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汉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龟山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徐州市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汉墓分为南北二个甬道,长度分别为56米,二甬道长度差仅为11.90厘米,二甬道之间的距离19米,共有15个墓室,墓道和墓室总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
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
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1/10000。
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
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会相交。
通道地平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
现在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甬道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
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
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开凿。
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龟山汉墓的千古之谜
1、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
2、塞石之谜: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
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
3、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
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分上下两层封堵,塞石间排列十分紧密,连一枚硬币也无法塞进。
且甬道两壁都磨如平镜。
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如何修建这样的甬道?
4、崖壁画之谜: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
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现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而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
5、星宿分布图之谜: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为上天星宿分布,还有人谓其为楚王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楚王墓室顶部却没有,细考之,以上之论均不能自圆其说,这些乳状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6、刘注前殿未解之谜: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
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
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该布局是巧合,还是另有寓意?
7、壸门之谜: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
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
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
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
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
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
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为什
么偏偏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呢?再者,就算开始是误凿。
各位来宾:你们好,首先让我代表龟山汉墓管理处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
两汉文化看徐州,就因为徐州有凝聚着两千多年沧桑的汉化三绝,即:汉墓、汉画像石和汉兵马俑。
据历史记载:汉朝的刘邦在反秦风暴中率众斩蛇起义,从一介布衣当上了开国皇帝,建立汉朝后便分封了他的同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
两汉四百年共有十三代楚三,五代彭城王相继袭封于此,加上王孙公子,列侯显贵,两汉以来有多少经天纬地的人物或带着功成名就的喜悦,或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长眠在古彭城周围,现在仍没有准确的数字。
但仅以文革后至今的考古发掘,徐州市区周围就有王侯墓几十座。
龟山汉墓就是这些汉代墓葬中的典型代表。
龟山汉墓座落在徐州市九里山经济开发区内,南依闻名遐迩的楚汉相争九里山古战场,北接国内最大的西游记艺术宫,同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徐州汉城、腕朐侯刘艺墓、刘楼火山汉墓、末代楚王墓以及有着几十万年历史的白云洞和唐代贞观时期的白云寺紧紧相连,从而形成了以两汉文化为主的风景旅游区。
龟山是九里山的余脉,因其山形酷似乌龟而得名,而西汉楚王襄王刘注的墓葬正是以山为陵,建造在基本凿空的龟山山体中,故人们把它简称为龟山汉墓。
龟山海拔高度为73.5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就在这座山的下面却保留了一座构造完整的汉代王陵,那就是我们将要看到的龟山汉墓。
它是在八一年的二月由当地的农民开山采石时无意中发现的,同年十一月和九二年十一月由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博物馆共同发掘整理,在八五年文物普查工作中征集到该墓主人的一枚龟纽银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真正的身份之迷,知道了它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及其夫人的合葬墓(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16年)。
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可谓鬼斧神工,憾人心魄,正体现了汉代粗旷豪放、大朴不雕的美学风格,特别是该墓的设计和施工,处处凝聚着汉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巧,甚至很多方面是当代仍无法破译的高科技之迷,故而被誉为是“中华第一绝”、“千古奇观”;“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就请各位来宾随我一同游览一下汉代先人留下的文化精华——龟山汉墓。
————请!
现在我们共同看一下龟山汉墓的平面图。
龟山汉墓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构成,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也达到了33米,总面积700余平方,容积达2600多立方。
因为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所以在中间以壶门为界,壶门以南十间为刘注的墓葬,以北五间为夫人墓葬,两墓均凿山为室,依山为陵,结构均为大型横穴式崖洞墓。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南墓道,它原来上口露天,后为了方便管理防止雨水落入侵蚀墓道,所以在上面封了顶,除此之外均保持原貌。
墓道为墓处部分,是运送棺木的进口,由这往里即甬道部分,甬道的高l.78米,宽1.06米,长度为56米,但56米长的甬道沿中心线开凿最大偏差仅5毫米,精度达1/10000。
各位来宾可从这条红色的激光射线看出,甬道几乎和这条红线组成绝对的平行线,它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打凿精度最高的一条汉代墓葬的甬道。
在发现南甬道时,里面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的塞石,全部堵塞。
且接缝严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进,而且据专家鉴定,堵塞用的塞石并不是本山的石质,而是从西南很远的地方远来的。
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现代化的起重装置与运输工具,古人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条石塞入甬道,至今也难以想象,可以说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难解之谜。
(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
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1/10000。
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
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会相交。
通道地平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
的坡度。
现在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
现在诸来宾随我一同进入甬道,到主墓葬来看一下,进入甬道后,各位来宾可队用手触摸一下四壁,非常的滑润,全部是经过打磨抛光的,而且甬道上部的夹角也全部是直角,来到这儿,大家会看到原来平滑的壁面出现了块石形状,这是因为石质不好,打凿时出现塌方,古人利用这块石进行的镶补加固。
各位来宾,请看甬道地面两侧留有排水槽,深宽均为10公分,不仅甬道中有,十五间墓室几乎都打凿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五间墓室的第一间、马厩,拴马、养马的地方。
面积22.2平方米,中间一方形水池为饮马池,石头为拴马桩。
当时在这儿出土两件文物,一件是陶盆,另一件是陶俑,陶盆是盛马料的槽,陶俑则是象征性的马夫。
不过这一间最有特色的是墓室的顶部结构,四角攒尖顶,很象我国草原地区的蒙古包,乍一看上去好象四块巨石拼砌而成,其实不然,它是一个整体。
在当时还没有发明炸药,完全由手工疏凿而成。
汉初,天子不能具纯驷,将相或乘牛车,就是说皇帝也难找到毛色一样的四匹马驾车,说明经过秦末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社会经济快速恢复。
由于汉代国家统一的需要,马作为重要的军事交通工具和王权贵族身份的象征倍受重视,对马特别是良马的占有更为汉时人们拥有财富的标准,甚至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每年向汉朝天子的贡品都有名马,因此养马业在当时得到了很高的重视。
这里面的一间是车马室,放置车辆的一间库房,汉代时陆地交通工具以乘坐马车为主,但乘坐马车有它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定,皇帝、诸侯王可以乘坐四到六匹马拉的马车,而且车内可坐可卧,并可以调节车内的温度,但一般的贵族却只能选用两匹马或一匹马拉的车了。
因为刘注是分封在彭城的一代楚王,所以可以使用四匹马拉的车。
可能大家已经留意到这一间墓室比我们刚才所看的马厩要大得多,为了防止塌方,所以古人特意掏空了四周在中间留下一根古柱,因为石柱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擎天柱。
像这种中心柱结构,它虽然与敦煌石窟的中心柱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功用和不同的性质,但仅就建筑的角度来说,至少在西汉时期墓室中就已经采用中心柱结构了。
这一间墓室顶部建筑结构为五坡顶。
现在再请各位随我到对面去看一下小车马室,小车马室面积非常小,只有5.9l平方米,也是四角攒尖顶。
出土了御手俑3件,陶马四件,都面北而立。
另外还有一些铁质车马器,其中马俑高长不过五十厘米,却塑造得骨胳奇伟,神彩飞扬,尤其是对马头的刻划,既符合真马的解剖比例,又突出了马的豪放个性,是国家一级文物。
现在各位来宾再看一下它所处的位置,不仅在主墓葬的正前方又在甬道的一侧,是不是很象现在厂矿企业门口的传达室和值班室呢?刘注之所以把车马室和马厩房放在路口,主要想通过这一切体现自己出巡时的车行队伍和守卫力量。
走过幽长的甬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刘注欣赏歌舞的礼乐器具室,作用和现在歌舞厅相类似,在汉代,从皇帝到贵族,官吏都好歌乐舞,达官显贵、富室巨商迷恋歌舞,而成为盛行一时的社会风尚,听歌观舞如同吃饭穿衣一样,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史载成帝皇后赵飞燕“丰若有余,柔若无骨”、“纤便轻细,举止翩然”可作“掌上舞”,故而有飞燕之名,每年秋天,成帝与她泛舟上林苑太液池,互相嬉戏。
一日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飞燕正兴致勃勃婆娑起舞如香偃于秋风,成帝怕他随风飘去,落入池中,便急忙拉住他的衣襟,可见她舞态是何等的轻盈。
当时在这里出土大量歌舞俑,舞俑皆为女性,舞俑右手上举,左手下垂双腿弯曲,双袖随舞姿摆动,作翩翩起舞势。
不过通过电视书籍,各位可以了解到以前的贵族特别会享受,在欣赏歌舞的同时,还要边吃边欣赏,所以在歌舞厅的一侧,特意安排了一间疤厨室。
作为厨房,专家从里面清理出大量的谷物,还有一些动物的骨胳,这些东西的放置,是因为中国古人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以后,只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所以他们会在厨房中放上炊具、餐具、食物等供其到了阴间继续享用。
众所周知,厨房中是少不了水的,所以设计者特意在外面打凿了一眼精致的水井,我们一同来看一下。
这眼水井打凿的虽然精致,但它是象征性的只有二十公分,里面的水却常年不干,水来自山上的石裂隙,如果有一天里面的水满了,那么它就会通过旁边的排水槽排出墓外,经墙角的渗水井到达地下石裂隙,整个排水系统自高到低,由东至西,经过专家测量知道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比甬道口高出527毫米,整个地势呈10/1000的自然坡度倾斜,这样就有利于水的排出。
81年清理时从水井里清理出很多果品核,有枣、桃、梅、李、杏、酸枣等六种。
这些果品大多在夏秋两季成熟,从而推断刘注下葬在8—9月之间。
这一间是刘注大人的武器库,并没有发现架上众多的兵器,这主要因为当时的兵器都是铁制品,早已锈蚀掉了。
武器库对于一个国家在军事上讲是至关紧要的地方,刘注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年对这一间武器库作了进一步的保护设施,我们回头就可以看到门前两块大塞石,就是堵塞武器库所用的,我想与我们现在所讲的防盗门的作用是相类似的。
这一间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小的一间,只有四平方。
我们看一下这一间厕所里面的设置,里面有两个盆用以洗手,这边还有蹲坑,后有靠背,下有踏板,右有扶手,可谓是汉代的高级厕所。
厕所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刘注的卫生间还是相当讲究的。
这一间是刘注的前殿,主要作用是理政朝拜宴炊宾客,由于作用重要,所以不仅选择了面积最大的连它所处的位置都相当特殊,这一点可以通过中部的擎天柱显示出来,因为它不仅高达四米,宽为一米,处的位置也在南北两条甬道的中轴线上,以此来显示这间墓室的重要性。
棺室作为墓葬的重要所在刘注把它安置在墓葬的中轴线上,但是他选择的方位很出人意科,居然在西首,这间墓室不仅是十五间墓室中打凿最精细的,而且清理出刘注封棺用的铁钉,又有八五年征缴的刘注的龟钮银印,因为古人一般印不离身,从而证实了这一间是刘注的棺室。
可能各位来宾已经看到这间墓室中有着一个巧合,就是墓室的西北角有着一个阴影,仔细看上去很象一个古人手拿着一卷书,面向东而立,西墙挂的照片是去年《汉刘邦》剧组在龟山汉墓拍摄外景时扮演刘邦的演员刘文治仿照着阴影而留下的,阴影的出现可以说给龟山汉墓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阴影?为什么阴影又出现在棺室?难道是两千多年前的楚王显灵?还是高明的设计师用巧饰这种物理现象的手段来惊吓盗墓者,从而保护楚王的遗体,这仍然是龟山汉墓之迷,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察。
可能各位来宾早已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按照当时的葬制,讲究的是前朝后寝,所谓的前朝就是我们刚看的前殿,因为龟山汉墓座东朝西所以后寝的位置应该在东首,更何况中国人一直以东为首,东为上首。
那么刘注的棺室为什么由东首转移到这一间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同去看一下刘注的原棺室。
按照习俗这一间应该是刘注的棺室,可是走到这里,不用我讲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抬头往上看,因为顶部出现一条很大很深的石裂隙。
裂隙边缘还有打凿过的痕迹,从而说明裂隙的形成早在2000多年前是山体的自然断裂层而不是打凿时出现的塌方现象。
有了这个石裂隙不仅使墓室看起来不美观,而且雨季时渗水现象严重,对保存刘注的尸体带来了不利,所以把棺木由这一间转移到了西首。
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一间做为棺室不仅仅因为它位于中轴线上,位于东首,而且它正对准龟山海拔的最高点,由这儿到峰顶的垂直距离是33米,这也许才是选择这一间作为棺室的真正原因。
到此刘注的10间墓室我们已全部看完,但若剖析汉墓,了解襄王刘注,还需追溯古时。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徐州的鼎盛莫过于西汉,在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立韩信为楚王。
次年有人报告韩信谋反,高祖将韩信降为淮阴侯。
将淮西的东海、彭城、薛郡三十六县(西至河南郸城、东至大海、南达淮河、北至山东、临沂、泰安、汶河)封给同父异母弟弟刘交,也就是第一代楚元王,后传八代依次是:第二代楚夷王刘郢客、第三代楚王刘戊、第四代文王刘礼、第五代安王刘道、第六代襄王刘注、第七代节王刘纯、第八代楚王刘延寿。
汉代诸候三国按当时制度,“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犹如一个独立的三国,因此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营造大型的陵墓。
西汉时期流行厚葬之风尤其
是汉武帝时达到了高峰,据后人所言“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入山陵”由此可见营造龟山汉墓时的历史背景。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道门被称为壶门,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壶门是通向帝王宫殿的通道口,而刘注之所以在墓穴当中留下这么一道门,是因为汉代的葬制讲究的是夫妻同墓不同穴,遵循的是灵魂合葬,也就是说生前夫妻两人分别各人打凿各人的墓葬,只有夫妻两个人都下葬以后,才能把中间的过道打通。
这种葬法延续了下来,现在苏北地区就因水浅地薄不能营建大型的陵墓,所以夫妻合葬时,只好在两人的棺木中间搭上一条木板,俗称仙人过桥,我们在发掘清理时根据夫妻两人墓穴中清理的古钱币考证出刘注比其夫人早下葬三年,也就是说,各位看到的过道是在刘注下葬三年以后由北面进行贯通的,这在当时被称为“开门寻夫”。
走过壶门后,我们来到了刘注夫人的歌舞厅,您会发现这间墓室的顶部结构和刘注的截然不同,它是拱形的上面还留有一些突出的小石包,很多人用现代的观点推测是现在歌舞厅里点缀的吸顶灯、射灯等灯光设施,但您想两千年前并没有发明电,哪里来的灯呢?这是因为当时人对宇宙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所以认为天圆地方,如果我们站在平面的地球上抬头所看的天体就是拱形的,那么如果把拱形的屋顶看成是天空的话,上方的小石包不是很象晚上所看的星星吗?我想他是希望这满天的星光能够照亮她阴间的生活。
在中国还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天上有一颗星地上就有—个有作为的人,而刘注夫妇为了向后人表明他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就特意在这间墓室中留下两颗正在脱离天空的流星。
我们一同来找一下,你已经发现了流星就点缀在擎天柱两侧,史书上对墓主人刘注有这么一段评价:“文襄继立,挺世英才”文指文王刘礼,襄就是襄王刘注,也就是说刘注在当时还是比较有作为的楚王。
您看经过两千多年这么漫长的岁月,他不是至今也没有落到地面上吗?
这一间是刘注夫人宴饮宾客的前殿,虽然作用与刘注的前殿相类似,但他的高度、宽度、长度远不如刘注那间,而且打凿也比刘注那边粗糙,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一点,就是两千多年以前,男尊女卑这一事实。
这一间是夫人的后寝,也是棺室,同样没有发现她的棺木以及尸体,这个棺木也是复制品。
当时推测这一间是夫人的棺室的根据是当时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冥钱,是陶制的和现在所讲的纸钱相类似,同时出土有一些五籽莲也就是女性用的一种化妆盒,从这一点来判断是女性的墓葬,能和刘注合葬的女性是谁呢?当然只有他的夫人,但是推测为夫人棺室的依据主要的一点是请各位留意一下棺木周围的地面,在棺木正前方40厘米踞墙20厘米处有一道凹线,这种凹线在棺的四周都有形成一种凹坑,其实凹坑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稳固棺木,在考古方面来讲叫棺床。
在汉朝时对棺床的制作非常讲究,一般采用汉白玉作成,那么刘注夫妇只在地上打凿凹坑说明他生前为官还是比较清廉的,按常理去讲刘注及夫人的棺室,应是相对称的两间墓室,而刘注是由于隔壁墓室出现裂隙才转移到西首。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所以夫人也打凿了一间厨房,留下了一眼水井,不过这一间厨房最有特色的是墓室东西两壁留有一对对称的凹槽,专家通过考证后,认为可能起到两种象征作用,第一您想这儿是作为厨房来用的,那么两个凹槽是不是很象现在厨房中所设有的壁橱、碗橱的作用。
还有一种说法,您想刘注有十间墓室,但他夫人呢?只有五间,也许是想向两边继续打凿,再打凿出两间来,也就是打凿到这种程度时,刘注的夫人已经奄奄一息,等待下葬了,所以工匠就只好草草收工留下凹槽象征两间没有完工的墓室。
你可能最感兴趣的就是浩大的地下宫殿为何只残留很少的陪葬品呢?当年的盗墓者是从哪儿进入墓穴?现在我们就一同来看一下当年盗墓者所走过的通道。
作为北甬道,它是夫人运送棺木的通道,当棺木进入棺室以后,这条甬道就应该由两层塞石将其严严堵塞,当我们在八一年首次发现时,这条甬道只有下面一层塞石了,上方的塞石早已被盗墓者拖出了墓外。
我们是通过在北墓道清理的两件不属于西汉中期的文物,一件“货泉”是三莽纂位时制造出来的钱币,证明西汉末被盗过一次。
一件是青瓷碟,托油灯用的小盘子,说明在魏晋南北朝二次大规模的官盗。
龟山汉墓比较有特色的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