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良好的整体性、较大的室内空间以及灵活的布局而被广泛应用。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
它由梁、柱组成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空间分隔灵活的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同时,由于框架的构件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
在进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时,荷载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荷载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恒载主要是结构自身的重量,包括楼板、梁、柱、墙体等的重量。
活载则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来确定,比如住宅中的人员活动荷载、办公室中的家具和设备荷载等。
风荷载的大小取决于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建筑的高度、体型以及风振系数等。
而地震作用则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进行计算。
接下来是结构布置。
框架的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一般来说,柱网的尺寸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可能导致梁、柱的截面尺寸过大,增加结构自重和造价;过小则会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
在框架的竖向布置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错层、夹层等情况,以保证结构在竖向的刚度均匀。
构件设计是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于梁,需要根据其承受的弯矩和剪力来确定截面尺寸和配筋。
通常情况下,梁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应根据跨度和荷载大小进行合理选择。
在配筋方面,要考虑受拉钢筋、受压钢筋和箍筋的配置,以保证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柱子的设计同样重要。
柱子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其所承受的轴力和弯矩来确定。
在计算柱子的配筋时,需要考虑柱子的长细比、箍筋的加密区等因素。
为了提高柱子的抗震性能,还需要满足一些构造要求,如箍筋的间距、直径等。
节点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节点是框架结构中梁与柱连接的部位,它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共3篇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共3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1. 简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是一种贯穿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等众多领域的重要设计方法。
它兼具结构性能良好以及实用性强的特点,是大型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本文将围绕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展开说明,主要从设计背景、结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重点四个方面来阐述。
2. 设计背景如今,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大城市中,高层建筑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高层建筑,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容积率大、抗震性强等特点。
它们的建造离不开结构设计,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应运而生。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般指超过三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这种结构设计的优良性能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设计理论和应用已经十分成熟。
3. 结构设计原则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原则和要求:(1)保证结构的水平和垂直间的稳定性。
(2)做好抗震措施,保证结构在地震发生时不会被倒塌。
(3)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力求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设备和管线布置符合要求,且易于维护和管理。
(5)考虑建筑空间利用率,尽量减少内部障碍物。
4. 设计流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流程如下:(1)制定结构设计任务书。
(2)进行结构设计初步比选。
(3)进行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确定。
(4)编写结构设计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
(5)进行结构施工控制和质量监督。
5. 设计重点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荷载分析与计算:要对结构设计受到的荷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
(2)结构稳定性设计:要重点考虑结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稳定性,确保结构不出现倾斜和不稳定情况。
(3)承载能力分析与计算:要合理估算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施工工艺和材料使用:要根据结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确保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种常见方式。
该结构形式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柱系统传递荷载,提供稳定性和刚度。
设计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建筑用途、地震和风荷载,以及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建立结构模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准确的结构模型,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使用结构分析软件,将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输入到软件中,建立一个三维的数字模型。
该模型应包括所有的结构元素,如梁、柱、楼板和基础。
2.确定设计参数在建立结构模型后,需要确定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
这包括建筑的用途、设计荷载和地震及风荷载。
根据建筑的用途,确定楼层高度、荷载类型和荷载大小。
根据当地的设计规范,确定地震及风荷载的大小和设计要求。
3.设计梁和柱设计梁和柱是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关键步骤。
根据建筑荷载和设计要求,计算梁和柱的尺寸和配筋。
梁和柱的尺寸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并且要考虑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
4.设计楼板设计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还需要考虑楼板的设计。
楼板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和抗震要求。
根据建筑荷载和设计要求,计算楼板的尺寸和配筋。
楼板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
5.设计连接和节点连接和节点的设计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至关重要。
连接和节点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考虑抗震和防火要求。
根据建筑荷载和设计要求,计算连接和节点的尺寸和配筋。
6.进行结构分析完成梁、柱、楼板、连接和节点的设计后,需要进行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变形。
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并对结构进行优化。
7.完善设计细节在完成结构分析后,需要对设计细节进行完善。
这包括添加梁与柱的夹角衔接、楼板与梁柱的连接、梁柱之间的连接等。
这些细节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施工的便利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最终定稿)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
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
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
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2.3框架结构的布置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空.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同时进深尺度受到预制板长度的限制.(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沿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有框架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纵,横向框架梁共同承担.它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2.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构造及配筋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受到支撑构件的变形约束,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的弯矩大大减小。
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娟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梁、柱、板以及结构体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使设计的工程既经济又合理。
其中框架结构由于施工工期短、内部空间大,相对于砖混结构又相对安全合理,因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对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探讨了有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对策1、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述1.1框架结构的定义框架结构是指由梁、柱结构等构件组合连接成的一种承重结构体系。
这种由梁、柱连接形成的框架结构不仅稳定性好,平面布置灵活,还可以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并对建筑空间有着良好的分隔和围护作用,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2建筑框架结构的种类划分多层建筑中的框架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结构模式,按照材料划分可以分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具体划分情况如下:(1)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其在工程中应用的范围较广,耐久性和材料造价优势明显,因此目前多層建筑多采用此类结构形式。
(2)钢结构。
钢材料的性能优势较为明显,自重轻且韧性好,可以实现机械化的作业。
施工起来较为方便。
但是钢材的成本较高且在施工后的维护费用较高。
设计成本也相对高于钢筋混凝土。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钢结构所体现的耐火性能不能与钢筋混凝土材料相比,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钢结构则作为首要结构形式,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和应用。
1.3多层框架房屋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性能对于框架结构,在结构建筑特点方面,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所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简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简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它通常由柱、梁、地板板、墙体、屋顶、楼梯等构件组成,可以提供较强的抗震、承载能力。
以下是对其结构设计的简介。
一、地基设计地基是任何建筑物的基础。
混凝土多层框架建筑的地基设计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土质参数、建筑荷载等因素来确定适当的基础类型。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多层框架建筑会使用深基础,如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等。
同时,地基也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采用防震措施来保证建筑稳定。
二、柱和梁的设计柱和梁是多层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设计时需要考虑构件的尺寸、材料、悬挑长度、跨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尺寸与梁相当或稍小,柱的截面应足够强,才能承受荷载和地震效应。
梁的悬挑长度和跨度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梁的体积,降低成本。
三、地板板和墙体的设计地板板和墙体是构成多层框架建筑的主要结构组成部分,地板板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墙体则分为内墙和外墙,内墙主要承受重量,外墙则是建筑物的保温、隔音等结构。
地板板的设计需要考虑荷载、梁的大小、跨度等因素。
一般而言,地板板的厚度会影响空间高度和楼层高度,因此需要在设计时建立折衷平衡。
墙体设计需要考虑强度和保温隔音性能。
通常情况下,外墙需要采用隔温材料进行隔热,内墙需要考虑防潮和防火等因素。
四、屋顶和楼梯的设计屋顶提供建筑物的保护性能、防水等功能。
设计时需要考虑下雨季节的雨水排放和隔热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屋顶通常采用坡度较大的防水屋面,材料可选用防水卷材、预制板、涂层等。
楼梯的设计需要考虑安全、美观和通行性。
设计时应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基、柱和梁、地板板和墙体、屋顶和楼梯等方面,来保证房屋的安全、稳定以及美观度。
同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是保证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保证。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灵活的空间布局以及较高的抗震能力而被广泛应用。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任务,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着手进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的功能需求、使用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等有清晰的了解。
这包括确定建筑物的用途,是住宅、商业还是工业用途;预估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和设备荷载;了解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风荷载等自然条件。
同时,收集相关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特性,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此外,还需要与建筑、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结构设计与其他专业的要求相匹配。
二、结构方案的确定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初步确定结构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平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柱网的布置要考虑房间的使用功能和跨度要求,同时要保证框架梁和柱的受力合理。
竖向布置应注意避免出现刚度突变和薄弱层。
层高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建筑使用功能、设备安装和经济合理性等因素。
在确定结构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荷载计算荷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准确计算荷载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恒载包括结构自重、楼面和屋面的永久设备重量等。
活载则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取值,如住宅的楼面活载、办公室的楼面活载等。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等因素。
地震作用的计算则根据地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进行。
四、框架内力分析在计算出各种荷载作用后,需要对框架结构进行内力分析。
常用的内力分析方法有分层法、反弯点法和 D 值法等。
分层法适用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近似计算,其基本思想是将多层框架在竖向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层框架进行计算。
浅析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浅析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摘要:伴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
本文从结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层框架结构;结构设计;设计计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多层建筑也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结构设计质量[1—8]。
1 正确选取重要的结构计算参数结构设计计算时,除了有合理的结构方案、正确的结构计算简图外,正确选择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合理选取电算软件中的其他各项参数也是十分重要的。
1.1结构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中,各类房屋建筑首先应当确定建筑类别。
对于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对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献[2]规定: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经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的情况,如:位于8度区的某乙类建筑,应按9度由(抗震设计规范)文献[2]确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
当8度地区的乙类建筑的高度超过文献[2]规定的范围时,还应采取比一级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1.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设规范)文献[2]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和0.15g两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2g和0.3g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和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使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
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
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
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和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二、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和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2.3框架结构的布置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空.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同时进深尺度受到预制板长度的限制.(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沿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有框架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纵,横向框架梁共同承担.它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2.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构造及配筋对于周边和梁整浇的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受到支撑构件的变形约束,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的弯矩大大减小。
为了利用这一有利的因素,规范允许对四边和梁整结板,起弯矩的设计值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折减。
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由于挠度不另作验算,双向板的板厚和短跨跨长的比值应满足:简支板、连续板。
双向板按照弹性理论方法设计时,所求得的跨中正弯矩钢筋数量是指板的中央处的数量,靠近板的两边,其数量可以逐渐减小。
考虑到施工方面,将板的两个边方向上各分为3个板带。
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军为均为短边长度的1/4,其余则为中间板带。
在中间板带上,按跨中最大正弯矩求得的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而在边缘板带上,按中间板带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一半均匀布置。
2.5框架梁和柱的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框架梁配筋的人工调整,其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问题。
文献[5]中提到当裂缝宽度超限时,首先应考虑将大直径的钢筋改用小直径的钢筋验算,如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应增大梁的配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的要求。
为了保证“强剪弱弯”,可进行以下几项调整:一是适当增大梁端截面;二是适当增大梁端箍筋直径,加密箍筋间距;三是梁端负弯矩钢筋不放大,梁跨中受拉钢筋适当放大1.1~1.2倍;四是按构造要求对跨度>7m的框架梁增加弯起钢筋。
在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
因此,框架柱配筋应进行如下调整:一是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对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取较大值方向的配筋,并采用对称配筋;二是控制柱单边方向钢筋的最少根数。
四是选择井字形或菱形的框架柱箍筋形式,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五是由于多层框架电算一般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较大以及地基为软弱土层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可适当再稍放大框架柱的配筋。
2.6周期折减系数的取用进行框架结构的周期和刚度计算时。
往往忽略框架填充墙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中填充墙(砖砌体)在早期弹性工作阶段参和工作的能力是较大的。
使结构实际的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的周期小于计算周期,地震作用计算偏小。
结构设计偏于不安全。
为了避免较大误差,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计算周期应该进行折减。
一般情况.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当填充墙为砌体时,取0.6~0.7;为轻质砌块或砌体填充墙较少时,取0.7~0.8;当填充墙为轻质墙体板材时,取0.9;无填充墙的纯框架取1.0。
可以看出,填充墙的刚度越小对框架的周期影响越小,吸收地震作用的能力也越弱.三、结语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住宅、公共建筑)将会得到较大发展。
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于实际工程。
综上所述,对于我来说,在做毕业设计(某高校教学楼)时,要根据规范以及实际的环境,选取构件参数和设计参数.此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结构细部构造等设计.通过查看规范,杂志等文献资料,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争取将毕业设计作好.Report of a framework of our multi-storey concretestructure literature reviewI Introduc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A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masonry structures , compared with large carrying capacity, structure, light weight,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 and steel structure as compared with the low cost, wide range of sources, fire, good structural rigidity, use and maintenance cost is low. Therefore, in ou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ulti-frame structure type. In recent years, the world multi-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s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pplication of many.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e is a floor, beams, columns and foundation composed of four kinds of bearing components, the main beams, columns and form the basis of plane frame, the plane frame connected by the beam of the space structure system. at a reasonable height and number of layers of the case下, frame Jiegou able to provide larger building space, Allocation Comparison of Linghuo may be suitable for Duozhonggongyi and Shiyong the functions.Multi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First, program design, and second, structural analysis, third, component design, the four are drawn drawings.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omponent design is 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 stage, in the modern, from computer to the job, often calculated by PKPM modeling. However, the structure calculation and not a substitute for structural design. A good structure,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should be reasonably comprehensive 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force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fer method, a good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is a good structure,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design.II On th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literature review2.1 Frame structur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Frame structure system is connected by the beams and columns made of. column joints (called nodes) is generally rigid, and sometimes for the ease of construction and other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but also can be hinged or made part of the node semi-articulated. column bearing generally fixed support, when necessary, can also be designed to hinge bearings. fram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gral cast, fabricated, cast assembled.Frame structure of the layout flexibility and easy process to meet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a variety of health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ational design, the frame structure can have good ductility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frame structure towithstand the level of forces (wind loads and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capacity less. When the layer of the tree more or larger horizontal forc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large, often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in as deformation caused by excessive non- structural elements (such as filling wall) damage. Therefore,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lateral stiffness, the column sections are higher, both cost building materials, but also reduce the use of space. This makes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height subject to certain restrictions. At present, frame structure generally used for multi-storey building and not considered earthquake-proof, low-rise high-rise buildings (for example, layers for the 10-story height of 30 meters or less)2.3 Frame structure of the layoutMulti-storey frame structure of the plane layout is flexible, frame stru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ading of the different ways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categories:(1) Horizontal load-bearing framework of the program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main beams as floor beams, floor load borne mainly by the horizontal framework. As the number of horizontal frame less often, the main beam along the crosswise arrangement is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lateral rigidity of housing. Meanwhile, the main beam along the crosswise arrangement is also beneficial to building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However, the main beam section size larger, as the housing needs of a large space, low headroom, and not conducive to vertical pipe layout.(2) The vertical load-bearing framework of the program to the main frame rails as floor beams, floor load borne by the frame rails. As the beam cross-section small size is conducive to walking through the pipeline facilities, access to higher indoor clearance. However, poor housing lateral rigidity, while the depth scale by the limited length of precast panels.(3)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rogram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mixed-load bear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rogram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mixed two directions along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ayout of a framework for both the main beam as the floor beams, floor load from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rame beams shared. It is well overall performance.2.4 The way board se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Beam around the entire cast for the two-way board, because in both directions by the support component of deformation constraints, block board the role of memory in the dome, so that the moment plate greatly reduced. Referred to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favorable factor, standard allows the entire end plate edges and the beam, from the moment the design value reduc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ickness of not less than two-way plate 80mm. As the deflection is not a separate checking, two-way plate thickness and the ratio of short-span is long should be satisfied: simply supported plate, continuous sheet. Two-way plate method in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theory of elasticity, the calculated number of cross-Chung Cheng moment is reinforced plate number of the central office, close to the board on both sides, their number can be decreased.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the board of both the direction of the edge strip into three. Edge of board in both directions are short for the width of the military side of length 1 / 4, the rest are middle strip. Plate in the middle belt,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positive moment across the width obtained within the unit volume with homogeneous steel; in the edge of plate belt, press the middle plate with flat steel plate number within the half width of uniform layout.2.5 beam and column computing results of manual adjustments to manually adjustThe frame beam reinforcement,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beam crack width gauge and the "strong shear weak bending" problem. mentioned that when the crack width gauge,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use large diameter steel reinforced checking of small diameter, such as the crack width is still overloaded, it should increase the beam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strength grade, or increase the beam section size, adjusted to meet the cod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ensure "strong shear weak bending" can be the following adjustments: First, increase the appropriate end of the beam cross section; second is the appropriate end of the beam stirrups increase the diameter of the spacing encryption; third end of the beam negative moment reinforcement does not enlarge tensile steel beam under the appropriate 1.1 to 1.2 times magnification; Fourth, according to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span> 7m increase in the framework of bent steel beams.Earthquake Forces, especially the prism columns and large bay, large depth of the side columns, generally in a two-way eccentric compression, while the computer program is under way in tw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ccentric compression of plane frame reinforcement. Therefore, in that the reinforcement columns should be adjusted as follows: First, choose the most unfavorable dire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calculation can also be calculated in two directions are the direction of the reinforcement value whichever is greater, and symmetrical reinforcement; Second, unilateral control of the direction of reinforcement of at least column number of roots. Fourth, select the well shaped or diamond-shaped stirrup form columns to enhance the stirrups on the concrete constraints; 5 is due to multi-frame Computer generally not considered the basis of thermal stress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problem, when the level of multi-frame size than the large and the foundation soil for the soft soil or uneven ground, it can then slightly enlarge the framework of the appropriate column reinforcement.2.6 cycle reduction factor for accessTo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of the cycle and stiffness calculations often ignored the impact of infilled frame. Bu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infill wall (brick)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involvement of flexible working capability is greater. So that the structure stiffness is greater than the actual calculation of stiffness, the actual cycle less than the calculated period, calculated too small earthquake. Structural design is unsafe. Held that in order to avoid large erro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computing cycles reduction. General, cycle reduction factor of value: When the wall is filled with masonry, the take 0.6 to 0.7; the light block or masonry wall filled with less time, take 0.7 to 0.8; when filling wall for the lightweight wall boards, the take 0.9; no net framework infilled take 1.0. Can be seen that the stiffness of infilled smaller impact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cycle of smaller earthquakes in the ability to absorb the weaker.III ConclusionAs the frame structure with a large space, flexible layout features, meet the people are constantly seeking to use individual requirem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eople's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residential, public buildings) will be greater development. Design of multi-frame structure , the designer should first determine structural feasibility, potenti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advance to take measures to resolve, and a careful analysis of all results to determine, accurately be applied to engineering after.In summary, for me, in the final project (a university building), the specifi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nvironment, select the component parameters and design parameters. In addition, we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design details. by looking at the specifications, magazines and other literature 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a concr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for the school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