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汇总
基础卫生知识有哪些内容
基础卫生知识有哪些内容基础卫生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等。
以下是关于基础卫生知识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个人卫生知识个人卫生是指个体自身的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到污染物、进食前和处理食物后,都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
此外,保持身体清洁也是个人卫生的重要方面,每天洗澡、换洗衣物和内衣是必要的。
另外,刷牙、剪指甲、修剪毛发等都是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
二、环境卫生知识环境卫生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定期打扫卫生、清洁空调等设备可以有效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
此外,垃圾分类和垃圾及时清理也是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方面。
另外,定期检查和清洗水龙头、水管等水源设备,可以预防因水质不佳而引发的疾病。
三、饮食卫生知识饮食卫生是指饮食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
正确的饮食卫生知识可以预防食物中毒和消化道疾病。
首先,选择新鲜、干净、无异味的食材是保证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
食材在购买后要及时处理和保存,避免食材变质和滋生病菌。
此外,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加工和熟化,确保食物可以彻底杀灭病菌和寄生虫。
另外,饮食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清洁的餐具和餐具、避免与他人分享食物等都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措施。
基础卫生知识涉及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基础卫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只有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得到充分保障,我们才能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汇总
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汇总环境卫生是指保持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整洁和卫生,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避免环境污染。
它是维护公共卫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进行汇总。
首先,环境卫生包括室内卫生和室外卫生。
室内卫生是指保持家庭、学校、办公室、医院等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室外卫生是指保持公共场所、社区、城市等室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室内外卫生的良好与否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环境卫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不良的环境卫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如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和皮肤感染等。
例如,居住环境中没有及时清除垃圾、堆积过多的污垢、通风不畅等都可能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保持环境的卫生对于预防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另外,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
保持环境的卫生不仅关乎人类的健康,还涉及到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垃圾乱扔、污水排放等不良行为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良好的环境卫生也是环境保护的一种表现。
更进一步地说,环境卫生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个人的生活习惯直接决定了居住环境的干净程度。
保持家庭的卫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如定期清洁房间、分类垃圾和定期消毒等。
同时,社会文化也对环境卫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文化倡导崇尚清洁和卫生,而另一些文化则忽视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环境卫生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在环境卫生方面,政府、机构和个人都有责任承担。
政府应制定相关卫生法规,并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管和执法。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保持医疗设施的清洁和消毒。
个人应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定期打扫家庭和工作场所以及正确处理垃圾等。
综上所述,环境卫生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通过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可以预防疾病传播、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卫生是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和关注。
环保的基本定义
环保的基本定义环保,即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以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
因此,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环保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通过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保护环境。
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环保的核心任务之一。
污染物的排放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
因此,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环境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是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但是资源的有限性和浪费现象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这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变革和消费观念转变来实现。
例如,提倡节约能源、减少用水、降低废弃物产生等,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资源回收利用等。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也是环保的重要举措之一。
环境监管和执法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必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环境监管的效能。
这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环境执法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提高废弃物处理的效率。
环保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也关系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1、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2、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
3、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等。
4、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类。
四、一些概念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有些环境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烷基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被称为~。
2、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3、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第一节人类的环境1、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
2、人类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关于环境卫生科普文章
标题:环境卫生:我们共同的责任与健康的保障引言: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密集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清洁、整洁的环境不仅关乎城市的面貌,更是公共健康的重要基石。
环境卫生涉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病媒生物控制等多个方面,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科普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大家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护中来。
一、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环境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措施,保持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防止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以保障人群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它包括饮用水卫生、废物管理、病媒生物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维护等多个方面。
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 预防疾病:不良的环境卫生条件是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例如,污水和垃圾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痢疾、霍乱等疾病的爆发。
2. 提升生活质量:干净整洁的环境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3. 保护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卫生管理有助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环境卫生的主要问题1. 城市垃圾处理不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量激增,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
2. 污水处理不足: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3. 病媒生物繁殖:积水、垃圾堆放等问题为蚊虫等病媒生物提供了繁殖环境,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环境卫生的管理措施1. 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压力。
2. 污水处理: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3. 病媒生物控制:定期开展灭蚊、灭鼠等活动,清除病媒生物的繁殖地。
4. 公共场所卫生:加强公共场所如公园、街道的清洁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五、公众参与环境卫生的途径1. 垃圾分类投放:家庭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
2. 节约用水用电: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答案1、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7、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8、原生环境. 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在环境中长期残留持久存在、在生物体内持续性蓄积的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内分泌干扰物: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的化学物质。
6、一次污染物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9、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10、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11、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
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12.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13. 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1. 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卫生的基本概念
卫生的基本概念卫生的基本概念卫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保持身体、环境和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卫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
一、卫生的意义1.保护人类健康卫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基础。
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防止疾病传播,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2.促进社会进步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维护环境安全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环境安全。
二、卫生工作内容1.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个体在日常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保持身体清洁、健康、舒适。
包括洗手、刷牙、洗脸等。
2.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是指对食品从产地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管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
3.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对人类居住和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除臭等处理,以保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是指对人类身体健康进行预防、治疗和保健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管理等。
三、卫生教育1.意义通过开展卫生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使人们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内容(1)个人卫生知识:包括口腔卫生、皮肤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饮食搭配、食物保存等方面的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包括垃圾分类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的知识。
(4)疾病预防知识:包括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四、卫生管理1.意义卫生管理是指对卫生工作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确保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内容(1)制定卫生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卫生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2)组织实施卫生工作:根据计划安排人员、物资和资金等资源,组织实施各项卫生工作。
(3)监督检查卫生工作:对各项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宣传教育: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卫生工作的积极性。
环境卫生基本常识
环境卫生基本常识
什么是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传播和保障人们的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预防疾病传播
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病原体和细菌的传播,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提高生活质量
清洁和卫生的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感到更加
舒适和愉快。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环境卫生的实践可以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
态系统的健康。
环境卫生的基本常识
个人卫生
- 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污染物或使用厕所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 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惯,包括洗澡、更换清洁衣物等。
- 佩戴口罩和个人防护用具,特别是在有污染物飞溅的环境中。
环境清洁
- 定期清洁家庭和公共场所,如厨房、卫生间、办公室等。
- 垃圾分类,正确处理废弃物,减少污染。
- 保持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饮食安全
- 食用新鲜、健康的食材。
- 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 煮熟食物,避免食用生肉或未加工的食物。
水源保护
- 不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 不在河流或湖泊等水源中排放废弃物。
- 尊重水资源,节约用水。
以上是环境卫生的基本常识,通过遵守这些原则和措施,我们可以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保障健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一、引言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学科。
环境卫生学通过分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为制定环境政策和实施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方法。
二、基本概念环境卫生学是卫生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关注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旨在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制定卫生政策和实施措施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三、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 空气质量: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控制大气污染的程度。
2. 水质卫生:研究水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制定水质标准和水处理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
3. 食品安全:研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管理。
4. 环境噪声:探讨噪声对健康的危害,规范城市噪声管理。
5. 废物处理:研究废物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环境与职业健康:探讨环境与职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保障从业人员健康。
四、影响因素环境卫生学研究发现,环境卫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2. 水污染: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引发疾病。
3. 食品安全: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物中毒和慢性疾病。
4. 环境噪声: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容易引发听力损伤和心理问题。
5. 废物处理:不当的废物处理会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五、保护方法为了维护环境卫生和保护人类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政府部门应完善环境卫生监测体系,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
3. 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废物处理和水处理的效率。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规范环境卫生管理。
5. 倡导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第一章重点总结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第一章重点总结环境卫生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群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环境卫生学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环境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作用所产生的反应。
环境: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固、液)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指空气、水、土壤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特征:①多介质形式存在的混合物;②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③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④维持自身稳定环境因素: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它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大气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生活环境: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
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机体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类。
物理因素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小气候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非电离辐射按波长分为紫外线、可视线、红外线及由微波、广播通讯等设备产生的射频电磁辐射。
环境卫生方案
环境卫生方案一、背景介绍环境卫生是指维护和改善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包括空气、水源、土壤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卫生状况。
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方案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有效的环境卫生方案,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公众健康。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卫生状况;2.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3. 增加环境整洁度;4. 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实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环境卫生的基础工作。
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提供相关的垃圾分类指南,并设置合适的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同时,加强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意识的认知。
2.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管理工作,包括公园、街道、商场、学校等各类场所。
增加清洁人员数量,提高清洁工作的频次和质量。
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公共设施,确保其使用安全和环境卫生。
3. 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水源保护区,禁止非法采矿、排污和施工活动。
提供安全净水设施,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4. 空气净化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减少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使用环保清洁能源,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加强绿化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
5. 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宣传海报、宣讲会、健康知识普及等。
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成果评估对于环境卫生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以下方面的指标:1. 垃圾分类的得行率;2. 公共场所的整洁度;3. 水源的水质指标;4. 空气污染指数;5. 公众健康意识水平提高情况。
通过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方案和措施,确保环境卫生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与展望环境卫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公众健康的关键因素。
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汇总
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汇总环境卫生是指维护和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涉及到众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清洁、垃圾处理、卫生设施等。
下面将从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卫生的概念环境卫生是指在人类活动所处的环境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一门科学。
环境卫生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各个方面的清洁和卫生状况。
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二、环境卫生的影响因素环境卫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水污染会导致水源污染,引发肠胃疾病;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等。
2. 卫生设施:卫生设施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环境卫生状况。
例如,饮水设施的安全性、卫生间的整洁程度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卫生。
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对环境卫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注意个人的洗手卫生、垃圾分类、避免随地吐痰等都能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
4. 教育宣传: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于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为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清洁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与整洁是改善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
定期清扫道路、公园,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3. 防止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染物,采取减少燃煤、推广新能源等措施,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
4. 宣传教育:加强对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执法力度,确保环境卫生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关于环境卫生的内容
关于环境卫生的内容一、前言环境卫生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等自然环境,以及公共场所、居住区、工作场所等社会环境。
良好的环境卫生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空气卫生空气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但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和尾气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为了保障空气卫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排放控制对于工业企业和车辆等污染源,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不仅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具有可再生性。
因此,在不断推广清洁能源的同时,也要逐步削减传统能源使用量。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和行为规范,让公众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减少污染源。
三、水质卫生水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废水和污水严重污染了水体。
为了保障水质卫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污水处理对于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等排放废水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排放。
2.加强饮用水监管对于饮用水源地和供应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节约用水、防止污染等环保知识和行为规范,让公众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减少污染源。
四、土壤卫生土壤是农业发展和人类居住的基础条件之一。
但现代化进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工业废物等严重破坏了土壤环境。
为了保障土壤卫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对于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单位等污染源,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仅对土壤无污染,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因此,在不断推广有机农业的同时,也要逐步削减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和行为规范,让公众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减少污染源。
卫生的基本概念
卫生的基本概念1. 定义卫生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为,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清洁和安全的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概念。
卫生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2. 关键概念2.1 健康健康是卫生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的状态。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指人体各器官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疾病或残疾。
•心理健康:指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适应各种压力和挑战。
•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融入社会。
2.2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
卫生教育的目标是使个体具备正确的卫生知识、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行为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通过卫生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应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避免疾病传播、如何创造清洁和安全的环境。
2.3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疾病发生或减少其严重程度,并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两个方面。
•个体层面:主要是指通过个人行为改变来预防疾病,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吸烟等。
•群体层面: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和环境的改变来预防疾病,如改善卫生设施、提供清洁饮水、加强疫苗接种等。
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医疗负担,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2.4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清洁、安全和无害的一种卫生措施。
它包括个人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环境和工作场所环境三个方面。
•个人居住环境:包括家庭的清洁和卫生设施的维护,如定期打扫房间、保持厨房卫生等。
•公共场所环境: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设施维护,如垃圾分类处理、公厕清洁等。
环境卫生总结
环境卫生总结
环境卫生是指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保持清洁、整洁和良好卫生状况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它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环境卫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保持环境的整洁与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保护我们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我们的生活空间,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的环境。
环境卫生对社会和社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整洁干净的社区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的流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一个肮脏和杂乱的环境则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不良的生活体验,影响社区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保持社区的整洁与卫生,共同营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环境卫生还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意味着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我们要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能源的浪费,提倡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环境卫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它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境卫生及节能降耗说明
环境卫生及节能降耗说明
环境卫生及节能降耗是一个涉及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
议题。
首先,环境卫生是指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的清洁程度。
这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我
们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定期清洁和环境整治等方式来改善环境卫生
状况。
此外,环境卫生也包括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节能降耗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节能降耗涉及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和家庭用电等方方面面。
通过推广节能灯具、加强设备能效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提倡
绿色建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资
源浪费。
在环境卫生和节能降耗方面,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承担着重要
责任。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和推动节能政策
的实施。
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投入,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比如减少使用
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使用水和电等。
同时,环境卫生和节能降耗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
保
护环境、节约能源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为子孙后
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环境卫生和
节能降耗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环境卫生及节能降耗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卫生学基本理论
环境卫生学基本理论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及其控制与改善的科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卫生学涉及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工业卫生等各个领域,关注的问题也非常广泛。
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是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措施。
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化学物质污染、生物体污染和物理因素影响等。
其中,化学物质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类型,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如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而生物体污染主要来自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可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等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卫生防护措施为了控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卫生学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防护措施。
化学物质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污染源减排、监测评估、治理处置等措施。
例如,设置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限制,建立毒性评估模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措施。
生物体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卫生检验、疫苗接种、环境清洁消毒等措施。
例如,加强对食品、空气、水等的卫生检测和监管,实施定期的清洁消毒工作等。
物理因素控制主要包括辐射防护、噪声控制等措施。
例如,减少辐射源的使用、设置辐射防护设施、降噪处理等措施。
总结环境卫生学基本理论涉及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措施。
了解这些理论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在未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卫生学在人类健康领域的意义也将越来越重要。
卫生的基本概念
卫生的基本概念卫生是指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它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上的各种准则和实践。
卫生的基本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遵循正确的卫生习惯和措施,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保护个人健康并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一、卫生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卫生的重要性所展示的几个方面:1.防止疾病传播:通过保持身体清洁、合理膳食、良好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2.提高生活质量:卫生习惯可以改善个人的生活环境,使之更加干净、舒适和安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促进社会稳定:卫生习惯的形成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推动社会公德的形成,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个人卫生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卫生方面。
以下是个人卫生的几个重要方面:1.身体清洁:保持身体干净是个人卫生的基本要素。
定期洗澡,勤换衣服,清洁指甲和头发等都是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措施。
2.口腔卫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牙齿和口腔疾病。
每天刷牙、使用牙线、定期看牙医等都是口腔卫生的基本要求。
3.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均衡摄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4.良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恢复和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注意力。
5.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每天坚持适度的锻炼,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有益于个人卫生和健康。
三、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密不可分,它涉及到社会层面上的卫生问题。
以下是公共卫生的几个重要方面:1.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是公共卫生的基本任务。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落实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可以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
2.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居住区城市中主要供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
有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娱乐休想场所,是基本的城市职能能,是城市存在的必要前提。
住宅卫生住宅卫生是环境卫生学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是研究住宅的设计、室内微小气候、居室日照、采光、室内空气污染、噪声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住宅卫生标准与卫生要求,并探讨在住宅设计、建造和使用管理过程中保证满足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的技术措施。
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公用设施是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公用设施。
它为整个城市提供社会化服务,为城市的物质和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必要条件。
污染源污染源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
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按排放污染的种类,又分为有机、无机、热、噪声、放射性、病原体等污染游、和同时排放多种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
按污染的对象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源等。
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并且污染环境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两类。
有机污染物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干扰或破坏生态平衡。
不少有机污染物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物质。
天然有机污染天然有机污染,是由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及其他生物过程产生的,如布烯类、黄曲霉毒素、氨基甲酸乙醋、麦角、细辛脑、黄棒脑等。
人工合成有机污染人工合成有机污染,是随着现代合成化学工业的兴起产生的。
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染料、溶剂、涂料、农药、食品添加剂、药品等人工合成有机物的生产,一方面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入环境,达到一定浓度,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固体废物污染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简称废物。
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为便于管理,通常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五类。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如对水体的污染,不少国家直接把固体废物倾倒入河流、湖泊、海洋,甚至把向海洋投弃作为一种处置方法。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风化岩石和成土母质综合作用形成。
它由矿物、动植物的残体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以及水分、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城市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城区或城乡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而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异,或导致郊区农作物产、质量降低的现象。
下水道污水、废水及天然雨雪水等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系统。
水的人为污染源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水域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是水质保护工作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水环境水环境指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与其密切相连的诸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保证水质安全适于饮用,对饮水中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容许限量所做的规定,是供水部门产品质量标准,也是卫生部门开展饮用水监督的依据。
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指工业排水、矿山排水,含有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农业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流人自然水域后使水质恶化,降低了水的质量,并影响了原有的用途,甚至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水质污染不仅使本体中栖息的生物受害,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同时直接影响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水质污染物的种类水质中污染物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儿类:(1)无机无毒物z主要为无机酸、碱、盘中的元毒物质和含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
(2)无机有毒物:主要为各种重金属及无机有毒化合物,如铝、铬、汞、砷、氰化物氟化物等。
(3)有机无毒物:主要为无毒的和易降解的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等(的有机有毒物:主要为有毒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具有性质稳定、难降解且易积累等特点,如苯、酷、有轨想农药(666,DDT等)、有氯联苯、苯并芘等。
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向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指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工业废水、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楼人地下等等。
污染结果使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增高。
饮用这些受污染的地下水,会危害人体健康。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放射性污染物是指各种放射性核素,它与一般的化学污染物有显著区别,即放射性污染物的放射性与其化学状态无关。
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看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棚、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
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大气污染物的产生较为复杂,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更复杂,毒性也不相同,主要来自然矿物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
前者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后者因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放出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物质(粉尘),常见的有氟化物和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
农业施用的农药飞散进人大气,也会成为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l)工业企业排气。
由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炼焦厂、石油化工厂、氮肥厂及水泥厂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煤烟、粉尘及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家庭炉灶与取暖设备排气。
家庭用的炉灶与取暖设备数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多排气于居住区,是低空大气污染源之一。
(3)交通工具排气。
汽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排出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污染物的尾气。
大气质量标准大气质量标准指人为制定的评估大气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程度的尺度,多用大气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容许浓度来表示。
我国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有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六种。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又称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了一定浓度和持续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
城市大气污染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使大气的质量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以及城市建筑设施、设备财产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产生不良影响。
浊度浊度通常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产生的阻碍程度。
浊度的高低一般不能直接说明水质的污染程度,但由人类生活和工业活动产生污水造成的浊度增高,表明水质变坏。
烟粒烟粒一般指由不完全燃烧所形成,并在排放前沉积下来的含碳颗粒。
烟雾泛指由于工业排放的固体烟尘为凝结核所生成的雾状物(如伦敦烟雾),或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多种污染物的混合体形成的烟雾。
酸雨酸雨又称酸性(降)雨。
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
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其基本原因是由于大气中有酸性物质存在,并进人到降水中。
酸度过高,如pH值小于5,就可能使生态系统受害。
酸雾酸性雾的总称,包括硫酸、硝酸、盐酸等无机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形成的酸雾。
为大气中重要的二次污染物,对环境有酸化作用,使生态环境遭受影响。
大气生物污染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大气变应原或生物性尘埃使大气的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和危害生物生存、人体健康和人类活动的现象,常见的大气变应原有花粉、真菌抱子、尘螨等。
噪音污染噪音超过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容许的环境状况。
通常所说的噪音污染指人为活动而不是自然现象引起的。
噪音污染是物理性污染,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剂量过高或过低时,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噪声噪声是对人而言不需要的声音。
一种声音是否需要是由主观评价来确定的。
评价标准包括烦扰、言语干扰、昕力损伤和工效降低等,此外接受对象不同,对某种声音需要与否亦不同。
对结构、部件、仪器、设备而言,指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
因噪声无法直接测量,一般都通过计算声压级(LP)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时贝(dB)为单位表示。
用测声计测量噪声时,其计算方法是取各测点在仪器上读数的平均值。
居民生活垃圾一般指城市垃圾中由市政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的部分。
包括由居民家庭生活直接产生的垃圾,街道和公园等公共场所清扫的垃圾,事业单位公务和生活服务垃圾,商店营业活动产生的垃圾等。
不包括市政修建渣士,食品加工业废弃物,集中供热、供暖锅护燃料废渣等。
每人每日垃圾平均产量因地区气候、生活习惯和家用燃料等有所差异,-般为1~2峙。
居住日照通过门窗进入居室内的直射阳光,阳光可以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冬季室内微41气候。
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和抗佝偻病的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阳光的这些良好作用,居室内有适量的日照是非常必要的,应规定居室冬季的最小日照时数和日照面积。
城市生活污染由于城市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垃圾,损害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棚能,破坏城市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建设和居民健康的现象。
主要包括住宅、商业、机关、医院、学校、交通工具,以及娱乐场所排出的粪尿、烟尘、垃圾、污水,厨房排出的烟尘、卫生清扫的市水和垃圾等等。
城市生活污染的综合治理,是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指人类由于消费活动产生脉、废气和废渣造成环境污染。
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是人类消费活动的集中也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污染环境的途径生活污染源污染环境的途径主要有:(1)消耗能源排出废气造成大气污染。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居民普遍使用小煤炉帧、取暖,这些小煤炉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向成大气的污染源。
(2)排出生活污水(包括粪便)造成水体污染。
生活污水中含有机物、合成洗涤剂和氯化物以及致病菌、桶和寄生虫卵等。
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恶化水质,并传播疾病。
(3)排出的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金属、煤灰和渣土等城市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指在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