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区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单位代码:10758
密级:公开学号:083932217
区域分析与与规划教程课程论文
区域分析
—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Regional analysisstudy
——A Case Study of HuTubi in Xinjiang 研究生:闫伟伟
指导教师:孟梅教授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二○○九年六月
呼图壁县区域分析
前言
呼图壁汉代为山北诸国的东且弥、乌贪訾离、劫国的领地。公元前59年,为汉安远侯辖地,三国时,属车师后部,晋朝时为高车地,北魏属高昌地,后入蠕蠕汗国(柔然)。北周为突厥汗国属地,隋代为西突厥铁勒地,唐代为北庭都护府辖地,元代为回鹘属地,明代属瓦刺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设洛克伦巡检,乾隆二十八年(1763),设呼图壁巡检,属迪化州辖;乾隆二十九年(1764),筑景化城,为呼图壁巡检管理;乾隆三十八年(1773),置昌吉县,呼图壁归昌吉县管辖,属甘肃镇西府辖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昌吉县呼图壁分县,设县丞,驻景化城,与呼图壁守备同驻,属镇迪道迪化府。民国2年(1913),撤销呼图壁分县,归并昌吉县,民国3年(1914)12月,置县佐,驻呼图壁。民国7年(1918)7月1日,呼图壁升为三等县,改县佐为县知事,从昌吉县分出。民国36年(1947),改称景化县。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仍称景化县。1950年3月1日,组建景化县人民政府,属迪化专员公署。1954年2月l日,改称呼图壁县。1958年5月,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至今。
呼图壁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76公里,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县内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24个民族,总人口22万,其中县属人口14万,城镇人口6万。呼图壁县有着独具特色的“四大优势”:区位优势。县城东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68公里,处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城市经济圈中,312国道、201省道、乌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东西横贯全境,是通往北疆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截至2010年GDP 总量近80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3547万元。
一:自然地理
1.1水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发源于天山冰峰的呼图壁河、雀尔沟河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地表水年径流量4.9亿立方米,其中,呼图壁河年径流量4.6亿立方米,雀尔沟河年径流量3 000万立方米。大海子水库设计库容量4 000万立方米,小海子水库设计库容量2 000万立方米,红山水库设计库容量2 000万立方米。平原地区地下水补给量2.6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总储量2.1亿立方米,年均实际可供开采1.8亿立方米。有干渠35千米、支渠466千米、斗渠676.47千米、农渠1 088.37千米。
1.2土地资源
呼图壁县土地总面积9 721平方千米,合972 100公顷。其耕地面积108 219.0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1.13%;林地面积47 058.0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84%;牧草地面积572 214.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86%,其它用地面积11 552.46公顷,园林地面积1 622.20公顷。
1.3矿产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硫铁矿、砂金矿、碧玉矿、黄铁矿、磷矿、水晶矿、石灰岩矿、陶土矿等。这些矿藏主要分布在县境内南部山区和北部
沙漠地区。
1.4森林资源
呼图壁县森林资源由南部山区天然林、中部平原人工林、北部沙漠灌木林三部分组成。南部山区自然分布以天山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另有少量的落叶松、密叶杨、桦树、天山桦楸。灌木有山柳、忍冬、水荀、锦鸡儿、野蔷薇等。南部山区林业地总面积202 08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8 165.6公顷,有林地面积30 286.46公顷,占林地面积62.9%,疏林地面积5 106.6公顷,占林地面积10.6%,灌木林地面积9 036.40公顷,占林地面积18.8%,灌丛地2 165.20公顷,占林地面积4.5%,未成林造林面积56.60公顷,占林地面积0.1%,宜林地面积1 509.20公顷,占林地面积3.1%,苗圃地面积5公顷;森林总蓄积65万立方米。中部平原人工林地带林业用地面积31 427.18公顷,其中有林地5 538.94公顷,宜林地21 225.1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 096.09公顷,苗圃产地67公顷,活立木蓄积744 759立方米。北部沙漠主要分布梭梭、柽柳、沙拐枣、琵琶柴等灌木林,有少量的胡杨,总面积为95 376.1公顷。
1.5野生动、植物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主要植物有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桦树、密叶杨、山杨、胡杨、准噶尔柳、天山桦楸、白梭梭、柽柳、沙枣、柳树、白腊、榆树;黄花苜蓿、珠芽蓼、狐茅、野葱、水芹菜、乌头、狼毒、大戟、荨麻、独活、薄荷、雀麦、骆驼刺等。此外,还生长着雪莲、贝母、防风、麻黄、元胡、冬花、甘草、锁阳、枸杞、苦豆子、大芸、大黄、党参、阿魏等上百种野生中药材。主要动物有马鹿、野山羊、北山羊、棕熊、鹅喉羚、野猪、狍子、雪豹、草兔、旱獭、云雀、燕子、绿头鸭、灰雁、高山雪鸡、隼、苍鹰、麻雀、乌鸦等野生动物。
二:经济发展
2010年,呼图壁县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明显。该县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较上年增长18.3%,其中:一产增加值32.1亿元,增长7.8%;二产增加值28.2亿元,增长31.3%;三产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37.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1亿元,增长5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亿元,增长18%。实现县属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35.2%。农业增加值39.45亿元,增长9%,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达20.8亿元,增长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36元,增长1608元,全县60%的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
2.1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44 395.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 413.4公顷,棉花播种面积22 454.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7.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8 479吨,比上年增产15 553吨,其中小麦产量36 121吨,玉米产量30 454吨,棉花产量39 367吨,油料产量1 388吨,甜菜产量71 392吨,制酱番茄产量11 053吨。完成种植业总产值81 130万元,比上年增长6.3%。
2.2林业
林业生产坚持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