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沫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①启动泡沫。
活性污泥工艺运行启动初期,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易引起表面泡沫。
但随着活性污泥的成熟,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经生物降解,泡沫现象会逐渐消失。
②反硝化泡沫。
如果污水厂进行硝化反应,则在沉淀池或曝气不足的地方会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等气泡而带动部分污泥上浮,出现泡沫现象。
③生物泡沫。
由于丝状微生物的异常生长,与气泡、絮体颗粒混合而成的泡沫具有稳定、持续、较难控制的特点。
生物泡沫对污水厂的运行是非常不利的:在曝气池或二沉池中出现大量丝状微生物,水面上漂浮、积聚大量泡沫;造成出水有机物浓度和悬浮固体升高;产生恶臭或不良有害气体;降低机械曝气方式的氧转移效率;可能造成后期污泥消化时产生大量表面泡沫。
为什么曝气池污泥要回流
1,可以提高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避免进水冲击对生化系统的影响。
1,维持,厌氧,好氧断等的污泥活性,微生物数量,保证生化系统的污泥浓度。
3.回流至缺氧段可为兼性厌氧菌提供所需的氧气,如2楼所说。
4,通过回流可控制各反应池的MLSS,以这生产过程中控制各阶段的反应。
保证生产。
如果是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
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
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
根据泡沫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泡沫进行控制。
控制泡沫特别是生物泡沫的实质并非消除Microthrix parvicella等细菌的产生,主要途径就是在曝气系统中建立一个不适宜丝状菌异常生长的环境,抑制其在活性污泥中的过度增殖,使丝状菌与絮凝体形成菌保持平衡的比例生长。
1 物化方法控制泡沫
①喷洒水
喷洒的水流或水珠能打碎浮在水面的气泡,以减少泡沫。
但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现象,是一种最常用最简便的物理方法。
②投加化学药剂
阳离子(PAM)聚丙烯酰胺(acrylamide¬based cationic polymer)是一种常用的消泡剂,工程实例中,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于二沉池进水管中,其既有抑制Nocardioform actinomycetes生长的作用,又有通过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消除污水中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物质极性-非极性特点的作用。
由于上述两点的存在,新的稳定泡沫难于大量生成,而在水面上的泡沫层由于水面紊动,泡沫受剪力作用不断破碎,表面泡沫水膜由于水分不断蒸发,泡沫不断破碎,泡沫层也逐渐消失[10]。
低浓度的H2O2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泡沫消除剂,在活性污泥中投加当投加低浓度
H2O2时,其浓度不足以杀死菌胶团表面伸出的丝状菌,只能氧化部分生物残渣和消除代谢过程产生的毒素,净化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促进了菌胶团细菌优势生长, 使菌胶团菌和丝状菌的生长达到了新的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生物泡沫的目的,而出水水质并未恶化。
H2O2应投加于回流污泥中,投加浓度为20~25mg H2O2/(kg?MLSS)[11]。
Yongwoo Hwang等通过污水厂观察、实验室试验以及现场应用,发现污水中的泡沫是典型的季节性出现的,代谢和动力学的调节并不能很成功的抑制Microthrix parvicella的过度生长和泡沫的产生,经过与氯、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两种化学药剂相比较,发现除丝状菌聚季铵碱(quaternary ammonium¬based anti¬filament polymer, AFP)是一种最有效的物理化学方法来抑制Microthrix parvicella的过度增殖,能有效的控制泡沫,并未给出水水质带来变化[12]。
另外,如氯、臭氧、聚乙二醇以及氯化铁和铜材酸洗液的混合药剂等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也可当作消泡剂使用。
2 生物方法控制泡沫
①降低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降低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是很有效的控制泡沫的方法,实质即利用丝状菌平均世代时间较长于絮凝体形成菌的特点,抑制丝状菌的过度增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越短,丝状菌越少,泡沫也越少。
②调节污水pH值
研究表明,最适宜Nocardia amarae生长的pH值为7.8,最适宜Microthrix parvicella 生长的pH值为7.7~8.0,当pH值从7.0降为5.0~5.6时,能有效控制这些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减少泡沫的形成[13]。
③降低曝气的空气输入率
降低了曝气的空气输入率,一是能降低曝气池中气提强度,减缓了丝状菌的上浮速度;二是能降低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Nocardia amarae是严格的好氧菌,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不易生长,但 Microthrix parvicella却能忍受缺氧状态。
再者,降低曝气池的空气输入量也相应的降低了微气泡的生成量,即减少丝状菌和放线菌机体上浮的载体,从而延缓泡沫的形成。
如何观察污水厂生化池中的微生物
取带有污泥的水样,就是要浑浊些的,然后做镜检啊,就是制作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即可,一般污水站化验室都配备有的。
一般好像40倍的物镜就可以了。
基本能看到轮虫。
线虫等。
还有部分藻类!
污水处理中爆气池如何快速提高微生物数量,我是新手,请多指教
采用闷曝的办法,最快的是接种,去别的污水处理场拉剩余污泥,直接放进曝气池,就可以了,这是最快的,最好是与你们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最好请问污水处理时大量缩短曝气时间会导致微生物死亡吗?
会的,我是污水处理的施工方,厂方为了省点电钱把风机每隔两个小时就停三个小时,现象出现了,第一天曝气池污泥颜色变黑灰缺氧,二沉池出水水质COD55,氨氮2.4。
第二天,曝气池污泥上浮,二沉池出水水质COD80,氨氮3.2。
持续一周我们曝气池弹性填料上挂的微生物膜层脱落,曝气池严重少泥,二沉池由于曝气池死亡的泥进入而把底层的正常污泥带上浮,导致二沉池出水不达标。
COD240。
氨氮9.2。
总磷7以上。
悬浮物140。
所以建议曝气池不能缩短曝气时间,否则直接影响出水。
给你一个建议:要是为了节能的话就把风机内的配置电机更换。
答复完毕。
AAO 法工艺介绍
AAO 生物脱氮工艺将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
硝化工艺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更有效的去除水中
的有机物。
此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厌氧- 缺氧- 好氧
法, 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被降解。
工艺流程见图1。
2 AAO 法污水处理开工调试
AAO 法污水处理开工运行前必须先进行好氧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污泥的培养驯化过程如下。
2.1 培养过程
(1) 污泥买来后, 将其投入检查合格的曝气池
内, 注入清水, 此时水温应保持在25~30℃之间,
温度不能太高, 应模拟正常生产时的温度。
冬天温
度最少也要控制在20℃以上。
因为在20~28℃之间是细菌繁殖的最佳温度, 注入温度适宜的清水后,
启动风机曝气, 风量不能大, 沉淀后放掉上清液,
以洗掉污泥中的化学药剂和细菌的毒素, 清洗的次
数看具体情况而定。
(2) 开始培养时, 加入过滤后的粪清, 测一下
曝气池化学需氧量COD, 达到500~700mg/L 即可。
同时加入磷盐, 按纯磷5mg/L 废水来计算, 再加入
葡萄糖。
其中, 糖类是能量, 磷盐和粪清是养料。
尿素视氮的含量情况适当添加。
培养时稀释水可以
少加一点。
(3) 曝气后10min, 测一下溶解氧和COD。
培
养之初因污泥没有活性, 对溶解氧及COD 的消耗
很少, 曝气量要适当调小, 只要泥不沉就行。
还可
以考虑间隔曝气, 时间看情况而定。
(4) 曝气后需做一些比较工作, 就是通过测定
30min 沉降比, 计算泥量, 以便观察污泥的生长情况。
(5) 培养一段时间后, 如果发现COD 或溶解
氧与投入之初有明显减小, 就应增加COD 的浓度,
同时控制好溶解氧在1~2mg/L, 以免细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自身分解。
曝气量不能过大, 以免把没
有活性的污泥冲散, 使细菌流失死亡。
(6) 随着细菌的活性增加, 会排出一定量的毒
物, 这时就隔一天换一定量的水, 在这个过程中要
做好活性污泥量的比较工作, 看看泥量是否增加, COD 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做一次, 以比较所消耗的COD。
(7) 进行镜检工作。
如果观察到大量的透明状
的细菌, 说明这时的细菌很活跃, 但还没有形成活
性污泥, 因为没有结合好。
在以后发现了菌胶团且
沉降性能好, 此时说明活性污泥培养成功。
观察污
泥用低倍显微镜(160 倍) 就可以了。
2 A2/O工艺的固有缺欠
A2/O工艺的内在固有缺欠就是硝化菌、反硝化
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
着矛盾和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同时获得氮、磷的
高效去除,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
其中
最主要的问题是厌氧环境下反硝化与释磷对碳源的
竞争。
根据生物除磷原理,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通
过菌种间的协作,将有机物转化为挥发酸,借助水解
聚磷释放的能量将之吸收到体内,并以聚β羟基丁
酸PHB形式贮存,提供后续好氧条件下过量摄磷和
自身增殖所需的碳源和能量。
如果厌氧区存在较多
的硝酸盐,反硝化菌会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反
硝化,消耗进水中有机碳源,影响厌氧产物PHB的
合成,进而影响到后续除磷效果。
一般而言,要同时
达到氮、磷的去除目的,城市污水中碳氮比(COD/
N)至少为4•5[2]。
当城市污水中碳源低于此要求
时,由于该工艺把缺氧反硝化置于厌氧释磷之后,反
硝化效果受到碳源量的限制,大量的未被反硝化的
硝酸盐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干扰厌氧释磷的正
常进行(有时甚至会导致聚磷菌直接吸磷),最终影
响到整个营养盐去除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解决A2/O工艺碳源不足及其引起的硝酸盐
进入厌氧区干扰释磷的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
工艺改进,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硝酸
盐干扰释磷问题而提出的工艺,如:UCT、MUCT等
工艺;二是直接针对碳源不足而采取解决措施,如补
充碳源、改变进水方式、为反硝化和除磷重新分配碳
源,进而形成的一些工艺,如:JHB工艺、倒置A2/O
工艺;三是随着反硝化除磷细菌DPB的发现形成的
以厌氧污泥中PHB为反硝化碳源的工艺,如:
Dephanox工艺和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工艺。
3 硝酸盐干扰释磷问题的工艺对策
南非UCT(University of Cape Town,1983)工
艺(见图6)将A2/O中的污泥回流由厌氧区改到缺
氧区,使污泥经反硝化后再回流至厌氧区,减少了回
流污泥中硝酸盐和溶解氧含量。
当UCT工艺作为
阶段反应器在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和低泥龄下运行时
在美国被称为VIP(Virginia Initiative Process,1987)
工艺[3]。
与A2/O工艺相比,UCT工艺在适当的COD/TKN比例下,缺氧区的反硝化可使厌氧区回
流混合液中硝酸盐含量接近于零。
当进水TKN/ COD较高时,缺氧区无法实现完全的脱氮,仍有部
分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因此又产生改良UCT工艺———MUCT工艺(见图7)。
MUCT工艺有两个缺
氧池,前一个接受二沉池回流污泥,后一个接受好氧区硝化混合液,使污泥的脱氮与混合液的脱氮完全分开,进一步减少硝酸盐进入厌氧区的可能。
4 弥补碳源不足的工艺对策
4•1补充碳源
补充碳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甲醇、乙醇、
丙酮和乙酸等可用作外部碳源的化合物,一类是易生物降解的COD源,它们可以是初沉池污泥发酵的上清液[4]或其它酸性消化池的上清液或者是某种具有大量易生物降解COD组分的有机废水,例如:麦
芽工业废水、水果和蔬菜工业废水和果汁工业废水等。
碳源的投加位置可以是缺氧反应器,也可以是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反应器中投加碳源不仅能改善除磷,而且能增加硝酸盐的去除潜力,因为投加易生物降解的COD能使起始的脱氮速率加快,并能运行较长的一段时间[1]。
4•2改变进水方式
取消初次沉淀池或缩短初次沉淀时间[5],使沉
砂池出水中所含大量颗粒有机物直接进入生化反应系统,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初次沉淀池污泥进入生化反应池后,可引发常规活性污泥法系统边界条件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进水的有机物总量增加了,部分地缓解了碳源不足的问题,在提高除磷脱氮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对功能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而言,这种碳源是易于获取又不额外增加费用的。
Johannesburg(JHB)工艺[2]是在A2/O工艺到厌
氧区污泥回流线路中增加了一个缺氧池(见图8), 这样,来自二沉池的污泥可利用33%左右进水中的
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去除硝态氮,以消除硝酸盐
对厌氧池厌氧环境的不利影响。
此外,对传统A2/O工艺有人建议,采用1/3进
水入缺氧区,2/3进水入厌氧区的分配方案可以取
得较高的N,P去除效果[7]。
4•3倒置A2/O工艺
同济大学高廷耀、张波等认为[8],传统A2/O工
艺厌氧、缺氧、好氧布置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其在碳
源分配上总是优先照顾释磷的需要,把厌氧区放在
工艺的前部,缺氧区置后。
这种作法是以牺牲系统
的反硝化速率为前提的。
但释磷本身并不是除磷脱
氮工艺的最终目的。
就工艺的最终目的而言,把厌
氧区前置是否真正有利,利弊如何,是值得研究的。
基于以上认识,他们对常规除磷脱氮工艺提出
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缺氧区放在工艺最前端,厌
氧区置后,即所谓的倒置A2/O工艺(见图9)。
其特
点如下:①聚磷菌厌氧释磷后直接进入生化效率较
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可
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具有“饥饿效应”优势;②允许
所有参与回流的污泥全部经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
程,故在除磷方面具有“群体效应”优势;③缺氧段位
于工艺的首端,允许反硝化优先获得碳源,故进一步
加强了系统的脱氮能力;④工程上采取适当措施可
以将回流污泥和内循环合并为一个外回流系统,因
而流程简捷,宜于推广。
据他们报道,该工艺在实验
室机理试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5 以厌氧污泥中PHB为反硝化碳源的工艺
随着除磷研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深化,研究者
发现一种“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磷细菌”———DPB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能在缺氧环境下,在氧化PHB的过程中能以硝酸盐代替氧
作电子受体,使摄磷和反硝化这两个不同的生物过
程,能够借助同一种细菌在同一环境中一并完成,实
现同时反硝化和过度摄磷,即所谓“一碳(指PHB)
两用”。
这对于解决除磷系统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
题和降低系统充氧能耗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于是产
生了利用DPB的反硝化除磷工艺。
5•1DPB的特点
研究表明:①DPB易在厌氧/缺氧序批反应器
中积累;②DPB在传统除磷系统中大量存在;③DPB
与完全好氧的聚磷菌PAO (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相比,有相似的除磷潜力
和对细胞内有机物质(如PHB)、肝糖的降解能
力[9]。
5•2DEPHANOX工艺
Wanner在1992年率先开发出第一个以厌氧污
泥中的PHB为反硝化碳源的工艺,取得了良好的
N,P去除效果[10],该工艺就是DEPHANOX工艺
(见图10)。
DEPHANOX工艺是满足反硝化除磷细
菌所需环境和基质的一种强化除磷工艺,其特点是
在A2/O工艺的厌氧池与缺氧池之间增设一中间沉
淀池和固定膜反应池(一种好氧生物膜反应器)。
原
污水进入厌氧反应池后,聚磷菌放磷,大部分有机底
物被污泥生物降解;在中间沉淀池中活性污泥和富
含P和氨的上清液分离;上清液在固定膜反应池进
行硝化。
这样,被沉淀的污泥则跨越固定膜反应池
并与在其内生成的硝酸盐一起进入后续的缺氧反应
池,同时进行反硝化和摄磷;再曝气池吹脱氮气并使
聚磷菌完全再生。
试验表明在缺氧反应器中硝酸盐
(电子受体)缺少的情况下再曝气池完成过量磷的吸
收是非常有必要的。
AAO里面脱氮和除磷在硝化液回流方面是有点相互制约的,回流比大了脱氮好除磷不好,回流比小了除磷好脱氮不好。
呵呵,主要还是用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了,如果对磷要求比较高就加化学除磷了
培菌初期DO偏高是很正常的,因为微生物数量比较少,耗氧速率低。
控制DO不要大于5都是可以的,我们之前做过培菌,证明只要DO不太离谱,比如在3-5之间都是可以的,随着微生物的增长,相同气量下DO会逐渐降低的。
另外因为温度低,水体中的DO值也会比夏天高的;等到连续进水的时候,DO会进一步降低的,放心好了
培菌是需要时间的,你才开始多少天就着急了。
一般一个星期后,泥都会长很多了,SV30会有15左右,气温低、进水COD低可能这个过程要长一点,如果你要保险一点,可以考虑MLSS达到1000就开始小水量连续进水,这样能及时补充有机物。
如果连续进水开始,污泥回流系统也要同步开启。
我们当时培菌的时候,MLSS达到1000就可是少量排泥了。
考虑你们的情况,可以等MLSS再高点再考虑排剩余污泥。
一个星期后你再看吧,污泥应该会长的!至于泥长到什么程度可以完成培菌,我想还是可以按照F/M(食微比)的方法进行判断,冬天的食微比可以控制低一点,也就是MLSS可以控制高一点
污泥调试成熟的标志,
1.生物相稳定,菌教团颜色土黄色或棕黄色,颜色比较鲜艳,结构密室。
具有一定量的钟虫、轮虫等生物。
2.SV在10-30%,建议培养时培养到较高的SV范围。
保证池中有足够的污泥数量。
我给几个建议,本人是焦化污水调试出身,可能有点误差。
1、对于生活污水项目,好氧段投泥后连续闷曝有点浪费,建议风机间断运行,如果设备能够自动转换控制最佳,你就可以一边睡觉去了,呵呵。
2、各单元驯化先后顺序的问题,建议先拿好氧池开始,倒着走,我记得焦耐院的AAO有好氧段回流水到A段的,这些水不能浪费了,在好氧段闷曝是排除的污水就送回到A段,好东西啊。
3、营养物质的投加。
应该设定一个COD值,闷曝前计算当量补充的有机炭源。
当然如果方便,联系大便厂家拉过来直接放进去,注意毛发等杂志哦。
4、闷曝阶段的控制。
一般间断曝气2天左右换一次水,在闷曝在换水,一般3、4个疗程应该就能够看到效果了。
5、通过DO变化、进水、出水水质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污泥微生物的存在、状大,然后就是连续进水了。
6、注意开始连续进水曝气阶段污泥流失的可能性最大,曝气量和曝气频率的控制比较重要,建议还是间断曝气来的稳妥。
7、胆大心细最重要。
刚接触调试的人员不能怕这怕那,畏首畏尾,要有一定的自信和眼力。
呵呵。
总结:我的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无人看护的水处理项目保持连续进水、出水,里面的细菌也能自己慢慢培养起来,这是自然法则,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调试人员的任务就是加快这一生物衍化的进程,控制其发展方向。
放心,刚开始调试,我也不敢乱动,生怕整坏了啥,影响工程进度,后来让老师骂得多了就慢慢的毛了。
希望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
不要随意改变调试计划,以上仅为个人意见,可以参考但不能保证效果,毕竟也许我们相隔万里,你要依据现场情况做出合适的判断,让我忽悠了可不好
如调试氧化沟,有时根本不用你如何去管,一个月下来,OK。
工业废水调试不好讲!关键还是从水质稳定性入手,保证输入在设计范围应该讲是没有问题的!
SV30:实际就是活性污泥在1000毫升量筒中沉降30分钟后的体积。
单位ML/L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MIX LIQUID SUSPENDED Solid)1L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质量.由活性细胞、内源代谢残留的微生物机体、不可生化的有机悬浮固体、无机悬浮固体组成。
单位:g/L
SVI:污泥容积指数SVI=SV30/MLSS
污泥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即: 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良好的活性污泥SVI常在50~300之间, SVI过高的污泥, 必须降低污泥浓度才能很好沉降。
测定SVI时应注意污泥浓度, 在同浓度情况下测得的SVI才有相互比较的价值。
测定容器的大小对测定数值也有一定影响, 需注意统一测量容器SVI=SV30/MLSS
所以综合起来看从上面三个量的单位上理解:
SV30(ml/L)/MLSS(g/L)=SVI(ml/g)-每单位干污泥形成的湿泥的体积
AAO工艺概况
AA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亦称A2/O工艺,是7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专家在厌氧一好氧(An-0)法脱氮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其宗旨是开发一项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1571.其工艺流程如图4.1,各反应器单元功能与工艺特征如下:
(1 )原污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进人厌氧反应器,该反应器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2 )污水经过厌氧反应器进人缺氧反应器,该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 (Q一一原污水流量).
(3 )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器进人好氧反应器,该反应器是多功能的:去除BOD5,硝化和吸收磷。
这三项反应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0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5(或COD)则得到去除.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缺氧
反应器。
(4 )沉淀池的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AA O 工艺具有以下各项特点:
(1 )该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
(2 )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
值一般均小于100,
(3 )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4 )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
AA O 工艺也存在如下各项的待解决问题:
(1 )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总磷去除率一般为70%1591),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
(2 )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总氮去除率一般为40~70%159,601),内循环量一般以2Q 为限,不宜太高。
(3 )进人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循环混合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
AA O 反应器中,通过改变进水磷浓度三个工况,考察了AAO反应器的脱氮除磷
效果,并对COD、氮、磷等物质在厌氧、缺氧、好氧三反应器中的迁移进行了分析,
观察到缺氧反硝化吸磷等一系列现象.本节中,将着重从微生物角度来讨论AAO反
应器生物强化除磷的特性.
1.不同进水C/P条件下AAO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组成
在活性污泥脱氮除磷系统中,根据所起作用不同将微生物可分为以下几类:以有
机底物为营养进行好氧呼吸的异养菌;以C伍为碳源,将NH3-N转化为N02-N和
N03-N的一类化能自养菌,称为硝化菌;在缺氧(不存在分子态溶解氧)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