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早读必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也叫《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汤见上。

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2)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2.B“以诗赋为内容”错误。

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4.(1)另一天,张汤拜见皇上。

皇上问到:“上次的奏章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写的,写奏章的人是谁?”
(2)兄宽后来治理百姓时,奖励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心。

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异日,另一天;俗吏,平庸的官吏。

(2)劝,奖励;卑,谦恭;下士,礼遇士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D“‘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表述错误,“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8.(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2)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玉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直;“亦……乎”,还……呢。

第(2)句中,“诚”,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故”,因此;“间”,从小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

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②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10.B“古代国君、士大夫”错误,应为“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

故选B项。

12.(1)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

(2)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当作楷模。

第一句,“草创”,刚刚建立;“边徼”,边境;“安”,安定;“众数万”,定语后置,应为“数万众”;“据”,占据;“作乱”,叛乱。

第二句中,“处”,居住;“床”,古今异义,坐具;“膝痕”,膝盖磨出的痕迹;“衣冠”,此处指官绅士大夫;“楷则”,名词意动,把……当作楷模。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

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焉。

(2)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于帝。

14.D“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错误,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16.(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

(2)王珣被征召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任吏部(官员),皇帝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1)中“经略”,筹划治理;“竟”,始终;“委”,委托。

(2)中“雅”,向来;“以”,凭借;“见……于”,被动句。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B.长乐宫,西汉时期的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南隅,总面积达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汉帝居未央官。

C.金,货币单位。

周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两汉以黄金一斤为一金,汉以后以银一两为一金;金在古代还用于指黄金、铜、金属,又泛指钱财。

D.《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

(2)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

18.D“《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错误,《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20.(1)因为(吴王)谋反之事尚不明朗,不能明加指责,所以先以秦为喻,然后才表达自己的真实用意。

(2)我私下听说长君的妹妹在后宫深受宠幸,但长君的行事却多有不循规矩事理之处。

第一句中,“恶”,忌讳;“斥言”,直言指责过失;“乃”,才;“致”,表达。

第二句中,“弟”,古代称呼妹妹亦为“弟”;“得幸”,受到宠幸;“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省略了介词“于”,应为“窃闻长君弟得幸(于)后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②。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④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

②九重,指朝廷。

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

③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

④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3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新扫”句点明作“终老计”之因,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实则被贬后的无奈之辞。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此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语意丰富,情意温厚。

34.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33.D
34.①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

②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③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人世进取之意。

【解析】
33.D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错误。

感事抒怀,借景抒情,全诗以温雅含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感情沉厚。

“间接抒情”错误。

故选D。

34.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此题要求分析颈联和尾联的矛盾,颈联写“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写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表达出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尾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的意思是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发,我将重返朝廷。

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