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自主解读诗歌。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杜甫、陆游的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如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这些人物或仁或义,或忠或智,都让后人津津乐道。而诸葛亮可以说是其中之最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创作的灵感,写到他的诗词就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首代表作《蜀相》《书愤》。

二.研讨新课

(一)《蜀相》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家与诸葛亮

1、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一个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就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就是要探求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下面请几位同学根据这些点来讲讲杜甫的生平际遇。

几位学生回答,补充,共同明确如下:

教师板书:素有大志,生活困顿,命运坎坷,才志不展。

2、除了对作者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外,对于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物也应当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更容易理解诗歌。诸葛亮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也请几位同学来讲讲他的生平际遇。

学生回答,明确如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了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君臣之间的关系是鱼水相得。最后在北伐过程中病死在五丈原。

3、想一想,这样的杜甫去参观武侯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学生回答,明确如下:

歌颂,赞扬,景仰,追思,怀念,叹惜,痛惜……等等类似情感。

二、以意逆志,解读诗歌

1、朗读,感知:结合课后习题一自由诵读《蜀相》,要求带点感情。全班齐读。

2、自主赏析

本诗写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那么这种感情是怎么样表达出来的呢?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诗人的这种敬意或是叹息来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此诗,自主赏析,讨论交流,积极发言。

教师示例:标题,用蜀相而不用武侯祠,可知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崇敬。

学生回答,鼓励发言,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共同明确如下:

首联:“寻”饱含了诗人对其无限追慕的情怀,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颔联:表面写景,实则写情。以乐景写哀情。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人们把诸葛亮遗忘了,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颈联:写诸葛亮的才德,辉煌业绩,被诗人用两句话概括出来,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的倾慕。

尾联: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本句也寄托了杜甫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三、小结,转入学习《书愤》

(二)《书愤》

一、知人论世,了解陆游生平际遇与作品背景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二、运用“以意逆意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比较陆游的《书愤》与本诗,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和抒发个人感情等方面有哪里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如下:

1.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杜诗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而陆诗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的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与叹息。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三)迁移拓展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一、知人论世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与司马氏多抗衡。诗多五言,对当时黑暗现实多讥刺,辞语隐约。

正始时期,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阮籍早年“好书诗”,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二、以意逆志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四)考题链接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