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优化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率,文章首先论述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其次分析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再次阐释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条策略。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数学建模也是实现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因此,数学学习与实践应用对数学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数学模型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优化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发展
(一)数学建模教学核心概念界定。陈修臻认为数学建模教学即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数学课本知识,将抽象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开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活动
[1]。总的来说,数学建模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甚至是一种具体的策略方法,所以数学建模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而在探索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得到显著提升。(二)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以来,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的课程,其中理工科院系较多,这些院校在实践探索中建设了一批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实验的教材,相关的课堂教学也各有特色;同时,部分初、高中开设不同形式的数学建模校本课程,一些中学还建立了数学实验室,数学建模成为依托实验室开设的主要教学课程。相较而言,当前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建模高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建模高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建模高段研究报告
一、问题阐述
近年来,小学数学建模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容中。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于数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建模高段的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教授和应用数学建模。
二、问题分析
1. 小学数学建模的定义: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描述和求解的过程。
2. 小学数学建模的特点:小学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将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 小学生数学建模的困难: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抽象能力弱,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较低。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学习情况。然后,设计了一套数学建模的教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探索如何更好地教授和应用数学建模。
四、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
教学思路比较模糊,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理解较为浅显,很难将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实验教学结果显示,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克服。建议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抽象和建模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实际问题的例子,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初探
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初探
李德康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阶段,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通过知网论文检索结果分析指出:当前小学数学建模研究不足是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理论体系,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意识
一、小学生数学建模研究文献分析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自1992年创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项目之一。该项赛事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促进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截至2016年10月18日,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检索结果显示,篇名中直接含有“大学生”和“数学建模”两条词汇或以这两条词汇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共计437条,但篇名中直接包含“小学生”和“数学建模”两条词汇或者以该两
条词汇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却仅有13条;大学生数学建模相关研究文献在知网上的最早发表时间是1994年,而小学生数学建模相关研究文献的最早发表时间是2009年。
以上数据表明,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提出时间晚,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方法和培养方案的研究不足,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不重视甚至漠视的严重缺陷。
当然,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绝不推崇在小学期间开展各种类似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程式化”竞赛活动,但是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强化数学建模意识,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则主要是为了增强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不仅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学生抽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建模初探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建模初探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阐述总体目标时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了解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阐述基本理念时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数学建模教学。
什么是数学模型?就是要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划实际问题,而这种刻划的数学表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其过程也就是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要求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数学真理,它是动态的。如果课堂教学能向“构建数学模型”过渡,将会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性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1、从课本中的数学出发,注重对课本创造性的利用。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过程。”数学中的规律、模型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模型的价值。对课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可以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类比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对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依照科学性、现实性、趣味性、等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建立初步的模型思想。如:教学租车方案一课时,学校组织150名师生参观植物园,租车报价单:52座豪华大巴:每天600元;48座普通大巴:每天500元;27座豪华大巴:每天350元;(1)算一算:租哪种车便宜一些?(2)小组合作,制订两种租车方案,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只要教师做有心人,精心设计,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大都可挖掘出生活模型,选择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逐渐渗透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用的意识。这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方法运用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方法运用初探
摘要:小学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涯正式开始的阶段,数学是小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但是运用过程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028-01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运用
1.模型准备
所谓数学建模方法,实际是教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案例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数学知识。既然数学建模教学方式的运用需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案例设计前认真了解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同时考虑所采用的生活场景能否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教师只有保证设计的模型案例能够被学生所理解,才能实现将数学有效传授给学生的目的[1]。
2.模型假設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根据实际问题的性质以及特征,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简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用简洁的话语对问题进行描述。小学生刚开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想象能力还不完善。这就使教师对模型的简化以及运用精确简练的语言表述成为模型构建时的重点。同时,教师在建模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对知识的讨论中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精确地分析和理解问题。
3.模型构建
数学模型构建的本质是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模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由一组特定的数值或者是特定的关系式来表示,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初中、高中和大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建模初探-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建模初探
随着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更加灵活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和方法,把复杂抽象
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简化过程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
数学课程标准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小学
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是计算教学,而在计算教学中,数学建模
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建模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趣味性,培养数学计算建模思想
1.巧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连加连减时,笔者利用丑小鸭的故事引入,创设情境,随着课件的出示,教师问:“这儿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叙述:“美丽的湖面上,有 4 只白天鹅,先飞来了2 只,又飞来了 3 只。”教师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答:“现在湖面上有几只白天鹅?”并用数学算式连加表达
出来。结合情境,连加的计算模型得以顺利解决。
童话故事很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美妙的故事情境中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精彩。所以,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情境创设非常重要。
2.巧用素材,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通过生活中
熟悉的事例,或者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
及时引入课堂,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在除法估算教学时,有的教师用运动会比赛项目作为素材,
如跳绳比赛中,小亮 4 分钟跳 385 下,小红 5 分钟跳 512 下,哪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更快呢?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虽然估算的结果都是 100,但是利用 385 比 400 少, 512 比 500 多的常识性经验,得到了正确的估算结果。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教学研究引言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抽象,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或做出预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教学研究,包括其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数学建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培
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参与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数学建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传统的数学教学往
往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数学建模教学则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最后,数学建模教学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运用多学科
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科学、地理等,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合
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建模。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提出问题,如“校园中的
花草树木的数量和种类有哪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仿真和模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简析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简析
小学阶段中的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数据转化为直观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首先对小学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概述,之后详细论述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标签: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思想;改革;教育应用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只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构的讲述,忽略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低下。数学建模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并以现实问题情境为基点,建立直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数学模型来验证一些数学问题,让小学生体会数学模型思想的价值与作用,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方式。
一、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概述
数学建模思想,是从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或者现实的生活中,通过抽象的方式,形成数学的建模思想。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还未对事物形成全面、完整的认识,还需教师在生活中去提炼数学建模的经典案例,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强化学生建模思想的理解程度。数学建模思想强调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基于长远角度而言,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这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学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学方案引言: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建模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学方案,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一、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建模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采取一些激发兴趣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播放有趣的数学视频,组织数学游戏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实践机会
数学建模教育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田等实际场景,让他们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数学建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建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数学是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产物,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不断扩充,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显得愈发重要。
一、与数学建模有关的几个概念
要了解数学建模,首先必须弄清与数学模型有关的几个概念。
1.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为了批量生产某一类产品而专门制作的“模子”,制作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模型,但它一旦固定下就有专一的用途,是不可改变的。模型的产生会大大提高做事的效率,提高劳动生产力,是一种科技生产的手段,它代表了科技的发展。
2.什么是数学模型
目前在我国对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十分权威的定义,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
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
说得再通俗一点,数学模型就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法则、体系等等。数学模型一般是用数学语言、符号、数量关系或图形来呈现的,具有精确性、直观性、简洁性等特点。如加法的交换律(人教版四年级下)这一数学模型,教材上同时用了多种形式来呈现这一模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这是转化为了符号模型,“ɑ+b=b+ɑ”是字母模型。
小学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建模
篇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
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对数学建模教学与现行的应用题教学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植树问题”为例,探究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教学植树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实践的方向。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数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今天,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而是大量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际问题的各种人才,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简称MM,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
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数学建模是由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验证等步骤组成的过程。数学建模教学是指我们的课堂内外增加一些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工是怎样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即“数学建模”的思想,让学生做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什么是数学建模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一、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按照数学建模的思想编排,即“创设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只是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数学教师首先要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运用建模思想创造性的解释运用教材。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测量”的第一节“毫米的认识”这一内容,书中是这样编排的:
1、通过插图创设问题情境:(1)、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我量出的宽比14厘米多,多------”,“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是------”这里让学生量的数学书的宽和高都不是整厘米,学生不会表述。(3)、小精灵提出数学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2、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当测量的长度不到1厘米时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有比1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吗?”的念头,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数学家们把1厘米平均分成10格,每1小格的长度叫1毫米,请同学们看自己的直尺,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厘米里有几毫米呢?”。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这个数学模型的概念。
3、解释、应用与拓展:
(1)、请同学们看实物1分钱硬币,它的厚是1毫米。(2)、让学生再次测量数学书的宽、厚各是多少?(学生测量后汇报:宽是14厘米8毫米,厚是6毫米)。(3)、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方
法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
要求。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能够从小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联系生活
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实践应用教学方法
一、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根据题目中问题的描述,
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经历和现象等来建立的一种采用数学语言进行表示的模型。在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迎合了这个阶
段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中采取“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使
得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想象力得以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将模型构建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和比较,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建模的内容体系
数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数学建模就是使得小学
生能够通过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进一步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将这些单
个的数字描述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举例来说,班里有多少个小学生、一个筐里
有多少个苹果、一只笼子里面有几只鸡等。如此,便将简单的数字赋予了“事物量”,使数字变得形象起来,学生对数字变得敏感、记得深刻,有利于在学习数
学的基础阶段建立起形象的数字量意识。数学符号是数学建模的灵魂。通俗地讲,数学符号是小学数学建模的特殊语言,将事物进行数字化并组织勾践形成形象易
懂的数学文字,定量表达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比如,X、Y分别表示什么事物量。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问题与挑战
1、旧教材呈现方式及其带来的问题。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呈现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教材的编写采用例题的方式,即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内容,以其中一道典型题目的讲解为重点,后续安排的练习内容都是围绕加深例题的理解、掌握而设计的,每一个练习的内容又根据学生接受的能力,分为基本题、变式题与综合题等,这些练习题的安排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例题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点。经过几十年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例题式的编排方式已经形成了一个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例题铺垫、例题导入、例题讲解与例题练习。应该说,例题式编排形式的出现,对规范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掌握例题的内容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其积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例题标准格式的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要点,并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基本在教师控制下。学生可以模仿例题的格式、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按照事实上的格式进行解题,从而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但是,例题式教材编写的呈现方式也存在着弊端:由于标准例题的出现,使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理解例题、
掌握例题以及会解答类似例题的习题。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为让学生掌握一道例题的解法,教师会安排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有些题目的练习甚至于出现十次以上的现象。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就是解答教师提供的习题,完全模仿教师的思路,至于这些习题来自哪里,可以怎样应用,学生则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从而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教的例题、学生做的习题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纯数学的问题,和生活实际割裂开来的,学生只知道做叙述风格一样的题,造成了思维定势,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果将情景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条件、问题等进行适当的变化,学生就无从着手。学生解读情景、表述情景、提问以及应用的能力很弱。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实施
实施步骤
01
按照“案例导入、问题分析、建立模型、求解应用、评价总结
”五个步骤进行实施。
教师角色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
合作学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学生参与
0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 研究教材中数学建模思想的体现 • 研究如何将教材中的数学建模思想传授给学生 • 研究内容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 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过程 •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 研究内容三:运用数学建模思想优化教学方式 • 研究如何运用数学建模思想优化现有的教学方式 • 研究如何通过实践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数学建模思想的能力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绪论 •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概述 •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研究
01
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 方法在数学教育中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 方法对于培养学生 数学素养和能力的 价值
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门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有助
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
探讨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一、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
问题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
新精神。
数学建模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设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等步骤,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
能力。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原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
并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调查收集数据,使建模过程更加真实可信。
2. 情境性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实际背景和情境,让学生
对问题有更直观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整体性原则:数学建模教学应该强调整体思维,培养学生对问题整体的把握能力。学生应该学会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将子问题的解决结果整合为整体解决方案。
4. 合作性原则:数学建模教学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三、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步骤
1. 选择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阶段选择适合的问题,例如:小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校园广告牌的位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初探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拨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简化更加恰当。但又要防止教师对问题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想法,虽然教师的数学知识比学生丰富,但在想象能力方面可以说教师不如学生,所以在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时学生有学生的优势,我曾例举过两个数学老师和一个六年级学生同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的例子,这道应用题是这样描述的:“某市举行篮球选拔赛,报名参赛的球队有20个,比赛采用淘汰制(没有平局),最终决出一名冠军参加省级篮球比赛,问一共要比赛几场”教师在简化这个实际问题时先给每个参赛队分别编上号,再根据比赛的顺序把实际问题简化为如下形式:而学生在简化这个实际问题时,抓住“淘汰”这个词进行简化。学生是这样想的:因为是淘汰赛,所以无论是谁和谁比,每赛一场必定淘汰一个队。因此学生把这个实际问题简化为减法。我们先不说他们最终构建模型如何,从简化的角度讲,显然学生比教师的想法更简便、更明了。为什么学生在这个实际问题的简化中优势比教师明显除了以上所讲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简化还受到生活经验的干扰,一般说来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对实际问题的简化,但反过来生活经验中的定势思维有可能会干扰对实际问题的简化。上例中由于教师受日常比赛模式的影响,对这个实际问题有了定势思维,所以他们在简化这个实际问题时,免不了受比赛顺序的影响,而学生对如何安排比赛顺序没有经验,所以不会受比赛顺序的干扰,他们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淘汰”进行想象和简化。3、运用数学知识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解读数学模型从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简化方式,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简化了的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一般来讲,如果数学模型中所用的数学工具愈简单,那么这样的数学模型愈有价值,先看教师的数学模型:20÷2=10 10÷2=5(场)5÷2=2(场)……1 (2+2)÷2=1(场)……1(1+1)÷2=1(场)解读模型:10+5+2+1+1=19(场)再看学生的数学模型:20-1 解读模型:20-1=19 从以上两种数学模型分析,教师的数学模型繁琐,采用的数学工具也比学生的复杂,相比之下显然学生的数学模型比教师的价值大。4、展示和评价数学模型当学生数学建模完成后,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建模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别人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在展示、评价中比较每个数学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四、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建模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每个数学模型都应有其本身的应用价值,如果一个数学模型只能解决当前的一个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数学模型就失去了应用价值,同时也就失了去数学建模的意义。就拿以上例子来讲,学生所建构的这个数学模型它适用于任何的淘汰赛,无论是几个球队进行淘汰赛总可以用这个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比如“100个球队进行淘汰赛,最终决出一名冠军和一名亚军,那么需要比赛几场”其数学建模结果是100-
2=98(场),当然有些数学模型投入应用后可能发现不合理,那就必须重新建模,重新求解,这一过程可以循环,直到求得满意结果为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数学建模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管理入口投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