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村便民服务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乡村便民服务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便民服务中心是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政府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方便群众办事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在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在不断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探索和改进政府服务方式。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和平台,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乡村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市镇行政职能向农村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研究完善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优化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目前我乡在所有村都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运行现状
一是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业务主要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
关的新农保缴费、流动人口、民政残联、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务输出等各个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乡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并设立若干个便民工作台,配备办公设施,基本形成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有标准“有工作人员公示牌、有服务指南、有资料架、有座椅、有档案、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村便民服务室“有场所、有牌子、有轮流
值班人员、有公开联系电话、有服务事项登记簿。这种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使群众办事一站服务的新模式基本覆盖了群众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二是明确办事规范。服务中心以便民高效、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依法办事为工作原则,出台了直接办理制度、承诺办理制度、联合办理制度、报批办理制度、禁办答复制度。实行“进一个窗口办好,首问负责制,在承诺期内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努力做到了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进行了详细登记备查。同时,在村级便民服务室,制定了“工作人员值班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登记交接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效能评估制、责任追究制”等运行制度。
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在为群众办事和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中心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业务运作遵循“六公开”:公开服务内容,公开政策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条件,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的公开,使中心办事一目了然,群众省心放心。
四是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到中心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某个部门调查处理或给予答复的,由中心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需调查后拿出具体处理意见的,由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经过必要的决
策程序后及时答复当事人。
(二)取得的成效
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一直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目标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开辟了“快车道”,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几年的实践,这一便民形式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随着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逐渐理解便民服务的意义,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从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真正做到“百姓动嘴,干部跑腿”。
二是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后,节省了群众办理各种事项的时间和成本,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群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也不断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是行政效率得到提高。一方面,集中办公减少了办理事务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详细告知群众办理事务的流程、资料、时限、地点,使群众带齐资料、走对地方,这也就大大缩短了相关单位因群众时间延误、证件不齐而花费的时间。
二、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在其建设发展中就思想认识、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体制机制等方面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部分干部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
一是对改变服务方式的认识不足。虽然一些干部也有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意识,但对于服务方式的改变却难以接受,对他们来说,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就是“站柜台”,他们更习惯于“坐机关”的工作方式。
二是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够。由于便民服务中心面对普通老百姓工作,时间长,事务繁琐,一些工作人员不愿意在服务中心坐班,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不强。
(二)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尚不到位
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大部分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办公场地简陋;另一方面电脑、网络设施等硬件也无法满足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
(三)便民服务中心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完善
一是职能设置与群众需要有些不相适应。一些群众认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群众需要,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信访调解、农业科技服务、法律援助等等,按目前的运行机制,中心重视的是行政服务,对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力不能及;有的群众甚至认为服务中心集中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的,认为各站所办公地点相对集中,设立中心意义不大;还有的认为各站所在中心设窗口限制了职能的发挥,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比如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实惠。
二是服务中心部分工作人员未实行编制管理。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人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而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除部分有编人员外,许多都是招聘人员,招聘人员由于没有编制、无法安心工作,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同时,招聘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行政工作能力和经验,无法满足服务中心发展的需要。
(四)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期望值过高
许多群众认为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许多问题并非是便民服务中心能够解决的,比如沟渠养护、家庭纠纷、解决就业等问题,正因为无法解决群众认为应该解决的问题,导致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大打折扣,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让便民服务中心在开展群众工作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三、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便民服务中心体制机制
一是明确便民服务中心编制管理。参照行政单位进行管理,同时明确在编人员和招聘人员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对于工作人员,采用轮岗、定岗制度,确保岗位上始终有工作人员。
二是制定便民服务中心与其他单位的沟通协调交流机制。明确便民服务中心在办理相关业务、协调群众与相关单位工作中职责。
三是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管理监督制度,明确行政服务中心主管单位和考核单位,定期进行考核。
(二)划拨专项资金、确保便民服务中心硬件投入
加大市镇两级财政对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