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
摘要:现阶段普职分离、重普轻职很大程度上受教育政策的影响,而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我国传统文化、社会氛围、教育模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国普职融通实现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中小学没有奠定应有的基础。
所以本作者主要探究的是在中小学阶段的普职融通如何能有效的搭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
本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普职融通的实现策略进行探索。
第一部分是绪论。
绪论中主要阐明了普职融通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
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吸取国内外针对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经验,总结我国面临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是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资料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教育发展历程,剖析普职融通实现的方式特点,寻找可借鉴的经验和策略。
第五部分是中小学普职融通实施的现状分析。
主要涉及到了普职融通内容、类型和价值三方面的分析。
第六部分是中小学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探讨的是普职融通课程开发体系建设和教学、物质资源两方面的问题。
第七部分是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的建议。
本文建议可以通过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学习、促进普职办学上的有效合作、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实施多元的学生评价几条路径为学生搭建成才立交桥。
通过课程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通融,在职业学校提高对基础课程的要求,在普通中学增强职业课程的渗透。
打破普职分离的现状,探索实现普职融通的路径,搭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课程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更加充分发展。
关键字:职业教育;普职融通;实现对策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目前的教育阶段主要分为两类: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总体结构是普职二元分离的体系。
两种普通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升学,而职业教育则是高度重视就业。
例如,初中的学生在三年学习的时间里他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升入重点高中,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就要为顺利就业做准备。
现阶段普职对立的状况究竟会带来怎样的问题?那么,当前的教育阶段是不是让学生既夯实了文化知识又考虑到了将来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了呢?
现阶段普职分离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学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过早的进行未来职业定向问题,学生的发展不全面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职业不适应性的问题等,进而它都会体现在教育公平问题上。
正如一些学者认为,国家、社会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向每个公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和基本生活技能。
普职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因为从本质上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在为人类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
学生不仅必须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还必须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活,他们需要获得在成年阶段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普职融通政策,正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交流融通政策,是为我国搭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政策。
平时我们大多数人关注的通常会注意成绩良好的学生,他们当中有多少能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这也是普通高中所关注的任务指标,升学质量。
那么对于一些成
绩平平,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他们今后的路怎么走,我们关注过吗?本文就是让我们把视线下移,放到能让这部分学生成才和为他们找到出路的普职融通政策之上,研究普职政策及它的执行情况,帮助这类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才之路。
1.2研究意义
到目前为止,很多重要文件都提到了职业启蒙教育、劳动精神等,例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实践评价。
党的19大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应该崇尚、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并且在劳动中可以诚实、勤劳并且做出创新。
这些重要文件为中职学校依据自身优势培养青少年劳动精神提出使命与要求。
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很多重要观点,而政策的落实就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去落实。
学校通过普职融通为学生搭建成才立交桥的搭建,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因此,研究普职融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1.3应用价值
本课题立足雄安新区发展定位,吸收国内职业启蒙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有机融合,形成适应雄安新区建设需要,适应于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小学的通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雄安新区建设留得住、用的好、叫得响的创造性劳动者。
因此本文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以普职融通,职普融通为提名进行相关度检索,分别有163篇和25篇以普职融通课程、职普融通课程为提名进行相关度检索,分别有41篇和3篇。
经过对现有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在国内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教改迫在眉睫,普职融通就是路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已启动普职融通试点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比如刘丽群、彭李发表的关于普职融通的论文中谈到,在国内实施普职融通,不仅能有效解决普职分离产生的问题,同时还是切实执行教育政策的有效措施。
要做好引职入普,就要通过普职学校携手合作,促进普职教育的链接和沟通。
王勇智在《引职入普,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中提到普通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要完善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经文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对普职融通的研究大多以提高高中阶段水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综合高中建设等角度开展。
而如何充分在中小学阶段运用好普职融通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为学生架起成才的桥梁,仍旧值得进一步探索。
2.2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初发生美国“单轨”制确立的综合高中诞生,很多教育家也提出了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观点,比如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杜威,主张培养的人才应当是知识公民,他们能适应职业变化,能够进行自我实现。
英国在普职融通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比如在课程方面,在普通教育课程中开设部分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大量普通教育的课程。
有的学校还实行必修+选修的形式灵活组合,使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开始实施普职多样化政策,因此日本在此背景下探讨的是如何更好的实现普职分离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在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的尝试,积极探索普职融通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扩充等很多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概念界定
1)普职融通:“普”指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为主,“职”指职业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融通”指相互融合贯通。
普职融通是通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实施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并且双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潮流教改的办学模式之一。
本文倾向于讨论运用普职融通这一办学模式为学生架起成才之路,让学生不仅有过硬的理论文化知识,还要掌握适应社会的生存本领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等优秀品质。
2)教育改进:在不同阶段各级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改进应该是教育现状发生的所有有意义的变化。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包括各级所有类型的教育,它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与普通教育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教育改进(本文强调通过普职融通办学的模式)来改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改进(本文强调的是普职融通办学模式)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促进教育内容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学有所成。
3.2理论基础
1)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是人民平等,合理享受国家和社会公共资源的体现。
而且要存在实现个人和社会基本价值的公平教育机会和公正的教育评价。
即在教育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同等的教育。
此外,任何人都享有与政府资助的录取机会,每名学生的公共经费,课程资源,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公共教育资源。
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中,教育机会是最重要的核心教育资源,每个人平等获得教育机会最能直接地反映教育公平。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或文化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
每个人至少有八大智能,与多元智能相反的传统智能理论认为个人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智力。
在课堂上表现为“一刀切”的教学概念,例如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等,这种上课情况没有注意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现阶段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利用普职融通办学模式中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接受职业启蒙,从而在接受常规文化知识教育他们还可以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
四、研究方法
4.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和其他学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吸收其优势于所长,结合普职融通实施的实际特点和发展状况,研究普职融通学生成才的立交桥。
4.2经验总结法
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
4.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五、中小学普职融通实施的现状分析
5.1普职融通的内容分析
政策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是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重要参考文件。
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理解两方面的观点:一是基础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发展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二是该政策强调了几个关键词:“鼓励适当的增长”,“探索发展模式”等,这就使基础教育掌握了一部分自主权,基础教育则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实施普职融通。
加强普职教育的交流,通过多渠道为学生搭建“立
交桥”。
理论上,一些中小学开设的职业技能体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启蒙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无论是学生选择升学还是就业,将对其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等职业学生学习更多关于普通文化的知识,这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并增加基础知识的储备,从而增强他们适应职业的能力。
如果他们直接上大学,他们将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
总体而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探索,并且在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师,为其他正在探索普职融通的办学模式的学校提供了办学经验。
5.2中小学普职融通的类型分析
一是“请进来”。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总会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兴趣和技能发展倾向,教师应当给予关注和正确引导。
例如:在小学阶段通过这种职业教育班的开设,学生就可以了解职业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在初中阶段通过这种职业教育班的开设,学生就可以了解职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初探。
这种职业教育班的开设更需要普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全力配合,使学生掌握了有关职业素质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相应的职业指导。
二是“走出去”。
针对中小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很多学校让中小学生通过模仿体验,感悟体验走入仿真的职业环境,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体验中感知认知,探知职业,在成长中逐步完成职业启蒙教育。
例如: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开展的《最美服装设计师》的课程,烹饪专业开展的《小小厨师》的课程,数字设计与媒体专业开展《陶艺师》的传统文化传承课程,卫生与保健专业开展的《生命第一》课程,还有《企业模拟经营》,《计算机创客空间》,《手工制作与工业设计》,《汽车奔跑奥秘》等等一系列职业体验课程。
有的地区还把职业体验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甚至是推出嵌入式和短期集训,活动利用考试结束后的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或举办夏令营与冬令营。
5.3中小学普职融通的价值分析
5.3.1普职融通对个人的价值:
第一:普职融通可以促进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
普职融通引导学生通过对职业兴趣的培养更好地了解自己。
普职融通允许学生接受两种类型的普通教育,这可以促进专业的适应性发展,可以培养学生从事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的轻松转换的适应性能力。
第二:普职融通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小学的普职融通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劳动任务或者仿真体验,而且是要了解实践中的职业,了解从事这份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一些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不应是简单的职业培训,而应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背景。
普职融通不仅可以奠定一般文化知识的基础,而且可以学习到职业知识,有利于消除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
因此实现普职融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5.3.2普职融通对社会的价值: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共性都是都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普职融通这一办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既要接受普通教育,又要接受部分职业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教改是必然趋势,但以什么形式去改革以什么路径去改革,还值得去探索。
现阶段普职融通能够对我国的教育体系完善有所帮助而且还能提高我国的整体人口素质。
总的来说,让学生学习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容实现普职融通,避免了人的唯一发展。
六、中小学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面临的主要问题
6.1普职融通课程开发体系建设不完善
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清晰的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具体体现在普职融通究竟要以谁为主体、以什么形式融通等问题。
另一方面是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不完
善是现阶段重要问题。
普职融通课程建设不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简单拼凑,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课程形成统一标准。
学校要创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兼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特点。
学校在推进学校普职融通发展时,要摒弃以往的纯知识教育的弊端,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对普职融通的认识,创建专门领导小组确保普职融通办学模式落实到位;教师也要提高认识,适当考虑到把普职融通的成果体现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价等方面,提高教师参与普职融通多元发展的积极性。
6.2普职融通教学、物质资源等条件要求较高
实现普智融通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备等相关条件的保证。
因此普职融通必然需要经济的巨大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职业技能教师或普通文化知识的授课教师,也没有实现普职融通必备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那么为普职融通设计和开发的一系列课程也就不能落实,那就根本不能实现普职融通。
提到经济支持,首先考虑到的是我国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非常明显,特别是农村地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经费都处在紧张的阶段,那是否能在中小学校正常保证实施普非常职融通这一办学模式就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因此普职融通不能强行生搬硬套办学情况良好的其他城市地区的经验,进行教育改革,这样不仅没有考虑到地区现实条件的劣势,而且还不能达到普职融通的教学目标,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七、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的建议
7.1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学习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的解读和学习,普通中小学应该成为普职融通的实施主体,职业学校予以密切配合。
教育行政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普职融通,可以成立普职融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普职融通工作长效机制。
所有部门应联动密切配合,定期开展政策理论学习,提高领导和教师对普职融通的认识。
7.2促进普职办学上的有效合作
充分考虑和利用学校地理位置的优势,促进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合作。
考虑可以单独开设普职融通课程班,这样的方式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实时共享。
除此之外,中小学校也可以考虑与部分企业和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
让学生真实的感知到职业文化以及自己主动去探索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学生不论是学生在普通教育中学习还是在职业教育中学习,他们最终都是要走出校门步入社会。
通过和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合作能够让他们提前感知真实的工作场景,如果情况允许,职业技能活动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情况灵活掌握和开展。
是否可以考虑让学生在用人单位或企业完成一项简单的活动,这样学生们知道一项工作不是简单完成的,而是通过这样一项一项的简单的活动整合而成,需要完成这项工作的职业技能还有很多,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差距。
考虑到促进学校普职融通的建设,中小学学校可以与职业学校、企业或用人单位成为长久的合作伙伴,因学校有正常的课程安排,可以合作可采用灵活的方式,请合作伙伴定期到学校以专题讲座形式来开展职业教育。
7.3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各级学校在实行普职融通这一办学模式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由于实训基地缺乏会给中小学职业课程体验带来一定的困扰。
近些年由于中小学校与职业学校合作机制的不够成熟也没有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导致普职融通的教育资源不能实现实时共享。
中小学校迫切希望能够培养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一批职业技能型教师,可以考虑派教师去职业院校进修,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或者请高校教师来校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冬令营和夏令营的活动。
7.4实施多元的学生评价
在职业技能课程中要基于学生的兴趣与发展实施多元的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评价内容方面,学校以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的为核心,注意他们是不是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学到的技能。
要关注学生获得的个人能力,培养他们在操作中勇于探究问题并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作品直观展示、多媒体记录等形式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通过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得成就感对将来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结语
普职融通就是普教和职教分享资源相互融合发展。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国内中小学教育阶段实行普职融通的经验做法,了解国内实行普职融通模式的现状、困难以及对策,从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结论。
本文从多角度提出中小学搭建普职融通成才的立交桥,普职融通的实现策略,并力求做到简单可行,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政策的解读和学习,根据重要文件建立专门负责普职融通的领导班子。
其次要促进普职办学上的有效合作,加强校校间的融通交流。
然后是学校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普职学校能够实现长期的资源共享。
最后是实施多元的学生评价,在针对职业技能这方面的课程要给予学生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同时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和时间限制,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国内外文献收集的较为片面,可能会影响部分内容的客观性;第二,缺乏实证调查研究。
虽然本文中涉及案例分析但因地域限制和笔者精力所限未能进行实地走访,部分资料来源于其他学者的研究和网站,难以保证研究的实时性。
希望本文在研究视角、实现方式等方面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更期望我国全面推行普职融通,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丽群, 刘家伟.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困难的原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报, 2015(2):75-79.
[2]刘丽群, 彭李. 普职融通: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向[J]. 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05):66-70.
[3]金毅伟. 普职融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维度[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1):72-76.
[4]崔建平, 冯文全.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10):31-34.
[5]黄晓玲. 新时期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理性审思——兼论高中教育综合化发展
趋势[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1).
[6]魏庆凤. 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课程资源共享实践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7]孙丽艳. 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模式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8]杜利平. 架设学生成才的"立交桥"--太原市综合高级中学实施普职融通办学模式
[J]. 山西教育(管理)(4):12-13.
[9]耿珺杰. 搭建普职立交桥,服务学生多元成才——以连云港中专和连云港市外国语
学校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6).
[10]郎金国. 普职融通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J]. 河北教育(综合版):27.
[11]张继军, 王守涛. 搭建职校办学的五维立交桥——以青岛市西海海岸新区高级职。