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搞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省与全国一样开展了解放思想的运动。
主要是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而展开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
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我们积极支持这场讨论,并始终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
6月10日,《浙江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我们连续几天召开省委常委会,学习和讨论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讨论中大家认为,一定要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来总结2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要敢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各种新问题。
1978年9月26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我们的讨论情况。
10月5日至12日,省委宣传部召开了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讨论会。
我代表省委在会上作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报告。
强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才能正确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当中央领导同志征求我们省对“两个凡是”的看法时,我当即代表省委向中央明确表示,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9年1月4日至22日,省委召开六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思想武器,总结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教训。
会议讨论了如何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如何贯彻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及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问题。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响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集中精力,同心同德,为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英勇奋斗。
会上,我代表浙江省委郑重宣布:浙江全省的“揭批查”群众运动已经结束,各级党组织应及时地、果断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但人们的思想认识毕竟不能很快统一,会后有人要与我们辩论,说现在工作重点绝不能转移,“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阴谋虽然已经粉碎,但是与他们有牵连的人和事尚未彻底查清,造反派的帮派体系还没彻底查清,革命绝不能半途而废……
对此,我们一边强调干部要加强学习,一边耐心细致地
做说服工作,讲明为什么要把工作重心转移过来。
这年的5月15日至26日,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集中讨论调整国民经济问题。
9月,浙江省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浙江的四化建设问题。
认为搞好经济工作,必须在指导思想上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会议确定今后浙江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搞好综合平衡,以长补短,以轻养重,充分发挥本省的经济优势和特长;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加快丝绸、棉纺、麻纺、造纸和工艺美术等轻纺工业、手工业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使旅游、外贸事业有较大的发展。
事实上,一直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公正全面的评价,人们的思想认识才真正统一起来。
二、改革开放的硕果
我在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任内,主要领导了浙江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改革的重点,开始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主要是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的管理体制为“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联产计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后,又改革了农产品统购统销的制度,逐步放开农副产品的价格,较大幅度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逐步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先后在农村和城市逐步开展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改变了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改变了脱离实际的生产经营方针,经济优势得到发挥,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逐步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活力,发挥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对内对外实行开放,封闭式经济开始向开放型经济转化;重视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比较协调。
1979年,我省国民经济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农业方面采用调价、奖售、换购、议价等经济措施,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上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稳定增长的好势头。
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23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工业总产值149.36亿元,增长17.9%;增长幅度居全国首位;农业总产值82.09亿元,增长13.4%。
1980年,我省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
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为27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工业总产值为190.43
亿元,增长27.5%。
80种主要产品的产量有67种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1981年,全省贯彻执行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行进一步安定的方针,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达332.82亿元,又比上年增长20.3%。
到了1982年,我省国民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前进。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了3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由于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获得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收成,总产值达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工业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上升,总产值为230.7亿元,增长8%。
在这一时期,我们虽然对浙江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起飞,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在某些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浙江的发展虽有进步,但离心中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关于第一生产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心转移,百业振兴。
经济工作最终成了各级党委最重要的工作。
在经济工作过程中,虽然我们竭力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经济指标也大幅度地上升,但总觉得这个发展还有着
某种缺陷,本来我们的经济应该是发展得还要快些的。
症结在哪里呢?思来想去,我们觉得应该在科学技术上面做文章。
当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还在探索总结过程中,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一系列论断,都给我们的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
1979年3月10日至14日,我省科学技术大会召开。
重点就是解决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并讨论了1979年科技计划及1978至1985年科技发展规划草案,奖励了一批科研成果。
1980年5月15日至22日,全省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国民经济调整期间浙江省科研工作的任务。
1981年6月16日至22日,在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必须靠科学技术的认识。
1983年1月,我在《工人日报》上发表题为《从实际出发开创工业生产新局面》的文章,强调“要狠抓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现有3万多个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
指明“像浙江这样人多地少,重化工资源不足,加工工业比重大的地方,更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提高经济效益。
这就是有计划地把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组织起来,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实践
中去。
”
由于我们认识早些,抓得比较紧,至1982年,我省有22个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获得国家农委和国家科委的“农业科技推广奖”。
这大大促进了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省后来“科教兴省”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