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促使数学 建模 高效
达成 , 让 学生用数 学方 法解决 现实生活中
生: 根据比赛 总成绩我们判 断第 一组
获胜 。
“ 5 - 3 = 2 ” 以更 多的“ 模型” 意义。 ( 三) 运用数学模 型 , 解决 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 把实 际问题抽象 为数 学问 题, 通过解 决数学 问题 , 培 养学生 的数学
成 了解 题 模 型 。
( 一) 创设 问题 情境 , 渗透建模思想
创设 问题 情 境 就 是 教 师 根 据 小 学 生
更多地关 注“ 有趣 、 好玩 、 新奇 ” 的心理特 点, 适 当地 给学生 布置“ 问题陷 阱” , 设置 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 , 对学生的大脑皮
结构 。 如,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两幅图 , 让
蠡
小学数学 “ 建模 ’ ’ 教学策 略
口江 苏省盐城市解放路 实验 学校 钱仕平
一
【 关键词 】 , j 、 学 数 学 建模 教 学策略
个算式来表示 , 板书 : 5 - 3 = 2 。 师 :你能说说 5 表示什么 吗?3和 2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1 2 A 一
力量。
题, 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之
为数 学建模 。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 的思考 方法 , 是运用数 学 的语 言和方法 , 通 过抽 象、 简化, 建立能 近似刻 画并“ 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一种强有力 的数学手段 。 二、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①引导建模 , 找关系式 。
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究【摘要】目前,数学建模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
在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能力应用方面上,数学建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也得到了逐步运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小学数学建模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积累了很多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上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是数学思考方法之一,是数学语言与数学方法的运用,经过抽象,简化构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教学手段。
简而言之,数学建模,即利用数学语言对现实现象的描述过程。
其中,现实现象,包含了具体的自然现象,也包括抽象性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几种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一、预设问题策略一般要求下,在预设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选择素材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真实问题,引起血红色呢个观察、操作、思考等具体的学习兴趣和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搜集资料的方法。
[2]②小学数学模型的典型范例是呈现给学生的问题,一般的数学建模,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反映。
③从本质上讲,预设问题是老师的工作,但是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但要关心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有学生参与,还要关心在设计问题中是否关心了问题的本身。
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主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方面上,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要从新旧知识、观念、方法和经验的冲突上提出问题。
在选择素材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要充分的考虑素材是不是几个人合作才可能完成的,还是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建模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和具有多样性的,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合作探究,而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作用,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要进行实践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展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五、加强数学建模实践的应用。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数学建模实践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真实的数据和案例,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和模型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
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数学模型建模的意义数学模型建模是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问题,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数学模型建模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数学模型建模的过程数学模型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问题理解、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验证模型。
首先,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然后,他们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式。
接下来,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问题的解答。
最后,他们需要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解答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数学模型建模的实际应用数学模型建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环境、交通等。
在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建模活动。
例如,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抽象成一个最短路径问题,学生可以使用图论的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最佳的交通路线。
又如,一个农田的灌溉问题可以抽象成一个优化问题,学生可以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最佳的灌溉方案。
四、数学模型建模的教学策略在开展小学生数学模型建模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
再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问题。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建模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基于建模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建模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意识到,小学校园内部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主要就是因为小学阶段是人类成长中最为基础的知识学习阶段,只有做好基础的铺垫,才能够实现未来的发展。
本文则是结合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到建模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渗透策略,希望能够基于有效的思想理念,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的发挥建模思想的优势,以此为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关键的时期,如果能够有效地把数学课堂上的建模思想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那么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全新路径,因此教师还需要意识到建模思想的重要性。
本文就是以建模思想为核心,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全新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实实在在存在的原型,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设定全新的目标,真正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工具了解数学结构,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后续的良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意义第一方面就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因为学习的兴趣形成后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开发自我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思想意识,也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各项数学活动之中。
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建模的思想使学生对课堂中的内容有着清楚的掌握,真正的在建模思想引导下,发现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因为建模思想属于一种先进的思考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把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第二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需要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实践的能力,更是需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对数学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时,提高学习的效果以及对于知识应用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些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是现代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本文旨在研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以提供给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这两项活动的参考。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策略:1. 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数学建模的实践机会,例如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调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
3. 指导建模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强调团队合作: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鼓励创新思维:数学建模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策略:1. 设计引导性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 提供适当的支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
4. 提倡合作学习: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强调反思总结:在数学探究活动的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有哪些怎么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
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有哪些怎么培养小学生建模能力1、重视建模教学,激发学生建模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强调,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重视建模教学。
2、通过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数学建模教学,或是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不强,造成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较难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建模教学。
要转变数学教学的理念,提升数学建模教学的意识。
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对教师数学建模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数学建模的教学能力。
可通过观摩其他教师优质数学建模课来提升自身建模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学校教师集体研讨交流来提升建模教学能力。
3、开展建模活动提高学生建模兴趣。
由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与概括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等要求较高,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建模存在畏难情绪,影响了建模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举办各种数学建模活_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魅力,体会数学建模成功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兴趣。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如下:1、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在当前的格局下,数学教育一般侧重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而建模思想则不同,它主要侧重于由学生自行探索学习规律,对于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下复杂的数学问题,建模思想主要的作用在于讨论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推导出数学模型来总结掌握的数学关系,它培养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有助于启蒙初中学生数学学习。
初中生有着其特殊的思维特点,对于知识的掌控能力强,对新方法的适应能力也强,施教者对其的建模思维的培育也较为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并使其付诸应用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建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它和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因此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占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先通过对数学建模的概念,过程等描述,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为小数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3)求解模型
在经历过自主建立模型的过程之后,对这个模型进行解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实这也就是验证的一种方式,判断自己构建的模型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需要我们自行对它进行查找和解决,贵阳公交加深了学生们对这道题的印象。这个环节是离不开实际情况的推理,从而判断前面两个环节是否是正确的思路。
(2)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需要避免逻辑抽象问题,需要我们从根源找出问题的结构,从而找到合适的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需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信息进行提取,需要对重点信息进行摘要筛选,这样比较简单明了。然后就是在建立模型的同时,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操作能力,在图形的方面进行具体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这个活动的策划者和引领者,需要多多利用一些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体验,真正的为数学的核心教学做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我们光凭脑子去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有些时候数学建模则可以帮助我们认真的去了解这道题,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是我们长大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了解数学,因此数学建模的策略就显的尤为重要,一下就是本文对数学建模策略的探讨。
我要加一些问题,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解答出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才会建模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当我们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将它形象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以上策略,在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提高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比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拥有的贡献。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二、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与特点1. 内涵数学模型思想是指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
它是一种抽象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数学的方式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主要表现为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1.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1)设置合适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方式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学运算、图形变换等,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分享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启发。
(3)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1)实地调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内外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调查来发现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数学模型思想。
(2)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来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4. 注重数学模型思想的跨学科融合(1)与自然科学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模型思想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科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2)与信息技术融合: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模型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建模培训,对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足。
难以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
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数学建模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对数学建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教师可能认为数学建模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培养学生数学 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途径
1 2 3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 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兴 趣小组、数学建模挑战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 炼数学建模能力。
强化数学建模思维训练
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不足
01
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统计
等,但一些学生在这方面掌握不够扎实,难以进行复杂的数学建模。
02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
于实际问题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数学建模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深入学习数 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
开展数学建模实践培训
组织教师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如模拟数学建模竞赛、案例研究 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数学建模研究
支持教师开展数学建模相关的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数 学建模素养。
02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概念和作用
数学建模的定义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学建模已成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学校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也逐渐受到重视。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探讨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面对无法确定的复杂问题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思维、协作思维、信息素养等。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评价、判断、推理,从而决定行动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对模型的评价和修正等方面。
创新思维是指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积极探索新领域,寻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创新思维体现在对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法和模型的创新构建等方面。
沟通思维是指运用各种交流方式向别人传递信息,双向交流,共同理解问题,加强对话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沟通思维能力体现在对问题的清晰表述和模型的交流与借鉴等方面。
协作思维是指能够与他人和谐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协作思维能力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协作分工、信息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
信息素养是指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信息素养能力体现在对问题相关信息的搜索、筛选、分析和利用等方面。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可指导学生在数学建模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1、加强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
特别是对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清问题提出者的信息需求和解决目标,搜寻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
同时,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评价。
2、提高模型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表达方式,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为合适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起点过程及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起点过程及应用策略一、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起点1. 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起点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建模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数学思维,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数学建模学习和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数学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为小学数学建模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引导探究问题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起点还应该是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知识、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真实世界问题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需要引导他们逐步探究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式逐步发现问题的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让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起点还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在数学建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抽象问题,还要学会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并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建模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实验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真正学会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1. 强化实践应用2.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小学数学建模的应用策略还应该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参加跨学科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优化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和发展,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究引言: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小学数学建模教育可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将数学模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大多数模型之间的本质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将数学建模与计算理论相结合,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
1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和发展1.1 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传授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观察和比较,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探索和应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大学就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教育。
与此同时,一些中学也开设了不同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是依托实验室建立的主要培训课程,为此,一些中学还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实验室。
随后,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建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2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2.1 可以落实数学课标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建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普及,数学建模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1.docx
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1——以“分数与除法”为例摘要:数学建模素养作为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数字化教学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充分融合,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充分对接,呈现出智能化、开放性的交互式教学体系,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本文以课例“分数与除法”为例,探讨借助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引导学生建构模型、应用模型,发展数学思维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在小学阶段,数学建模重在让学生在预设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参与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学模型,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建构知识从相对简单到相对复杂,从相对具体到相对抽象。
这就导致了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辅助现代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先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理论角度剖析课时内容。
在教学实践方面,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论分析分数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文“fangere”,是分开的意思。
通常用来表示一个被分开的整体的各个部分。
小学数学教材对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分数的另外一种定义是“分数是整数q 除以整数p(p≠0)所得的商。
”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一半以上的学生仍然采用小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仅有部分同学会自觉地用分数表示结果。
这说明“分数作为一种数”的意识不高。
[1]分数源于除法的需要,从数学的观点来看,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商恰恰是分数意义最本质的反映,符合数系扩张的数学思想。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帮助学生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延展到“分数的商定义”。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建立模型。
学生可以先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思路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境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学生可以提出加总数后除以总个数的假设,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学生可以逐步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类。
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并根据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接着,帮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
学生可以通过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并将所得结果与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
学生可以对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并计算平均身高,然后与之前建立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求解和结论总结。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和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问题求解,并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和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数学知识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小学数学建模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建模策略初探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
数学建模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小学生作为数学建模的初学者,需要通过一些策略和方法来进行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小学数学建模的策略和方法。
一、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1.1 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和预测的过程。
通常包括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验证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模型等步骤。
小学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小学数学建模相对于高年级的建模具有一些特点,包括题材和难度的限制、解题思路的引导和培养、数学应用的初步探索等。
二、小学数学建模的策略和方法2.1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 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大小和比较、加减法、乘除法、图形等。
在数学建模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选择公式、图形、运算符号等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3 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小学数学建模可以借助一些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支持,比如图形工具、计算器等。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建模中灵活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2.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建模通常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建立模型、分析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5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小学数学建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一、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建模能力被认为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建模能力是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求解的能力。
具有建模能力的学生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一个领域应用到其他领域。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并为实际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建模能力的培养1.了解实际应用教师首先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建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比例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如衣服的尺码、食品的配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模型在实际中的意义。
2.激发求解问题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分式时,可以设计分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式的应用和求解问题的乐趣。
3.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建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程时,可以通过解决复杂方程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实践是建模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规范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小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事例1.乘法运算的应用当学生熟悉乘法运算后,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乘法运算求解实际问题,如“小明一共有6个馒头,每个馒头可以分成3份,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此题目的解答用到了乘法运算,将6乘以3即可得出分成的最多份数,即18份。
2.比例的应用在国家中考中,每年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数学题目,比例是其中一大考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应用到数学学科中。
例如,让学生计算某种混合食品的配方,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推出合适的生产计划,从而将现实应用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博学多思273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刘媛媛摘要:“数学建模”既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模式,作为思想在小学中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模型概念,有助于学生发展学科素养;而作为模式,则可以使教师抛弃原有的老旧教学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实际问题以模型的形式向学生展现。
因而如何将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则成为教师要努力的关键,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随着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们慢慢发现“数学无用论”是荒谬的存在,并意识到数学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从小抓起。
但是由于其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因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都非常的困难。
为了贴合学生的特点使教学更加方便、有成效,数学建模就成为目前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略。
但是由于教师对其应用意义和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其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并未得到教学最优化。
由此可见,为了使其更具实际意义、真正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不断探寻问题解决的最优途径。
一、小学数学建模的意义与目标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其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发现数学素养以及建模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某一方面优秀人才的硬性标准。
这时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的结合就成为现阶段教育的重点。
除了以上所说的社会意义外,这一方略的使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公式、理论等抽象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终使其能将模型思想实际化,达到为实际问题服务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1、从根本出发,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建模在大学中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其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方略,因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理解并运用这一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
幸而数学建模对小学生并未做过多的强求,相比于大学阶段使学生以论文形式探索问题,将理论延伸到实际的要求,小学阶段就过于宽松,只需要学生以此为桥梁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即可。
因而,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认识建模,有应用其探索理论,解决难题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优化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率,文章首先论述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其次分析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再次阐释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条策略。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数学建模也是实现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
因此,数学学习与实践应用对数学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数学模型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优化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发展
(一)数学建模教学核心概念界定。
陈修臻认为数学建模教学即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数学课本知识,将抽象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开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活动
[1]。
总的来说,数学建模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甚至是一种具体的策略方法,所以数学建模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而在探索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以来,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的课程,其中理工科院系较多,这些院校在实践探索中建设了一批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实验的教材,相关的课堂教学也各有特色;同时,部分初、高中开设不同形式的数学建模校本课程,一些中学还建立了数学实验室,数学建模成为依托实验室开设的主要教学课程。
相较而言,当前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参要求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儿童数理思维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数学建模教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是落实数学课标的需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建模教学已扩展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建模成为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这实际上要求学生把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作为探究性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3]。
(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是创新数学教学的需要。
数学建模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方法,它在课堂上实现了创新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前枯燥乏味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开放式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互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各自发表意见、探讨规律,让学生在体验数学魅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工具。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针对的是6~12岁的儿童,儿童的推理能力开始发展,能尝试着从多个角度进行抽象思维,已经初步具备了建模所需的心理素质和建模学习的基础,是发展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关键时期。
所以,教师在小学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注意把握难易适度的问题,根据维果茨基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要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贴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可能性,调动学生学
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一般是作为导入环节进行的,时间占比较少,但却是一节课开始的关键。
首先,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求趣味性强,可操作的空间大,并且能够结合生活实例。
具体而言,创设情境应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导入设计,导入的问题一般是与数学模型建构相关的生活问题。
其次,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这样的一种方式能让学生感到真实、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探索数学问题。
最后,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递进,问题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能够理解的,即使学生不能解决也应该是对新知识的引入能起到铺垫作用,它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018年7月(二)建立模型。
这个环节需要避免抽象的逻辑概念,直接展示出问题的本质结构,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构建模型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提取信息,注意提取题目本身的关键信息,注意观察题目中的每一个子信息,并且筛选出其中的干扰信息。
第二步是建立模型,让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图形结合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建立关于这个问题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导航者,要注意利用合作课堂、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建模,体会建模的过程。
但是,在建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过程性训练,积极参与数学的问题情景,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真正为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三)求解模型。
在经历了自主建模的过程之后,求解模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太大。
但这一步不仅仅只是解答出模型,这一步的关键在于验证模型,解答的同时也是再验证学生自己构建的模型是否正确,解答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验证模型的过程。
如果发现不对,再回去反思、查找错误的地方,这样一个求解模型的过程会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模型推理的合理性和模型是否建构正确,并与实际问题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果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就选择并完善[4]。
如果差距很大,就要求学生查找哪个步骤是错误的,并重新构建模型和验证模型。
(四)应用模型。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数学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这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教材中的例题来训练完成,教师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周围的实际问题。
灵活应用模型,掌握模型转换问题的方式,考察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抽象出模
型,并且应用数学模型。
在实际中优化方法,延伸数学建模,实现教材的利用最大化,再回归实际问题,拓展模型的创新应用。
在了解建模的全过程后,学生的建模意识将从认知转向运用,能进一步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
(一)选择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教学内容的难度既不能太大,否则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难度也不能太低,否则缺乏挑战性,对学生的建模能力也不会太大的提高。
其次,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基础性,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或技能,它们能对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基础性是选择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最后,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知识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之一,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参与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确定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习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感受数学建模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
数学建模的意识。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还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到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过渡,这个阶段的儿童特征是单向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导入中创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建模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高年级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向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过渡,能够凭借具体的事物表象进行逻辑思维,举一反三。
所以,小学中高段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有所提高: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特殊符号替代表达较为抽象的数学模型,确保其能从线段、图形的数学模型学习阶段,顺利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数学模型学习阶段;二是从培养学生数学各方面综合能力出发,注重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运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在小学低段年级,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贮备不足,也没有充分的数学知识经验积累,应用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因此,教师可以多采用讲授法并辅以直观教具演示,通过向学生解释清楚概念,并让学生反复练习,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建模意识和概念。
到了小学中高
段年级,虽然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升、思维方式逐步转变,但数学建模仍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要从具象教学到抽象教学逐渐过渡,做到循序渐进。
这时可采用传统直观的讲授法、易操作的观察法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时仍需注重直观性,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模型的理解,最后小组讨论如何去建构数学模型。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合理渗透的过程,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抓住要点,优化设计,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索模型,为学生模仿建模提供有效指导,使其通过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初步建模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