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版幼儿动作发展.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序 1 2 3 4 5
动作项目名称 模仿画“十”形 画人画了三处 模仿画“口”形 会复制“口”形 画人画了六处
年龄/月 38.7 46.2 46.4 49.7 50.4
——范存仁、周志芳:《从出生到六wk.baidu.com儿童智能发展规律的探讨》,载《心理学报》1983年第4期
课件
① 前描述性绘画(3~4、5岁) 15~20个月,婴儿开始乱画。 2~3岁幼儿:可能会握笔,但也处于涂鸦阶段。 (纯前描述性绘画阶段) 3岁以后:画画时会设想自己要画的画的含义, 开始对画人和事物感兴趣,但此时仍能力不足。( 具备描述性绘画的意识和倾向)
7个月后:能同时玩两个物体。 8~10个月:开始学习操作动作,可以在物体上 做拍、擦、打、敲等动作。 12~15:可一只手固定容器,另一只手从中取或 向其中放物体。
课件
三、书写和绘画动作的发展
1、握笔姿势与动作发展 (1)(1~2岁)手掌向上的握笔动作 (2)(2~4岁)手掌向下的握笔动作 (3)(4岁后)手指握笔动作 (4)握笔动作的发展特征
内容:一、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 二、双手协调动作的发展 三、书写与绘画动作的发展 四、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课件
一、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
(一)抓握动作发展过程 1、 抓握反射(0~3个月) 2、前抓取行为 3、尺骨抓握(4~6个月) 4、钳形抓握(1岁左右)
课件
(二)抓握动作发展的规律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展。 2、由不成熟抓握模式到成熟抓握模式的发展。 3、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展。
——范存仁、周志芳:《从出生到六岁儿童智能课件发展规律的探讨》,载《心理学报》1983年第4期
行走动作的发展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发展婴幼儿的动作,使动作具有灵活性。 2、可以扩大婴幼儿认识的范围,使其能从各个 方面来认识物体。 3、为空间知觉、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做准备。 4、为最初的游戏活动做准备。 5、发展婴幼儿的独立性。
课件
对于婴儿爬行动作发展的教育建议
一、家长和教育机构应重视婴儿爬行动作的发 展。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婴儿爬行的环境。 三、充分考虑婴儿的个体差异和在不同月龄的 发展水平,营造丰富多样的爬行环境。
课件
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精细动作: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 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 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的任务。
课件
(三)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
1、初步掌握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2、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 念的产生做准备。
课件
二、双手协调动作的发展
双手协调动作:同时使用双手配合来操作物体 的动作。
年龄特点:4~5个月:能有意识向物体控制伸出 双手,并用双手抓住物体并保持在身体中线处。
6个月后: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根据物体 的大小张开手。
独立行动的倾向性表现为,婴儿对于自己认为 可以完成的动作,总是要求自己独立来完成,而不 需要成人的帮助。
课件
三、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1、较小动作的适应性发展 2、精细动作的协调
课件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表1 儿童大运动动作发展顺序
——范存仁、周志芳:《从出生到六岁儿童智能课件发展规律的探讨》,载《心理学报》1983年第4期
2、新生儿对迎面来的物体有明显的躲避行为, 如缩头、后仰、眨眼等。
课件
巴宾斯基反射:当触摸脚底时,脚底呈扇形张开 后蜷缩,出现在12—18个月期间,此反射的出现表 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
踏步反射:抱着婴儿直立,当其双脚接触地面 时,会出现像走路一样的迈步,这一反射在新生儿 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如不练习,在第8周时消失。
1、刚满2个月的胎儿便可利用头或臀部的旋转 ,使身体弯曲离开刺激(最早的胎动)。
2、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他类 似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
3、胎儿在5个月后逐渐获得了防御反射、、眨 眼反射等对其本能动作。
课件
(二)新生儿反射活动
1、新生儿阶段的反射活动达四十多种,常见的 有二十多种,如踏步反射、吸吮反射等。
运用物体动作发展的表现及意义:
表现:1、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活的动作, 使手开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具。
2、动作的概括化,把同一类动作动作推广到同 一类的物体上。
意义:1、初步掌握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 验。
2、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 念的产生做准备。
课件
(三)独立行动的倾向
此阶段由于婴儿能够自由地行动,并且逐步获 得了运用物体的动作的能力,
(2)拿的动作的发展 3岁左右:伸开双臂去探一个跑来的球。 4岁左右:在球到来的最后一瞬间伸手接住球。
课件
2、精细动作的协调
(1)要求协调性的小动作: 4岁左右:很好地使用汤匙自己吃饭; 5岁时能扣纽扣,会使用剪刀; 6岁:能自己系鞋带。
(2)绘画能力的发展 ① 前描述性绘画 ②描述性绘画
课件
表5 学前儿童精细动作——适应性的发展
课件
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
年龄特点: 8个月左右时能够腹爬(腹地爬行); 10个月左右时能够四爬(手膝爬行); 11个月左右时能够高爬。 发展规律:由低爬向高爬的发展。 平衡反应能力的增强。
课件
爬行动作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视觉悬崖实验 )
二、促进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
三、促进婴儿社会性情绪的发展。
顺序 1 2 3 4
表4 学前儿童大运动动作发展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走得好;能跑直线;双足在空中跳 跳跳蹦蹦;单足跳;追抓住大球
跑很远不摔倒 一只脚平衡;可以在水里游泳
年龄/岁 3~3.5 3.5~4.5 4.5~5.5 4.5~5.5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1987年英文版
课件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课件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大动作发展:儿童对自己的身体动作的控制, 儿童要学会在环境中移动自己的身体,如爬行、站 立、走动等。
精细动作的发展:儿童手臂和手指的动作、如 抓握、伸手取物等。
课件
二、乳儿动作的发展
(一)大动作的发展 1、爬行动作的发展 2、行走动作的发展
(二)乳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三)乳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 (四)乳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二)动作在心理发展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中起 关键性作用。 (三)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 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1、动作对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2、动作使个体的感知觉精确化。 3、动作是的婴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4、动作促进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并对其 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1.动作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2.动作使个体的感知觉精确化。 3.动作使得婴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4.动作促进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并对其 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课件
——范存仁、周志芳:《从出生到六岁儿童智能课件发展规律的探讨》,载《心理学报》1983年第4期
(二)乳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表2 3岁前儿童手的动作发展顺序
——李惠同、李世棣:《3岁前儿童集体动作发展的调查》,见《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
课件
(三)乳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
1、逐步学会拇指对其余四指的抓握动作,这是 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
课件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表2 3岁前儿童手的动作发展顺序
——李惠同、李世棣:《3岁前儿童集体动作发展的调查》,见《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
课件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3 1~3岁前儿童精细动作——适应性的顺序 动作项目名称
课件
②描述性绘画 4、5岁时,幼儿精细动作技能有了很大发展, 尤其是经过幼儿园的专门绘画练习后,能够较熟练 的绘画。 同时,这一时期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都发 展起来,帮助其发展描述性绘画技能,这时可以画 有很多内容的画,如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根据估 故事情节画画。
课件
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2、在抓握动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 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
课件
(四)乳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课件
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三)独立行动的倾向
课件
(一)婴儿行走动作的发展 表1 儿童大运动动作发展顺序
课件
简介: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并对个体的心理 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婴幼儿动作的发 展也是人们观察、评价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
主要内容: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动作的发 展进程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课件
一、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反射活动
(一)动作的发生:胎儿期的胎动和一些反射活 动是最早产生的两种动作。
课件
二、乳儿动作的发展
(一)大动作的发展 1、爬行动作的发展 腹地爬行:胸腹部着地,手伸向前方,利用手
臂的力量拖动身体前进,腿几乎不起作用。 手膝爬行:胸腹离开地面,依靠手和膝盖移动
前行。 爬行动作的年龄特点:7个月左右出现爬行动作
,10个月时:学会对侧身体协调爬行
课件
课件
2、行走动作的发展
表1 儿童大运动动作发展顺序
①握笔部位逐渐靠近笔尖 ②坐姿趋于垂直,手臂的支撑减少,手的动作 更加灵活、自由。
课件
2、绘画动作的发展
15~20个月,婴儿开始出现无规则、无目的的乱 写乱画动作。
2岁左右:能画一系列螺旋线或圆圈。 4~5岁时:能完成水平线、垂直线、圆圈等9种 图形水平,能够较熟练的绘画。
课件
绘画动作发展阶段: 1、乱涂阶段:获得手眼协调能力。 2、组合阶段:图形的出现和混合,开始用基本 几何图形。 3、集合阶段:将几个图形、图像组合。 4、图画阶段:图形数量增多,内容更复杂,绘 画动作更精确。
课件
四、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手的运动能和视线一致,按 照视线去抓取看见的东西。 发展阶段:
1.动作混乱阶段 2.无意抚摸阶段(2~3个月) 3.无意抓握阶段(3~4个月) 4.手眼不协调的抓握(4个月左右) 5.手眼协调的抓握(4~5个月之后)
课件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地、专门化动 作。
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三、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四、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六、从正向动作到反向动作。
课件
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二)动作在心理发展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中起 关键性作用。 (三)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 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学前儿童运用物体的动作比婴儿期有了很大的 提升,主要表现在:
1、学前儿童能够很准确地抛出物体并能准确地 拿回。
2、精细动作更加协调。
课件
1、较小动作的适应性发展
(1)抛的动作的适应性发展 乳儿期:无意识地抛出物体 婴儿期(2岁左右):有意识地抛出物体,多采
用向前抛的方式。 幼儿期(3岁以后):依据物体的特征抛出物体
从瓶中倒出小丸——按示范 搭两层塔 自发地乱画
从瓶中倒出小丸——自发地 搭四层塔 搭八层塔 模仿画直线 模仿搭桥
会挑出较长的线段 模仿画“O”形
年龄/月 13.7 13.9 14.6 17.7 17.8 23.5 26.9 28.9 33.9 35.4
——范存仁、周志芳:《从出生到六岁儿童智能发展规律的探讨》,载《心理学报》课件198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