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床 急 救 常 规

临 床 急 救 常 规
临 床 急 救 常 规

临床急救常规

临床急救常规

一、病人静脉液出现异常

1、立即停药,保留静脉通道,使病人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生。

2、观察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可根据遵医嘱给药。

3、出现输液反应按照输液反应的防治来护理。

4、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按照药物过敏反应抢救措施进行抢救。

5、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并做记录。

二、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

全身症状口腔内感觉异常,不安,无力,虚脱感,头痛,恶寒,冷然失语。

循环系统症状脉快,心悸。

神经系统症状肢端及口唇发麻,痉挛,眩晕,耳鸣。

呼吸系统症状喉部发紧,喷嚏,反射性咳嗽发作,胸部压迫感,哮喘。

消化系统症状吞咽困难,味觉异常,腹痛,肠鸣,、便意,恶心,呕吐。

皮肤系统症状潮红,皮疹,眼结膜充血,水肿。

三、过敏性休克

(一)过敏反应的表现及诊断

1、过敏接触史

2、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或水肿引起的胸闷,气促,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紫绀室息,伴频危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3、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脉细弱,烦躁不安,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不到。

4、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导致意识障碍或丧失,抽搐,四肢麻木,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5、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6、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血便为主要症状,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二)抢救原则

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

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

3、扩容

4、吸氧或高压给氧

5、给予钙剂及组织胺药物

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7、对症治疗

三)抢救措施及程序

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氧气吸入。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20mg或氧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500mg静滴。

3、应用抗组织胺药物,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30mg或苯海拉明20-40mg。

4、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回升时,需补充血容量,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溶液200ml-500ml内加去甲肾上脉素

1-4mg或多巴胺20mg。

5、呼吸要抑制时,肌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室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6、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ml,哮喘病人禁用!

7、在抢救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脉搏、血压、尿量和一般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一)诊断

1、严重的呼吸因难、端坐呼吸、口唇紫绀、大汗淋漓。

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部可闻到湿性罗音,鼾鸣或大量痰鸣音。

(二)抢救原则

1、吸氧或高压给氧

2、用血管扩张剂

3、用强心利尿剂

4、给激素类药物

5、四肢结扎、半坐位

(四)抢救措施及程序

1、病员端坐位、两腿下垂、氧气以6-8L/min通过20-30%酒精湿化吸入。

2、应及早静脉给予吗啡5-10mg或扗冷丁50mg肌注以扩张周围静脉减少回心血量。

3、静脉缓慢注射5%的葡萄糖稀释氨茶碱0.25mg,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4、静脉注射5%葡萄糖稀释速尿40mg,快速利尿,减少血容量。

5、静脉注射5%葡萄糖稀释西地兰0.4-0.8mg,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6、静脉滴注5-10%葡萄糖硝普钠(每分钟15-20ug)或酚妥拉明(每分钟0.1mg)药物,血管扩张剂,迅速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出量,随血压调节滴数。

五、输液反应与防治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等)引起,多由于输液器被污染,无菌操作不规范等所致。

2、症状:表现为发冷,发抖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摄氏度左右,于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摄氏度,并有恶心、呕吐、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

①输液用具须做好去热原的处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②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并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配合医生共同处理。

(二)心脏负荷过重反应(肺水肿)

1、症状:病员突然感到胸闷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咯泡沫血性痰,肺部遍布湿性罗音,脉数且弱,心率快而节律不整。

2、防治:

①输液过程中注意滴速不可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②如出现症状须立即使病人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③氧流量可6-8L/min通过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的表面张力,减

轻缺氧状态。

④要给镇静、扩血管药,强心、利尿等药物

⑤要同时进行四肢轮扎,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

(四)静脉炎

1、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防治: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的药物要减慢输液速度,要有计划交换

注射部位。

②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硫酸镁行湿热数。

(四)空气栓塞

1、症状:病员要有乏力,眩晕。濒死感,胸部感觉异常不适或有胸前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听到像挤压海绵似的声音。

2、防治:

①输液时必须把空气排尽,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员。

②立即让病人取左侧卧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泻向右心室心尖部。避免肺动

脉口阻塞。

六、药物过敏试验试剂配制法

(一)青霉素

青霉素一瓶为80万单位,注入2ml等生理盐水,则每ml含40万单位

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每ml含药量40000单位

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每ml含药量4000单位

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每ml含药量400单位

取0.1ml作(含40单位)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反应结果

(二)头孢类(头孢拉定)

取0.5g的头孢位定加生理盐水2.5ml稀释200mg/ml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稀释为20mg/ml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稀释为2mg/ml

取上液0.3ml加生理盐水至1ml稀释为600ug/ml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稀释为60ug/ml

取上液0.1ml(含6ug)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三)破伤风抗毒素(TAT)

取每支1ml含1500国际单位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

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稀释150国际单位/ml

取0.1ml(含15国际单位)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注:试敏液放置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试敏液不能相互顶替。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的标准住院流程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均按此执行。 一、诊断依据。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二、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点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三、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临床路径设计标准不明确,有的医院自行设计临床路径,由于资源不匹配,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有的医院为了减少药品在医疗过程中的消费比例,增加了多项服务内容,使得单病种医疗消费反而增加。 1.2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评价,很多医护人员为完成医院交给的任务,只是在病员出院时一并打印出来,医护人员在相应栏签名。根本就没有达到国家要实行临床路径的真正目的。 1.3大部分医院重视程度不够,普及范围小,开发病种少。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多以手术处置的外科疾病为主,病种数量少、相对单一,慢性疾病中临床路径应用的报道罕见,仅停留相对单一病种上。 1.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 2、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

2.1临床路径的引进、推广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临床路径的先进性,认识到医疗服务继续提高的现实以及加入WTO后医院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必须采用更先进的质量效益管理模式,才能统一思想,带领广大医务人员深入认识临床路径的内涵,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2.2临床路径服务模式的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培养营销理念临床路径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最有效最捷近的标准,无行中强化了医务人员营销意识。临床路径设计应通过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保障基本医疗,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不适合实施临床路径,那种照搬国外模式,乱增加服务内容的“贵族式”的临床路径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 2.3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的计划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疗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2.4临床路径的施行,应每天记录,随时修正差异,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2.5通过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符合成本效果的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医学培训服务提倡学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 2.6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2.7医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

卫生部诊疗技术指南临床路径2019版295页word

第一篇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016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XXXXXXXXXXX医院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 2.301闭合性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doc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 )心电图 (4 )肿瘤标志物 (5 )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 )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 )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 )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 )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 )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 )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内科基础治疗

2016年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 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 年月日

XXXXXXXXXXXXX医院 胃息肉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什么是临床路径

什么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s) 2010-01-22 作者:泌尿科张慧朗医师来源:长庚纪念医院浏览字体:【大、中、小】 一. 前言 为了避免医疗费用的浪费,并且能够提升照顾病人的品质,医院通常都会有很多组织及措施来达成医院管理的目标。例如:整体品质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各案管理( case management ),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单位( patient-centered care units ),成果管理( outcomes management ) 和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 )等,虽然各种组织及措施各有不同的特色,但其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要做到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同时在照顾病人方面能够维持一定的水准。临床路径的施行就是在病人住院后依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治疗病人,然后由专科护理师每天对照实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路径的差异,直到病人出院。最后再由特定的组织人员分析及评估差异的原因,作为以后修改临床路径的参考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二. 起源 早在1971年美国就巳成立SITO( The Services Interaction Targets for Opportunities ) 基金会,致力于医疗品质的改善及医疗费用的

控制。在1981年更通过以DRG ( diagnosis related group ) 为基础的付费方式,很明显的降低了病人的住院日数。因此,减少医疗费用及提高医疗品质就成为大家一齐努力的方向。 在1990年美国波斯顿( Boston )的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 NEMC ) 就报告施行临床路径的经验,她们是以护理部为发展中心,参加人员为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当时称为临床要径( Critical Path ),用来代替护理计划( nursing care plan )及作为护理人员照顾病人的参考。 另一早期发展临床路径的医院,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州( Oklahoma ) 土耳沙市( Tulsa) 的Hillcrest Medical Center,她们也是以护理管理为中心来发展。发展临床路径的委员会包括医师、护理人员及各单位的有关人员,其目的是用临床路径来做为照顾病人的指针。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在早期就成立了医疗品质审议委员会,设有一名主席、一名执行秘书及22 名成员,其中包括15位临床医师、1 位护理干部、5位诊断部门人员及2位治疗部门人员。在1995年1月以后,医院的管理部门又成立了临床路径发展小组( Clinical Path Development Team - CPDT ) 专门发展临床路径。成员共8名,包括1 名临床医师、2名管理中心人员和5名专科护理师。

临床路径总结

临床路径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霸州市第三医院 2013年临床路径小结 我院于2012年5月1日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对部分病种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确定病种: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干骨折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下面就近3月来我院路径情况进行分析: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 2012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130例,其中腹股沟疝24例、急性阑尾炎52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卵巢囊肿2例、股骨干骨折6例、子宫平滑肌瘤2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变异8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

临床路径标准模板.doc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806)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ACC/AHA与2006年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2.心电图变化: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0.1mV,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CK、CKMB)不升高。 4.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5.中医症候诊断:胸痛、胸闷。 ①寒疑心脉: 症候: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 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②气滞心胸: 症候: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 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③痰浊闭阻: 症候: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④瘀血痹阻: 症候: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⑤心气不足: 症候: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 懒言,面色觥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结代。 ⑥心阴亏损: 症候: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隐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古红少泽,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

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器质性失眠症(ICD-10:F5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 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器质性失眠症(ICD-10:F5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感

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甲功、激素、血药浓度、贫血相关;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多导睡眠监测; (5)测查量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不宁腿量表、护士观察量表、睡眠日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头颅CT/核磁; (2)超声心动图; (3)腹部B超; (4)诱发电位。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药物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成药等。 2.心理治疗:可以选择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 3.物理治疗:可以选择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针灸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 间 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询问病 史和体格检 查 □完成病历书 写 □开据化验单, 完善术前检 查 □确认停止服 用阿司匹 林、波利维 等抗血小板 药物至少5 天以上 □上级医师查 房 □评估内镜下 治疗的指征 与风险 □确定胃镜检 查时间、落 实术前检查 □确定治疗方 案,向患者 及其家属交 待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 术后注意事 项 □与患者及家 属签署胃镜 检查及治疗 同意书 □签署自费用 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 相关科室会 诊 □术前禁食禁 水8小时 □上级医师查 房 □完成查房记 录 □行胃镜检查 治疗,酌情 行超声內镜 检查,根据 检查所见采 用相应内镜 下治疗措施 切除息肉 □将回收标本 送病理检查 □观察有无胃 镜治疗后并 发症(如穿 孔、出血等) □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 型、尿常规 □大便常规+ 潜血 □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感染指标筛 查 □凝血功能 (急查) □心电图、腹 部超声、胸片 □肿瘤指标筛 查(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次晨禁食禁 水 □相关科室会 诊(必要时) □ 24小时备血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禁食不禁水 (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 输液治疗 □ PPI治疗 □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胶 浆 □术前半小时 静点一次抗 生素(必要 时) □心电监护 (必要时) □术后静点抗 生素(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及 家属办理入 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 教 □准备次晨空 腹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进行关于胃 镜检查宣教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检查及治疗 后常规护理 □治疗后饮食 生活宣教 □并发症观察

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

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器质性失眠症(ICD-10:F5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主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2. 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 3. 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 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器质性失眠症(ICD-10:F5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甲功、激素、血药浓度、贫血相关;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多导睡眠监测; (5)测查量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不宁腿量表、护士观察量表、睡眠日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头颅CT/核磁; (2)超声心动图; (3)腹部B超; (4)诱发电位。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 药物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成药等。 2. 心理治疗:可以选择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 3. 物理治疗:可以选择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针灸治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目标、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 ①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 组长:张志华 副组长:高胜东陈志奎郑丽辉 成员:段雄夏建云冯凤萍汤运红李英明沛沛江俊霞周钊 2.临床医生职责:

临床路径操作说明

蓝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HIS使用说明书 临床路径V1.1 一:临床路径概述: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从2010年起,中国50家医院将推行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112个病种有了“标准流程图”,可望实现“同病同治”。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将保证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 二:软件说明: 登陆到临床路径软件 临床路径软件主界面

菜单窗口说明 1、系统维护→权限设置 先选择增加组,填入组编号和组名称,点击保存组按钮,然后选择左边目录树中的新建组,然后点增加用户,选择操作员,然后点击保存用户按钮。权限分配完后点击保存权限按钮。完成权限分配。 注:这个权限分配是根据组进行分配的,在这个组中的操作员都有这些权限。 2、数据维护→疾病信息维护 维护疾病信息,其中‘编码’是指的医院内部编码,ICD是国际标准的ICD10 码。名称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进行维护。

主要维护路径类别,以供路径维护使用。 维护变异原因

维护变异原因分类 维护路径的专业分类。方便形成目录树。

4、数据维护 临床路径维护 路径设置:正确填写路径基本信息 注:治疗周期一定要填写。启用标志是病区是否可用此路径,如果是启用病区就能使用,不启用病区不能使用。 治疗方案:填写此路径在用什么治疗。 项目阶段设置:此路径分几个阶段治疗,每个阶段的名称填写明确。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目前(2009年12月)已经组织专家制定出呼吸、消化、皮肤等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如皮肤科的带状疱疹、,儿科的、,妇科的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但并非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进入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 症时,或需要出院、转院时,应当退出当前临床路径。每家综合试点医院至少选择2个治疗专业的病种, 作为试点规范临床治疗路径。 其中22个专业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内分泌、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心脏大、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 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州卫字【2010】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 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 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 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 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 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 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无化疗禁忌的患者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需行新辅助、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2.体征: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改变及远处转移所致的体征。 3.辅助检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腹部CT或超声,头颅CT或MRI,骨扫描等。 4.病理学诊断明确:包括胸水脱落细胞学、痰脱落细胞学、纤支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 (三)进入路径标准。 建议先行EGFR或ALK敏感突变检测。无化疗禁忌的患者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需行新辅助、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心电图; 4)胸部CT,腹部CT或B超,头颅CT或MRI;ECT全身骨扫描。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PET/CT; 2)提示肿瘤有转移时,相关部位CT、MRI; 3)肺功能和心功能测定; 4)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BNP、痰培养等; 5)基因检测。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 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临床路径病例登记表及临床路径病种质量控制情况统计表在次月7日前提交到质控科。 5.卫生部公布的需要网络直报的单病种有哪些? 答: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心力衰竭、③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住院)、④缺血性卒中/脑梗死、⑤髋、膝关节置换术、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⑦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住院)、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⑨剖宫产、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 6.目前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有:(待科室上交完整临床路径后填写)。 7.目前我院需要网络直报单病种的科室有:心内科(2)、呼吸内科(2)、神经内科(1)、骨科(4)、儿科(1)、普外科(1)、妇科(1)、胸外科(1)、神经外科(1)、产科(1)。 住院诊疗 1.缩短平均住院日应当包括哪些方面的措施? 答:有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各个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如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术前准备等);有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措施;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