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救治措施,以重建和促进循环,呼吸功能的恢复,其最终目的是使脑功能完全恢复,并能存活出院。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扩大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心跳呼吸骤停,并开始产生了复苏方法如加温法、刺激法、唤醒法,针对溺水死亡的有震荡法和倒灌法等。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努力,但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尚未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直到上世纪50年代,Zoll和Kouvenhoven成功地研究出体外电除颤技术,并成功地抢救了一例室颤患者;Peter Safar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复苏中的重要作用及60年代Kouvenhoven 报道了胸外心脏按压在复苏中成功。至此,电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构成了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从而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并系统地提出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高级生命支持(advenced life support,ALS),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NAS-NR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组织召开了心肺复苏会议,制定了CPR和心脏急救(emergency cardiac care,ECC)的标准和指南,1973、1979、1992、2000年又先后召开了5次CPR与ECC的专题讨论会,大大推动了CPCR技术的发展。
心跳呼吸骤停的特征是心脏机械收缩活动突然停止,自主和有效循环丧失。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心电机制有三种类型,即心室颤动、无脉电活动(以前称电机械分离)和心电静止。心室颤动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心跳骤停的65%~80%,而无脉电活动和心电静止分别只占20%和30%。80%心跳骤停患者患病前均有心脏疾患,尤其是冠心病。心肌病引起猝死占10%~15%。引起心跳骤停其它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瓣膜病、心电生理异常包括预激综合征和长Q-T间期综合征。
心肌短暂缺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等均可引起心脏电生理紊乱,从而导致心搏骤停。
非心脏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占20%,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呼吸系统疾患、或溺水、烟雾吸入、自缢、镇静剂或麻醉剂过量等引起呼吸功能衰竭,
导致意外性心搏骤停。另外电击、中毒、手术及创伤等均可导致意外性心跳骤停。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心跳呼吸骤停临床上表现为神志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喘息、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或固定。手术过程中心跳停止表现为血压、脉搏测不出,切口不出血,大血管搏动消失。
二、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将发生不可逆损害。为了避免脑死亡,便于心跳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必须在心跳呼吸停止后,争分夺秒,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实践证明,复苏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
因此,199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提出“生存链(life chain)”的基本概念,它包括相互依赖的四个环节,即早期识别和呼救、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实践证明,这一生存链四个环节中任何环节薄弱,生存率将降低。相反,加强生存链四个环节将提高生存率。
然而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大多数发生在院外环境,要切实做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单靠医疗机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建立社区急救网络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公共卫生设施,加强“生存链”四个环节,最终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生存率。
三、心肺复苏的分期和步骤
临床上将心肺复苏分为三期,即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后续生命支持。
(一)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是心跳呼吸骤停后早期所采取的复苏步骤,有一系列的操作技术组成包括判断技能和支持干预技术。
1、判断意识与反应
判断在心肺复苏中极其重要,只有在准确地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后,才能进行心肺复苏。判断过程体现急救人员反应能力,要求短暂,迅速(在15秒钟内完成)。
判断的内容包括意识状态,有无反应。如果患者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无眨眼、无肢体活动、无呼吸、咳嗽等体现生命活动的征象,即可判定心脏停搏。具体判断
方法:抢救者站在患者一旁,轻拍或轻摇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直呼其名。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掐压人中穴,合谷穴,如仍无反应,考虑病人意识丧失。
2、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一旦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120),启动EMSS。对于8岁以上及成年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者应先启动EMSS,然后立即进行现场CPR。而对8岁以下儿童或由溺水、严重创伤、中毒所致心跳呼吸停止,应先行心肺复苏,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S,拨打急救电话时应保持镇静,并尽可能提供以下信息。
(1)事件发生地点(街道名或路名、办公室名称、房间号、及周围标志建筑物)。
(2)现场所使用的电话号码。
(3)所发生的事情如心脏病发作或交通事故等。
(4)有多少人需要帮助。
(5)患者的情况。
(6)已采取了哪些措施。
(7)其它要求的信息。
同时接受急救中心专业急救人员提供的指导措施,然后再挂断电话。
具体操作方法:先大声呼救,如“来人哪,救命哪!”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S,以及协助心肺复苏。
3、放置体位
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地)面上,头颈,躯干应平直无扭曲,双手放在躯干两侧。如果患者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在呼救的同时小心转动患者,注意一手托住患者的头颈部,另一手扶住病人肩部,使头颈,躯干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转动。
4、畅通呼吸道
心跳呼吸停止后,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包括舌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由于舌附于下颌,若将下颌向上抬,并向前移,舌将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开放。
通常采用仰头举颌(颏)法畅通呼吸道,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