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和解启示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法和解启示中日关系

德、法两国是欧洲整合的强力引擎,德法之友好,在全世界恐怕找不到第二对。但德法并不是天生的最佳搭档,数百年来,他们曾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检视德法由百年世仇蜕变为坚强盟友的经过,在中日关系因钓岛纷争剑拔弩张之际,或可发挥启示作用,提供和解的线索。

从百年世仇到和解典范

近代德、法间的敌对,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30年战争,法国积极谋取欧洲霸权,而德国还是四分五裂的城邦时期。1813年,拿破仑被英、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的反法同盟打败,此后,德(普鲁士)、法冤冤相报俨成宿命。从1870年起的不到一个世纪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浴血残杀。普法战争后,统一德国的普王威廉一世故意选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尽情羞辱法国;于是一战后的议和条约当然也就在凡尔赛宫签,法国报了一箭之仇,痛宰德国,埋下后者在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

盛产葡萄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是德法恩怨的缩影。

该地区在30年战争后割让给法国,普法战争后归还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回归法国,二战初期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收回。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描写亡国奴被禁学母语的悲哀,说穿了就是大法兰西民族沙文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作,谁欺负谁,其实还得看是从哪个年代算起。以社会讽刺和幽默语言著称的作家兼插画家温格尔曾以“欧洲的厕所”来形容他的家乡,意思是这块资源丰饶之地引人觊觎,“老被占着”。

二战后,世代深仇在冷战的现实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最大功臣之一就是出生于洛林的罗伯特·舒曼。舒曼曾短暂担任法国总理,其后出任法国外交部长。他出生时是德国人,后来变成法国人,切身体会到历史仇恨的无稽,因此大力推动和解,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确保成员国互免关税直接取得煤、钢等资源,是欧洲共同市场概念的滥觞;德国鲁尔区(也可以说是西德工业)因此获得重生的机会。共同的经济利益,将战后德国的命运和西欧绑在一起。

随后,法国为脱离美国的掌控,积极拉拢德国,1963年1月22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德法友好合作条约,也就是《爱丽舍条约》,制定交流机制,奠定了德法友谊和欧洲整合的基础。

《爱丽舍条约》今年庆祝50年金婚,诺贝尔和平奖在去年年底颁给欧盟,正是因为德法尽释前嫌的和解典范,成就60多年欧洲的安定。

对中日有高度参考价值

一般只要提到战争责任,多数结论都是:德国人懂得反省自责,日本人死不认错。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下跪的身影,深印在世人脑中,成为德国诚恳道歉的公共记忆核心。

其实,德国人忏悔不表示道德就一定高于他人。德国高调忏悔,大半是历史条件和政治现实的共同产物。

英、荷混血记者兼作家布鲁马在日本受过教育,并长期驻留亚洲,他的书《罪恶的代价:德国与日本的战争记忆》重要论点包括:罪与耻并不那么容易区分,有太多毫无悔意的德国人,也有太多努力揭发国家罪行、希冀赎罪的日本人……日本人的低调悔意和罪恶感并非本性爱面子使然,而要追溯到美国接管之后的政治运作,如东京审判、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的交易等……广岛及长崎的原爆,更让日本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

德法和解在内外历史条件上与中日情况迥异,但仍有高度的参考价值。

德国外交部德法关系首席顾问德梅斯梅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德法从来不是炙热的爱恋关系,在官方的层级上,有时连友谊也称不上,但因为条约的规范,双方必须定期咨商,“会议总得有议程,会后得有具体政策和行动出现,记者等着发新闻,不想谈也不行,只要双方开始沟通,愿意吵架,就有助于化解僵局”。她强调吵架是有方法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关键是妥协的意愿”,否则漫长的50年,德法关系早已触礁!

比官方层次更重要的,是民间社会的交流,尤其是青年学生之间不间断的接触,更是消弭偏见的良方。德法青年办公室的成立恰好和《爱丽舍条约》同年,至今已有800万两国青年参与交流,对增进下一代情谊居功至伟。

此外,德法间存在2000多个友好城市、1500家企业互设分公司、一个双语电视台ARTE、一家足与波音抗衡的德法合资飞机制造厂(空中客车)、2006年起更开始了共同历史教科书项目。千丝万缕的民间往来和经济活动,让盟友关系一代比一代密实。

和解配方:对话+妥协+互信

德梅斯梅相信,恐惧的疑虑早已荡然无存,现实利益和不服输心理仍将是未来德法关系的推动力——

—法国眼红德国强劲的经济力,但德国也羡慕法国的生活品位和情趣。一时的失衡、冲突难免,长远来说,“谁缺谁都难过”,两国友好,着眼于共同利益的最大交集,但不代表舍弃个别立场,德国的高铁和法国的TGV仍将是竞争对手;德国豪赌废核,法国还是选择继续拥抱核能。

丈夫是德国人的德梅斯梅透露,两个女儿上德国学校,在家里说法文,别人问起,他们会说自己既不是德国人、又不是法国人,而是“德国的法国人”。

德梅斯梅分析德法的和解配方,至少包含对话、妥协及互信几个成分,这个配方最美丽的副产品或许正是下一代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身份认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