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的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分析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分析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分析苍成友;李辉喜;刘鹏飞;彭星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8(11)11
【摘要】目的分析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患者均行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卡马西平治疗,不满意者应用曲马多胶囊治疗;观察组应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进行治疗。

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效果和疱疹消失时间。

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7、14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疱疹消失时间为(11.53±2.15)d,短于对照组的(16.75±2.62)d(P<0.01)。

结论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效果更好,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加快疱疹愈合,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苍成友;李辉喜;刘鹏飞;彭星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
【相关文献】
1.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
4.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52例
5.氦氖激光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患者的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顺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类精神病理性痛苦悲伤,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庞杂区域痛苦悲伤分解征.幻肢痛等.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凸起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4.各类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5.各类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6.癌性痛苦悲伤.7.非痛苦悲伤性疾病.如面神经麻木.面肌痉挛.颞关节杂乱分解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固执性呃转.自立神经杂乱症等.▲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白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饰病情.2.不合作患者.3.局部或全身沾染.4.有出血偏向者.6.局麻药过敏者.▲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消失,不需特别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眶下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眶下神经散布区痛苦悲伤.【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面部肿胀:打针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消失面部肿胀,打针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上颌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2.上颌神经散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3.上颌神经散布区毁伤性痛苦悲伤.【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局部痛苦悲伤:打针神经毁损药后可消失一过性痛苦悲伤加剧,一般不特别处理,轻微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痛苦悲伤.2.局部血肿:常由供给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轻微者冷敷可减轻或清除血肿.☞下颌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散布区域痛苦悲伤.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散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痛苦悲伤.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散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局部血肿:脸颊部软组织出血,一般不需特别处理,轻微者间断冷敷可减轻痛苦悲伤或清除血肿.神经毁伤:穿刺时轻微毁伤神经可消失中断数周的痛苦悲伤.☞颏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三叉神经痛.颌神经痛.2.颌神经散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局部肌肉萎缩:神经毁损药剂量不宜过大,防止局部肌肉萎缩.2.神经毁伤:穿刺过深,针尖刺入颏管易致神经毁伤.☞半月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1.各支三叉神经痛.2.三叉神经区域癌性痛苦悲伤.外伤或放疗后痛苦悲伤.3.三叉神经散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角膜溃疡.掉明:是半月神经节阻滞最轻微的并发症,消失角膜感到减退.角膜溃疡,甚至掉明.2.颅内出血:进针过深或重复穿刺可毁伤脑膜中动脉,导致颅内出血或血肿.3.穿刺部位肿胀:打针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消失穿刺部位肿胀,可间断冷敷减轻肿胀.4.头晕.恶心:进针过深针尖刺破硬脑膜或脑膜袖,导致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可造成头晕.恶心,有时表示为延迟性头晕.5.其他脑神经功效受损:患者消失视物隐约.复视及咽部不适.☞面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面神经痉挛.2.面神经炎.【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局部肿胀痛苦悲伤:打针无水乙醇后可消失打针部位肿胀或局部痛苦悲伤,一般不需特别处理.2.面神经麻木:治疗面神经痉挛药物剂量过大或浓渡过高,可致面神经麻木,表示患侧眉下垂.吵嘴下垂,眼睑不克不及闭合,流泪.流涎等,可中断数月至数年.☞枕大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颈源性头痛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枕后痛苦悲伤.2.枕大神经散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3.第1.2颈椎骨转移瘤引起的头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局麻药中毒:药物误入枕动脉可致局麻药中毒.ஐ㇏▲颈肩上肢的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固执性呃逆.2.反射性膈肌痉挛.【禁忌征】1.呼吸功效不全或有轻微肺部疾病者.2.严禁双侧同时阻滞.3.局部剖解不清或气管显著移位.受压者.【并发征】1.气胸.血气胸:穿刺点偏低.进针过深可刺破肋膜顶或肺尖导致气胸,刺破血管可致血气胸.2.局麻药中毒:注药前未细心回抽,致药液误入血管所致.3.Horner分解征:穿刺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可阻滞颈交感神经节,消失Horner分解征.4.声嘶:穿刺过深或药物剂量过大,阻滞喉返神经可致声嘶.☞颈椎椎间孔(椎旁)神经根阻滞术【顺应征】1.第2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痛苦悲伤.2.第4-7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颈部根性神经痛等.3.颈部外伤后神经痛,颈.上胸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可在影像导引下定位或神经刺激器准肯定位,用局麻药物复合抗炎镇痛进行神经根阻滞,治疗响应神经安排区的非癌性根性痛或癌性痛苦悲伤.【禁忌征】1.颈部畸形.2.颈部伟大肿物.3.气管受压.移位.4.禁忌双侧同时阻滞.【并发征】1.局麻药中毒:颈部血运丰硕,局麻药接收快,药物误入血管或用量大均可致局麻药中毒.2.喉返神经阻滞或Horner分解征:进针过深.偏内侧,或药物剂量过大,易造成喉返神经阻滞麻木,消失声嘶.掉音或呼吸艰苦.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消失Horner分解征.3.膈神经麻木:膈神经重要由C4神经构成,同时也接收C3 和C5脊神经部分纤维,进行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时,常可累计膈神经,患者消失呼吸艰苦.胸闷,甚至轻度发绀,双侧阻滞症状更显著.应实时给氧.帮助呼吸,加强肋间肌运动,保持足够通气量.4.全脊髓麻醉:穿刺时过深,进针偏向与椎间孔平行,针尖刺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注药后可致全脊髓麻木.5.局部出血或血肿:颈部血管丰硕,穿刺时操纵粗暴,毁伤血管可致出血.血肿形成,可榨取颈动脉.静脉及气管等组织.☞颈浅丛神经阻滞术【顺应征】落枕.枕后神经痛.耳大神经痛.颈皮神经痛及锁骨上神经痛等.【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局麻药中毒:局麻药误入颈外静脉可致局麻药中毒.☞肩胛上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颈肩部及肩胛部痛苦悲伤的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软组织毁伤引起的肩胛区痛苦悲伤.2.肩关节疾病的手段治疗,如肩关节脱臼手段复位.3.打针神经毁损药治疗肩部癌性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有出血偏向者.3.轻微肺气肿患者.1.气胸:穿刺过深,针尖刺破肋膜顶或肺尖可致气胸.2.神经毁伤:操纵进程中为查找异感重复穿刺,可致神经毁伤.☞臂丛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外伤.骨折.肿瘤等引起上肢痛苦悲伤,如肩臂软组织痛.肩周炎.上肢血管性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2.中枢性或末梢性上肢痛苦悲伤的辨别诊断.【禁忌征】1.穿刺部位畸形.沾染或肿瘤.2.肺气肿或呼吸功效不全者.3.有出血偏向者.【并发征】1.Horner分解征:臂丛神经阻滞并发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时可消失Horner分解征,多不需处理.2.喉返神经阻滞:多因药物剂量大引起,表示声音嘶哑.掉音.3.膈神经阻滞:一旦产生应实时给氧.帮助呼吸.4.全脊髓麻醉:进针偏向垂直于椎体,或进针过深,可能是药物误入蛛网膜下隙,致全脊髓麻醉.5.局麻药中毒:因为进针偏向垂直于椎体,或进针过深,药物误入椎动脉可致局麻药中毒.☞尺神经阻滞术尺神经安排区域内的痛苦悲伤.【禁忌征】1.骨关节肿瘤.畸形.骨折.血肿及沾染等.2.穿刺部位剖解平常.【并发征】1.尺神经毁伤:穿刺动作粗暴,或为查找异感重复穿刺,或将药液注入神经鞘内,可毁伤尺神经.2.出血.血肿:穿刺时刺破尺动脉,可造成局部出血.血肿.3.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胸背腰骶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胸外伤后痛苦悲伤,如肋骨骨折.胸壁挫伤等.2.胸部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3.各类神经导致的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肋膜炎等榨取或刺激肋间神经所致的痛苦悲伤,及胸前壁或侧壁的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禁忌征】1.有轻微的心肺疾病者慎用或不必肋间神经痛.2.局部沾染.【并发征】1.气胸或血气胸:盲目进针或进针过深,刺破肋膜及血管可致气胸或血气胸.2.局麻药中毒:注药前未细心回抽,局麻药误入血管所致.☞胸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顺应征】同肋间神经阻滞术.较之肋间神经阻滞术,椎间孔神经阻滞术可完整阻断胸前.后支及交感神经交通支的传导,可清除胸背部的痛苦悲伤.【禁忌征】同肋间神经阻滞术.【并发征】1.全脊髓麻醉:药量过大.注药过快致消炎镇痛液误入蛛网膜下隙,导致全脊髓麻醉.2.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3.气胸或血气胸:穿刺时毁伤肋膜.肺或血管可致气胸或血气胸.☞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顺应征】1.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急性腰肌扭伤及腰椎退行性变导致腰痛.2.腰椎间盘凸起症等引起的根性神经痛.【禁忌征】1.局部沾染.2.轻微心肺疾病.3.轻微出血偏向.【并发征】1.局麻药中毒:药液误入血管可致局麻药中毒.2.腰丛神经毁伤:穿刺时为追求异感重复穿刺可致腰丛神经毁伤.☞腰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椎硬膜外前侧间隙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臀上皮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术【禁忌征】【并发征】☞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下肢神经阻滞术☞股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闭孔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坐骨神经阻滞术【顺应征】【并发征】☞腓总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隐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踝部腓浅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部胫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踝后胫后神经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交感神经阻滞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胸交感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椎管内神经阻滞术☞颈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胸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部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骶管硬膜外间隙阻滞术【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局部打针疗法▲颈肩上肢部打针☞颈椎关节突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肩关节及关节四周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肘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肱骨外上髁打针(在409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肱骨内上髁打针(在410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桡骨茎突打针(在409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腕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掌指关节打针【顺应征】【并发征】☞指间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屈指肌腱鞘打针(在405页)【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胸背腰骶部打针☞肋横突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腰椎关节突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棘突间韧带打针(412页)【顺应征】【禁忌征】☞第三腰椎横突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下肢部打针☞臀中肌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内侧副韧带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膝外侧副韧带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踝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跖趾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趾间关节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跟骨打针【顺应征】【禁忌征】【并发征】。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52例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52例
谭 宪湖 谭冠 先 唐 小松 何 睿林 沙 文昆 周广 明 王 凌。 陈旭清
南 宁 5 0 2 ) 3 0 1
( 西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麻 醉 科 广
摘 要 目的 : 察 口服 加 巴 喷丁 联 合 神 经 阻 滞 治 疗 头 面 部 急 性 带 状疱 疹 痛 的疗 效 。方 法 : 面 部 急 性 带 状 疱 疹 痛 5 观 头 2例 。 随 机

8 6 ・ 8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GUANGXIMEDI CAL UNI RS TY 2 8 De ; 5( VE I 00 c 2 6)
RE I ,
加 巴喷 丁联 合神 经 阻滞 治 疗头 面 部急 性 带状疱 疹 痛 5 2例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1 R 5 . 2
带 状 疱 疹 是 由 于 水 痘 一 带 状 疱 疹 病 毒 引 起 的 病 毒 性 皮
12 治疗 方法 : 组 患 者 均接 受 抗 病 毒 药 物 治 疗 , . 两 阿昔 洛 韦
1 / g , 0 mg k 静脉 点滴 , 天 2次 , 续 7 d 每 连 。炉 甘 石 洗 剂 受 损 皮 区涂 敷 。观 察 组 给 予 三 叉 神 经 分 支 阻 滞 + 星 状 神 经 节 组 滞 +皮 损 区皮 内或 皮 下 注 射 + 口服 加 巴 喷 丁 胶 囊 综 合 治 疗 。 皮 损 区皮 内或 皮 下 注 射 , 3d每 天 1 , 后 隔 2 d注 射 1 前 次 以
次 。患 侧 三 叉 神 经 分 支 阻 滞 , 天 1次 。7d为 一 疗 程 。药 隔
液 配制 : 利 多 卡 因注 射 液 5 mL+ 地 塞 米 松 注 射 液 5 1 2 ~ O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第第第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度。

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神经阻滞途径: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ⅱ. C 2、C 2横。

处进 5.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临床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气管旁入路,即在胸锁关节上2.5cm 与前正中线外侧1.5cm 相交处向第7颈椎横突基部穿刺,用手指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针尖遇骨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常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并要注意防止气胸、全脊麻和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脊柱区(3阻滞麻醉)1.硬膜外隙阻滞麻醉(1)后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②层次: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2)旁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隙(再进针→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2.蛛网膜下隙穿刺和腰麻(基本同硬膜外隙阻滞)①穿刺部位:L2、3,L3、4或L4、5腰椎之间②层次: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腰椎区域)3.骶管阻滞麻醉俯卧位,将示指和中指的掌面放在两个骶骨角上,以45°角在两个骶骨角之间刺入,当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几乎与皮肤平行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向前进针(T1~4)﹣3=Moore深度,即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即可注药4.正中神经阻滞(1)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平肱骨内、外上髁之间切取肱动脉搏动,在其稍内侧垂直刺入3~5cm,出现异感后注入局麻药。

疼痛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疼痛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3.适应证 原发或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
4.并发症 口内法并发症较少。侧颈法进路与颈动、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面神经等邻近,可发生出血和邻近神经麻痹。故不宜行神经毁损。 五、星状神经节阻滞 1.应用解剖 星状神经节由颈3~7和胸l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包含胸2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长1.2~ 2.5cm,宽0.5~1.2cm。其节前纤维始自Tl~10,节后纤维皮肤分布区为C3~T12,以C6~T5分布最多。
*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该区域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神经痛及其它疼痛。 4.并发症 (1)面部水肿 严重者可早期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2)皮下出血、血肿 ,重者3~5日方可恢复。 (3)乙醇神经炎:应尽早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4)视力障碍:针尖刺入眶下管过深使药液渗入眶内, 或在眶下管内刺破血管后出血,使眶内压升高,出 现复视、眼球突出、视力障碍及眼球疼痛等。
*
(三)上颌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上颌神经由三叉神经前部经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穿圆孔出颅,在翼腭窝内发出翼腭神经节支、颧神经支、眶下神经支和上牙槽后支。眶下沟的分支有上牙槽中支和前支。翼腭窝内发出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连接,加入神经节的眶支、鼻支和腭支。与上颌支相关的疼痛包括:下睑支,支配下睑皮肤黏膜。鼻外支,司鼻外侧后部皮肤。鼻内支,分布于鼻前厅皮肤。上唇支,分布于上唇及附近颊部黏膜。腭大神经,分布于上颌后部黏膜。
*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3支痛。 4.并发症 (1)出血;咬肌麻痹;味觉障碍:乙醇三叉神经炎; (2)三叉神经全支阻滞。
*
二、半月神经节阻滞 1、应用解剖 三叉神经发自桥脑,含运动和感觉两种纤维。主要司颜面部运动觉、位置觉、精细触觉和痛觉。小部分运动纤维来自桥脑三叉神经运动核,司咀嚼肌运动和咀嚼肌本体感觉。 2.操作方法 (1)侧入法:阻滞同下颌神经阻滞点下1cm。 (2)前入法:仰卧。穿刺点为口角外2.5~3cm处。用9~10cm长21G穿刺针,正面观针尖正对同侧瞳孔(的正后方),侧面观针尖正对同侧颧弓根部关节结节(针干沿穿刺点与关节结节形成的平面针尖指向瞳孔推进),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陈伟国【摘要】Traditional nerve block is closely related to clinical experience,with low success rate and poor safety.In recent years,with nerve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rapid development,make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way of clinical nerve block,the technology to avoid the damage on the surrounding importa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reduced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block.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rve block under ultrasound-guided.%传统的神经阻滞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成功率低、安全性较差.近年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使临床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阻滞效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4页(P260-263)【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应用【作者】陈伟国【作者单位】321083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洋埠医院超声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R445.1传统的神经阻滞常借助人体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异物感或采用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来寻找神经,阻滞成功率低、安全性差[1]。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7.舌神经阻 滞麻醉
8.颊(颊长) 神经阻滞麻 醉
第三节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
晕厥
过敏反应
中毒
注射区疼痛 和水肿
血肿
感染
注射针折断
暂时性面瘫
神经损伤
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 牙的唇(颊)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
三、阻滞麻醉
舌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与下牙槽神经向前下方并行,经过翼内肌与翼 外肌之间,在相当于下颌神经沟的水平时,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的前 内方约1cm处。
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往下前行,在颞肌止端上份进入颞肌鞘膜,在下 颌支前缘内侧,与颞肌腱纤维平行往下。大约在相当于下颌磨牙眊面,颊 神经离开鞘膜,即成终末支分布于颊部及下颌第一、二、三磨牙及第一前 磨牙颊侧牙龈、骨膜及附近的粘膜组织。
三、阻滞麻醉
三、阻滞麻醉
三、阻滞麻醉
6.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张口,下颌眊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 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角。 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眊面1cm并与之平行。按上述的 注射标志进针,推进2.5cm左右可达下颌骨骨面的下 颌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醉药1~1.5ml。 麻醉区域及效果:
1.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1.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三、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物注射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 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tuberosity injection)。本法适眶下神经出眶下孔,故又称眶下孔或眶下管 注射法(infraorbital foramen or canal injection);将麻醉药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 以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 分为:
口外注射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神经阻滞麻醉》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神经阻滞麻醉
REPORTING
目录
• 神经阻滞麻醉概述 •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与技术 • 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 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 神经阻滞麻醉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PART 01
神经阻滞麻醉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神经干或神经丛 周围,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使相 应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对于肥胖或畸形患者,可能存在定位困难;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颈部手术,可能不适用。
PART 02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与技 术
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特定区域的疼痛感消失或减弱,从而达到麻 醉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神经周围,使药物与神经末梢结合 ,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PART 04
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 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局部麻醉药中毒
由于注射入血管或注射过量所致 ,表现为头晕、耳鸣、口舌麻木 、呼吸困难等。处理方法包括立 即停止注射,给予吸氧、抗过敏
药物等。
神经损伤
由于注射部位不准确或药物刺激 所致,表现为相应神经支配区域 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处理方法包 括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物理治疗
神经阻滞麻醉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
01
神经阻滞麻醉将与区域麻醉、全 身麻醉等其他麻醉技术相结合, 实现多模式联合麻醉,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和效果。
02
神经阻滞麻醉将与疼痛治疗技术 相结合,如神经调控、物理治疗 等,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更加有 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前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摘要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的疼痛,对于难治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抑郁症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过去常用体表定位法进行阻滞,近年来超声在疼痛科普及应用后,超声引导下SGB逐渐成为主流。

本共识总结多位专家临床经验,从星状神经节的解剖、SGB适应证及禁忌症、阻滞方法、药物选择及疗程、疗效评价、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来介绍此项技术,供指导临床应用。

01前言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

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眶上神经阻滞
[适应证] • 眶上神经痛患者 • 眼眶上部带状疱疹痛 • 上述范围带状疱疹遗 神经痛 [禁忌证] • 局部感染 • 患者不能合作 • 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Supraorbital/Supratrochlear Blocks
Landmark - superior orbital rim
(2) 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 直至口角的皮肤。
(3) 舌神经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 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 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 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 觉的刺激。
眶内法阻滞不宜向眼球方向穿刺,避免损伤眼球,余同眶上神经阻滞术
上颌神经阻滞
[适应证]
• 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 或癌性痛
• 该部位带状疱疹或带 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上颌手术麻醉镇痛 • 创伤继发性或放疗后 疼痛
[禁忌证] • 注射部位感染 • 患者不能合作 •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上颌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神经,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 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1) 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 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2) 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 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 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 控制泪腺分泌。 (3) 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 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 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 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4) 翼腭神经:神经节支,为2~3条神经分支,从上颌神经主干 行经翼腭窝上方的一段发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后分布 于腭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腭扁桃体。
神经阻滞(解剖部位)分类:
① 脊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胸及腰部椎旁神经阻 滞、臂丛阻滞、枕神经阻滞、颈丛阻滞、其他末梢 神经阻滞。 ② 交感神经阻滞:腹腔神经丛阻滞、胸及腰部交感神 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 ③ 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阻滞:骶管阻滞、蛛网膜下 腔阻滞、硬膜外阻滞(颈部、胸部、腰部)。 ④ 脑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面神经阻滞、三叉神 经阻滞等。
三叉神经
• • • • • • •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下颌神经 颏神经 耳颞神经
三叉神经解剖
•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 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自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 移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的前内侧,随下颌神经 分布至咀嚼肌等 •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结内, 此结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前面。三 叉神经结有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 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腹侧面入脑后, 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 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
下颌神经解剖
混合神经,最粗大的分支。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 分为许多支。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 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 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1) 耳颞神经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 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 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
• 退针后轻压穿刺处3~5min后,由于眶上孔 变异较大,仅有20%左右的操作可以刺进眶 上孔。 • 大多数操作只要找到异感,即证实刺中眶 上神经即可注射局麻药。
•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阻滞眶上神经,可以沿 眶上缘向眶内进针0.5cm注射药液也可以阻 滞该神经。
注意事项
• 消毒液过多,进入眼内造成角膜化学性损 伤。 • 穿刺时术者左手食指应该一直注意保护患 者眼球,避免穿刺针误伤眼球。 • 穿刺针一旦刺进眶上孔后,进针深度不应 超过0.5cm。 • 治疗当天不要洗脸,避免针眼感染。
(4) 下牙槽神经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 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 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 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 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 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 的皮肤和粘膜。
Infraorbital Block
Landmarks - canine, infraorbital foramen
下颌神经阻滞
[适应证] • 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 支神经分布区域的疼 痛。 • 2、该区域癌痛、外伤、 放疗后疼痛。 • 3、该部位带状疱疹和 疱疹后遗神经痛。 [禁忌证] • 注射部位感染。 • 患者不能合作。 •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头面部疼痛的神经阻滞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水源
• 神经阻滞:在末梢的脑脊髓神经节、脑脊髓神 经、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神经旁 注入药物或以物理方法将针刺到神 经给予刺激,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作用机制
减少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内流 降低动作电位幅度
抑制动作电位
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
Duration of action
Dependant upon protein binding and blood supply.
• 物理性神经阻滞:加热到80℃进行神经阻滞的电 凝法,冷却到-80℃的冷冻神经阻滞,用机械性损 伤方法进行的神经阻滞,它是对面肌痉挛用面神 经穿刺压迫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 “封闭”与“神经阻滞”。两个不同的方法和概 念。“封闭”,用低浓度局麻药在脏器周围环形 注入。可阻止强烈的刺激向中枢传导,促进中枢 神经的负诱导和保护性抑制,例如,肾囊封闭, 是用0.25%普鲁卡因100ml,注入于肾囊周围,简 称“肾周封”,以防止在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 修补术时强烈的反射向中枢传导。
• 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 重新进针不超过所设定标记处。 • 穿刺过程中如果患者无放电样反应,可用针尖向左右作扇 形寻找直至颧骨以下,上唇或鼻翼出现异感,且无其它不 适。 •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针柄,仔细回吸无血,注射1%利多 卡因1.5~2ml,观察患者至疼痛消失。 • 可再注入局麻药1~2ml,注射曲安奈德5~10mg/0.5~1ml, 或注射神经损毁药0.5~1ml。
眼神经
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 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 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 部分鼻腔粘膜)。
(1) 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 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 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 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 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 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 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操作步骤
• 患者平卧位,头向前视,在患侧 眶上缘内1/3处或在眉中间可触及眶上切迹, 或用手指或圆珠笔尖诱发出疼痛板机点作 为穿刺点。 • 常规消毒后,用6~7号短针垂直刺入切迹, 针尖触及骨质之前可有异感,如果先碰到 骨质无异感,针的方向应轻轻做扇形移动, 寻找异常感觉或诱发出疼痛板机点,穿刺 到位后即可注射1%利多卡因0.5~1ml。
操作方法与程序
• 取患侧向上卧位。
• 体表定位:确定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或称 为“乙”状切迹中点。
• 要求患者微张口,在两中点之间作一连线, 取连线下1/3确定为穿刺点。 • 常规消毒范围应包括外耳廓。
• 用治疗巾铺在穿刺点上缘,在穿刺点皮内 和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1.5~2ml。
• 用带有深度标记的10cm长,7号 穿刺针垂直 进针2.5~5cm到翼突外板,将标记置于距离皮 肤1cm处。
滑车上神经滞
• [适应证] • [禁忌证] • 滑车上神经痛。 • 局部感染。 • 滑车上神经带状疱疹。 • 不能合作的患者。 • 有全身出血倾向者。 • 上述神经带状疱疹后 遗神经痛。
操作方法与程序
•平卧,取头正中位 •消毒后用5号短针距鼻 正中线外侧1.5-2cm处 刺入鼻根背部与眉弓 交汇点,注入1%利多 卡因2ml •注射药液后拔针,轻 压3~5min
注意事项
• 确认穿刺针尖进入眶下孔后,即可注药,不必进针 过深,避免神经损伤。 • 注射局麻药后对穿刺点持续轻压3~5min,可以避免 局部出现血肿。 • 注射神经损毁药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 奈德5~10mg/0.5~1ml以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 出现肿胀后嘱患者不要进行局部热敷而应间断予以 冷敷,直至肿胀消失。 • 消毒时避免消毒液进入眼内,穿刺时始终用左手食 指保护眼球,避免穿刺针尖划伤眼球。 • 治疗后患者不要洗脸,避免感染。

注意事项
• 治疗后局部血肿,用冰袋间断冷敷能迅速消除 血肿。 • 无论注射何种药物容量均不宜过大。 • 注药后对穿刺点持续轻压3~5分钟,可以避免 局部出现血肿。 • 穿刺时应缓慢进针,避免反复穿刺,穿刺深度 不宜超过设定标记,以免将穿刺针刺入口腔内, 注射神经毁损药引起口腔粘膜损伤。
眶下神经阻滞
(5) 咀嚼肌神经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 有咀嚼肌。
操作方法与程序
• 平卧,取头正中位,于颧弓至下颌切迹中点下1/3 处为穿刺点。
操作方法
• 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拇指压住眶下缘 保护患者眼球。 – 在该点穿刺,出现落空感,即表明针尖进入眶下孔 内,此时患者出现放射至上唇异感。 – 也可该点内下方1cm为穿刺点,用3.5cm长,7号针 向外上方,刺入0.5~1cm深,即可达眶下孔,用左 手固定针柄,回吸无血,注射1%利多卡因0.5~1ml, 1~2min后患者眶下区出现痛觉消失确认阻滞成功, 拔针后轻压穿刺处3-5min。 – 用神经刺激器能准确确定该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