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2年 4月
1 西 红花 的产 地加 工 与贮 藏 : . 3 西红 花采 收 时要 先 拔去 花瓣 , 取下 花 柱 , 在 柱 头 的根 部红 黄 相 接 处 用小 刀 切 去 黄色 部分 , 证 并 以保 西 红花 的 品质 , 过多 年对 西 红花 适 宜加 工温 度 的不 断摸 索 和厂 经 家 对所 收 西红 花进 行 验 收检 验 时对 干燥 失 重 、西 红花 苷一 和西 1 红 花苷 一 2的含 量等 检 测 指 标 的反 馈 , 建德 “ 发 牌 ” 红 花 由于 根 西 种 植技 术过 硬 , 工方 法 独特 , 加 凭借 良好 品质 , 全 国西 红 花市 已在 场 树立 了品牌 , 目前 , 德 西 红花 专 业 合作 社 采 用 的西 红 花干 燥 建 与 贮 藏 方 法 是 :干 燥 前 期 根 据 西 红 花 的 量 ,温 度 控 制 在 8 ~ 0 I0 , O  ̄ 每干 燥 半小 时温 度下 降 l℃, C O 当温 度 下 降到 5 时 , 恒 0C 再 温 干燥 1 时 , 后 放塑 料袋 包装 。 存 西红 花要 注 意防潮 、 小 烘好 保 防 光照 , 这是 因为 西红 花 柱 头容 易 受 潮发 生 霉 变 , 光 照 情 况下 而在 则 易发 生化 学变 化 , 西 红花 宜贮 藏 在干 燥 的容 器 内 , 闭 、 故 密 置于 阴凉干 燥处 , 光保存 。 避 最好 是 将西 红 花贮 藏在 干燥 的 玻璃瓶 内 , 拧 紧瓶 盖并 用蜡 密封 后 , 于冰箱 冷 藏室 保存 。 目前 , 德 “ 放 建 根发 牌 ” 红花 是采 用塑 料袋 包装 , 冷库 中保 存 。 西 置
2 O:2 —1 . OL 1 0 21
[ 孙 创斌 , 2 ] 刘艳 霞, 国 清 , 西红 花 苷 的 药理 研 究进展 叨. 南 刘 等. 西
国防 医药 ,0 1 2 ) 9 4 9 5 2 1 ( 1 :1 — 1 .
建 德 三都 西 红花 专 业 合 作社 从 19 开 始 种 植 西红 花 开 始 , 93 分别 采用 1o 0 ℃左右 的高 温和 6℃以下 的低温 以及 这个 区 间的不 0 同温度进 行恒温 干燥 , 过反 复 的摸索 试验 , 上述 的温度 调节 经 通过 加工 的西 红花 比直接将 西红 花在恒 温 下干 燥 ,其 有效 成分 的量和 色泽均 为最佳 ,从 理论 上讲 ,这样 的加 工 方式也 符合 高温 杀酶保
1 品 种 5 组 方
2 讨 论与 思考
4 1
苷 , 药材适 宜低 温干燥 保持 色泽 的常识 ; , 文献 , 了 花类 另外 经查 为 提高 中药栀子 的干燥 效益 ,减少 有效 成分 的损失 ,保证 质量和疗 效 , 莲以水 份 、 花苷一 和西红 花苷一 何美 西红 I Ⅱ为检测指 标 , 中药 对 栀子 的加 工工艺 进行 了研究 ,发 现西红 花在 干燥前蒸 与不蒸对西 红花 苷影 响不 明显 ( _. > . )通过 对栀 子经 不 同处理 在不 同 P O00 5 , , 0 4 温度下 干燥 , 份达药 材安全 水份时 , 水 西红花苷 IⅡ的含量在 8℃ + 5 干燥 三个 半小 时为 最高 而 目前 , 省 的开化 和海 宁对西 红花 ; 浙江 采用 的加 工方式 是隔 水蒸 干 ;浙 江省 中药炮制 规范则要求 西红花 6℃以下 烘干 ,说 明对西 红花 采取 什么 样 的加 工方 式能最 大限度 0 保持 其 品质还 有待 于相 关研 究 人员 进行实 验论 证 。 参考 文献 【 国 家 药 典 委 员会 . 国 药典 【 . 京 : 国 医 药科 技 出版 社 , 1 】 中 s北 ] 中
过去 人们 对 中药认 识不 足 ,认 为 中药毒 性小 或 无毒 副 作用 , 还有 “ 中药 有病 治 病 , 病养 生 ” 无 的说 法 。其 实 , 国历代 医家对 我 “ 毒” 有认识 , 告诫 人们 “ 药 三分 毒 ” 随着 中 医药 事业 的 药 早 并 凡 。 发展 ,中药 的广泛 应用 以及 人们 对 药源 性疾 病认 识 水平 的提 高 ,
识别, 用后 导 致不 良反 应 , 寄主 为 有毒 植物 , 巴豆 , 生在 其 若 如 寄 上 的药 物也会 有 与寄 主相 同的有效 成份 , 则用 之有毒 。 对 中药应 用 中所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也 应 引起 重视 , 现将 工 作 中见 到 4 药 物 污染 , . 3 如农 药等 。 的做 一 简述 。 另外 , 产地 , 获季 节 , 用部 位 , 藏条 件等 因素有关 。 与 收 药 贮
浅析 引起中药不 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刘 步芹 ’
关键 词 : 良反 应 不
中图分 类 号 : 25章 编 号 :06 o 7 (02o 一o 1 0 10 一 992 1 )8o4 — 2 41 制 不 当 .炮 4 . 2药物 不纯 : 药物 本身 不纯 , 杂质 , 含 质检 把 关不严 , 使用 者难 以
【李伟平, 3 ] 张云 , 志 山 , . 红花 的研 究进展 【. 京联合 大 学 丁 等西 J北 】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1( )5— 8 ,0 13 :5 5. 【 浙 江省 食 品 药品 监督 管理 局 . 江省 中 药炮制 规 范【 . 江: 4 ] 浙 s浙 浙 ] 江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0 5 20 . 【 何 美莲 _ 5 】 中药栀 子 ( a ei j mni s质 量控 制 技 术及 藏 红 Gr n si d ) d aa oe 花 素 生物合成 关键 基 因克 隆. 复旦 大 学, 物 学 ,07 植 20.
1 西 红花 的产 地加 工 与贮 藏 : . 3 西红 花采 收 时要 先 拔去 花瓣 , 取下 花 柱 , 在 柱 头 的根 部红 黄 相 接 处 用小 刀 切 去 黄色 部分 , 证 并 以保 西 红花 的 品质 , 过多 年对 西 红花 适 宜加 工温 度 的不 断摸 索 和厂 经 家 对所 收 西红 花进 行 验 收检 验 时对 干燥 失 重 、西 红花 苷一 和西 1 红 花苷 一 2的含 量等 检 测 指 标 的反 馈 , 建德 “ 发 牌 ” 红 花 由于 根 西 种 植技 术过 硬 , 工方 法 独特 , 加 凭借 良好 品质 , 全 国西 红 花市 已在 场 树立 了品牌 , 目前 , 德 西 红花 专 业 合作 社 采 用 的西 红 花干 燥 建 与 贮 藏 方 法 是 :干 燥 前 期 根 据 西 红 花 的 量 ,温 度 控 制 在 8 ~ 0 I0 , O  ̄ 每干 燥 半小 时温 度下 降 l℃, C O 当温 度 下 降到 5 时 , 恒 0C 再 温 干燥 1 时 , 后 放塑 料袋 包装 。 存 西红 花要 注 意防潮 、 小 烘好 保 防 光照 , 这是 因为 西红 花 柱 头容 易 受 潮发 生 霉 变 , 光 照 情 况下 而在 则 易发 生化 学变 化 , 西 红花 宜贮 藏 在干 燥 的容 器 内 , 闭 、 故 密 置于 阴凉干 燥处 , 光保存 。 避 最好 是 将西 红 花贮 藏在 干燥 的 玻璃瓶 内 , 拧 紧瓶 盖并 用蜡 密封 后 , 于冰箱 冷 藏室 保存 。 目前 , 德 “ 放 建 根发 牌 ” 红花 是采 用塑 料袋 包装 , 冷库 中保 存 。 西 置
2 O:2 —1 . OL 1 0 21
[ 孙 创斌 , 2 ] 刘艳 霞, 国 清 , 西红 花 苷 的 药理 研 究进展 叨. 南 刘 等. 西
国防 医药 ,0 1 2 ) 9 4 9 5 2 1 ( 1 :1 — 1 .
建 德 三都 西 红花 专 业 合 作社 从 19 开 始 种 植 西红 花 开 始 , 93 分别 采用 1o 0 ℃左右 的高 温和 6℃以下 的低温 以及 这个 区 间的不 0 同温度进 行恒温 干燥 , 过反 复 的摸索 试验 , 上述 的温度 调节 经 通过 加工 的西 红花 比直接将 西红 花在恒 温 下干 燥 ,其 有效 成分 的量和 色泽均 为最佳 ,从 理论 上讲 ,这样 的加 工 方式也 符合 高温 杀酶保
1 品 种 5 组 方
2 讨 论与 思考
4 1
苷 , 药材适 宜低 温干燥 保持 色泽 的常识 ; , 文献 , 了 花类 另外 经查 为 提高 中药栀子 的干燥 效益 ,减少 有效 成分 的损失 ,保证 质量和疗 效 , 莲以水 份 、 花苷一 和西红 花苷一 何美 西红 I Ⅱ为检测指 标 , 中药 对 栀子 的加 工工艺 进行 了研究 ,发 现西红 花在 干燥前蒸 与不蒸对西 红花 苷影 响不 明显 ( _. > . )通过 对栀 子经 不 同处理 在不 同 P O00 5 , , 0 4 温度下 干燥 , 份达药 材安全 水份时 , 水 西红花苷 IⅡ的含量在 8℃ + 5 干燥 三个 半小 时为 最高 而 目前 , 省 的开化 和海 宁对西 红花 ; 浙江 采用 的加 工方式 是隔 水蒸 干 ;浙 江省 中药炮制 规范则要求 西红花 6℃以下 烘干 ,说 明对西 红花 采取 什么 样 的加 工方 式能最 大限度 0 保持 其 品质还 有待 于相 关研 究 人员 进行实 验论 证 。 参考 文献 【 国 家 药 典 委 员会 . 国 药典 【 . 京 : 国 医 药科 技 出版 社 , 1 】 中 s北 ] 中
过去 人们 对 中药认 识不 足 ,认 为 中药毒 性小 或 无毒 副 作用 , 还有 “ 中药 有病 治 病 , 病养 生 ” 无 的说 法 。其 实 , 国历代 医家对 我 “ 毒” 有认识 , 告诫 人们 “ 药 三分 毒 ” 随着 中 医药 事业 的 药 早 并 凡 。 发展 ,中药 的广泛 应用 以及 人们 对 药源 性疾 病认 识 水平 的提 高 ,
识别, 用后 导 致不 良反 应 , 寄主 为 有毒 植物 , 巴豆 , 生在 其 若 如 寄 上 的药 物也会 有 与寄 主相 同的有效 成份 , 则用 之有毒 。 对 中药应 用 中所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也 应 引起 重视 , 现将 工 作 中见 到 4 药 物 污染 , . 3 如农 药等 。 的做 一 简述 。 另外 , 产地 , 获季 节 , 用部 位 , 藏条 件等 因素有关 。 与 收 药 贮
浅析 引起中药不 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刘 步芹 ’
关键 词 : 良反 应 不
中图分 类 号 : 25章 编 号 :06 o 7 (02o 一o 1 0 10 一 992 1 )8o4 — 2 41 制 不 当 .炮 4 . 2药物 不纯 : 药物 本身 不纯 , 杂质 , 含 质检 把 关不严 , 使用 者难 以
【李伟平, 3 ] 张云 , 志 山 , . 红花 的研 究进展 【. 京联合 大 学 丁 等西 J北 】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1( )5— 8 ,0 13 :5 5. 【 浙 江省 食 品 药品 监督 管理 局 . 江省 中 药炮制 规 范【 . 江: 4 ] 浙 s浙 浙 ] 江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0 5 20 . 【 何 美莲 _ 5 】 中药栀 子 ( a ei j mni s质 量控 制 技 术及 藏 红 Gr n si d ) d aa oe 花 素 生物合成 关键 基 因克 隆. 复旦 大 学, 物 学 ,07 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