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起源》写作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业已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进一步发展:虽然在《起源》写作之前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是经过严密论论证和革命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但是它主要集中于对阶级社会的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未来社会的预见,而关于人类史前社会,仍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薄弱环节。必须通过科学解决史前史和希腊,罗马的上古史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才能使历史唯物主义更加完善。
第二,不断丰富的原始社会研究成果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科学总结:由于原始社会研究成果的研究者或受其世界观、知道理论约束,或者因其理论水平有限,他们对原始社会有关资料的认识分析难免存在一些偏颇,有的结论也值得商榷。因此,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当时的原始社会研究成果进行新的理论探讨与总结,揭示原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解决人类婚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
第三,现实斗争和理论论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许多著作中都研究过私有制和国家问题,但是《起源》与以前论述的切入点是不同的,由直接对私有制和国家本质的剖析和批判,转向从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历史开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证了私有制和国家的历史性和过程性,从根本上否定了私有制、国家的永恒性与合理性。
第四,批判错误观点,统一党内思想。
第五,执行马克思的遗愿,完成马克思已经开始但未能完成的事业。
2简述《起源》的历史价值。
答:(1)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问题的观点系统化,填补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中的空白。《起源》的研究成果既肯定了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归根到底具有决定作用的基本原理,又科学地揭示了原始社会的特殊规律,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唯物史观。
(2)进一步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了阐述。《起源》揭示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相互关系,从血缘关系、婚姻家庭和建立于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氏族制度去探寻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殊发展规律。
(3)以不同的视角再一次证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起源》关于原始社会的科学理论的确立,证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社会制度都是暂时的,无论是私有财产、阶级对立,还是国家,都不是古已有之、千古不变的东西,而是一定经济条件的产物,是同一定历史发展阶级相联系的。因此,正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必然取代原始氏族制度一样,他们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走向消亡,被更高形式的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
3论述恩格斯在《起源》中关于两种生产的思想及当代价值。
答:第一,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资料生产以及所必需的生产工具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是人类的繁衍。
第二,社会制度受生活资料生产发展阶段和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但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愈是远古时代,物质资料的生产力水平愈是低下,人类自身生产即血缘和家庭关系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就越大,反之,则愈小。
第三,家庭与财产同步演进。由原始时代向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的过度过程表现为物质生活资料生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人类自身的生产、即血缘和家庭关系的作用不断弱化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以私有制、阶级对立和国家统治为特征的政治社会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制度,人类由无产阶级的原始公有制社会进入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
两种生产理论当代价值
从生活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全部过程来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人这个要素;从人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全部过程来看,无论是人口的数量还是人口的素质,都离不开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不可分割的,这种不可分割性决定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需要保持一个适当的比率。
两种生产是统一的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生产中有人,人类自身生产不能脱离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社会决定因素,是二者缺一不可的,两种生产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不能说两种生产是交替决定社会发展,而只能说两种生产共同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如何理解两种生产的属性及两种生产的内在关系?
答:两种生产的属性作为它们的内在性质和特点,是两种生产理论建立的基点,决定着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科学阐述和深刻理解。
1、两种生产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一,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是人类对自然界不同领域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这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的自然属性。第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人们对自然界一个特定领域的认识、利用和改造,具体地讲就是人类的生存和繁殖,它主要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人类体质的自然演化、人个体的发育和衰老、后代的孕育、人类与疾病的斗争等。两种生产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都是不能忽视的。倘若无视两种生产的自然属性,它们将会以特殊的方式给予严厉的惩罚。
2、必须要对两种生产的社会属性有清楚的认识
第一,人类进行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必然要与其他人发生联系,这就形成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的社会属性。
第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实现途径和表达方式则是婚姻与家庭,而婚姻、家庭关系又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关系。
两种生产的内在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两种生产互为条件,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可能有人类自身生产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同样。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不可能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两种生产互为渗透,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包括人类自身生产的因素,因为消费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得以维持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人类自身生产的因素中包括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因素,因为人类自身因素的生产时物质资料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两种生产业存在相互适应的关系,人类自身的生产应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人作为生产者,是劳动力人口,它与生产资料发生密切关系;人作为消费者,与消费资料发生密切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保持相适应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者也不是平列的。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的生产有决定作用,人类自身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有反作用,两种生产必须保持恰当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