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母亲的恩情 3教案 苏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篇是苏教版第四册第四组“亲情篇”的第一课,是一篇诗配文的教材,是苏教版比较典型的课文。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中采用“以图指路,诗文结合;学文悟情,拓展升华”的思路分三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在懂得诗配文之间有联系的基础上,分清课文脉络,指导学生熟练朗读生字,并进行重点的书写指导。在精读课文部分采用图文结合,设计感情朗读和字词运用的课堂练习,让学生会读会说会用学过的词语,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母爱的高尚。在拓展学习环节主要尝试让学生通过“换题”练习,查找有关“母爱”的词语、音乐、故事等方式,通过课堂分组展示,进一步体会母爱的崇高和无私,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地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孟、缝、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能读出课文中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的意思。

4.能从文中母亲和孟郊的动作,外貌(神情),语言从及心理活动等描写中理解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准备

①课文中的图片,生字卡片。

②音乐《懂你》

③小黑板,以及学生人手一张印着填空题的纸片。

④搜集“岳母刺字”,“老牛舔犊”等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写“寸”“永”。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2.教师提出:今天也要学一道古诗。出示《游子吟》诗句。问:谁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

板书:游子吟孟郊(唐)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诗句中入手,为下面学文打好心理基础。)

3.教师简介“孟郊”,揭示课题:母亲的恩情,“恩”用红笔,齐读“恩情”,再读课题。

4.听录音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和这首《游子吟》有什么联系呢?

(让学生懂得今天不但要学习这首诗,而且要学习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而课文内容对学习诗句是有帮助的。)

小结:学好课文对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大有帮助。这篇课文和这首诗有“亲戚”关系。

二、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

1.理清脉络:课文中的诗句为单独一段,还剩几段?请在每一段的开头标上序号。

2.默读全文,理解生字词。

用笔划出今天要学习的10个生字“娃娃”的好朋友词语。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尝试书空并用最简便的方法记住字形,能独立联系课文的内容或借助字典等工具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实在有困难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课标指出,从第一学段开始就要学习默读。识记生字用默读课文的方式显然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反馈识记生字的方法的时候,要注重简便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学生自学,教师随堂巡视。

音:缝补针脚几根抚摸报答迟迟

寸草永远恩情孟郊沐浴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形: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恩

让学生畅谈识记方法,教师指导书写:“寸”,“永”

根据拼音把本课的生字笔画补齐:补报迟永恩

(将上面的字在田字格中设计成缺笔画的字,将“衣字旁”、“报”的右边、“迟”中‘尺’的捺笔变异、“恩”上部“大”等关键笔画让学生填上,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得记住这些易错的笔画,又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3.自由放声读全文。

4.指名分别读5个自然段。读完之后,再让学生评价。

(强调完整地读,完整的听,完整的评价。)

5.让学生说说以上词语的意思你懂得了几个。

6.教师讲解:“针脚”、“寸草”、“沐浴”。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理解课文内容比较重要,而现阶段又不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由教师讲

解)

三、课堂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

补( ) 恩( ) 抚( ) 永( )

视( ) 思( ) 无( ) 求( )

2.自由读课文(视时间而定)

四、作业

1.想想《游子吟》中的诗句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试着把《游子吟》背下来。

2.给课文中的三幅插图找“家”:他们分别属于哪个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给三幅图起一个题目,写在书上的插图旁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学文悟诗体会母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分别朗读课文五个自然。

3.齐诵写在黑板上的《游子吟》。

二、图文结合,借文悟诗

过渡:同学们,这篇文章不但文字写得美,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画得也非常精美。描写这三幅插图的自然段是他们的“家”。谁能找到他们的家?

(在进行图文结合的教学时候,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幅图的“家”在哪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联系课文题目,想想你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①知道孟郊是唐朝人。

②知道母亲正在为出远门的孟郊缝补衣裳。

③知道深夜了,母亲还在为儿子细心的缝补衣裳。

④知道母亲为出远门的儿子担心。

(要让学生知道段落大意,说完整句。)

2.语言训练。

①能用担心、牵挂的语气读出母亲内心活动的句子。

②能与《游子吟》中的“意恐”联系起来理解母亲的内心活动。(通过对比读,抓住关键的词语读出人物的内心,教师适时加以评价。)

③用“忙着”造句。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放学了,我忙着________________。

下班了,妈妈忙着_______________。

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练习体现先扶后放的过程,有意识地结合课文思想主题进行设计。)

3.给插图命题。谁能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给这幅图取个“名字”。

(在每段教学后结合课文插图,尝试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语来描述图意,教师点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慈母缝衣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幅图的“家”在哪里?

1.轻读第二段,想想,这一段是怎样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恩情的?说说理由把在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①母亲的语言: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小黑板出示)

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殷切关怀。

②母亲的外貌,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懂得母亲长期为儿子操劳而过早地衰老了。)

③孟郊的神情:不住地点头,眼睛湿润。(为母亲的关爱之情所感动。)联想孟郊的心情:看着母亲的白发,孟郊的眼睛湿润了。他在想些什么呢?

(通过读、说、想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外貌、孟郊的神情描述中体会母子情深,并能根据课文的句子适当展开想像。)

2.给插图命题。板书:母子惜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第三幅图的“家”在哪里

导读:母亲是慈母,儿子是孝子。在依依惜惜别中,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他把光辉洒向大地,洒向大地上的小草,洒向泿泪朦胧的孟郊。这时,孟郊又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1.自由轻读课文,把孟郊想到的用“~~~~~”划出来。

2.完成练习,学生完成人手一张的填空题。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孟郊_______ 身上的衣服,________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