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调节与集合5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第二章Leabharlann Baidu
调节与集合
第五节 调节与集合的相互关系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近反射三联征 AC/A的测定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相对调节:在集合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运
用的调节作用称为相对调节 相对集合:在调节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发 生的集合作用称为相对集合。
意
义
其意义在于如果正相对调节小于负相对调节,
测量方法
2.梯度法: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测量,注视一固定距离处目标,测定隐斜度 记做△1 (3)、然后在双眼前加相等度数的镜片,测定隐斜 度记做△2 (4)、用公式AC/A=△2-△1/D2-D1,D1为此时动用的 调节量,D2为附加镜片时所动用的调节量
两种方法的比较
AC/A的测定
AC/A中的A为调节(ACCOMMODATION),C代表
集合(CONVERGENCE),AC/A值即代表调节性 集合与调节的比值,即当调节变化 1D 时,调 节性集合的变化量,单位为棱镜度/屈光度。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得到AC/A值。
测量方法
1.隐斜法:此方法以远距离隐斜和近距离隐斜的关 系为基础。 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测量的看远(6m)的隐/显斜记做△远 (3)、测量看近距离(40cm)的隐/显斜记做△近 (4)、用公式AC/A=PD+△近-△远/D,D代表看近时 所需的调节量(40cm时为1/0.4=2.5D),内斜用+表 示,外斜用-表示,PD代表瞳距,单位为cm。
梯度法测得的结果要略小于隐斜法
AC/A的正常值
4±2D
AC/A的意义
1、对于斜视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调节性内斜
视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2、对斜视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案 3、为验光配镜提供指导意义:
就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工作, 只有正相对调节较大,才能持久视近而不致 出现视疲劳。 其意义在于视近时应尽量保持多余的正相对 集合也即内收力才能持久、舒适。
近反射三联征
视近时眼球发生的反射称为调节三组合或者
称为近反射,由三部分组成: 瞳孔收缩、集合运动和调节。三部分均由副 交感神经支配,包括从中央E-W核至眼球的睫 状神经结。对应的效应器依次为瞳孔括约肌、 内直肌和睫状肌。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第二章Leabharlann Baidu
调节与集合
第五节 调节与集合的相互关系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近反射三联征 AC/A的测定
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相对调节:在集合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运
用的调节作用称为相对调节 相对集合:在调节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发 生的集合作用称为相对集合。
意
义
其意义在于如果正相对调节小于负相对调节,
测量方法
2.梯度法: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测量,注视一固定距离处目标,测定隐斜度 记做△1 (3)、然后在双眼前加相等度数的镜片,测定隐斜 度记做△2 (4)、用公式AC/A=△2-△1/D2-D1,D1为此时动用的 调节量,D2为附加镜片时所动用的调节量
两种方法的比较
AC/A的测定
AC/A中的A为调节(ACCOMMODATION),C代表
集合(CONVERGENCE),AC/A值即代表调节性 集合与调节的比值,即当调节变化 1D 时,调 节性集合的变化量,单位为棱镜度/屈光度。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得到AC/A值。
测量方法
1.隐斜法:此方法以远距离隐斜和近距离隐斜的关 系为基础。 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测量的看远(6m)的隐/显斜记做△远 (3)、测量看近距离(40cm)的隐/显斜记做△近 (4)、用公式AC/A=PD+△近-△远/D,D代表看近时 所需的调节量(40cm时为1/0.4=2.5D),内斜用+表 示,外斜用-表示,PD代表瞳距,单位为cm。
梯度法测得的结果要略小于隐斜法
AC/A的正常值
4±2D
AC/A的意义
1、对于斜视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调节性内斜
视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2、对斜视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案 3、为验光配镜提供指导意义:
就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工作, 只有正相对调节较大,才能持久视近而不致 出现视疲劳。 其意义在于视近时应尽量保持多余的正相对 集合也即内收力才能持久、舒适。
近反射三联征
视近时眼球发生的反射称为调节三组合或者
称为近反射,由三部分组成: 瞳孔收缩、集合运动和调节。三部分均由副 交感神经支配,包括从中央E-W核至眼球的睫 状神经结。对应的效应器依次为瞳孔括约肌、 内直肌和睫状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