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1讲-先秦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歌谣与神话传说及先秦文学的概况
2、了解《诗经》的文化精神
3、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散文艺术
4、掌握楚文化的特征和楚辞的艺术特色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内容:
一、先秦文学概述
1、先秦社会历史概况
传说中的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氏族间的争夺,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的形成。周灭殷商,奴隶制的发展、分封制、井田制、土地私有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提高,奴隶制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随着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尖锐复杂化,文化学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战国时代诸侯兼并,长期分裂,战争造成人民极大的灾难。合纵连横,激烈斗争,战国后期七雄并峙,人民迫切要求统一。
2、文学发展概况
文学起源于劳动。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原始劳动歌谣和原始神话是原始时代最初的文学样式。殷商开始初步定型文学,也开始产生了书面文学。殷商和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以及《尚书》中的某些文诰是最早的散文萌芽。
诗歌总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赋、比、兴的手法开辟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战国后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个人独立创作,产生了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形成。它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丰厚而坚实的基石,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光辉而良好的开端。
二、上古文学的概貌
(一)关于文艺的起源:文学起源的种种:神灵赐予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都未能对文学起源作出科学解释。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
原始歌谣不但形式淳朴自然,内容也多反映远古人类的劳动生活,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主要特征:产生于生产劳动,集体口头创作,语言淳朴、节奏短促,具有诗、乐、舞综合性。
(二)古代神话
1、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与影响
马克思说过: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也即:神话是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神话中的“神”,是人们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神话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企图借助幻想形式来征服、支配自然力;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
根据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把神话分为三种类型:关于自然神的故事;英雄神的故事;异人异物的故事。(要注意区分神话和迷信、传说的区别)。
神话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表现出强烈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手法,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2、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
《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
《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后羿射日》: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
三、《诗经》赏析(P2)
(一)简介:《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作品产生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及江汉流域。
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曲、乐调的意思。国风是指15个诸候国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王畿之地的音乐,计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计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1、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的诗篇——农事诗,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
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的诗篇——徭役诗,如《小雅·采薇》、《王风·君子于役》
3、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的诗篇——如《周南·关睢》、《秦风·兼葭》、《卫风·氓》
4、反映劳动生活的诗篇——《魏风·伐檀》
5、讽刺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诗篇:如《邶风·新台》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1、赋、比、兴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直接描写陈述;比就是打比喻;兴一般是在开头用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歌词。大量而成功的运用比、兴手法,是《诗经》民歌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也构成了它的浓郁风土气息。
2、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题材广泛, 真实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3、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民歌作者以淳朴自然的语言、形式,自然流露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淳朴自然,一片天籁。
4、回环复沓的章句形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的句式;生动、准确、朴素、自然而富有韵律美。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动词、形容词的恰当运用,用重言叠字拟声状貌,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声音和谐自然“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而自然成韵。
四、先秦散文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与散文的勃兴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逐步变为封建地主所有制。旧制度、旧思想、旧传统的解体和“学在官府”,各种社会思潮的高涨,文化学术空前繁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散文勃兴,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说理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历史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
(二)历史散文
1、《春秋》和《左传》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但记事过于简略。
《左传》又称:春秋三传,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作。《左传》的艺术性:长于描写战争,善于在矛盾斗争中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语言精练传神;善于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简析:《郑伯克段于鄢》(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