.1.1 工艺流程设计 (6)3.1.2 工艺参数优化 (7)3.1.3 工艺验证 (7)3.2 制剂设备选型与验证 (7)3.2.1 设备选型 (7)3.2.2 设备验证 (7)3.3 工艺优化与放大 (7)3.3.1 工艺优化 (7)3.3.2 工艺放大 (7)3.3.3 生产过程控制 (7)第4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8)4.1 质量控制策略 (8)4.1.1 质量控制原则 (8)4.1.2 质量控制流程 (8)4.1.3 质量控制指标 (8)4.2 质量保证体系 (8)4.2.1 质量保证组织架构 (8)4.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8)4.2.4 员工培训与考核 (8)4.3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8)4.3.1 分析方法开发 (8)4.3.2 分析方法验证 (8)4.3.3 分析方法转移 (9)4.3.4 分析方法持续改进 (9)第5章生产线设计与布局 (9)5.1 生产线设计原则 (9)5.1.1 合理性原则 (9)5.1.2 灵活性原则 (9)5.1.3 安全性原则 (9)5.1.4 环保性原则 (9)5.2 设备选型与布局 (9)5.2.1 设备选型 (9)5.2.2 设备布局 (9)5.3 GMP要求与实施 (10)5.3.1 GMP要求 (10)5.3.2 GMP实施 (10)第6章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 (10)6.1 环境保护措施 (10)6.1.1 环境影响评估 (10)6.1.2 废水处理 (10)6.1.3 废气处理 (10)6.1.4 固体废弃物处理 (11)6.1.5 噪声控制 (11)6.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1)6.2.1 职业病防护 (11)6.2.2 个人防护用品 (11)6.2.3 健康体检 (11)6.2.4 健康教育培训 (11)6.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1)6.3.1 应急预案 (11)6.3.2 应急演练 (11)6.3.3 处理 (11)6.3.4 安全生产标准化 (12)第7章供应链管理 (12)7.1 原料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12)7.1.1 供应商筛选标准 (12)7.1.2 供应商评估与审计 (12)7.1.3 供应商关系管理 (12)7.2 包材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12)7.2.1 包材供应商筛选标准 (12)7.2.2 供应商评估与审计 (12)7.3 物流与仓储管理 (12)7.3.1 物流管理 (12)7.3.2 仓储管理 (12)7.3.3 质量监控与追溯 (13)7.3.4 应急管理 (13)第8章技术转移流程 (13)8.1 技术转移阶段划分 (13)8.1.1 准备阶段 (13)8.1.2 实施阶段 (13)8.1.3 验收与维护阶段 (13)8.2 技术转移文件准备 (13)8.2.1 技术资料 (13)8.2.2 技术转移计划 (14)8.2.3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14)8.3 技术转移实施与验收 (14)8.3.1 技术转移实施 (14)8.3.2 技术验收 (14)8.3.3 技术转移后的维护与升级 (14)第9章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 (15)9.1 人员培训计划 (15)9.1.1 培训目标 (15)9.1.2 培训对象 (15)9.1.3 培训内容 (15)9.1.4 培训方式 (15)9.1.5 培训时间 (15)9.1.6 培训评估 (15)9.2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6)9.2.1 技术支持 (16)9.2.2 售后服务 (16)9.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6)9.3.1 加强内部沟通,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 (16)9.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奖励技术创新和改进; (16)9.3.3 定期对生产工艺、设备等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6)9.3.4 关注行业动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6)9.3.5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制剂中试放大和技术转移的流程及要点解析

制剂中试放大和技术转移的流程及要点解析

制剂中试放大和技术转移的流程及要点解析以制剂中试放大和技术转移的流程及要点解析制剂中试放大和技术转移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化,对于新药的成功上市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制剂中试放大和技术转移的流程和要点进行解析。

一、制剂中试放大的流程及要点解析制剂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成功的基础上,将实验室制剂放大至工业化生产所需规模的过程。

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根据实验室制剂的配方和工艺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和辅料,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2. 设备调试:将实验室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3. 工艺优化:根据放大规模的不同,对实验室制剂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纯度和产出率。

4. 中试生产:按照优化后的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制剂的中试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控制各个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5. 产品评价:对中试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6. 技术总结:对中试生产的工艺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的技术转移做好准备。

制剂中试放大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控制质量:在制剂中试放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中试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工艺优化:通过对实验室制剂的工艺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纯度和产出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设备升级:根据放大规模的不同,对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4. 产品评价:对中试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1. 引言技术转移中心是指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促进各类技术的转移与应用。

其主要目标是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形成产业化,并推动技术的快速转移和商业化。

本文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介绍了该中心的组织结构、职责和工作流程等。

2. 组织结构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结构应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领域技术转移的需求。

建议采取如下部门设置:2.1 技术转移部技术转移部作为技术转移中心的核心部门,负责技术转移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技术需求分析与评估•技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技术转移协议的起草和签署•技术转移项目的跟踪和评估2.2 市场开发部市场开发部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市场推广和商业化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市场调研与分析•推广技术转移项目•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协助技术转移部完成商业化工作2.3 知识产权管理部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知识产权合同的起草和签署•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保护技术转移项目的商业秘密3. 职责分工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技术需求分析与评估技术转移中心应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收集技术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可转移的技术和优先级。

3.2 技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技术转移中心应根据技术需求,寻找与之匹配的技术资源,并评估其市场潜力和商业化前景,为技术转移项目的推进提供支持。

3.3 技术转移协议的起草和签署技术转移中心应与技术提供方达成技术转移协议,明确技术转移的目标、条件和权益分配等事项,并进行合同的起草和签署,以确保技术转移过程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

3.4 技术转移项目的跟踪和评估技术转移中心应跟踪技术转移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评估,以持续提高技术转移项目的效果和商业化能力。

3.5 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开发部应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技术转移项目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为技术转移项目的推广和商业化提供参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隶属于科技部,担负着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职责。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意义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的宗旨就在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科技研发机构将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协助科研机构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品化、转化与应用。

2.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通过科技资源共享、技术需求对接、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科技创新。

协助创新型企业寻求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1.信息服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技术需求方提供信息服务。

科技工作者可在平台上查询行业技术需求,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发布技术合作需求等。

技术需求方可通过平台查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投资机构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寻求技术对接、技术转化等合作。

2.技术转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科技服务和科学技术成果等。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助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高新技术与新产品。

3.科技咨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还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的科技咨询服务。

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服务1.需求对接服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搭建展示平台、组织展览交流、推行技术服务等途径,让技术供求双方能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对接,为技术转移提供支持。

2.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通过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有效连接。

协助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研发,提供市场调研、技术评估等支持。

技术转移中心章程

技术转移中心章程

技术转移中心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合,推动酷立方的科技资源与产业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先进应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及产业化,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转移(以下简称“中心”),的新机制,通过整合各地科技资源,成立“技术转移中心”第二条中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所属各院所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面向国家需求和市场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自身发展、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第三条中心为实现其宗旨及任务可组建独立法人机构,接受酷立方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宗旨和任务第四条中心旨在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实践,探索技术转移运行新模式与新机制,凝聚技术转移专业团队,构筑技术转移联盟与共享平台,塑造技术转移及服务品牌,成为促进行业间、区域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先行者和带动者。

第五条中心建设任务主要为:1、以省、市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组织开展技术转移,积极与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对接,为构建创新体系建设做出贡献;2、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信息网络。

以酷立方各项目为平台,汇集各渠道、合作单位科技成果、研发力量信息,以及中小型企业的需求信息,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技术供需信息收集、传递、对接的信息平台;3、积极开展以技术交易为主要形式的技术转移。

以企业提供难题招标、院所招标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技术转移,探索形成新的技术交易模式;4、不定期地组织技术转移对接活动。

组织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各种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丰富技术转移的形式,扩大技术转移的范围,提高技术转移效率;5、组织完成公司委托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组织机构第六条中心设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顾问1人,委员7 人。

中心管理委员会是中心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主要职责有:1、为中心的日常运营提供制度支持;2、聘任或解聘中心主任、副主任等管理人员;3、规划、指导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事件做出决策;4、协调中心与各项目公司、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单位之间的各种关系;5、听取中心主任的营运报告,检查、评估中心的营运组织与管理工作及其成效。

孔令义-中国药科大学

孔令义-中国药科大学

2015工作总结副校长孔令义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校迈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一年,在书记、校长的指导下,通过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我分管的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期刊等方面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将2015年的主要工作做一总结。

一、科技工作1、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体作用,实现学校科研水平新飞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高校基础研究实力的主要体现,也是我校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

在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中,根据我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学科发展布局,进行通盘谋划,确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通过对全校科研人员进行盘点梳理,专门召开动员会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师积极申报等措施加强申报的组织工作。

2015年我校共集中报送项目252项,同比增长23.76%。

2015年我校共获批立项99项,其中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点项目1项。

获批项目数在全国高校排名83位,比2014年上升14位;总立项数在去年62项的基础上净增37项,增长率59%,在全国高校前100中位居第4;中标率达39.3%,远高于全国22.5%的平均数,位居江苏省高校之首;直接立项经费金额4355.6万元,立项数和中标率均创学校历史新高。

另外,新增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及其他省科技计划项目41项,经费合计1375万元。

并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努力争取人才项目,为学校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献策助力。

2、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新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新药创制能力的集中体现。

经过持续努力,我校重大专项在“十二五”的收官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5年度学校新增主持重大专项项目3项,获批总经费2514万元,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我校立项经费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一。

在2016年度“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中,我校共有5个项目进入复评环节,其中由我校牵头的项目3个,我校参与的项目2个。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由高校设立的技术转移机构,旨在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管理模
式对于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种较为常
见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

一、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包括领导班子和各个职能
部门。

领导班子应由校领导担任,并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中心的日
常管理。

各个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技术转移的具体需求设置,如科研合作部、市场开发部、知识产权管理部等。

二、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应制定一系列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包括技术转
移流程、知识产权保护,科研合作,转化效果评估和奖励等。

这些制度和
政策应与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相衔接,确保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能够按照
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三、培养专业化的运营团队
四、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和
对中心运营团队的激励。

对于科研人员,可以给予专利权益、科研成果转
化的技术转让费用等激励;对于中心运营团队,可以给予绩效奖金、晋升
机会等激励。

六、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模式应该是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药品研发技术转移报告

药品研发技术转移报告

药品研发技术转移报告一、前言随着全球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研发技术转移越来越成为医药行业中的重要议题。

药品研发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经验、知识和技术设备等资源从一家单位转移到另一家单位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提高药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加快药品上市速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转移的意义1. 提高研发效率:技术转移可以让接收方单位快速获取到原有研发单位的技术经验和知识,从而避免重复研发工作,提高研发效率。

2. 降低研发成本:通过技术转移,接收方单位可以节省大量研发成本,不必再投入大量资源在已经有成果的研发方面。

3. 加快药品上市速度:技术转移可以让接收方单位迅速获得原有研发单位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从而加快药品的上市速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授权、技术出售、技术引进等。

技术授权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双方在技术授权协议中明确技术转移的范围、条件、权责和使用方式等。

四、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1. 法律法规的约束:技术转移需要遵守所在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确保技术转移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 信息保密和保护:技术转移涉及到大量的技术资料和机密信息,需要合理规划信息保密和保护措施,确保技术的安全性。

3. 人才和管理支持:技术转移需要有技术人才的支持和管理团队的协助,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

五、技术转移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不确定性: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评估和风险管理,降低技术不确定性的影响。

2. 组织管理问题:技术转移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确保各方合作紧密,协调一致。

3. 文化差异:技术转移双方可能存在文化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文化融合和交流,增进合作关系。

六、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全球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转移将更加普遍和深入。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化,技术转移将呈现出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特点,国际合作将成为技术转移的重要形式。

已授权的技术转移中心全名单19

已授权的技术转移中心全名单19

1、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5、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6、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8、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9、湖南大学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10、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11、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13、秦皇岛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4、南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15、西安交通大学技术成果转移有限责任公司16、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17、天津市天大银泰科技有限公司18、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19、甘肃工大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现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20、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21、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可视化热加工技术转移示范中心23、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24、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2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技术推广研究所26、四川中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7、中国科学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8、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9、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转移中心30、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军民双向技术转移中心)31、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2、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开发中心33、中材料集团研究开发中心34、佛山市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35、重庆科技检测中心36、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国家工业水处理技术研究推广中心37、宁夏石膏技术转移中心38、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39、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中心41、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2、厦门海峡科技创业促进有限公司43、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44、北京中农博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技术转移中心)45、北京中科前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6、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47、江苏省技术市场48、西安技术市场49、北方技术交易市场50、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市场51、上海技术交易所52、深圳市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5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设技术市场5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常设技术市场55、沈阳技术交易所56、内蒙古常设技术市场57、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58、北京产权交易所59、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60、青岛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61、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62、福建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63、四川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64、山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65、安徽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66、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67、济南市产学研协作管理服务中心68、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69、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70、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市场中心71、陕西省民办科技服务中心72、浙江火炬星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3、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74、长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75、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76、云南技术转移中心暨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 [2]第二批名单编辑1、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4、昆明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5、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6、先进制造北京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工大智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深港产学研基地产业发展中心8、贵州元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福州大学科学技术开发中心10、上海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11、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3、大连交通大学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14、合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5、兰州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16、成都西南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17、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18、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地合作技术转移办公室19、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技术转化推广中心20、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市场部21、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技术发展处22、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24、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25、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26、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2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28、中国科学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29、湖北中科博策新材料研究院30、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技术推广中心31、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33、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公司34、江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35、郑州金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6、重庆市科学技术信息中心37、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38、西安技术产权交易有限公司39、广州技术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40、福州技术市场41、湖北技术交易所42、柳州技术交易中心43、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44、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45、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46、廊坊技术转移中心47、青海科学技术开发中心48、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9、全国新技术新产品西南展销中心50、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51、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52、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53、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54、上海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55、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矽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6、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7、哈尔滨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58、APEC技术转移中心第三批名单编辑1.厦门中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易网)2.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3.北京矿冶研究总院4.北京海淀中科计算技术转移中心5.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6.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7.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8.北京大学医学部技术转移办公室9.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1.中国纺织信息中心12.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13.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4.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5.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6.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17.天津火炬创业园协调服务中心18.国欣棉花技术转移中心19.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21.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22.长春中俄科技园23.吉林省科技开发交流中心24.大庆市科技专利成果转化中心25.上海电缆研究所26.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27.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28.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30.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31.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无锡江大技术转移工程公司)32.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3苏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4.中国科学院泰州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35.苏州市金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36.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服务中心37.浙江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38.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39.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0.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1.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42.福建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44.赣州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44.济宁市技术市场45.山东大学科技开发部46.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47.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48.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49.长沙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0.广东省农业技术转移与扩散中心51.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52.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3.广州博士科技交流中心有限公司54.深圳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深圳市技术市场促进中心)55.北海技术市场56.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57.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58.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59.贵州省科技开发中心60.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61.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62.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64.西安计算机软件产业推进中心65.杨凌示范区农村技术开发中心6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67.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8.新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第四批名单编辑1.中国矿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3.苏州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5.中国科学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6.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7.中国科学院湖州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8.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9.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0.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1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12.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13.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14.北京化大科技园科技发展中心(化工与环保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15.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产业办公室17.北京海外学人科技发展中心18.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19.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20.河北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1.河北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2.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23.忻州市科学技术市场2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5.长春技术产权交易中心26.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2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8.黑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29.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0.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31.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32.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35.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6.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7.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38.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39.浙江长三角与欧洲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0.安徽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41.芜湖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2.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43.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福建省技术转移中心)44.中国科学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5.江西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46.东营市春江化工技术转移中心47.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交易服务中心48.山东省科学院生产力促进中心(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济南技术转移中心)49.郑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50.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院51.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52.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53.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54.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55.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56.海南灵狮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57.重庆科学技术咨询中心58.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59.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绵阳农科院)60.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61.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62.西安科技大市场有限公司63.咸阳市技术市场6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5.长安大学科技产业发展中心66.兰州交大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67.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68.新疆中亚科技信息生产力促进中心69.新疆农业科学院70.中昊(大连)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71.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72.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73.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74.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 [3]第五批名单编辑1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2 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 南京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 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5 北京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高技术中心7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8 齐鲁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9 吉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10 中国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11 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 安徽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3 中山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4 云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5 长江大学科技处16 深圳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7 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8 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9 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 南京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1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创业育成中心22 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3 石家庄铁道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4 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5 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6 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集团有限公司27 青岛海大新星计算机工程中心28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29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30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31 中国科学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32 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33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34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35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36 莱芜市泰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37 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38 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39 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40 上海电力学院技术转移中心41 中国科学院成都技术转移中心42 中国科学院海西育成中心4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44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4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光电技术研发中心47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 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9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50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51 新疆民族药关键技术及工艺工程研究中心52 中国科学院南京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53 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54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55 深圳市对接平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6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57 湖南阿凡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8 蚌埠市科技情报所59 青岛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青岛技术交易市场)60 青岛蓝色科技信息管理有限公司61 东营市大势石油装备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62 太原市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63 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4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65 太原科创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66 北京华清科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7 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68 重庆工业服务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9 金华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70 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71 宁波市鄞州德来特技术有限公司72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73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推广中心74 通辽市常设科学技术转移中心75 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76 常熟紫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77 杭州绿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8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79 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80 杭州科畅科技咨询有限公司81 南通市通州区家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82 杭州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有限公司83 石河子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84 扬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85 长沙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86 温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87 兰州西北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88 宁波高新区浙达技术转移咨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89 宝鸡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90 新医药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91 合肥三祥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92 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93 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有限公司94 北京恒冠国际科技服务中心95 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4]第六批名单编辑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2 长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 青岛中石大科技创业有限公司4 湖北工业大学成果转化中心5 江苏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 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 沈阳建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9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11 河北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 合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13 辽宁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4 青岛胶科邦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5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16 中国地质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17 江苏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18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19 济南百诺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 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21 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办公室22 北京北林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3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2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5 中国杨凌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26 杭州枫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7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8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9 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30 湖北君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1 上海化工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32 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3 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4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5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有限公司36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37 武汉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38 北京赛德兴创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技转中心)39 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40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转移中心41 青岛国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4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3 河北工程大学科技开发中心44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45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46 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7 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8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技术转移中心49 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责任公司50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51 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52 青岛中天智诚科技服务平台有限公司53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54 自贡市技术转移中心55 陕西功能食品工程中心有限公司56 钦州市技术转移中心57 深圳市华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中心58 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59 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 青岛连城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61 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62 大连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63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64 上海得民颂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5 北京华国昆仑科技有限公司66 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67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68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69 南京工程学院技术转移中心70 杭州银冠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71 上海创新节能技术促进中心72 超越科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73 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74 贵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75 青岛华慧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6 广西博士海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7 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78 郑州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79 义乌市思特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80 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81 广大康奈尔中美科技转移中心82 盐城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83 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84 福建省工研苑塑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转移逐渐成为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种机构化的平台,旨在促进技术创新、加强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方案,包括组织架构、主要职能和运营模式等。

1. 组织架构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架构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能够有效履行其职能和推动技术转移活动。

典型的技术转移中心组织架构应包括以下部门:1.1 管理层管理层主要负责制定技术转移策略和决策,并对技术转移中心的整体运营负责。

管理层应包括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

1.2 技术转移部门技术转移部门是技术转移中心的核心部门,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开展和管理。

该部门应包括技术评估、技术推广、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子部门。

1.3 服务支持部门服务支持部门主要提供技术转移中心运营所需的各类服务,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公关等。

2. 主要职能技术转移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技术转移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具体职能包括:2.1 技术评估技术转移中心应设立技术评估机构,负责对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潜力。

2.2 技术推广技术转移中心应制定技术推广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推广和推动技术转移项目的市场应用和推广。

2.3 技术合作技术转移中心应积极促进技术合作和联合研发,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技术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发展。

2.4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为技术转移项目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保护服务。

3. 运营模式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营模式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政府支持和科技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

典型的运营模式包括:3.1 自主运营模式技术转移中心可以通过自主运营的方式开展技术转移活动,包括建立技术转移项目数据库、组织技术交流会和技术咨询等。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尊敬的评委:我代表XXX高校,致以诚挚的问候!本项目申请书旨在申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谨此,我将详细阐述项目的背景、目标、计划和预期成果,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一、项目背景我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工作,在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源。

然而,由于技术转移渠道有限,这些优秀的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无法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价值。

因此,我们决定建设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促进校地产学研用结合的深度合作。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便捷的高校技术转移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促进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搭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物理和信息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2. 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加快科技项目的落地和商业化进程;3. 增强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激励和支持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

三、项目计划1. 中心建设(1) 确定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2) 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并建立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确保中心能够正常运营;(3) 加强与校内各学院和研究实验室的合作,打通科研成果的转化通道。

2. 项目推进(1) 开展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需求分析,确定具体的转移目标和市场方向;(2) 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和项目申报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和鼓励;(3) 建立完善的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4) 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人员的转化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预期成果通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项目推进,我们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 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2. 加强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3. 增加技术转移收益,提高我校的科技影响力和竞争力;4. 激发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转化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研究」“新型研发机构”该怎么建设运营,最新政策和动态都在这!

「研究」“新型研发机构”该怎么建设运营,最新政策和动态都在这!

「研究」“新型研发机构”该怎么建设运营,最新政策和动态都在这!近⼏年国家为了进⼀步深化科研院所改⾰促进创新驱动⾼质量发展,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先后密集出台⼀系列与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的政策措施。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推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建设的重要抓⼿,对探索我国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改⾰,⽀撑我国经济⾼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已成为我国提⾼国家综合竞争⼒的重要推动⼒量。

⼀、关于新型研发机构定位及界定之所以称为“新型研发机构”就是有别于现有⾼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有别于现有企业的研发机构模式,拥有新的功能定位,在机构建设理念和运⾏机制上有全新的改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运⽤新思维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博思远略通过梳理各地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政策发现: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界定存在细微的差异,直⾄科技部2019年9⽉发布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型研发机构进⾏了统⼀定义。

1)根据2018年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持建设世界⼀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为:指由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才领衔,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治理模式和运⾏机制,协同多⽅资源,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事业单位或科技类民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

2)2019年4⽉发布上海市发布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若⼲规定(试⾏)》从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和运⾏体制机制两⽅⾯进⾏了界定:——从功能来看,新型研发机构⼀般应具有以下功能之⼀:开展基础与应⽤基础研究,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企业孵化服务。

——从运⾏体制机制来看,新型研发机构为有别于传统体制内科研事业单位,具备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运⾏机制⾼效、管理制度健全、⽤⼈机制灵活的独⽴法⼈机构,包括科技类社会组织、研发服务类企业、实⾏新型运⾏机制的科研事业单位等。

3)科技部2019年9⽉发布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型研发机构进⾏了统⼀定义: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机制市场化、⽤⼈机制灵活的独⽴法⼈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管理理论及运行机制

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管理理论及运行机制

04
大学技术转移项目实践与案例
技术转移成功案例
1 2 3
案例一
某大学研发的新型农业灌溉技术成功转化为实际 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产量和 经济效益。
案例二
某大学研发的智能医疗设备成功实现商业化,为 医疗机构提供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改 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案例三
某大学研发的环保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有 效降低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城市环 境质量。
特点
具有创新性、潜在的市场价值、多学 科交叉、技术转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 性等。
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的重要性
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01
大学技术转移项目能够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提升大学创新能力
02
通过技术转移项目,大学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
产品或服务,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政策支持
制定鼓励技术转移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 持等。
法规保障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保障技术转移各方的合 法权益。
监管机制
建立技术转移监管机制,规范技术转移行为,防 止技术转移中的违规行为。
技术转移环境与平台
软环境
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社会氛围,提 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转移意识 。
硬环境
建设技术转移平台,提供技术展示、 交易、孵化等服务,促进技术转移的 实践操作。
数字化转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技术转移将更加依赖于数字 化平台和工具,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对接和转化。
全球化合作
国际技术转移逐渐成为趋势,跨国合作将更加频繁,推动全球创新 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知识产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12年4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提供综合性科技中介服务的专职机构。

近年来,中心坚持“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校企互动、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构筑了一条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放大、技术转移到产业化的完整技术转移链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科技发展提供一站式、网络化的技术创新全程综合性服务。

中心主营业务:包括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技术评估和技术集成、知识产权服务与法律事务咨询、平台搭建、技术培训、资本和品牌引入等。

中心工作人员:目前现有专职工作人员6人,各类兼职工作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技术经济人6人,专利代理人1人,律师1人,会计3人。

中心职能机构:下设综合服务部、项目运行部、知识产权部、对外推广部等职能部门。

中心将面向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需求,围绕学校“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促进知识流动和推动新技术的转移及开发工作为基本任务,在服务功能拓展、机制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等方面显著提升,力争经过3-5年的继续建设,发展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技术转移服务与产业化运营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