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以大众饮食为代表的纯粹餐饮之都 不同于长期游 离于中国主流之外的蜀文化 ,川菜长期是中国传统菜系的代 表之一 ,其“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已经成为成都人的平实与 创新的精神符号 。当前的成都人 ,更是强调饮食本身的内涵 与感觉 ,注重“质”而非“形”的特点使其更为纯粹 。
总体而言 ,成都当前的原生主题以城市民众为主要载 体 ,在现代与传统交融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 ,渲染和谐的 人居环境 。当前城市旅游主题街区的打造 ,应当依托相应的 原生背景 ,使其能够成为城市肌理的有机构成 ,为外地游客 展现真实独特的城市风貌 ,成为不断相传的时代记忆 。
成都市街区与城市的共生
宗教与科 异质文化 历史与未 人与技术 人与自然 学的共生 的共生 来的共生 的共生 的共生
大慈寺历
宽窄巷子 水井坊旅 浣花溪历 十陵历
桐梓林欧
史文化保
历史保护 游休闲商 史文化风 史文化
洲风情街
护区
区文化 业区 景区 风景区
与自然的共生 ;而熊猫繁殖基地则完全可以借助其优越的区 位优势和“熊猫”品牌元素 ,成为世界上熊猫观光旅游的首选 之地 ,开展相关的主题推广活动 。
关键词 : 成都城市 ;主题街区 ;城市意象 ;共生理念 中图分类号 : F5921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342 (2007) 02 —68 —03 收稿日期 : 2006 - 12 - 06 作者简介 : 舒科 (1983 - )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 。
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和人们现实体验需求的增加 ,城市 极具特色的城市风情 。从《太平寰宇记》中“周太王迁于岐
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受到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 。城市规划 山 ,一年成邑 ,二年成都”到《蜀本纪》记载的“秦相张公子筑
者将其作为城市特质文化的集中展示 ,传递城市独有的景观 成都城 ,依龟行迹筑之 ,既而成果就”,又从《成都古今集记》
(三) 创造未来的城市遗产 ———当前成都的原生状态 城市遗产指在城市中留存的具有历史 、文化 、科学 、艺术 价值的实体遗存 ,如历史建筑 、历史街区和历史环境等 ,以及 非实体的但能反映城市文化 、民俗和城市风貌特征的遗存 ⑤。 目前对于城市主题街区的设计 ,需要对在特定时间与空 间下生存群体的“原生状态”予以展现 ,而非一味地困囿于传 统符号的提取 。思考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 、美国曼哈顿街区 等的成功 ,不仅是因为它们曾经对历史进行过多么完美的修 复 ,而是其主题的经典已经成为那段时光的缩影 。从这一层 面上讲 ,如今城市主题街区的打造 ,本质上是在为未来创造 可以留存的实体遗产 ;而赋予社会当前原生因子 ,则是留下 世代相传的精神文化遗产 。 成都当前的原生主题状态 ,本文认为主要包括 : 11 以乡村游憩为代表的自然休闲之都 休闲文化是近 二十年来成都着力打造的文化形象 ,虽然被外界所诟病为消 极与无为 ,但成都人依然以此为乐 。实际上 ,文化本身并无 完全对与错之分 ,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强加本身也难免有“文 化殖民”之嫌疑 。作为二十世纪末发端的以“农家乐”为表征 的成都休闲文化 ,使得成都中下层民众有机会满足自己的旅 游诉求 ,并引发了对成都休闲文化的广泛思考 ,为乡村游憩 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7 年第 2 期
·旅游城市·
成都城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
舒 科
(四川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66)
提 要 : 城市旅游主题街区对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质具有极强的表现作用 ,本文以成都市制定规划的“三大历史 文化保护区”和“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为例 ,探讨了成都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并结合锦里和文殊坊 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对相关实例的见解 。
据《华阳国志》记载 “: 锦江织锦 ,濯其中则鲜明 ,濯它江
则不好 ,故命曰锦里也”;织锦曾是成都特殊工业 ,成都也曾
名为“锦官城”,以“锦里”为名 ,实质上是从客观上迎合了大
多数城市居民和游客对成都的本底感知 ,也为其民俗的展示
提供了历史依托 。同时 ,锦里借与海内外知名景点“武侯祠”
毗邻的区位优势 ,提出了“三国文化”主题 ,有效地实现了主
中 ,提出了倾力打造大熊猫生态文化 、金沙古蜀文明 、都江堰 比的外化之美与民俗之美 。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旅游品牌 ,并完成以文殊院 、
成都市主题街区的设计首先是外化之美的延伸 。如以
宽窄巷子和大慈寺为核心景点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以 传统为主题 ,则可以相对集中的表现出商铺“市鏖所会 ,万商
69
二 成都市主题街区的探索
在主题街区的设计上 ,成都市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 如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锦里”和以“中国都市第一禅林”为 主题的文殊坊 ,笔者在经过实地调查后认为 ,其成功与不足 之处 ,均为成都的主题街区设计提供了借鉴的思路 。
(一) 锦里的设计
文殊坊主题街区的特点在于其拥有体量相当大的展示 区域 ,从图 3 可以看出 ,其以文殊院和传统遗迹 、民居为依 托 ,本着“修旧如旧 ,以存其真”的理念 ,通过使用原材料 、原 工艺 ,追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同时 ,由于整个项目打造 主体的独有性 ,有利于进行整体风貌的整治 ,避免了规划行 为的短视性和单一性 。
及武侯祠旅游休闲商业区 、文殊院旅游休闲商业区 、水井坊 旅游休闲商业区 、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 、十陵历史文化风 景区和北郊历史文化风景区为代表的“六大旅游休闲商业 区”的打造 。
目前 ,成都市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锦里和“中国都市 第一禅林”为主题的文殊坊一期已对外正式开放 。金牛区 “一品天下”餐饮旅游区 、武侯区春江花月休闲娱乐街 、桐梓 林欧洲风情街 、紫衫路酒吧街 、青华路古玩购物街 、正科甲巷 购物街也完成了基本的规划和构造 。总体而言 ,在更好传承 千年文化和满足休憩娱乐的双重使命下 ,主题街区的打造在 成都市大规模展开 ,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题单元的整合 。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 ,认为锦里的设计有三点值得借鉴 :
11 景观聚集 ,尺度适宜 (如图 2) 。锦里以一条 350 米长
的小巷为主街 ,铺面临街而立 ,铺面均统一 ,彼此空间隔离较
小 。同时 ,街宽不过 5 米左右 ,两边的房屋多为双层以上建
筑 ,有效地实现了区域的适度闭合 ,将游客的视觉空间基本 限定在街区的物境之内 ,避免了周围建筑物的“视觉困扰”。
68
商品的售卖 ,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容易导致产品的堆砌 。 正如凯文·林奇所讲“城市中移动的元素 ,尤其是人类及其活 动 ,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在场景中 ,我们也该 与其它参与者一起 ,成为场景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街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成都的个体之美与整 体之美
日本学者黑川纪章的“共生理念”(人与技术 ,人与自然 , 历史与未来 ,内部与外部 ,整体与局部 ,感性与理性 ,宗教与 科学 ,以及异质文化的共生) ③,对街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具 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成都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 尤其以“古蜀风貌”“、三国文化”、“川西民俗”、“餐饮文化”四 者最为游客津津乐道 。但如果一个城市无节制地使用重复 的主题符号 ,在经营项目构建上必然产生重复和堆砌 “, 柠檬 效应”的出现极有可能导致真正城市文化的消失 。因此 ,在 整体对成都市主题街区的协调规划的基础上 ,如何在合适的 区域选择合适的项目 ,避免经营单元的重复竞争 ,对于街区 与城市的和谐共生而言十分重要 。
民俗之美则应该成为传统主题街区打造的灵魂 。《方舆 胜览》论及成都民俗 ,认为其 “: 民性循柔 ,其俗好文 ,学者比 齐鲁 ,国富民殷 ,工商结驷 ,乐国丰壤 ,万商之渊 ,夜市三鼓 , 遨头宴集”②。简言之 ,成都的民俗应该表现其纤柔而不失
思路
坚毅 、休闲而不失积极 、多样而不失冗杂的特质 。同时 ,作为
一 成都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
之渊 ,列隧百重 ,罗肆巨千 ,贿货山积 ,纤丽星繁”的民间繁盛 之景 ,以精致的建筑营造出“结阳城之延阁 ,飞观榭乎云中 , 开高轩以临窗 ,列绮窗而瞰江”的完美景致 ;以川西民居为主 题 ,则应更多侧重于在单体建筑上符合“外封闭 、内开敞 、大 出檐 、小天井 、冷摊瓦”的房屋结构 ,而不该有“贵 、硬 、富 、秀” 之气 ①;以商业文化为主题 ,则要将建筑赋予更多的现代元 素 ,表现出城市的激情与活力 ;以湖泊公园为主题 ,则需要将 外化建筑更多融于湖光绿林之间 ,展示其“隐逸之美 、淡泊之 美 、雅致之美”。
意象 ,而外来旅游者则将其看作陌生城市的独特符号 ,期望 “孟蜀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 ,每至秋 ,四十里如锦绣 ,高
从中寻觅出城市的脉理 。成都市结合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 下相照”到今天所提出的“中国最休闲城市”,在历史与传奇 、
市的发展需要 ,在《成都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总体方案》 风情与魅力的辉映下 ,绵延的城市文明使成都具备了无与伦
图 3 :成都市文殊坊结构图 但就笔者调查分析 ,文殊坊存在着以下问题 :
11 节点过于分散 ,层次感不够 。文殊坊在以文殊院街 、
五岳宫街 、酱园公所街和头福街为主要道路的基础上 ,设置
了多个块状区域 ,由此产生许多道路节点 。从目前经营项目
看 ,各板块之间的过分雷同性容易造成游客对于各点感知的
“模糊化”,从而影响游客对主题街区的层次感知 。
31 符号集中 ,比例合理 。锦里内的经营项目紧密围绕 “川西民俗特产”和“三国文化”两个主题 ,主要依托民俗工艺 品售卖与展示 、餐饮和游客参与三类项目 (占到经营项目的 80 %以上) 实施 ,综合展现了老成都的人文风貌 ,也被当地人 戏称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一) 延续历史文脉 ———成都的外化之美与民俗之美
中国本土休闲文化浓郁的区域 ,无论是其传统的民俗还是当
千年成都 ,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处都城位置没有发生 下的民风 ,多是需要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参与 。可如今 ,许多
过大范围迁徙的古都之一 ,在这块土地上 ,有着中国历史上 旅游项目将“民俗”过多局限于传统手工业者的表演和物质
21 周围干扰过大 ,与周边区域缺乏有效过渡 。由于长期
图 2 :锦里区域结构图
21 节点突出 ,分区明显 。锦里将大门 、锦里广场 、隔墙 、 牌坊作为功能分割的节点 ,将经营项目相对区分为民俗产品 展示区 、酒吧特色区和小吃风情区 ,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功能 分区意图 ,有利于游客更好地形成环境感知意象 。
如今 来自百度文库成都市已经完成的主题街区 ,川西民俗商品的售 卖和展示已经占其经营项目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认为 ,其它 拟建主题区域必须选择与前者具有相当差异的文化符合和 景观特色 ,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共生 。如大慈寺已打出“如来 应化之地 、玄奘如佛之门”,本文认为其还可以加入养生文化 元素 ,以餐饮 、室内瑜珈 、茶道 、传统养生项目等为依托 ,将佛 教的“心境”与科学的理念相结合 ,实现宗教与科学的共生 ; 欧陆风情街在展示西欧风情的同时 ,还应着重凸显其对成都 城市变迁和民风民俗的影响 ,实现“异质文化的共生”;宽窄 巷子可以利用其长期作为“川西乡土建筑文化体系的代表” ④,将外在的川西民居院落和成都本土文化产业相结合 ,打 造出成都的 SOHO ,完成历史与未来的共生 ;水井坊作为具有 600 余年历史的百年老窖 ,以“酒文化”为主题 ,适宜开展陈列 展示 、现场参与酿酒和发展特色餐饮等活动 ,实现人与技术 的共生 ;浣花溪则依托与杜甫草堂的空间临近与文化契合优 势 ,复原成都传统的诗画意境 ,成为以成都本土居民为主的 精神休憩之地 ;北郊依托北湖公园 ,可开展以“康体休闲游” 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作为成都市民的生态健身基地 ,表达人
21 以交融民俗为代表的文化之都 文化始终是在更迭 中寻求向前的迈进 ,古蜀文化曾经长期不被正统文化所接 纳 ,只是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数十年内得以广泛重视 ,并被 赋予了许多时代的因素 。如今的蜀文化已经杂合许多区域 之外的文化因子 ,并形成具有区域性的要素聚集 ,如当川剧 、 茶艺 、蜀绣等被赋予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时 ,反而吸引了更 大范围的关注 。作为蜀文化最重要的地理区域 ,成都能够赋 予传统民俗更多的活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